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建筑物> 防风装置独创技术15959字

防风装置

2021-04-08 00:59:27

防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风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工作中,有很多情况需要进行防风处理,比如:施工现场进行电焊、氧气乙炔切割作业时,建筑材料堆放时,需要有防风措施;室外进行乒乓运动时,由于对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同样需要有防风措施。在现有技术中,搭建固定式防风装置费时费力,还可能会占用待建场地,所以需要操作简单的防风装置。电焊作业以及氧气乙炔切割作业的防风措施是在作业位置的周围围上两面移动挡板,但具有危险性:一方面在大风天气的情况下,风向可能会突然改变,使施工作业增加难度,安全风险较大;另一方面风力的变化会导致挡板不稳定,移向一侧或突然倒下会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风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固定式防风装置的搭建费时费力和占用场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风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支撑体,每个第一支撑体内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滚筒,每个滚筒外均缠绕有挡布,并且,每个第一支撑体均开设有供挡布抻出开口,各第一支撑体通过挡布依次相连接并围设成半包围结构;门结构,门结构设置于半包围结构的缺口处并与半包围结构围设成全包围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防风装置中,每个第一支撑体均包括:底脚,底脚为分别向X轴、Y轴和Z轴延伸的结构;多个支撑段,各支撑段沿Z轴依次相插接,位于末端的一个支撑段沿Z轴与底脚相插接;滚筒包括筒段,各筒段均一一设置于底脚向Z轴延伸的部分和各支撑段内,挡布包括多个布段,各布段一一缠绕在各筒段外,开口包括多个开口部,底脚沿Z轴延伸的部分和各支撑段均开设有一个供各自布段抻出的开口部。

  进一步地,上述防风装置中,底脚包括:第一方钢,第一方钢的中心轴沿X轴设置;第二方钢,第二方钢的中心轴沿Y轴设置,并且,第二方钢与第一方钢相插接;第三方钢,第三方钢的中心轴沿Z轴设置,并且,第三方钢的底端插接于第一方钢和第二方钢重叠的部位。

  进一步地,上述防风装置中,第三方钢由两个第一三角钢拼合而成。

  进一步地,上述防风装置中,各支撑段分别为规格不同的第二三角钢和第三三角钢,第二三角钢的规格小于第三三角钢的规格,各第二三角钢和各第三角钢交替插接。

  进一步地,上述防风装置中,各第二三角钢和各第三三角钢以一个第二三角钢作为起始段开始交替插接。

  进一步地,上述防风装置中,一个第一三角钢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格挡;作为起始段的第二三角钢插设于该第一三角钢内,并放置于第一格挡上。

  进一步地,上述防风装置中,各第三三角钢内且靠近自身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第二格挡。

  进一步地,上述防风装置中,门结构包括:两个第二支撑体,两个第二支撑体并列设置且具有预设距离。

  进一步地,上述防风装置中,两个支撑体相对的侧壁的相对位置分别设置有可拆卸的连接部,两个连接部之间连接有门帘。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体内设置有可转动的滚筒,滚筒外缠绕有挡布,挡布可从第一支撑体内抻出,同时,第一支撑体至少为两个,第一支撑体为自身容纳腔内的挡布和从上一个第一支撑体内抻出的挡布提供固定位置,并配合挡布和门结构形成将施工、活动区域的四周围设起来的结构,起到了有效的防风效果。挡布可代替挡板,重量轻。挡布可在使用时从滚筒上抻出,在不使用时可重新缠绕在滚筒上,与传统的固定式挡板相比,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而且便于收纳,不会占用待建场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风装置中,底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风装置中,多个支撑段的插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风装置中,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风装置中,第二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风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1所示,该防风装置包括:门结构10和至少两个第一支撑体20,其中,以一个第一支撑体20为例,第一支撑的底部支撑在地面上,第一支撑体20内部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一个滚筒30,滚筒30可转动地连接于容纳腔内,滚筒30外缠绕有挡布40。第一支撑体20的侧壁开设有开口,挡布40可通过开口抻出容纳腔外,其他第一支撑体20的结构可参照以上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有第一支撑体20内的挡布40均抻出,任意一个第一支撑体20与从另一个第一支撑体20内抻出的挡布40相连接,即各第一支撑体20通过挡布40依次相连接,第一支撑体20与挡布40共同围设成一半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理当具有缺口,门结构10设置于半包围结构的缺口处并与半包围结构相连接,共同围设成全包围结构。具体地,当第一支撑体20的个数为两个时,其中一个第一支撑体20与门结构10的第一侧相连接,从该第一支撑体20内抻出的挡布40与另一个第一支撑体20相连接,从另一第一支撑体20内抻出的挡布40与门结构10的第二侧相连接,并且,门结构1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门结构10相对的两侧;当第一支撑体20的个数大于两个时,将各第一支撑体20进行排列:第一个第一支撑体20、第二个第一支撑体20……最后一个第一支撑体20,其中,从最后一个第一支撑体20内抻出的挡布40和第一个第一支撑体20分别与门结构1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连接,剩余的各第一支撑体20中,任意一个第一支撑体20与其上一个第一支撑体20内抻出的挡布40相连接,从任意一个第一支撑体20内抻出的挡布40与其下一个第一支撑体20相连接。第一支撑体20的个数优选为四个,从最后一个第一支撑体20内抻出的挡布40和第一个第一支撑体20分别与门结构1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连接,第二个第一支撑体20与从第一个第一支撑体20内抻出的挡布40相连接,从第二个第一支撑体20内抻出的挡布40与第三个支撑体相连接,从第三个第一支撑体20内抻出的挡布40与最后一个第一支撑体20相连接。具体实施时,滚筒30为塑料管,挡布40为单层牛津布。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体20内设置有可转动的滚筒30,滚筒30外缠绕有挡布40,挡布40可从第一支撑体20内抻出,同时,第一支撑体20至少为两个,第一支撑体20为自身容纳腔内的挡布40和从上一个第一支撑体20内抻出的挡布40提供固定位置,并配合挡布40和门结构10形成将施工、活动区域的四周围设起来的结构,起到了有效的防风效果。挡布40可代替挡板,重量轻。挡布40可在使用时从滚筒30上抻出,在不使用时可重新缠绕在滚筒30上,与传统的固定式挡板相比,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而且便于收纳,不会占用待建场地。

  每个第一支撑体20均包括:底脚21和多个支撑段,其中,参见图2,底脚21为分别向X轴、Y轴和Z轴延伸的结构,从而实现稳定支撑于地面上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X轴、Y轴和Z轴即为常用的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Y轴和Z轴。参见图3,各支撑段沿Z轴依次插接,位于最底端的一个支撑段与底脚21向Z轴延伸的部分相插接。为了适应多个支撑段的设置,滚筒30包括多个筒段31,筒段31比支撑段多一个,底脚21向Z轴延伸的部分内设置有一个可转动的筒段31,同时,每个支撑段内均设置有一个可转动的筒段31。相适应地,挡布40也包括多个布段41,布段41与筒段31的段数相等,每个筒段31外均缠绕有一布段41。进一步相适应地,开口包括多个开口部,开口部与布段41的个数相等,底脚21沿Z轴延伸的部分的侧壁和各个支撑段的侧壁均开设有一个开口部,各开口部可供与自身相对应的布段41抻出。第一支撑体20分成了相互插接的底脚21和多个支撑段,相适应地,滚筒30、挡布40和开口也分成多段,并与底脚21和各支撑段一一对应,使用时将底脚21和各支撑段采用插接的形式组装在一起形成第一支撑体20即可,不使用时将第一支撑体20拆成底脚21和各支撑段即可,既便于组装又便于收纳。

  再次参见图2,底脚21包括:第一方钢22、第二方钢23和第三方钢24,其中,第一方钢22的中心轴沿X轴设置,第二方钢23的中心轴沿Y轴设置,并且,第一方钢22的侧壁开设有靠近自身一端的第一插接口,第二方钢23通过第一插接口插接于第一方钢22内。第一方钢22的朝向Z轴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接口,同时,第二方钢23插接于第一方钢22内的部分位于第二插接口的正下方,第二方钢23插接于第一方钢22内的部分的朝向Z轴的一侧开设有第三插接口,第三插接口位于第二插接口的正下方,第三方钢24的中心轴沿Z轴设置,第三方钢24的底端通过第二插接口和第三插接口插接于第一方钢22和第二方钢23重叠的部位。可以看出,底脚21也采用多部分插接的形式,使用时将第一方钢22、第二方钢23和第三方钢24采用插接的形式组装在一起形成底脚21即可,不使用时将第一支撑体20拆成第一方钢22、第二方钢23和第三方钢24即可,既便于组装又便于收纳。

  继续参见图2,第三方钢24由两个第一三角钢25拼合而成,两个第一三角钢25均插接于第一方钢22和第二方钢23重叠的部位,第一方钢22、第二方钢23和两个第一三角钢25紧密贴靠在一起。再次参见图3,底脚21的各个支撑段分别为两种不同规格的第二三角钢26和第三三角钢27,第二三角钢26的规格小于第三三角钢27的规格,两个第一三角钢25的规格与各第三三角钢27的规格相同。第二三角钢26和第三三角钢27均可以为多个,各第二三角钢26和各第三三角钢27交替插接,具体地,各二三角钢和各第三三角钢27以一个第二三角钢26作为起始段开设交替插接,且作为起始段的第二三角钢26插接于任意一个第一三角钢25内,各支撑段与底脚21采用两种规格不同的三角钢交替插接的形式,一方面相对采用方钢插接可更加节省材料,另一方面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可提高第一支撑体20的整体稳定性。

  继续参见图3,与作为起始段的第二三角钢26相插接的一个第一三角钢2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格挡28,并且,第一格挡28靠近第一三角钢25的顶部设置,当作为起始段的第二三角钢26插接于该第一三角钢25内时,第二三角钢26的底部放置于第一格挡28上;每个第三三角钢27的内部均设置有两个并列的第二格挡29,以一个第三三角钢27为例,该第三三角钢27内部的两个第二格挡29靠近该第三三角钢27的两端设置,其他第三三角钢27内的第二格挡29的设置与此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可见,第一格挡28为作为起始段的第二三角钢26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第二三角钢26下滑,第二格挡29在为第二三角钢26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还可防止规格较大的第三三角钢27整体套入规格较小的第二三角钢26,且第二三角钢26与第一三角钢25之间、以及第三三角钢27与第二三角钢26之间,无论是组装还是拆卸均不会对任何结构造成破坏,可根据需要防风的高度进行反复上移布设多层第二三角钢26和第三三角钢27,实现了绿色施工技术,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具有绿色环保的效果。作为结束段的支撑段可以为第二三角钢26,也可以为第三三角钢27。

  参见图4,门结构10包括:两个并列设置且支撑于底面上的第二支撑体11,且这两个第二支撑体11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以供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通过,两个第二支撑体11分别与从最后一个第一支撑体20内抻出的挡布40和第一个第一支撑体20相连接。两个第二支撑体11相对的侧壁的相对位置分别可拆卸地连接有连接部12,且两个连接部12靠近与各自相对应的第二支撑体11的顶部设置,具体实施时,连接部12为凹字形钢框,凹字形钢框卡设在位于作为结束段的第二三角钢26或第三三角钢27上。两个连接部12之间连接有门帘,以将门结构10封闭,提高挡风效果。具体地,门帘包括横梁13和帘布14,横梁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部12相连接,帘布14的顶侧与横梁13的底部相连接,横梁13可以为塑料管,帘布14可以为单层牛津布。

  参见图5,每个第二支撑体11均可以由多个第四方钢15相互插接而成,每个第四方钢15可由两个第四三角钢16拼合而成。位于最顶端的第四方钢15的顶端罩设有钢框17,以使第二支撑体11整体更牢固,防止第二支撑体11左右摇摆。

  综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体20内设置有可转动的滚筒30,滚筒30外缠绕有挡布40,挡布40可从第一支撑体20内抻出,同时,第一支撑体20至少为两个,第一支撑体20为自身容纳腔内的挡布40和从上一个第一支撑体20内抻出的挡布40提供固定位置,并配合挡布40和门结构10形成将施工、活动区域的四周围设起来的结构,起到了有效的防风效果。挡布40可代替挡板,重量轻。挡布40可在使用时从滚筒30上抻出,在不使用时可重新缠绕在滚筒30上,与传统的固定式挡板相比,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而且便于收纳,不会占用待建场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防风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