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织造> 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及膨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独创技术19886字

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及膨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

2020-11-13 15:23:37

  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及膨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含有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混纺纱的具有潜在膨松性的丙烯酸织物及使用该织物的膨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含有收缩性丙烯酸纤维和非收缩性纤维的混纺纱由于能够通过使收缩性丙烯酸纤维收缩而非收缩性纤维浮出在混纺纱的表层部来表现膨松性,因此大多用于针对针织物赋予鼓起感。但是,在织物中,由于织物组织中的约束很强而难以得到鼓起感,另外,丙烯酸混纺纱由于基本上被用于针织物,因此研发充分发挥丙烯酸纤维的特长的实用的织物的努力有限。

  其中,作为充分发挥丙烯酸纤维的收缩性的织物的实例已知有专利文献1。该文献中公开了以下技术:为了得到具有膨松性的织物,使用将碱处理木棉纤维与高收缩丙烯酸纤维混纺得到的纱线来编成编织物,并通过热水处理使之收缩以制成膨松织物。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00737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发明是着眼于构成织物的素材的发明,但有时仅通过素材的选择无法得到具有目标膨松性的织物,或有时即使变得膨松织物也堵塞而手感变硬。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表现充分的膨松性和接触温感、柔软的手感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申请的发明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不仅是素材的选择,通过将所使用的纱线的粗细、捻系数以及织物组织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能够充分表现收缩性丙烯酸纤维的收缩性,能够得到适合于衣料用途等的膨松丙烯酸织物,从而提出本发明。

  即,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方案达成。

  (1)一种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其是将包含非收缩性短纤维40~80重量%和沸水收缩率为15~45%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20~60重量%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用于经纱和/或纬纱的织物,所述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的特征在于,所述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具有以下织物组织:英制棉纱支数为6~80支,且基于英制棉纱支数计算出的捻系数为2.7~4.0,而且,所述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连续浮出3~7根且织物覆盖系数为30~60。

  (2)根据(1)所述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纤度为0.4~5.0dtex。

  (3)根据(1)或(2)所述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非收缩性短纤维包含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非收缩性短纤维包含纤度为1.0dtex以下的纤维。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为以聚氨酯长纤维为芯的长短复合纱。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纱为长纤维。

  (7)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纱为短纤维细纱。

  (8)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其特征在于,其为将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用于纬纱的短裤(pants)坯布。

  (9)一种膨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进行收缩处理。

  (10)根据(9)所述的膨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收缩处理为沸水处理。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能够通过经过收缩处理来充分表现收缩性丙烯酸纤维的收缩性并作为适合于衣料用途等的膨松丙烯酸织物。该膨松丙烯酸织物为充分发挥丙烯酸纤维特长的实用的织物,具有充分的膨松性及丙烯酸纤维独有的柔软的手感和接触温感。另外,该膨松丙烯酸织物即使不进行起毛处理也能够得到起毛感,在进行了起毛处理的情况下与普通制品相比得到起毛感更加优异的手感。具有以上性能的本发明的膨松丙烯酸织物例如能够应用于衬衫、罩衫、外套、运动服、裙子、裤子、短裤、衬料、床单、靠垫、窗帘、室内装饰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本发明采用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包含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该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通过后述方法测定的沸水收缩率为15~45%,优选为25~45%,更优选为30~40%。在沸水收缩率低于上述下限的情况下无法得到充分的膨松性,在超过上限的情况下,有时由于织物组织的约束力,不收缩至原本的收缩率而成为残余应变,或局部收缩变得不稳定。需要说明的是,该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也可以使用多种。

  上述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纤度优选0.4~5.0dtex,更优选0.5~3.0dtex,进一步优选0.9~2.4dtex。在纤度低于上述下限的情况下难以进行纺纱,在超过上限的情况下,由于构成纱线的纤维根数减少而纱线强力降低,因而存在在织造中被空气吹断等而无法织造的可能。

  上述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纤维长度优选为32~150mm,更优选为38~51mm。在纤维长度低于上述下限的情况下纺纱品质变差,在超过上限的情况下无法在通常的纺纱设备中纺纱,有时需要改造辊间的量计变更、零件变更等的纺纱设备。

  另外,本发明采用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包含非收缩性短纤维。该非收缩性短纤维的沸水收缩率小于上述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在沸水收缩率超过上述上限的情况下,与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收缩率的差变小,有可能无法得到膨松感。需要说明的是,该非收缩性短纤维可以是完全不收缩的素材,另外也可以使用多种。

  作为上述非收缩性短纤维,能够采用棉、麻、羊毛、兽毛(马海毛、羊绒、驼绒、羊驼毛、安哥拉毛等)等天然纤维、人造丝、铜氨丝等再生纤维、醋酸纤维、普罗米克斯(Promix)等半合成纤维、丙烯酸、尼龙、聚酯等合成纤维等。其中,作为素材采用丙烯酸纤维,容易得到保温性、接触温感优异的织物。另外,作为非收缩性短纤维的纤度,优选为5.0dtex以下,更优选为1.Odtex以下。特别是,采用1.0dtex以下的细纤度,容易得到柔软且具有起毛感的手感的优点。作为纤度的下限,从纺纱加工性的观点优选为0.3dtex以上。

  上述非收缩性短纤维的纤维长度优选为32~150mm,更优选38~51mm。通过设为该纤维长度范围,从而纤维端部适度地伸出收缩处理后的纱线表面,因而容易得到起毛感。在纤维长度低于上述下限的情况下纺纱品质变差,在超过上限的情况下无法在通常的纺纱设备中纺纱,有可能需要改造辊间的量计变更、零件变更等的纺纱设备。

  本发明采用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包含20~60重量%、优选30~40重量%的上述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在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含量低于上述下限的情况下收缩力不足,无法得到充分且均匀的膨松性,在超过上述上限的情况下,收缩后在纱线的表层部配置的纤维的量变少,无法得到鼓起感。

  另外,本发明采用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包含40~80重量%、优选60~70重量%的上述非收缩性短纤维。在非收缩性短纤维的含量低于上述下限的情况下,收缩后在纱线的表层部配置的纤维的量变少,无法得到鼓起感,在超过上述上限的情况下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量相对不足,无法得到充分且均匀的膨松性。

  此外,本发明采用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也可以含有除了上述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和非收缩性短纤维以外的纤维(以下称为其他纤维)。作为该其他纤维能够举出长纤维,例如能够采用聚氨酯长纤维、尼龙长纤维等。

  上述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的英制棉纱支数为6~80支,优选为10~70支。在英制棉纱支数低于上述下限的情况下,纱线过粗而难以感受到鼓起感的特点,在超过上限的情况下,纱线过细而膨松性变得不充分。

  上述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的捻系数为2.7~4.0,优选为3.0~3.5。在捻系数低于上述下限的情况下,纱线强度低,容易发生断头、脱散,在超过上限的情况下,捻合的约束过强,收缩性丙烯酸纤维的收缩受阻,膨松性变得不充分。

  另外,作为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的构造,除了通常的短纤维细纱以外,能够举出包芯纱(core%20span%20yam)、包覆纱(covered%20yam)、包缠纱(wrapping%20yam)等长短复合纱等。作为长短复合纱,代表性构造为以上述的聚氨酯长纤维为芯并由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和非收缩性短纤维构成外侧而成的纱线。

  本发明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是将上述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用于经纱和/或纬纱的织物,该混纺纱具有连续3根以上且7根以下、优选3根或4根浮出的织物组织。在浮出的数量少于3根的情况下,不易表现收缩,在超过7根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钩丝(snagging)、滑动(slip)的问题。在此,“连续3根以上且7根以下浮出的织物组织”是指以经纱(或纬纱)在纬纱(或经纱)之上连续露出3~7根的织物组织为单元的组织,能够例示3/1的斜纹组织、4/1的缎纹织物、双层编织等。具体来说,能够举出卡其布、丝光斜纹棉布、缎纹织物、牛仔布等。

  另外,本发明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的织物覆盖系数优选为30~60。此外,在织物组织中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浮出的根数为3根的情况下,织物覆盖系数更优选为32~38,在浮出的根数为4根的情况下,织物覆盖系数更优选为38~45。在少于上述下限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钩丝、滑动的问题,在超过上限的情况下,织物组织的致密性变得过高,无法充分地表现收缩,存在膨松性不足或产生残余应变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优选纬纱使用上述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经纱使用长纤维、短纤维细纱。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也可以将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用于经纱,但存在因上浆时的加热而表现收缩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编织工序中收缩舒展,存在在织造后难以表现收缩的情况。

  作为经纱使用的长纤维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铜氨丝长纤维、尼龙长纤维、人造丝长纤维等。另外,作为经纱使用的短纤维细纱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棉纱、各种细纱等。

  作为上述本发明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的代表性结构,能够举出经纱使用作为短纤维细纱的棉纱而纬纱使用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的3/1的短裤坯布、或经纱使用作为长纤维的人造丝长纤维而纬纱使用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的4/1的缎纹坯布等。

  上述本发明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通过实施收缩处理,从而构成该织物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混纺纱中包含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收缩,能够表现膨松性,成为膨松丙烯酸织物。作为该收缩处理的方法,能够举出将本发明的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在沸水中浸渍20分钟以上的方法、在展布状态下以160℃×1分钟以上进行干热处理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收缩处理也可以作为染色工序的一部分实施。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这些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的评价使用的测定方法如下。另外,实施例中的份及百分比只要没有特别限定则以重量基准表示。

  <沸水收缩率>

  对沸水处理前的样本施加载荷(0.1g/dtex),测量一定间隔的原长(L1[mm]),将该样本使用沸水处理15分钟并干燥,然后对样本施加载荷(0.1g/dtex),测量变化长度(L2[mm]),通过下式求算收缩率。

  沸水收缩率(%)={(L1-L2)/L1}×100

  <英制棉纱支数>

  按照JIS%20L%201095:20109.4.1求算棉纱支数。

  <捻系数>

  根据按照JIS%20L1095:20109.15.1的A法求出的每1英寸的燃数T和通过前项方法求出的棉纱支数Ne,通过下式计算捻系数。

  捻系数=T/(Ne)1/2

  <纤度>

  按照JIS%20L%201015:20108.5测定纤度。

  <织物覆盖系数>

  设定T:经纱支数(英制棉纱支数)、W:纬纱支数(英制棉纱支数)、TD:经纱密度(根/英寸)、WD:纬纱密度(根/英寸),通过下式计算。

  织物覆盖系数=TD/(T)1/2+WD/(W)1/2

  <比容积比>

  按照JIS%20L%201096:20108.5膨松性所记载的方法测定膨松性(以下也称为比容积)[cm3/g]。计算各实施例、对比例的比容积相对于对比例1的织物的比容积的比率[%],将其作为比容积比。

  <手感(柔软性)、起毛感>

  请5名熟练技术人员按以下的5个等级评价收缩处理后的各试样的手感及起毛感,将最多的评价作为评价结果。

  优:◎、良:○、基本良好:△、稍差:△、差:×

  <接触温冷感>

  作为接触温冷感的评价,测定最大热流速度qmax。qmax的测定使用KATO%20TECH(株)制的Thermo%20Lab%20II(KES-F7),按照KATO%20TECH(株)制的测定手册进行。在20℃×65%RH的环境下,将BT盒(热源板)按人的肌肤温度设定为35±0.1℃,在其上放置T盒(温度检测及蓄热板)以设定为35±0.1℃。在设定为外部气体温度20±0.5℃的水盒(恒温台)之上载置测定试样,将变为35±0.1℃的T盒放置在该测定试样之上,测定表示热移动的最大热流速度qmax(W/cm2)。

  [实施例1]

  将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Exlan工业公司制、沸水收缩率38%、1dtex、38mm)和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Exlan工业公司制、沸水收缩率3%、0.5dtex、32mm)设为35:65的重量比,通过并条工序进行混纺,并通过环锭精纺得到英制棉纱支数70支、捻系数3.0的混纺纱。经纱使用75dtex(英制棉纱支数70.9支)的铜氨丝长纤维,纬纱使用所述混纺纱,通过4/1缎纹织造得到经纱密度185根/英寸、纬纱密度70根/英寸的织物。将该织物在100℃下进行5分钟的热水处理以表现收缩,并干燥而得到膨松织物。将对收缩处理前后的织物进行评价的结果示出在表1中。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变更为沸水收缩率20%、0.9dtex、38mm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Exlan工业公司制)以外,同样地得到膨松织物。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与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重量比变更为50:50以外,同样地得到膨松织物。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与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的重量比变更为25∶75以外,同样地得到膨松织物。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混纺纱的支数设为20支、将纬纱密度设为60根/英寸以外,同样地得到膨松织物。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混纺纱的捻系数设为3.8以外,同样地得到膨松织物。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织物组织设为浮起根数为7根的双层编织以外,同样地得到膨松织物。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经纱密度设为250根/英寸、将纬纱密度设为150根/英寸以外,同样地得到膨松织物。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变更为沸水收缩率38%、0.4dtex、38mm的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Exlan工业公司制)以外,同样地得到膨松织物。

  [实施例10]

  将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Exlan工业公司制、沸水收缩率38%、1dtex、38mm)和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Exlan工业公司制、沸水收缩率3%、0.5dtex、38mm)通过并条工序进行混纺,并与聚氨酯长纤维(东丽奥培隆特士公司制莱卡(注册商标)、70dtex)通过环锭精纺复合,从而得到英制棉纱支数16支、捻系数3.5的长短复合纱(包芯纱(CSY))。需要说明的是,重量比为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聚氨酯长纤维=34∶63∶3。接下来,经纱使用棉细纱(英制棉纱支数12支)且纬纱使用所述长短复合纱,通过3/1斜纹织造制备经纱密度80根/英寸、纬纱密度60根/英寸的织物。将该织物在100℃下进行5分钟热水处理以表现收缩,并干燥而得到膨松织物。将对收缩处理前后的织物评价的结果示出在表1中。

  [实施例11]

  将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Exlan工业公司制、沸水收缩率38%、1dtex、38mm)和非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日本Exlan工业公司制、沸水收缩率3%、0.5dtex、38mm)以35∶65的重量比通过并条工序进行混纺,并通过环锭精纺得到英制棉纱支数20支、捻系数3.0的混纺纱。经纱使用棉细纱(英制棉纱支数20支)且纬纱使用所述混纺纱,按照经纱密度100根/英寸、纬纱密度75根/英寸制备4/1缎纹织造的织物。将在该织物在100℃下进行5分钟的热水处理以表现收缩,并干燥而得到膨松织物。对收缩处理前后的织物评价的结果示出在表1中。

  [对比例1]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收缩性丙烯酸短纤维变更为非收缩性丙烯酸纤维(日本Exlan工业公司制、沸水收缩率3%、1dtex、38mm)以外,同样地得到织物。

  [对比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织物组织设为1/1平纹织造以外,同样地得到膨松织物。

  [对比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织物组织设为2/1斜纹织造以外,同样地得到膨松织物。

  [对比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除了将经纱密度设为160根/英寸、将纬纱密度设为80根/英寸以外,同样地得到膨松织物。

  表1中示出各实施例、对比例中的收缩处理前后的织物评价的结果。

  [表1]

  在实施例1~11中,能够得到比容积比、手感、起毛感、q-max均良好的膨松织物。与此相对,在对比例1中未使用收缩性丙烯酸纤维,因而无法得到膨松性。在对比例2及3中,由于是浮起根数较少的平纹织造、2/1斜纹织造,因此膨松性差。在对比例4中,虽然手感、起毛感、q-max均良好,但由于织物覆盖系数过低,因此实际使用时存在钩丝、滑动的问题。

《潜在膨松性丙烯酸织物及膨松丙烯酸织物的制造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