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建筑物> 一种具有分隔板的外包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独创技术8597字

一种具有分隔板的外包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2021-02-17 16:05:04

一种具有分隔板的外包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分隔板的外包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背景技术

  在建筑中,混凝土抗压能力强,抗拉能力弱,而钢筋抗拉强度高,所以通常会在梁中加入钢筋,帮助结构抗拉。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是指在型钢中填充混凝土形成的一种组合梁,其中型钢包括工字钢、H型钢、U型钢等。外包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外包钢板可作为组合梁的受力钢筋,所以梁内无需再设置钢筋,省去了钢筋绑扎、模板搭设等相关工艺,其内部填充的混凝土有效增加了梁的截面刚度,防止外包钢梁发生局部失稳,提高了梁的稳定承载力,降低了梁的高度,增加了房屋的使用空间,同时梁内混凝土可吸收热量,降低钢结构的升温速度,提高梁的耐火极限,是一种具有优越的力学和施工性能的组合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般来说,在梁的跨中,上部为受压区,由混凝土来受压,而下部则为受拉区。混凝土由于其特性,跨中2/3的混凝土在正常情况下不参与受拉,没有抗拉的作用,并且无法发挥其受压能力好的特性,同时还增加了梁的自重,跨中下部主要依靠钢筋受拉。

  目前,不论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梁还是外包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均存在梁跨中混凝土利用程度不高的现象,在增加了建筑物自重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隔板的外包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以解决现有外包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跨中正弯矩区混凝土造成的荷载较大、浪费材料、成本较高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分隔板的外包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包括U型钢梁,在U型钢梁内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隔板,两隔板沿垂直于U型钢梁长度方向设置,通过两隔板将U型钢梁内部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前仓、中仓和后仓,其中,两隔板的两侧分别与U型钢梁两腹板的内壁固定相连。在U型钢梁的前仓和后仓内填充有混凝土,在中仓内填充有轻质材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U型钢梁内设置两隔板,将U型钢梁内部分隔成前仓、中仓和后仓。其中,隔板的两侧与U型钢梁的两腹板内侧固定相连,隔板能够抗腹板外向失稳,对两侧腹板起到拉结作用。同时,在中仓内填充轻质材料,轻质材料为轻质泡沫混凝土。采用轻质材料替代混凝土,节约成本的同时,也减轻了梁的自重,进而便于对整个建筑进行优化,从而减轻建筑自重。

  进一步,所述U型钢梁的两侧壁的上缘分别朝相向的方向弯折并延伸形成上翼缘。

  进一步,在U型钢梁的上翼缘上、对应两隔板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卡口,所述隔板从该卡口穿过后伸入所述U型钢梁内,其上部与所述上翼缘固定相连,且两隔板的上侧边沿分别与U型钢梁的上翼缘相平齐。通过U型钢梁的上翼缘上开设开口,对隔板起到进一步的限位作用。

  进一步,所述中仓的长度为所述U型钢梁长度的1/5~1/4。中仓位于U型钢梁的中间部分,其长度控制在U型钢梁长度的1/5~1/4之间,这样能有效减轻U型钢梁的自重,同时还保证了承重效果。

  进一步,所述中仓内轻质材料的填充高度至少为所述U型钢梁截面高度的2/3。

  进一步,所述隔板上还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下侧距离所述U型钢梁下侧的距离至少为所述U型钢梁截面高度的2/3。

  进一步,所述轻质材料为密度小于所述混凝土的材料。轻质材料为轻质泡沫混凝土,其密度小于前仓与后仓内填充的混凝土密度。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U型钢梁内设置两隔板,将U型钢梁内部分隔成前仓、中仓和后仓。其中,隔板的两侧与U型钢梁的两腹板内侧固定相连,隔板能够抗腹板外向失稳,对两侧腹板起到拉结作用。同时,在中仓内填充轻质材料,轻质材料为轻质泡沫混凝土。采用轻质材料替代混凝土,减轻了梁的自重,也减轻对地基的载荷,达到降低基础成本、梁柱成本、以及增加建筑面积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前视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U型钢梁1、隔板2、前仓3、中仓4、后仓5、开孔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一种具有分隔板的外包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包括U型钢梁1,其中,U型钢梁1的两侧壁的上缘分别朝相向的方向弯折并延伸形成上翼缘。在U型钢梁1内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隔板2,两隔板2沿垂直于U型钢梁1长度方向设置,通过两隔板2将U型钢梁1内部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前仓3、中仓4和后仓5。其中,两隔板2的下侧分别与U型钢梁1下侧的内壁固定相连,两隔板2的两侧分别与U型钢梁1两腹板的内壁固定相连。在具体实施时,两隔板2的下侧分别与U型钢梁1下侧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相连,两隔板2的两侧分别与U型钢梁1两腹板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相连。其中,所述隔板2为钢板,其厚度为1~3mm。两隔板2的上侧边与所述上翼缘相平齐,也可以与所述上翼缘朝向U型钢梁内的一侧固定相连。所述中仓4的长度为所述U型钢梁1长度的1/5~1/4,前仓3和后仓5的长度相等,将中仓4的长度控制在这一范围内,在保证其满足设计需要的同时,能最大程度的减轻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自重。

  在U型钢梁1的前仓3和后仓5内填充有混凝土,在中仓4内填充有轻质材料,使其形成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具体实施时,中仓4内轻质材料的填充高度至少为所述U型钢梁1截面高度的2/3。在施工时,本实施例所述U型钢梁的中仓4在工厂内预制浇筑成型,先中仓4内浇筑轻质混凝土,当中仓4内轻质混凝土浇筑的高度达到所述U型钢梁1截面高度的2/3时,停止轻质混凝土浇筑,待中仓4内的轻质混凝土凝固后,再将所述U型钢梁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浇筑,在中仓4内剩余1/3高度的空间内填充普通混凝土,同时在前仓3和后仓5内浇筑普通混凝土。

  实施例2:参见图3和图4,实施例2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U型钢梁1的上翼缘上、对应两隔板2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卡口,所述隔板2从该卡口穿过后伸入U型钢梁1内,其上部与上翼缘固定相连,且两隔板2的上侧边沿分别与U型钢梁1的上翼缘相平齐。其中,所述卡口的宽度大于所述隔板2厚度,且所述隔板2与所述卡口通过焊接配合相连。在施工时,所述卡口的宽度为所述隔板2厚度+1mm左右。所述隔板2上还设有开孔6,所述开孔6的中心距离所述U型钢梁1内壁下侧的距离为所述U型钢梁截面高度的2/3。在施工时,本实施例所述U型钢梁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先在中仓4内浇筑轻质混凝土,当中仓4内轻质混凝土浇筑的高度达到所述U型钢梁1截面高度的2/3时,停止轻质混凝土浇筑,待中仓4内的轻质混凝土凝固后,再在中仓4内剩余1/3高度的空间内填充普通混凝土,同时,普通混凝土通过隔板2上的开孔6进入前仓3和后仓5内,最终使普通混凝土覆盖中仓4内上部1/3高度的空间,并通过隔板2上的开孔6与前仓3和后仓5内的普通混凝土形成一体。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一种具有分隔板的外包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