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热交换> 引流板及换热器独创技术17535字

引流板及换热器

2023-03-13 15:36:19

引流板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引流板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一般需要通过安装板安装至车体上,介质通过安装板上的进口进入换热器芯体的进口,然后进入换热器芯体内,然后由换热器芯体的出口,进入安装板的出口,然后排出。由于车体结构不同,安装结构不同,导致存在安装板上的进口与换热芯体上的进口错位,或者安装板上的出口与换热芯体上的出口错位,从而导致换热器无法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板和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车体结构不同,安装结构不同,导致存在安装板上的进口与换热芯体上的进口错位,或者安装板上的出口与换热芯体上的出口错位,从而导致换热器无法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流板,包括: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板本体上的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呈扁平状;在所述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引流通道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引流通道上还设有流通口;

  所述板本体用于夹设在安装板和换热芯体之间,所述引流通道的开口用于覆盖安装板的介质进口或安装板的介质出口,所述流通口用于与换热芯体的介质进口或换热芯体的介质出口正对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引流通道的开口侧与所述板本体齐平设置,所述引流通道的底部向远离所述引流通道的开口的方向凸出所述板本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通道内设有加强件。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引流通道的底部上的多个凸起,所述凸起向靠近所述引流通道的开口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凸起用于与安装板连接;

  和/或,所述加强件包括设置在引流通道内的翅片;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通道的底部上设有加强孔,所述加强孔的边缘向靠近所述引流通道的开口的方向翻边设置,且所述加强孔的翻边用于与安装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板通过拉伸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通道的数量为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通道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地,当所述引流通道的数量为两个时,在所述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所述引流通道之间设有间隔,所述间隔的宽度小于所述引流通道的宽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安装板、换热芯体以及上述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夹设在所述安装板和换热芯体之间,所述引流通道的开口覆盖所述安装板的介质进口或者介质出口,所述流通口与所述换热芯体的介质进口或者介质出口正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通道内设置有翅片,所述翅片的一侧与所述引流通道的底部连接,所述翅片的另一侧用于与安装板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引流板,包括:板本体和设置在板本体上的引流通道;引流通道呈扁平状;在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引流通道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引流通道上还设有流通口;板本体用于夹设在安装板和换热芯体之间,引流通道的开口用于覆盖安装板的介质进口或安装板的介质出口,流通口用于与换热芯体的介质进口或换热芯体的介质出口正对设置。

  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引流板时,可将引流板连接在换热芯体和安装板之间,且引流板的开口侧面向安装板设置,从而可使引流通道的开口将安装板的介质进口或者介质出口覆盖;引流通道上的流通口与换热芯体的介质进口或者介质出口正对设置。引流板上的引流通道可将安装板的介质进口与换热芯体的介质进口连通,或者将安装板的介质出口与换热芯体的介质出口连通;从而实现介质向换热芯体流入或者由换热芯体流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流板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引流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引流板与安装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换热器的爆炸图。

  图标:10-安装板;20-引流板;30-换热芯体;21-板本体;22-引流通道;23-凸起;24-加强孔;11-安装板的介质进口;12-安装板的介质出口;31-换热芯体的介质进口;32-换热芯体的介质出口;221-流通进口;222-流通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引流板,包括:板本体21和设置在板本体21上的引流通道22;引流通道22呈扁平状设置;在板本体21的厚度方向上,引流通道22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引流通道22上还设有流通口;板本体21用于夹设在安装板10和换热芯体之间,引流通道22的开口用于覆盖安装板的介质进口11或者安装板的介质出口12,流通口用于与换热芯体的介质进口31或者换热芯体的介质出口32正对设置。

  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引流板20时,可将引流板20连接在换热芯体30和安装板10之间,且引流板20的开口侧面向安装板10设置,从而可使引流通道22的开口将安装板的介质进口11或者安装板的介质出口12覆盖;引流通道22上的流通口与换热芯体的介质进口31或者换热芯体的介质出口32正对设置。引流板20上的引流通道22可将安装板的介质进口11与换热芯体的介质进口31连通,或者将安装板的介质出口12与换热芯体的介质出口32连通;从而实现介质向换热芯体30流入或者由换热芯体30流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引流板20结构简单,可夹设在换热芯体30和安装板10之间,避免换热器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

  另外,本申请中的引流通道22呈扁平结构设置,而非长条状结构设置,即引流通道22的宽度和长度相差不大,则在通过相同体积的介质时,本申请提供的引流板20的厚度小,从而可使引流板20的重量小,成本低。

  其中,较佳采用焊接将换热芯体30、引流板20以及安装板10连接在一起,连接强度好。

  其中,可根据需要来设置引流通道22的数量,例如,当安装板的介质进口11与换热芯体的介质进口31错位,而安装板的介质出口12与换热芯体的介质出口32正对时,板本体21上可设置一个引流通道22,该引流通道22的开口可覆盖安装板的介质进口11,该引流通道22的流通口可与换热芯体的介质进口31正对设置;或者,安装板的介质进口11与换热芯体的介质进口31正对,而安装板的介质出口12与换热芯体的介质出口32错位时,板本体21上可设置一个引流通道22,该引流通道22的开口可覆盖安装板的介质出口12,该引流通道22的流通口可与换热芯体的介质出口32正对设置。

  又如:当安装板的介质进口11与换热芯体的介质进口31错位,安装板的介质出口12与换热芯体的介质出口32也错位时,板本体21上设置两个引流通道22,一个引流通道22的开口覆盖安装板的介质进口11,该引流通道22上的流通口为流通进口221,流通进口221与换热芯体的介质进口31正对;另一个引流通道22的开口覆盖安装板的介质出口12,该引流通道22上的流通口为流通出口222,流通出口222与换热芯体的介质出口32正对。

  再如:换热器中通如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进行换热。相应的,换热器的介质进口为两个,一个为第一介质进口,另一个为第二介质进口,换热器的介质出口为两个,一个为第一介质出口,另一个为第二介质出口。当需要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进入换热器进行引流时,引流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用于引流第一介质,另一个用于引流第二介质。同理,当需要对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排出进行引流时,引流通道的数量也为两个,一个用于引出第一介质,另一个用于引出第二介质。

  再如:当第一介质进入换热器和第一介质的排出均需要引流,第二介质进入换热器需要引流时,引流通道的数量为三个,一个用于引入第一介质,另一个用于引出第一介质,最后一个用于引入第二介质。同理,当第一介质进入换热器和第一介质的排出均需要引流,第二介质由换热器排出需要引流时,引流通道的数量为三个,一个用于引入第一介质,另一个用于引出第一介质,最后一个用于引出第二介质。反之同理,不再赘述。

  再如:当第一介质进入换热器、第一介质的排出、第二介质进入换热器和第二介质的排出均需要引流时,引流通道的数量为四个。

  其中,当该引流通道的数量为两个时,在板本体21的长度方向上,两个引流通道22之间设有间隔,间隔的宽度小于引流通道22的宽度。间隔的宽度越小越好,两个引流通道22的形状可适应引流板20的板本体21的结构设置,使引流通道22的面积(垂直于引流板20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上的面积)尽可能大。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引流通道22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直接在板本体21上开设凹槽,该凹槽形成引流通道22,此种结构的引流通道22的开口侧和底部均与板本体21齐平设置,板本体21的厚度需大于引流通道22的深度。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在板本体21的厚度方向上,引流通道22的开口侧与板本体21齐平设置,引流通道22的底部向远离引流通道22的开口的方向凸出板本体21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引流板20无需板本体21的厚度大于引流通道22的深度,板本体21满足连接需求,强度需求即可,从而可减小引流板20的重量,减低成本。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引流板20通过拉伸一体成型。这种结构的引流板20零件少,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引流板20的底部上还设有加强件,加强件能够提高引流板20的强度。

  加强件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加强件为支撑块,支撑块的一侧与引流通道的底部连接,支撑块的另一侧与安装板连接;或者加强件为筋条,筋条的一侧与引流通道的底部连接,筋条的另一侧与安装板连接等。

  又如:加强件包括多个凸起23,凸起23向靠近引流通道22的开口的方向延伸,且凸起23用于与安装板10连接。本实施例中,凸起23与安装板10抵接或者卡接,较佳的是凸起23与安装板10焊接。凸起23与安装板10连接,从而能够对引流板20进行支撑。凸起23不仅能够提高引流板20的强度,还能够使介质紊流。

  其中,凸起23可呈柱状体或者块状体,通过卡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引流通道22的底部上。较佳的,直接在引流通道22的底部的外侧进行加工,以形成凹坑结构(如,直接在引流通道22的底部向引流通道的内部即靠近安装板的方向,再进行拉伸成型,形成凸起23),在引流通道22的内部即为凸起23,凸起23与引流通道22的底部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

  又如:加强件包括翅片,翅片的一侧与引流通道22的底部连接,翅片的另一侧与安装板10连接,翅片能够对引流板20进行进一步支撑,从而进一步提高引流板20的强度;翅片还能够促进介质在引流通道22内换热。

  又如:加强件包括加强孔24,引流通道22的底部上设有加强孔24,加强孔24的边缘向靠近引流通道22的开口方向翻边设置,且加强孔24的翻边用于与安装板10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引流通道22的底部上设置通孔,通过将通孔的边缘翻边设置,使翻边与安装板10连接,加强孔24能够对引流板20进行支撑,从而提高引流板20的强度,而且,设置通孔还能够进一步减小引流板20的重量。

  较佳的,加强孔24的翻边与安装板10焊接,密封效果好,避免介质泄漏。

  而且,根据需要,加强孔的开口侧与换热器的芯体组件连接,用于与不需要引流的介质的进口或者出口连通,作为该介质的流通通道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加强孔24可呈长条状设置,也可呈椭圆形设置等,也就是说加强孔24的具有一定长度。则当换热器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都需要引流时,上述引流通道22可用作对第一介质进行引流;安装板上与加强孔24的一端相对应的位置可设置第二介质流通口,加强孔24的远离该第二介质流通口的一端与换热器的第二介质引流口连通,从而实现对第二介质的引流,加强孔24设置在引流通道内,提高了引流板的强度,还能够实现引流功能,使得引流板的结构紧凑,易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加强件可择一设置,也可同时设置多种不同结构的加强件。如,可以在引流通道22的底部上只设置凸起23;也可在引流通道22的底部上只设置加强孔24;较佳的是,在引流通道22的底部上即设置凸起23,又设置加强孔24。可选的,凸起23可设置在引流通道22的底部的中间部位,加强孔24可设置在引流通道22的边缘处。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安装板10、换热芯体30以及上述引流板20,所述引流板夹设在所述安装板和换热芯体之间,所述引流通道的开口覆盖所述安装板的介质进口或者介质出口,所述流通口与所述换热芯体的介质进口或者介质出口正对设置。

  本实施例中,引流板20上的引流通道22可将安装板的介质进口11与换热芯体的介质进口31连通,或者将安装板的介质出口12与换热芯体的介质出口32连通;从而实现介质向换热芯体30流入或者由换热芯体30流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引流板20结构简单,可夹设在换热芯体30和安装板10之间,避免换热器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

《引流板及换热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