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节能通风结构独创技术14906字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节能通风结构

2021-03-11 03:31:14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节能通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通风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节能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是指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去,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公告号为CN107939709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检测控制式双驱动管道式通风风扇,基于现有通风管道结构,引入双效加速送风机构的设计,基于通风管道内壁上所设计设置的轴承,加入电动风扇,同时配合电动风扇中风扇外框架上所固定连接的从动轮,以及经皮带所连接的主动轮,在转动电机的驱动下,实现风扇外框架在轴承内圈中的转动,基于通风管道中所设计空气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触发下,依次递进式控制电动风扇中电机扇叶的转动,以及风扇外框架的转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对比文件中,电机扇叶和风扇外框架完全通过转动电机的驱动进行转动,转动电机需要工作时需要消耗电能,且当高层建筑高层处的风力较大时,上述装置不能对高处自然风力进行有效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高层建筑高层处风力进行有效利用的节能通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包括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固设有若干第一扇叶,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端部通过连接件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一端伸出通风管道主体且伸出一端的周向侧壁上固设有若干第二扇叶,所述通风管道的管口处固定连接有风速仪 。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通风时,当风速仪监测到建筑外风速较小时,管理人员启动驱动电机驱动各个第一扇叶围绕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做回转运动,从而将空气从通风管道外侧吸入通风管道中,从而对建筑进行换气,当风速仪监测到建筑外风速较大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通过外接风速驱动各个第二扇叶围绕驱动轴做回转运动,驱动轴通过连接件带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转动,从而使第一扇叶回转运动,通过第二扇叶和第一扇叶的配合工作,将空气吹入通风管道,进而在建筑外有充沛的风力资源的情况下,实现了对建筑换气的同时节约了电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管道内侧壁上通过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有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与通风管道同轴设置,且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与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垂直设置的推板,所述驱动电机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通风管道位于第一支架朝向管口的一侧固设有第二支架,所述连接件包括通过第二支架与通风管道内侧壁固定连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接且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套筒内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朝向驱动电机一端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键槽,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与键槽相适配的插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建筑外风速较小时,推动气缸的活塞杆缩回,使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端部的插键与第二套筒内侧壁上的各个键槽分离,使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转动时,不会带动驱动轴做回转运动,从而减少了驱动轴和各个第二扇叶对驱动电机的工作造成载荷阻力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轴的周向侧壁与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单向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单向轴承限制了驱动轴的转动方向,从而减少了外界气流吹动方向紊乱造成第二扇叶翻转,影响通风管道进风效果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管道管口处的建筑外墙上固定连接有漏斗形的集风罩,所述集风罩直径较小的开口端朝向的管口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集风罩,对吹向第二扇叶的风向进行一定的限定,提升了外界气流对第二扇叶吹动方向的稳定性,并通过对经过集风罩远离通风管道一侧开口的气流进行聚拢,提升了风速从而提升了气流对第二扇叶吹动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内侧壁上位于第一支架远离第二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平行的隔板,若干所述隔板将内部的空间分割成若干相互独立的空腔,各个所述空腔分别与不同的需要通风的室内空间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各个隔板分离出的独立空腔,当外界气压发生变化导致少量室内空气向通风管道逆流时,各个挡板形成的独立空腔将各个通风管道进行隔离,减少了由于外界气压变化,各个室内空间的污浊空气在通风管道内相互混合并重新进入室内空间的情况,减少了室内污浊空气的交叉污染,尤其是减少了通过能漂浮在空气中的气溶胶介质传播的病毒通过通风管道向各个室内空间扩散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若干所述隔板与第一支架之间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滤尘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滤尘网将部分进入通风管道的外界空气中的灰尘阻挡在外侧,进一步提升了通风管道的换气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尘网下侧向隔板的方向倾斜,且所述内侧壁顶部位于滤尘网朝向隔板一侧位置上固定连接有水喷头,所述水喷头与外接水源连通且喷口朝向滤尘网表面,所述内侧壁底侧设有导水框,所述导水框沿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与的管口连通,且所述导水框的槽底朝向管口的一侧向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水喷头,当滤尘网上有一定程度的灰尘累积时,水喷头喷水对滤尘网进行清洗,减少滤尘网沾染的灰尘阻塞通风口的情况,灰尘随水流从滤尘网上留下,并沿导水框从通风管道的管口流出,从而减少水流进入通风管道渗出并进入室内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管本体管口上方的建筑外墙上固定连接有挡雨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挡雨罩,减少了雨水从通风管道的管口进入通风管道深处并进入室内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建筑外风速较小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第一扇叶做回转运动,从而产生风压,将外界空气吸入通风管道,建筑外风速较大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通过第二扇叶带动驱动轴,从而带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转动,使第一扇叶做回转运动,进而在无电的情况下对建筑进行通风,节约了电能;

  2.通过设置推动气缸,当推动气缸通过推板推动或拉动驱动电机时,实现了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端部与第一套筒连接或分离,从而在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第一扇叶进行通风时,驱动电机不必承受由驱动轴和第二扇叶对电机轴的载荷和阻力,减少了驱动电机受到的压力;

  3.通过设置隔板将通风管道内空间分割成若干独立的空腔,从而当外界气压不稳导致局部室内空气逆流到通风管道内时,不易产生混合,造成病毒的传播等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结构整体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通风管道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通风管道各个隔板分布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通风管道;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13、挡雨罩;2、驱动电机;21、第一扇叶;22、连接件;23、插键;3、驱动轴;31、第二扇叶;4、风速仪;5、推动气缸;51、推板;6、第一套筒;61、第二套筒;611、键槽;62、单向轴承;7、集风罩;8、隔板;81、空腔;9、滤尘网;91、水喷头;92、导水框;10、承重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节能通风结构,包括通风管道1,通风管道1的管口与建筑的外侧壁平齐,通风管道1的内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第二支架12位于第一支架11远离通风管道1管口的一侧。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支架11上固定连接有推动气缸5,推动气缸5与通风管道1同轴设置。推动气缸5的活塞杆朝向通风管道1管口的一侧且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推板51设置的推板51,推板51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与推动气缸5的活塞杆同轴设置,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周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扇叶21,各个第一扇叶21围绕电机轴周向均匀分布。

  参照图4,第二支架12上设有连接件22,连接件22包括与第二支架12固定连接的第一套筒6,第一套筒6与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同轴设置。第一套筒6的内侧壁上同轴转动连接有长度小于第一套筒6的第二套筒61,第二套筒61朝向驱动电机2的一端与第一套筒6朝向驱动电机2的一端平齐。第二套筒61朝向驱动电机2的一端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键槽611,若干键槽611沿第二套筒61的周向内侧壁均匀分布。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端部周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插键23,各个插键23沿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端部周向均匀分布且分别与各个键槽611相适配,当推动气缸5的活塞杆伸出时,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端部伸入第二套筒61中且各个插键23分别插入各个键槽611中,驱动电机下方设有承重台10,驱动电机2与承重台10通过滑块和滑槽配合滑动连接。

  参照图2和图4,第二套筒61远离驱动电机2的一侧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轴3,驱动轴3位于第二套筒61外且位于第一套筒6内的位置上设有单向轴承62,单向轴承62的内环和外环分别与驱动轴3和第一套筒6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单向轴承62设置为,使风向正对通风管道1的管口方向吹动时,第二扇叶31带动驱动轴3转动的方向为单向轴承62的允许转动方向,而反向转动会被单向轴承62阻止。

  参照图1和图2,驱动轴3伸出第一套筒6且伸出通风管道1的管口,驱动轴3位于通风管道1外部分的周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扇叶31,各个第二扇叶31围绕驱动轴3的周向均匀分布,且各个第二扇叶31的体积分别大于第一扇叶21。

  参照图1,建筑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风速仪4,且建筑外侧壁上通过支杆固定连接有集风罩7,集风罩7呈喇叭状并与驱动轴3同轴设置,集风罩7较大的开口端朝向远离建筑外侧壁的一侧。建筑外侧壁上位于通风管道1管口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挡雨罩用于减少雨水从通风管道1流入室内的可能性。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支架11远离第二支架12一侧的通风管道1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滤尘网9,滤尘网9底端向通风管道1深处倾斜设置。通风管道1的内侧壁上位于滤尘网9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与外接水源连通的水喷头91,水喷头91的喷口朝向滤尘网9的网面。通风管道1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导水框92,导水框92的截面为“匚”字型,且导水框92的开口与通风管道1内部连通。导水框92从滤尘网9的下侧延伸至通风管道1的管口处,且导水框92的底壁靠近通风管道1管口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通过滤尘网9减少建筑外灰尘通过换气系统进入室内的可能性,通过水喷头91对累积了灰尘的滤尘网9进行清洗,减少细菌附着在灰尘中对通风结构吸入的空气造成污染,通过导水框92将清洗过滤网的用水从通风管道1的管口排出,减少水由换气系统进入室内的情况。

  参照图2和图5,通风管道1的内侧壁位于滤尘网9远离第一支架11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相互平行且分别与通风管道1轴线平行的隔板8,各个隔板8将通风管道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独立的空腔81,且各个空腔81远离通风管道1管口的一端通过风琴管或通气软管等管路分别与不同的需要换气的室内房间连通。从而减少了外界气压变化导致少量室内空气逆流到通风管道1内时,各个不同室内空间的污浊空气在通风管道1内相互混合并重新进入室内,造成交叉污染,尤其是造成气溶胶介质病毒在各个室内空间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建筑管理人员通过设置在通风管道1管口处的风速仪4对建筑外侧风速进行监测,风速仪4的监测信号被传递到管理人员移动接收端或者固定接收端查看风速,当建筑外侧风速较小时,推动气缸5的活塞杆缩回,通过驱动电机2驱动各个第一扇叶21围绕驱动电机2电机轴做回转运动,实现了通风管道1的换气;当建筑外侧风力资源丰富时,推动气缸5的活塞杆伸出,从而使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端部与第二套筒61通过插键23和键槽611相互连接,外界气流驱动第而扇叶做回转运动,从而使驱动轴3将回转运动依次传递给第二套筒61和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从而使各个第一扇叶21做回转运动,产生风压将空气吸入通风管道1。通过单向轴承62限制驱动轴3的转动方向,减少外界气流吹动方向紊乱时,吹动个第二扇叶31向与进风相反的方向转动,对通风结构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节能通风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