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热交换> 基于氟塑料管的挠性管散热器独创技术15095字

基于氟塑料管的挠性管散热器

2021-02-26 02:41:51

基于氟塑料管的挠性管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散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基于氟塑料管的挠性管散热器。

  背景技术

  挠性管,是一种具有耐燃、耐腐蚀、耐水的管路。由于挠性管的热力学方面的特性,常常被用作高温运输管道使用,此时,为了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常常需要在挠性管外部套接散热设备。

  如申请号201820342811.3的一种耐热冲击的封条式散热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热冲击的封条式散热器,包括进液室、出液室、以及由多个隔板分隔成交替设置的气体通道和液体通道,所述的进液室上设有进液管,所述的出液室上设有出液管;每个气体通道由上下两层隔板和两端的短封条围成,所述的气体通道内设有散热带;每个液体通道由上下两层隔板和两侧的长封条围成,内部设有紊流片,两端分别与进液室和出液室连通,所述的长封条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长度方向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保证了长封条与隔板的焊接面积不减少,增加长封条的挠性强度及更合理的横向热膨胀率,降低了隔板与长封条交界处热应力,有效的提高了耐热冲击寿命,同时减少了长封条的重量,使产品轻量化,降低了材料的用和制造成本。

  通过对上述文件中的检索,我们研究发现,现有的散热器结构在针对氟塑料挠性管散热时。往往采用较为单一平均的散热结构,不能很好的根据区域划分做出不同的结构来适应管道不同位置的不同的散热需要,例如,管道的两个终端一般发热量最大,这时,采用与管道莞深位置相同的散热结构就不能够很好的满足这部分发热量较大的散热需求,同时管道中心位置长时间架空,中心部分平时受力较大,管道容易老化,现有的散热器结构在这部分往往没有相对应的支撑结构对管道进行一定的支持,并且散热结构一般为单一方向的散热结构,在灵活利用空间结构,利用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相互结合进行立体散热,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上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氟塑料管的挠性管散热器,以解决现有的散热器在对氟塑料挠性管散热时,在散热区域分区划分,管道结构加固支持和立体散热方面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基于氟塑料管的挠性管散热器,包括主散热鳍片,终端散热片,连接筋,中段接地节点和独立风扇;所述主散热鳍片中心开设有圆形孔洞,且主散热鳍片的圆孔边缘相互垂直的两条线的四个端点通过焊接连接在连接筋;所述连接筋通过焊接连接若干个主散热鳍片;所述连接筋的中端底部通过焊接连接安装有中段接地节点,且中段接地节点中心开口;所述连接筋的两端末端通过焊接连接安装有终端散热片;所述中段接地节点的顶端通过螺丝连接并安装有独立风扇。

  进一步的,所述主散热鳍片的正面表面圆孔上方通过焊接连接安装有副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与副鳍片均为圆角矩形的金属片结构;所述副鳍片与主散热鳍片相互垂直,且副鳍片开设有一个三面封闭,一面开放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散热片双层框架的长条矩形金属结构,且终端散热片面积大于主散热鳍片;所述终端散热片外圈为铝合金框架,内圈为铜金属嵌片,且终端散热片的铜金属嵌片与连接筋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筋为金属筒状框架结构,且连接筋每隔一段距离设有一个环形金属框构成的加固圆环节点,且连接筋的圆环节点的外壁通过焊接与内接触点的外部环形框架相连接,且圆环节点固定内接触点;所述内接触点沿圆环节点左右对称;所述内接触点一个金属圆柱结构,两片金属散热盘,一个垂球与一个金属环框架构成;所述内接触点的金属环框架套接金属圆柱结构,且金属圆柱结构的顶端和底端通过焊接连接安装有金属散热盘,且底端的金属散热盘通过线缆悬挂安装有一个垂球,且底端的金属散热盘底面为弧形,且与内部挠性管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中段接地节点内部设有一个注水的空腔为冷却腔;所述冷却腔整体密封,且左右对称;所述配重盘通过焊接连接在中段接地节点的下方,且中段接地节点的直径小于配重盘直径;所述配重盘底部有凸起的圆周折皱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独立风扇为一个使用四节5号电池供电且开关独立的圆柱形风扇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主散热鳍片承担主要的散热功能,主散热鳍片通过连接筋与内部管道相接触进行热交换,利用金属的良好的导热性能以及散热鳍片的面积和数量上的结构进行热量散发,同时在此基础上,利用副鳍片进一步提高散热结构面积,同时副鳍片与主散热鳍片相互垂直的设计也使得散热结构更加立体。

  通过终端散热片负责管道两个终端的散热需求,利用终端散热片更大的面积以及铝铜双层结构,提高终端节点的散热效率。

  通过连接筋组成管道结构并连接其他的散热结构,并且连接筋上的内接触点增加连接筋与内部管道的接触面积,其中,内接触点的金属圆柱结构可以在圆环内上下活动,且金属圆柱结构底部的弧形金属散热盘直接与内部氟塑料管道相接触,弧形结构能够更加贴合管道曲面,通过上下金属散热盘与金属圆柱结构组成的金属整体结构对管道进行热交换,利用顶端的金属散热盘的面积进行散热,同时利用垂球结构增加底部重量,确保金属散热盘与管道相互接触。

  通过中段接地节点负责中端部分的散热需求,同时利用中段接地节点的配重盘金属结构对结构整体起到一个稳定重心的作用,冷却腔内部密封的水能够利用水较高的比热容承担更大程度的热吸收作用,底部配重盘的金属折皱增加表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通过独立风扇提高整体结构附近的空气流通性,辅助提高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散热鳍片独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接触点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中段接地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主散热鳍片;2、终端散热片;3、连接筋;4、中段接地节点;5、独立风扇;101、调节螺丝;301、内接触点;302、垂球;303、金属散热盘;401、冷却腔;402、配重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氟塑料管的挠性管散热器,包括主散热鳍片1,终端散热片2,连接筋3,中段接地节点4和独立风扇5;所述主散热鳍片1中心开设有圆形孔洞,且主散热鳍片1的圆孔边缘相互垂直的两条线的四个端点通过焊接连接在连接筋3;所述连接筋3通过焊接连接若干个主散热鳍片1;所述连接筋3的中端底部通过焊接连接安装有中段接地节点4,且中段接地节点4中心开口;所述连接筋3的两端末端通过焊接连接安装有终端散热片2;所述中段接地节点4的顶端通过螺丝连接并安装有独立风扇5。

  其中,所述主散热鳍片1的正面表面圆孔上方通过焊接连接安装有副鳍片101;所述散热鳍片1与副鳍片101均为圆角矩形的金属片结构;所述副鳍片101与主散热鳍片1相互垂直,且副鳍片101开设有一个三面封闭,一面开放的凹槽。通过主散热鳍片1承担主要的散热功能,主散热鳍片1通过连接筋3与内部管道相接触进行热交换,利用金属的良好的导热性能以及散热鳍片1的面积和数量上的结构进行热量散发,同时在此基础上,利用副鳍片101进一步提高散热结构面积,同时副鳍片101与主散热鳍片1相互垂直的设计也使得散热结构更加立体。

  其中,所述终端散热片2双层框架的长条矩形金属结构,且终端散热片2面积大于主散热鳍片1;所述终端散热片2外圈为铝合金框架,内圈为铜金属嵌片,且终端散热片2的铜金属嵌片与连接筋3焊接连接。通过终端散热片2负责管道两个终端的散热需求,利用终端散热片2更大的面积以及铝铜双层结构,提高终端节点的散热效率。

  其中,所述连接筋3为金属筒状框架结构,且连接筋3每隔一段距离设有一个环形金属框构成的加固圆环节点,且连接筋3的圆环节点的外壁通过焊接与内接触点301的外部环形框架相连接,且圆环节点固定内接触点301;所述内接触点301沿圆环节点左右对称;所述内接触点301一个金属圆柱结构,两片金属散热盘303,一个垂球302与一个金属环框架构成;所述内接触点301的金属环框架套接金属圆柱结构,且金属圆柱结构的顶端和底端通过焊接连接安装有金属散热盘303,且底端的金属散热盘303通过线缆悬挂安装有一个垂球302,且底端的金属散热盘303底面为弧形,且与内部挠性管相接触。通过连接筋3组成管道结构并连接其他的散热结构,并且连接筋3上的内接触点301增加连接筋3与内部管道的接触面积,其中,内接触点301的金属圆柱结构可以在圆环内上下活动,且金属圆柱结构底部的弧形金属散热盘303直接与内部氟塑料管道相接触,弧形结构能够更加贴合管道曲面,通过上下金属散热盘303与金属圆柱结构组成的金属整体结构对管道进行热交换,利用顶端的金属散热盘303的面积进行散热,同时利用垂球302结构增加底部重量,确保金属散热盘303与管道相互接触。

  其中,所述中段接地节点4内部设有一个注水的空腔为冷却腔401;所述冷却腔401整体密封,且左右对称;所述配重盘402通过焊接连接在中段接地节点4的下方,且中段接地节点4的直径小于配重盘402直径;所述配重盘402底部有凸起的圆周折皱状结构。通过中段接地节点4负责中端部分的散热需求,同时利用中段接地节点4的配重盘402金属结构对结构整体起到一个稳定重心的作用,冷却腔401内部密封的水能够利用水较高的比热容承担更大程度的热吸收作用,底部配重盘402的金属折皱增加表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其中,所述独立风扇5为一个使用四节5号电池供电且开关独立的圆柱形风扇结构。通过独立风扇5提高整体结构附近的空气流通性,辅助提高热交换效率。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主散热鳍片1承担主要的散热功能,主散热鳍片1通过连接筋3与内部管道相接触进行热交换,利用金属的良好的导热性能以及散热鳍片1的面积和数量上的结构进行热量散发,同时在此基础上,利用副鳍片101进一步提高散热结构面积,同时副鳍片101与主散热鳍片1相互垂直的设计也使得散热结构更加立体;通过终端散热片2负责管道两个终端的散热需求,利用终端散热片2更大的面积以及铝铜双层结构,提高终端节点的散热效率;通过连接筋3组成管道结构并连接其他的散热结构,并且连接筋3上的内接触点301增加连接筋3与内部管道的接触面积,其中,内接触点301的金属圆柱结构可以在圆环内上下活动,且金属圆柱结构底部的弧形金属散热盘303直接与内部氟塑料管道相接触,弧形结构能够更加贴合管道曲面,通过上下金属散热盘303与金属圆柱结构组成的金属整体结构对管道进行热交换,利用顶端的金属散热盘303的面积进行散热,同时利用垂球302结构增加底部重量,确保金属散热盘303与管道相互接触;通过中段接地节点4负责中端部分的散热需求,同时利用中段接地节点4的配重盘402金属结构对结构整体起到一个稳定重心的作用,冷却腔401内部密封的水能够利用水较高的比热容承担更大程度的热吸收作用,底部配重盘402的金属折皱增加表面积,提高散热效率;通过独立风扇5提高整体结构附近的空气流通性,辅助提高热交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基于氟塑料管的挠性管散热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