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技术 > 电学其他> 静电消除装置(汇总文档5篇)独创技术75452字

静电消除装置(汇总文档5篇)

2020-08-19 12:12:47

  静电消除装置 一:

  静电消除装置

  第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利用由电晕(corona)放电产生的正离子及负离子中和静电消除对象表面带电的正负静电来消除静电的消除静电装置。

  第二、背景技术

  以往技术的静电消除装置的主流是电晕放电式静电消除装置,对针状的放电电极(放电针)施加高电压,使自空气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以下将正离子和负离子只总称为离子),并对带电的静电消除对象照射离子而消除静电。在本静电消除对象的一例,例如可列举板状的玻璃基板等。该玻璃基板例如是在TFT(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PDP(等离子显示面板)或LCD(液晶显示器)等使用的基板。

  这种电晕放电式静电消除装置还大致分成在对放电针施加的高压电源使用交流电源的交流方式静电消除装置和使用直流电源的直流方式静电消除装置。各静电消除装置具有特征,需要依据使用目的选择。

  交流方式静电消除装置主要使用以升压变压器将商用电源升压后的电源电压,自一根放电针交互地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使所产生的离子搭乘空气流而提高移动速度,提高静电消除效果。

  该交流方式静电消除装置的优点是,例如在交流电源为50Hz的情况每隔20mesc自一根放电针交互地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因在空间的正离子和负离子无偏倚的存在,在静电消除对象的附近即使产生离子也难发生静电消除装置所引起的逆带电(集中于同一位置的照射极性相同的离子,在静电消除对象带电该离子)。

  另一方面,交流方式静电消除装置的缺点有两个,第一个缺点是因正离子和负离子的位置接近地存在,正离子和负离子再结合的概率高,所产生的离子无法到达远方而减少;第二个缺点是因将交流方式的商用电源升压的升压变压器目前难小型化,所以成为将离子产生部和高压电源部分离,与离子产生部分开地配置高压电源部,用高压电线连接离子产生部和高压电源部的构造,交流方式静电消除装置难小型化、一体化。

  接着,参照附图的同时说明直流方式静电消除装置。图11是以往技术的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的构造图。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如图11所示,包括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正放电针202以及负放电针203。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是横向长的条形,在本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内也收藏电源电压部。在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分别设置个数相同的正放电针202和负放电针203,正放电针202产生正离子,负放电针203产生负离子。

  另外,参照附图的同时说明其他的直流方式静电消除装置。图12是其他的以往技术的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的构造图。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如图12所示,包括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正放电针202、负放电针203、离子传感器204以及传感器支撑体205。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是横向长的条形,在本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内也收藏电源电压部。在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分别设置个数相同的正放电针202和负放电针203,正放电针202产生正离子,负放电针203产生负离子。离子传感器204是长度和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大致相同的棒形的传感器,利用传感器支撑体205在放电针前端侧安装成和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的纵向平行。该离子传感器204是依照所检测的信号量测离子平衡分布,控制成调整正离子或负离子的输出量的。

  这些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200’的优点有两个,第一个优点是因正放电针202和负放电针203之间充分分离,正离子和负离子再结合的概率比直流方式静电消除装置低,能使离子到达远方;第二个优点是因通过用整流电路将由小型的高频变压器升压后的高频电压整流得到正高电压及负高电压,所以可采用构造上小型的高压电源部,使高压电源部内置于成为离子产生部的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使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200’成为小型构造、一体构造的。

  另一方面,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200’的缺点是,在自正放电针202及负放电针203(以下表示正放电针202和负放电针203两者的情况只称为放电针)至静电消除对象为止的静电消除距离L短的情况,因正放电针202附近的空间的正离子浓度高,负放电针203附近的空间的负离子浓度高,所以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200’使静电消除对象局部的逆带电成正或负。

  参照图的同时说明这种逆带电的倾向。图13是验证逆带电的实验装置的说明图,图14是作为实验结果的离子平衡分布图。如图13所示,在下向流动的环境下利用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产生正离子、负离子,在相距静电消除距离L=300mm或1000mm的A0、A、B、C、D、E、E0各自配置CPM(带电板监视器),量测各点的CPM电压,调查离子平衡分布。本CPM是带电板的尺寸为15cm×15cm、静电电容为20pF。

  在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的静电消除范围的正离子、负离子的离子平衡分布变成如图14所示。在该离子平衡分布中,调整离子平衡,使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的中心(C的附近)变成零V,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的负电极侧(A0、A的附近)的CPM电压偏向负电压,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的正电极侧(E0、E的附近)的CPM电压偏向正电压,描绘如图14的图形的实线所示的电压斜率。自该离子平衡分布也得知,CPM电压高,未完全消除静电。

  另外,逆带电可理解为(1)静电消除距离L的影响和(2)静电消除位置A0、A、B、C、D、E、E0的影响。

  在(1),与自放电针至静电消除对象为止的静电消除距离长的情况(1000mm)相比,在静电消除距离短(300mm)的情况下CPM电压整体上比较高,逆带电的倾向显著。于是,随着自放电针至静电消除对象为止的静电消除距离缩短逆带电的倾向变强。

  在(2),以往技术的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朝向静电消除对象安装放电针的前端,因设置成正放电针202和负放电针203之间间隔固定距离,所以正放电针202附近的空间正离子浓度高,负放电针203附近的空间负离子浓度高,具有静电消除对象也局部的逆带电成正或负的缺点。尤其是,在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的一端安装正放电针202(图13的右侧)、又在另一端安装负放电针203(图13的左侧)的构造,有在正放电针202的某条的端部的附近的空间正离子浓度比条中央附近的高很多,反之在负放电针203的某条的端部的附近的空间负离子浓度比条中央附近的高很多的倾向。在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的静电消除范围的正离子、负离子的离子平衡分布变成如图14所示,在正放电针202的某条的端部的附近的空间正离子浓度比条中央附近的高很多,反之在负放电针203的某条的端部的附近空间负离子浓度比条中央附近的高很多。

  该倾向也受到静电消除距离L影响,在自放电针至静电消除对象为止的静电消除距离L短的情况(L=300mm),CPM电压突出而变高,在端部有逆带电变更强的倾向。

  因此,为了消除逆带电而使自放电针至静电消除对象为止的静电消除距离变长时,这次发生新的问题。参照附图的同时进行说明。图15是作为实验结果的静电消除时间-位置特性图。如图15所示,可知有自放电针至静电消除对象为止的静电消除距离L比较长的静电消除时间长的倾向。由此也得知,在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有要缩短静电消除时间而缩短静电消除距离时发生逆带电,反之要消除逆带电而延长静电消除距离时静电消除时间变长的倾向。在图12所示的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也有可能发生这些问题的倾向。在以往技术适当的调整静电消除距离进行处理。

  以往技术的直流方式静电消除装置是这样的。

  另外,作为其他的直流方式静电消除装置的以往技术,例如公开了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特开2001-155894号公报,发明的名称:电离器)。在该以往技术中,除了如上述所示的作为直流方式静电消除装置的特征以外,还有自电极上方喷射空气而使离子快速到达。

  近年来随着PDP显示器的大画面化,静电消除对象逐渐大型化,需要采取对策,使静电消除距离L接近而缩短静电消除时间,而且,可不产生逆带电地消除静电。但是,在以往技术的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关于缩短静电消除时间、防止逆带电,有如下(1)~(4)的问题。

  (1)在如图11、12所示的以往技术的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200’,在逆带电防止对策上,有一种防止逆带电的方法,按照自放电针至静电消除对象为止的静电消除距离调整正放电针202和负放电针203的电极间隔,使得正离子和负离子不集中于特定位置,但是目前无简单的调整正放电针202和负放电针203的间隔的构造,以在订购时设计、生产的多样少量生产应对,难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因一旦生产后难变更、调整,变成特别订购的单品制造,在设计费用、生产费用上不合算,难采用这种利用间隔调整防止逆带电的方法。

  (2)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200’的条形的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作为盖子使用绝缘物的树脂材料,但是绝缘物的树脂材料因自放电针产生的电场而发生静电感应所引起的带电现象。正放电针202附近的盖表面带正电,负放电针203附近的盖表面带负电。在该带正电部分吸引负离子,在带负电部分吸引正离子。结果,吸引自放电针所产生的离子,到达静电消除对象的离子量变少,也成为变成具有图14所示的斜率的离子平衡分布的一个原因。需要消除这种新得知的逆带电的发生原因的逆带电防止对策。

  (3)此外,在图12所示的装了离子传感器204的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是利用传感器支撑体205将长度和条形的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相同的线状的离子传感器204安装成在放电针前端侧和静电消除装置主体201平行的,也可调整离子平衡。可是,近年来,是玻璃基板的PDP用平面面板等静电消除对象如宽度方向为2000mm这样,大型化显著,图12的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的离子传感器204也变长,也需要补强结构,机械结构无法简单化。

  (4)静电消除装置的静电消除目的是将静电消除对象的带电消除至零V为止。可是,因近年来平面面板显示器等静电消除对象的面积变大,静电消除容量变大,所以储存的带电电荷量也变多,是在以往技术的静电消除装置难在短时间使带电物变成零V的状况。

  为了缩短静电消除时间,需要更缩短静电消除距离,但是如前面的说明所示,可能助长逆带电。另外,为了大量产生离子以提高静电消除效率,有提高对放电针施加的电压的方法,但是变成正负20Kv以上的高电压时,有绝缘物的耐压恶化所引起的高压漏电的问题,或离子产生效率也未与电压上升成正比变大,不是效率高的解决方法。另外,也有安装多个静电消除装置而增加离子量的方法,但是在价格上有困难点。

  于是需要应对因静电消除对象的大型化而发生的静电消除的长时间化、静电消除容量的增加的新的对策。

  因此,为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方式气体喷射型的静电消除装置,采用再结合少并可大量产生离子的直流方式,而且通过大幅度缩短自放电针至静电消除对象为止的静电消除距离,对于大型的静电消除对象缩短静电消除时间,还对于在静电消除距离缩短时发生的逆带电也通过防止逆带电,使正离子和负离子双方在位置上无偏倚地到达,将大型的静电消除对象快速且高效率地消除静电。

  第三、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的静电消除装置,是利用直流电压的电晕放电式,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正电极,设置于静电消除装置主体,输入正电压而产生正离子;多个负电极,设置于静电消除装置主体,输入负电压而产生负离子;以及多个气体喷口,设置于静电消除装置主体,喷射用于离子运送的气体流,将气体喷口配置于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

  另外,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的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静电消除装置中,包括金属制且不接地的金属导电板;金属导电板覆盖由绝缘物的树脂材料所形成的静电消除装置主体的外侧。

  而且,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的静电消除装置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子传感器,配置于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而设置于静电消除装置主体,探测离子平衡的状况从而输出探测信号;以及中央处理部,基于来自离子传感器的探测信号调整对负电极施加的正电压及/或对负电极施加的负电压,以进行离子平衡控制,该中央处理部,包括在探测信号表示负离子多的情况下在正端使对正电极施加的正电压/或对负电极施加的负电压升压的装置,以及探测信号表示正离子多的情况下在负端使对正电极施加的正电压/或对负电极施加的负电压降压的装置,将离子平衡调整成零平衡。

  另外,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的静电消除装置是,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定部,连接到中央处理部,替代将离子平衡调整成零平衡的普通模式,设定正模式或负模式,而正模式是产生比负离子多的正离子或只产生正离子而使离子平衡变成不平衡的模式,负模式是产生比正离子多的负离子或只产生负离子而使离子平衡变成不平衡的模式;中央处理部包括在设定为正模式的情况下,在正端将对正电极施加的正电压以及/或对负电极施加的负电压升压的装置,和在负端将对正电极施加的正电压以及或对负电极施加的负电压降压的装置,将正离子和负离子有意图地调整成不平衡。

  另外,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的静电消除装置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正电极及负电极各自包括向气体喷口侧倾斜的放电针;气体喷口对于静电消除对象变成大致垂直地喷射气体流,而且在该气体流上正电极的放电针的延长线和负电极的放电针的延长线交叉。

  此外,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的静电消除装置是,在技术方案5中所述的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离子传感器是棒形;

  离子传感器直线轴方向与气体喷射方向平行,而且离子传感器的直线轴安装成正电极的放电针的延长线和负电极的放电针的延长线交叉。

  另外,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的静电消除装置是,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6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静电消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正电极和负电极都是具有相同的机械性构造的电极,包括电极架,为电绝缘体,而且与静电消除装置主体机械式连结;导电部,配置于电极架的内部;以及两根放电针,与导电部电连接,两根放电针倾斜配置成Λ字形。

  而且,技术方案8的发明中的静电消除装置是,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静电消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配置于端部的端部正电极和端部负电极都是具有相同的机械性构造的电极,包括电极架,为电绝缘体,而且与静电消除装置主体机械式连结;导电部,配置于电极架的内部;以及一根放电针,与导电部电连接,一根放电针倾斜配置在气体喷口侧。

  根据如以上所示的本发明,可提供将大型的静电消除对象快速且高效率地消除静电的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

  第四、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实施本发明最佳方式的静电消除装置的构造图,图1(a)是侧视图,图1(b)是正视图,图1(c)是底视图。

  图2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的静电消除装置的空气系统方块图。

  图3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的静电消除装置的电气系统方块图。

  图4是正电极(负电极)的剖面构造图。

  图5是端部正电极(端部负电极)的剖面构造图。

  图6是用于说明静电消除原理的说明图。

  图7是利用相邻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逆带电防止原理的说明图。

  图8是验证逆带电的实验装置的说明图。

  图9是实验结果的离子平衡分布图。

  图10是实验结果的静电消除时间—位置特性图。

  图11是以往技术的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的构造图。

  图12是其他的以往技术的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的构造图。

  图13是验证逆带电的实验装置的说明图。

  图14是作为实验结果的离子平衡分布图。

  图15是作为实验结果的静电消除时间—位置特性图。

  第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照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图1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的静电消除装置1的构造图,图1(a)是侧视图,图1(b)是正视图,图1(c)是底视图。

  静电消除装置1的外观如图1所示,包括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正电极20、负电极30、端部正电极40、端部负电极50、气体喷口60、金属导电板70、离子传感器80、气体引入口90、外部输出入端子100、电源电压输入端子110以及动作显示面板120。

  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形成横向长且条形。此外,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不限定为条形,长方体形、立方体形、圆棒形等各种形状都可能。

  正电极20在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安装多个,施加正电压,在斜的两方向(在图1左右斜下方向)产生正离子。

  负电极30在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安装多个,施加负电压,在斜的两方向(在图1左右斜下方向)产生负离子。

  将正电极20和负电极30配置成间隔电极间距离a。

  端部正电极40在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安装一个,施加正电压,向内侧斜一方向(在图1左斜下方向)产生正离子。将端部正电极40和负电极30配置成间隔电极间距离a。

  端部正电极50在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安装多个,施加负电压,在内侧斜一方向(在图1右斜下方向)产生负离子。将端部负电极50和正电极20配置成间隔电极间距离a。

  在端部负电极50和正电极20的约中间、正电极20和负电极30的约中间以及负电极30和端部正电极40的约中间各自配置气体喷口60,向气体喷口60的正下喷射气流。在本方式中,如图1(c)所示,在相同的位置形成两个气体喷口60。此外,该个数可适当的调整。

  金属导电板70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板,包覆用绝缘树脂材料所形成的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外侧。在如果没有金属导电极70的构造的情况,在绝缘树脂制的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表面发生正电极20和负电极30的电场所引起的静电感应带电,在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正带电或负带电局部性交互分布,成为沿着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长度方向局部性影响离子平衡的原因。

  因此,通过在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树脂表面粘贴金属导电板70,正电极20和负电极30的电场所引起的静电感应带电电荷在金属导电板70流动而中和,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长度方向整体变成同一电位,对离子平衡的局部性影响不存在,在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长度方向整体可进行均匀的离子平衡控制。

  而且,在将金属导电板70和地线连接的情况,达成均匀的离子平衡控制的目的,但是在正电极20产生的正离子和在负电极30产生的负离子的一部分被金属导电板70吸收而流向地线,因影响静电消除速度,所以金属导电板70采用和地线不连接的不接地的构造。结果,金属导电板70对静电消除速度无影响,而且在条的长度方向整体可使离子平衡变成均匀。

  离子传感器80配置于正电极20和负电极30之间,探测离子平衡的状况从而输出探测信号。离子传感器80是棒状,安装成离子传感器80的直线轴方向和气体喷射方向平行。

  气体引入口90输入来自外部的供给空气。

  外部输出入端子100是连接器,接受来自外部的通信信号。

  电源电压输入端子110例如是+12V输入用的4P模块连接器,输入来自外部的电源电压Vs。

  动作显示面板120显示动作状态。

  接着,说明静电消除装置1的空气系统。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静电消除装置1的空气系统方块图。空气系统如图2所示,在气体引入口90连接空气供给路径130,在该空气供给路径130连接多个气体喷口60,引入作为压缩空气的供给空气,并自气体喷口60输出空气流。

  接着,说明静电消除装置1的电气系统。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静电消除装置1的电气系统方块图。静电消除装置1的电气系统如图3所示,分成电源系统、信号处理系统以及放电系统。

  电源系统包括电源电压输入端子110及电源电压生成部140。

  信号处理系统包括设定部160、外部输出入端子100、中央处理部150以及离子传感器80。

  放电系统包括正电极20、负电极30、端部正电极40以及端部负电极50。

  经由电源电压输入端子110向电源电压生成部140输入电源电压Vs(例如+12V)时,电源电压生成部140生成低压电源VL(例如+5V)、正高压电源+VH(例如+3kV~+7kV)以及负高压电源-VH(例如-3kV~-7kV),供给信号处理系统低压电源VL,供给放电系统正高压电源+VH、负高压电源-VH。尤其在放电系统,经由限流电阻施加高电压。

  接着说明电极的构造。图4是正电极20(负电极30)的剖面构造图。是图1的A-A’线的剖面图。正电极20如图4所示,包括电极架21、导电部22、连接销23、转动用止动器24、连接器螺丝部25、连接器26以及放电针27。负电极30的构造和正电极20相同,包括电极架31、导电部32、连接销33、转动用止动器34、连接器螺丝部35、连接器36以及放电针37。电极构造的说明,设只有正电极20,关于负电极30,对各构造赋予相同的名称,省略重复说明。

  导电部22利用作为电导电体的金属形成,在两个位置设置阴螺纹部,且在一个位置设置用于和电源电压生成部140在电连接的连接销23。电极架21利用绝缘树脂形成,将导电部22被覆成只有连接销23和两处的阴螺纹部露出,形成收藏两处的阴螺纹部的2个有底孔。而且,在形成了连接器螺丝部25的连接部26安装放电针27。在两个有底孔内在导电部22的两处的阴螺纹部各自螺插连接器螺丝部25,以与导电部22电连接的状态收藏两根放电针27。该两根放电针27相对于垂直轴各自向外倾斜角度θ。该正电极20如图1所示,安装在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时,在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和转动用止动器24一起插入正电极20,转动90°后,成为用转动用止动器24固定成无法转动,同时连接销23和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电源电压生成部140电连接的构造。

  接着说明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最端部的电极的构造。图5是端部正电极40(端部负电极50)的剖面构造图。关于端部负电极50,相当于图1的B-B’线的剖面图,关于端部正电极40变成与图5对称。端部正电极40如图5所示,包括电极架41、导电部42、连接销43、转动用止动器44、连接器螺丝部45、连接器46以及放电针47。端部负电极50的构造与端部正电极40相同,包括电极架51、导电部52、连接销53、转动用止动器54、连接器螺丝部55、连接器56以及放电针57。这些端部正电极40及端部负电极50的电极构造是前面所说明的正电极20的放电针27为1根的构造。端部正电极40、端部负电极50都如图1所示,配置成放电针47、57向箭号方向(内侧)倾斜。除此以外,端部正电极40、端部负电极50各构造都具有相同的功能,赋予相同的名称,同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接着说明静电消除原理。图6是用于说明静电消除原理的说明图,图7是利用相邻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逆带电防止原理的说明图。

  如图1、图6所示,在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交互配置正电极20和负电极30。此外,将电极的放电针配置成使正电极20的放电针27的延长线和负电极30的放电针37的延长线在来自气体喷口60的空气流上交叉。延长线的倾斜角变成θ。

  如上述所示,正电极20和负电极30倾斜,如图6所示,在两电极20、30附近所产生的正离子、负离子利用库仑力相接近。而如图7所示,正离子和负离子在中间区域混合。一般因将正高压电源+VH、负高压电源-VH调整成不偏倚地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所以正负无偏倚。然后,自气体喷口60向像这样正负无偏倚的中间区域高速喷射空气流,因将离子喷涂在静电消除对象170,正离子、负离子无偏倚地到达,不会逆带电地消除静电。另外,因离子沿着静电消除对象170的表面和空气流一起流动,除了条的两端部以外,无偏倚地整体上消除静电。而且,如图6所示,因交互配置正电极20、负电极30,在正电极20和负电极30之间设置气体喷口60,整体上正离子和负离子无偏倚到达,所以不会逆带电地消除静电。

  另一方面,关于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两端的外侧的空间的离子平衡,有正电极侧正离子多,使静电消除对象带正电,反之负电极的外侧负离子多,使静电消除对象带负电的倾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静电消除装置1,端部正电极40和端部负电极50在构造上删除正电极20及负电极30具有的两根放电针之中朝向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端面外侧的放电针,只具有朝向内侧的一根放电针。结果,因不会向静电消除对象170的端部外侧产生不需要的离子,变成无多余的离子,在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横向长度方向整体,不使正离子或负离子偏倚的区域出现,抑制以往在外侧显著的逆带电的倾向。

  接着说明信号处理系统的处理。如图1所示,在离子传感器80配置于正电极20和负电极30之间的状态向静电消除对象170侧垂下,探测离子平衡的状况从而输出探测信号。

  中央处理部150基于自离子传感器80的探测信号,调整对正电极20、端部正电极40施加的正高压电源+VH、对负电极30、端部负电极50施加的负高压电源-VH,以控制离子平衡。

  中央处理部150在根据探测信号判断静电消除对象170的带电偏向负的情况,或在判断大量生成负离子的情况,使对正电极20、端部正电极40施加的正高压电源+VH升压至更高电压(例如自+3kV升压至+5kV),使正离子增加,或者使对负电极30、端部负电极50施加负高压电源-VH升压至更正侧的高电压(例如自-5kV升压至-3kV),使负离子减少。通过实施其中任何一方或两者,整体上使正离子增加,使正负平衡,将离子平衡调整成零平衡从而可将静电消除对象170消除静电。

  另外,同样地,在自探测信号判断静电消除对象170的带电偏向正的情况,或在判断大量生成正离子的情况,使对正电极20、端部正电极40施加的正高压电源+VH降压至更低电压(例如自+5kV降压至+3kV),使正离子减少。或者,使对负电极30、端部负电极50施加负高压电源-VH降压至更负侧的低电压(例如自-3kV降压至-5kV),使负离子增加。通过实施其中任何一方或两者,整体上使负离子增加,使正负平衡,将离子平衡调整成零平衡从而可将静电消除对象170消除静电。

  在本实施方式,设定部160可对中央处理部150进行各种设定。本设定部160可采用各种方式,例如,作为利用无线式摇控传送的设定部160,具有可自由增减对正电极20施加的正高压电源+VH及对负电极30施加的负高压电源-VH的功能。

  近年来的LCD或PDP等平面面板显示器等静电消除对象170是大小为一边长2000mm或以上的玻璃,因在制造工序中产生而储存于玻璃的电荷量和玻璃的面积成正比变大,所以在以往技术的静电消除装置中,为在短时间难以消除静电至接近零V的状况。但是,在玻璃等的消除静电对象170中,已知在一定的规定的制造工序中使其带正电或带负电中的任何一种。

  在如图12所示的以往技术的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中,用离子传感器204探测静电消除对象的带电值和极性从而将探测信号反馈,通过在带正电的情况产生多的负离子,在带正电的情况产生多的负离子,加速静电消除速度。可是,在实际的LCD等的制造工序中,因玻璃通过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的静电消除区域是约数秒,所以用离子传感器204探测带电值后,即使增加极性和带电值相反的离子,静电消除对象的移动速度也无法变快,在时间上无法消除静电至接近零V。

  本发明的静电消除装置1,在预先得知静电消除对象带正电的情况,通过总是输出比正离子多的负离子,将空间电荷设为负状态,在带正电的静电消除对象170通过静电消除区域时吸引在空间充满的负离子,使得在短时间消除静电至接近零V为止。此外,也可以预先量测是静电消除对象170的带电量大的工序或小的工序,分成多段的切换控制静电消除区域空间的正或负离子浓度,使得离子量变成适量。

  因而,该静电消除装置1利用与外部输出入端子100连接的设定部160,可变更中央处理部150的设定。通常设为将离子平衡自动调整成零平衡的普通模式,但是通过设定为正模式或负模式可调整成不平衡。

  正模式是产生比负离子多的正离子或只产生正离子而使离子平衡变成不平衡的模式。

  负模式是产生比正离子多的负离子或只产生负离子而使离子平衡变成不平衡的模式。

  在设定为正模式的情况,中央处理部150将对正电极20、端部正电极40施加的正电压升压至更高电压(例如自+3kV升压至+5kV),使正离子增加。另外,将对负电极30、端部负电极50施加的负电压升压至更正侧的高电压(例如自-5kV升压至-3kV),使负离子减少。通过实施其中任何一方或两者,使正离子增加,将正离子和负离子有意图地调整成不平衡。

  在设定为负模式的情况,中央处理部150将对正电极20、端部正电极40施加的正电压降压至更低电压(例如自+5kV降压至+3kV),使正离子减少。或者,将对负电极30、端部负电极50施加的负电压降压至更负侧的高电压(例如自-3kV降压至-5kV),使负离子增加。通过实施其中任何一方或两者,使负离子增加,将正离子和负离子有意图地调整成不平衡。

  接着,参照附图的同时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静电消除装置1对逆带电的抑制倾向。图8是验证逆带电的实验装置的说明图,图9是作为实验结果的离子平衡分布图,图10是作为实验结果的静电消除时间—位置特性图。如图8所示,利用静电消除装置1产生正离子、负离子,在相距静电消除距离L=300mm或1000mm的A0、A、B、C、D、E、E0各自配置CPM(带电板监视器),量测各点的CPM电压,调查离子平衡分布。该CPM是带电板的尺寸为15cm×15cm、静电电容为20pF。该实验装置和图13所示的实验装置相同。

  在静电消除装置1的静电消除范围的正离子、负离子的离子平衡分布变成如图9所示。从该离子平衡分布也得知,在自放电针至静电消除对象为止的静电消除距离长的情况(L=1000mm)和静电消除距离短的情况(L=300mm),CPM电压都显示大致相同的倾向,设为近距离也抑制逆带电。这是因空气流在发生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再结合之前使离子高速地到达,而消除了静电消除距离的长短的影响。

  另外,在A0、A、B、C、D、E、E0,尤其是静电消除对象170的端部的A、E看到CPM电压高的倾向,但是仍位于+10V~-10V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与以往技术的+800V~-800V的CPM电压相比,在静电消除距离300mm也不会发生逆带电,显著改善离子平衡。

  此外,因不会发生逆带电或使大量的离子搭乘空气流高速的到达静电消除对象,也可减少静电消除时间,如图10所示,自放电针至静电消除对象为止的静电消除距离长,也不仅静电消除时间充分的短(约9秒),而且通过缩短静电消除距离,静电消除时间变成更短,可在短时间(约4秒)实现既定的静电消除。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静电消除装置1。在该方式,将具有条形的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静电消除装置1的离子产生方式设为离子再结合少的直流方式,通过使所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混合后以空气流喷涂在静电消除对象170,因缩短静电消除对象170和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距离也使得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所引起的局部带电比以往少很多,所以在使离子平衡分布均衡的同时实现静电消除时间的缩短,也可应对静电消除对象的大型化。

  接着说明更接近实际的方式的实施例1。

  图1所示的静电消除装置1,尤其在构造上将正电极20和负电极30的电极设置间隔a设为约40mm~50mm,将自正电极20(负电极30)至静电消除对象170的静电消除距离L设为300mm,将气体喷口60设为直径0.3mm,喷射流速快的气体,使离子快速地到达静电消除对象170。这与以往技术的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相比,缩短正电极20、负电极30的配置间隔。在以往技术的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200、200’,为了防止离子再结合,是使正电极20和负电极30的电极间距离a间隔固定距离以上的构造,但是在其代价上,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吸引力变弱,形成正离子区域和负离子区域,在对静电消除对象的静电消除距离L约300mm的距离,局部性发生正、负的逆带电,成为对静电消除对象170有不良影响的原因。

  另一方面,在该方式中,用正电极20的放电针27连续地施加正高压电源+VH,用负电极30的放电针37连续地施加负高压电源-VH,在放电针27、37的前端产生电晕(corona)放电,将空气中的分子离子化,在正极的放电针27附近产生正离子,在负极的放电针37附近产生负离子。所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被吸引,向中间区域集中,因用空气流同时运送该中间区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在近距离也几乎不会发生正、负的局部逆带电。而且,因自直径0.3mm的极小的孔喷射气体,气体的流速快。即,因离子运送速度快,所以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再结合率极低,在1500mm~2000mm的长静电消除距离,也可高度平衡地运送离子,可高效率的消除静电。另外,通过调节向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内引入的供给空气的压力,因可自由地控制离子运送速度,可实现对使用场所最适合的静电消除性能。

  另外,静电消除装置1在正电极20的放电针27和负电极30的放电针37的中间点包括用于自动控制离子平衡的变动的离子传感器80。该离子传感器80的构造是直径2~3mm、长度40mm~50mm的金属制圆棒,安装角度设成与喷射气体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垂线方向)平行。通过将离子传感器80的个数设成在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中心在正电极20和负电极30的中间点一根、在端部负电极50和负电极30的中间点一根、以及在负电极30和端部正电极40的中间点一根,共3根,可自动控制成使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横向长度方向整体的离子平衡的倾向保持大致均匀的分布状态。离子传感器80为螺入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安装方式,成为价格上便宜的合乎经济的构造。

  此外,静电消除装置1的金属导电板设为两侧面厚度0.3mm的不锈钢制的导电板,粘在绝缘树脂制的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正电极20的放电针27和负电极30的放电针37的电场所引起的静电感应带电电荷在金属导电板70流动而中和,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横向长度方向整体变成同一电位,对离子平衡的局部性影响不存在,在静电消除装置主体10的长度方向整体可进行均匀的离子平衡控制。

  根据这样的实施例1,可提供一种离子平衡佳、静电消除时间短直流方式条状静电消除装置1,其在正电极20的放电针27和负电极30的放电针37以近距离相向的状态,生成正离子和负离子时,正离子和负离子利用吸引作用而接近,但是用自气体喷口60的直径0.3mm的孔喷射的高速气体将正离子、负离子同时搬至静电消除对象170为止。

  通过使正电极20的放电针27和负电极30的放电针37以近距离相向,可将离子产生用的高电压±VH降至±3kV,因作用高电压降低,可减轻飞溅现象所引起的放电针前端的消耗和放电针前端的粒子附着。通过进一步降低电压,条主体内部的高压漏电的危险性也大幅度降低,可延长产品寿命。

  所生成的空气中的正离子、负离子因电极间距离a短,所以利用彼此的吸力的作用移至气体喷口的某电极间。

  此外,因移至电极间的正离子、负离子搭乘自直径0.3mm的孔喷射的高速气体流,同时被搬至静电消除对象,可高度平衡地供给正离子、负离子。

  进而,在本发明物中,通过在条主体的两侧面粘贴厚0.3mm的SUS制的导电板,使放电电极所引起的条主体侧面的感应带电值均匀化,及通过用条的中心、两端的三根离子平衡传感器量测离子平衡,从而用离子平衡控制电路控制,将条的长度方向的离子平衡的斜率抑制至±10V,可大致均匀化。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在本发明可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若准备倾斜角θ例如为15°、30°、45°、60°的多种正电极20、负电极30、端部正电极40以及端部负电极50,可按照需要安装具有最佳的倾斜角θ的正电极20、负电极30、端部正电极40以及端部负电极50,构成静电消除装置1,可增加产品的变化。

  而且,在本方式中,说明了无下向流动的静电消除装置。可是,也可以在静电消除装置1之上配置进行下向流动送风的送风装置,使离子更快速的到达静电消除对象170。

  静电消除装置 二:

  自感应式静电消除装置

  第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感应式静电消除的安全装置。

  第二、背景技术

  一般在生产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收卷过程中,由于薄膜先后经过挤出、纵向拉伸、横向拉伸、测厚、电晕处理、收卷等多组辊筒的摩擦和接触,膜卷上产生较多的静电。

  由于静电放电产生的声光和电磁波,在生产过程中将引起生产故障或降低产品质量,由静电放电造成的瞬间冲击性的电击,对人体的影响一般是痛感和震颤、还可能当操作人员站高换卷时造成高处坠落等二次灾害的人身事故。从防火防爆角度看,静电放电是由电能转换成热能的过程,并有可能将可燃物点燃,成为着火或爆炸的来源。

  第三、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膜的自感应式静电消除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感应式静电消除装置,所述的静电消除装置包括金属导体,以及与金属导体连接的接地导线,所述的接地导线与金属导体连接处包裹有把手,所述的把手由绝缘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自感应式静电消除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的金属导体呈O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自感应式静电消除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的接地导线与金属导体之间设置有接线庄头,该接线庄头一端与金属导体连接,另一端与接地导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自感应式静电消除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的接线庄头与金属导体之间采用托架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自感应式静电消除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的托架由尼龙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自感应式静电消除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的把手至少部分固定托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自感应式静电消除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的把手为塑料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自感应式静电消除装置特点是使用简便、经济耐用、安全可靠,维修方便,且静电消除装置无需另外增加外接电源,只需由一组接地的金属铜线、尼龙托架、专用电线插座、消除器塑料管棒、接地导线等附件组成,另外,自感应式静电消除装置因电晕电流较大,所以单位时间内消除掉的静电荷数目较多;再一是临界电压较低,剩余的静电压就越小,静电消除装置的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第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收卷薄膜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导体,2.接地导线,3.把手,4.接线庄头,5.托架,6.薄膜卷,7.传动箱。

  第五、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自感应式静电消除装置,包括金属导体1,以及与金属导体1连接的接地导线2,接地导线2与金属导体1连接处包裹有把手3,所述的把手3由绝缘材料制成。其中,该金属导体1呈O型,且金属导体1为铜等导电性能好的材料制成。采用上述形状,便于操作人员收集薄膜表面的静电。上述接地导线2与金属导体1之间设置有接线庄头4,该接线庄头4一端与金属导体1连接,另一端与接地导线2连接。为使接地庄头4与金属导体1连接牢固,故在接线庄头4与金属导体1之间采用托架5固定,并且托架5采用尼龙材料制成。另外,把手3至少部分固定托架5上,且把手3为塑料材料制成。

  如图2,当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卷6生产至规定直径大小后,收卷传动箱7自动翻转,待需要卸卷的薄膜卷6停稳后,左右操作工各持一把静电消除装置的把手3对8.2米幅宽的薄膜卷6表面(距表面1-2cm)进行来回数次的静电消除,即由于薄膜卷6的静电感应,金属导体1顶端会出现相反电荷,在附近形成强电场,并形成气体电离,在所产生的正、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分别向薄膜卷6和金属导体1顶端移动,与薄膜卷6电性相反的离子抵达带电体表面时,即与静电中和;而移到金属导体1顶端的离子通过接地导线2把电荷导入大地。当静电完全消除后进行御卷。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静电消除装置 三:

  散化船蒸舱蒸汽静电消除装置

  第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舱蒸汽静电消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化船蒸舱蒸汽静电消除装置。

  第二、背景技术

  装有散装化学品的船在卸货之后,需要对船舱进行频繁地清洗,并且对清洗对质量要求很高,经常需要使用高温水蒸气对货舱进行熏蒸,去除船舱内挥发性残留物和气味;为了保证水蒸气温度和用量达到要求,蒸汽的压力很大,蒸汽进入货舱速度一般较高,在从管道出口喷出时容易因与管壁发生摩擦而产生静电。目前化学品船基本没有货舱惰化设备,货舱内如果残留有可燃气体,极有可能因为存在静电而发生爆炸、爆燃事故,导致严重后果。

  第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化船蒸舱蒸汽静电消除装置,其优点是能够延缓蒸汽进入货舱时喷出的速度,减少发生静电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散化船蒸舱蒸汽静电消除装置,包括货舱,所述货舱顶部设有通入货舱的蒸汽管道,所述蒸汽管道出口连接有静电消除装置,所述静电消除装置为漏斗状,所述静电消除装置远离蒸汽管道出口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静电消除装置靠近蒸汽管道出口的一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大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静电消除装置内固定有金属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蒸汽从蒸汽管道出口进入静电消除装置内,通过第一开口向第二开口喷出,由于第二开口大于第一开口,因此蒸汽气流流过的面积逐渐变大,在气流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气流的流速逐渐减慢,金属网可以起到阻碍气流、减缓气流流速的作用,气流的流速减缓后,气流在喷出的一刹那减少了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了静电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蒸舱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网设有若干层,所述金属网与所述第一开口平行,沿着第二开口向第一开口的方向金属网的网眼依次变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干层金属网可以起到多重阻碍的作用,进一步减缓蒸汽气流的喷出速度,在第一开口时的气流压力和速度较快,金属网的网眼较大,可以防止气流将金属网冲坏;在第二开口处的气流经过之前的多重阻碍速度已经减慢,金属网的网眼可以较小,提高阻碍气流的能力并且不会被气流冲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静电消除装置与所述蒸汽管道出口处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静电消除装置与蒸汽管道出口处螺纹连接,使得静电消除装置便于从蒸汽管道出口处拆卸下来,有利于对静电消除装置进行安装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静电消除装置的外壁设有供地线插接的接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蒸汽气流在流过静电消除装置时,仍然会与静电消除装置的内壁发生一定的摩擦,可能会产生少量静电,静电消除装置外壁接有地线,地线接到船舱外的地面,可以将产生的少量静电转移消除,避免静电引发货舱内的火灾事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网为折板状,所述金属网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中心弯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靠近静电消除装置中心处的气流路径最短,因此相比靠近静电消除装置内壁处的气流速度较快,朝向第一开口中心弯折的金属网可以增长中心处的气流路径,使中心处的气流速度减慢,提高延缓气流速度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漏斗状的静电消除装置以及多层金属网都可以延缓蒸汽气流喷出时的流速,从而减少气流与管道内壁的摩擦,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2、地线可以将产生的少量静电传导到船舱外的大地进行消除,从而提高了蒸舱时的安全性能。

  第四、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体现静电消除装置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体现静电消除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体现金属网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货舱;2、蒸汽管道;21、蒸汽管道出口;3、静电消除装置;31、第一开口;32、第二开口;33、接头;4、金属网;41、网眼;5、地线。

  第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散化船蒸舱蒸汽静电消除装置,如图1所示,散化船内设有装货的货舱1,货舱1卸完货后需要利用蒸汽对其进行蒸舱,货舱1顶部设有通入货舱1的蒸汽管道2,蒸汽从蒸汽管道2内向货舱1喷出,以消除货舱1内的异味。

  如图2和图3所示,在蒸汽管道2出口螺纹连接有漏斗状的静电消除装置3,静电消除装置3远离蒸汽管道出口21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31,静电消除装置3靠近蒸汽管道出口21的一端设有第二开口32,第一开口31大于第二开口32。蒸汽从蒸汽管道出口21进入静电消除装置3内,通过第一开口31向第二开口32喷出,由于第二开口32大于第一开口31,因此蒸汽气流流过的面积逐渐变大,在气流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气流的流速逐渐减慢,气流在喷出的一刹那减少了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了静电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蒸舱时的安全性。

  如图4和图5所示,静电消除装置3内焊接固定有金属网4,金属网4与第一开口31平行设置;金属网4可以进一步阻碍气流、减缓气流的流速,气流的流速减缓后,在气流喷出的一刹那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减弱,不易产生静电,提高了蒸舱的安全性能。

  静电消除装置3由不锈钢制成,静电消除装置3的外壁设有供地线5插接的接头33,地线5插接在接头33上,并连接在货舱1外的地面;地线5接到货舱1外的地面上,可以将蒸汽与静电消除装置3摩擦产生的少量静电进行转移。静电进入大地后能被消除,从而避免静电引发货舱1内的火灾事故。

  实施例2:散化船蒸舱蒸汽静电消除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静电消除装置3内设有若干层相互平行的金属网4,金属网4与第一开口31平行,若干层金属网4沿着第二开口32向第一开口31的方向网眼41依次变小。若干层金属网4可以起到多重阻碍的作用,进一步减缓蒸汽气流的喷出速度,在第一开口31时的气流压力和速度较快,金属网4的网眼41较大,可以防止气流将金属网4冲坏;在第二开口32处的气流经过之前的多重阻碍速度已经减慢,金属网4的网眼41可以较小,提高阻碍气流的能力并且不会被气流冲坏。

  实施例3:散化船蒸舱蒸汽静电消除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若干层金属网4形状为折板状,金属网4朝向第一开口31的中心弯折。由于靠近静电消除装置3中心处的气流路径最短,因此相比靠近静电消除装置3内壁处的气流速度较快,朝向第一开口31中心弯折的金属网4可以增长中心处的气流路径,使中心处的气流速度减慢,提高延缓气流速度的效果。

  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是结合上述所有实施例进行说明,其每个单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均包含在本实施过程当中。当货舱1卸完货后,通过蒸汽管道2向货舱1内喷射蒸汽,蒸汽在静电消除装置3内气流速度减缓,减少了与管道内壁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了静电产生的可能性,即使产生少量的静电,也会沿着地线5转移到货舱1外的地面进行消除,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蒸舱时静电发生的几率,提高了散化船货舱1蒸舱时的安全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静电消除装置 四:

  捻纱机静电消除装置

  第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玻纤纱进行捻纱的捻纱机静电消除装置。

  第二、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玻璃纤维领域中,市场要求高,玻璃纤维成品质量已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捻纱机工作过程中,在玻璃纤维单纤上产生了大量的静电,影响了最终产品的品质。

  故一种可以有效降低静电影响,提高产品良率的捻纱机静电消除装置亟待提出。

  第三、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捻纱机静电消除装置,该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在捻纱过程中的静电影响,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捻纱机静电消除装置包括:静电主机、静电棒、继电器以及电源装置,静电棒与静电主机电连接,静电主机通过继电器与电源装置电连接,电源装置为静电主机和静电棒提供电源;静电棒通过静电支架设置于纱架钢领的外侧,静电棒释放正、负离子,用于对纱架上的玻璃纤维单纤进行静电消除。

  本实用新型一种捻纱机静电消除装置结构简单,利用静电主机控制静电棒的放电量,利用继电器控制控制切换电源装置对静电主机和静电棒的供电情况。

  本实用新型利用静电棒产生大量的正、负离子,与玻璃纤维材料上产生的正、负离子进行中和,从而消除静电。静电棒产生的离子量远远大于材料上的静电量,故效果较好,是玻璃纤維的界面极性处理,增强玻纤和塑料之间的粘结性,有利于仰制静电堆积。

  本实用新型一种捻纱机静电消除装置有效的降低了玻璃纤维单纤静电,有效地提高捻纱机的生产效率,且利于产品品质的改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静电支架上设有一个或多个静电棒。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具体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为优选的方案,不同静电棒到纱架钢领的距离相同。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保证可以有效对纱架上的玻璃纤维单纤进行静电消除。

  作为优选的方案,多个静电棒均匀分布于静电支架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静电消除效果好,静电棒分布均匀。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静电支架上设有中心轴,静电棒套设于中心轴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检修方便。

  作为优选的方案,中心轴的两端与静电支架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

  作为优选的方案,中心轴的两端与静电支架转动连接,中心轴与自转驱动装置传动连接,自转驱动装置驱动中心轴带动静电棒自转。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静电棒在对运行中的捻纱机上的玻璃纤维进行静电消除的过程中,静电棒自身也在转动,静电消除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的方案,中心轴的两端通过连接块与静电支架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牢固。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静电支架上设有滑轨,连接块设置于滑轨内,连接块与公转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公转驱动装置驱动连接块沿滑轨滑动,带动静电棒滑动。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静电棒在对运行中的捻纱机上的玻璃纤维进行静电消除的过程中,静电棒不光自身自转,其还沿着滑轨进行滑动,静电棒与捻纱机上的玻璃纤维同步运动,静电消除效果更好。

  第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捻纱机静电消除装置的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捻纱机静电消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静电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静电主机、2静电棒、3继电器、4电源装置、5静电支架、51中心轴、52连接块、53滑轨、6纱架钢领、7纱架。

  第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捻纱机静电消除装置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1和2所示,捻纱机静电消除装置包括:静电主机1、静电棒2、继电器3以及电源装置4,静电棒2与静电主机1电连接,静电主机1通过继电器3与电源装置4电连接,电源装置4为静电主机1和静电棒2提供电源;静电棒2通过静电支架5设置于纱架钢领6的外侧,静电棒2释放正、负离子,用于对纱架7上的玻璃纤维单纤进行静电消除。

  在静电支架5上设有四个静电棒2。在静电支架5上设有中心轴51,静电棒2套设于中心轴51上。中心轴51的两端与静电支架5固定连接。不同静电棒2到纱架钢领6的距离相同,且四个静电棒2均匀分布于静电支架5上。静电消除效果好,静电棒2分布均匀。

  本实用新型一种捻纱机静电消除装置结构简单,利用静电主机1控制静电棒2的放电量,利用继电器3控制控制切换电源装置4对静电主机1和静电棒2的供电情况。

  本实用新型利用静电棒产生大量的正、负离子,与玻璃纤维材料上产生的正、负离子进行中和,从而消除静电。静电棒产生的离子量远远大于材料上的静电量,故效果较好,是玻璃纤維的界面极性处理,增强玻纤和塑料之间的粘结性,有利于仰制静电堆积。

  本实用新型一种捻纱机静电消除装置有效的降低了玻璃纤维单纤静电,有效地提高捻纱机的生产效率,且利于产品品质的改善。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中心轴51的两端与静电支架5转动连接,中心轴51与自转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传动连接,自转驱动装置驱动中心轴51带动静电棒2自转。

  采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方案,静电棒2在对运行中的捻纱机上的玻璃纤维进行静电消除的过程中,静电棒2自身也在转动,静电消除效果更好。

  如图3所示,进一步,中心轴51的两端通过连接块52与静电支架5连接。在静电支架5上设有滑轨53,连接块52设置于滑轨53内,连接块52与公转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传动连接,公转驱动装置驱动连接块52沿滑轨53滑动,带动静电棒2滑动。

  采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方案,静电棒2在对运行中的捻纱机上的玻璃纤维进行静电消除的过程中,静电棒2不光自身自转,其还沿着滑轨53进行滑动,静电棒2与捻纱机上的玻璃纤维同步运动,静电消除效果更好。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静电消除装置 五:

  一种静电消除装置及使用该静电消除装置的除尘系统

  第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电消除装置及使用该静电消除装置的除尘系统。

  第二、背景技术

  近年来,薄膜太阳能技术开始兴起,由于薄膜电池具有重量轻、成本低、易安装等优点,一经提出便有了迅猛的发展,其中,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具有光电转换效率较高、稳定性好、抗辐射等诸多优势,成为了最有发展前途的薄膜光伏器件。然而,在制作高效光电转换效率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中,为了让太阳能电池在户外的工作环境下能更有效的产电效率,避免因为外来异物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受光面遮挡带来的电池无法产生光电效应。因此对电池板进行细分电池节来保证电池板的产电效率,在细分电池节过程用激光和机械刻划这两种方式来实现。在激光和机械刻划过程产生了大量细微的粉尘颗粒,在激光刻画与进行除尘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静电,静电产生后未进行有效的静电消除。

  因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的基板所使用的材质是玻璃材质,属于绝缘体。静电产生未进行有效的消除会导致粉尘吸附在膜层表面,加大清洗难度影响后续镀膜工艺。粉尘在排除的过程中,粉尘之间相互碰撞与粉尘与管道的相互碰撞所产生的静电直接导入机台,给机台内部精密部件带来干扰,从而影响机台的精度运行。

  第三、实用新型内容

  (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在刻画和排尘过程中会出现静电,刻画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加大了对于玻璃基板的清洗难度,影响后续镀膜工艺;而排尘过程中产生的静电会影响机台内部精密器件的运行。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静电消除装置,包括气源、离子发生器、导气管和吹风管,所述气源通过导气管与所述离子发生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离子发生器的出气口与所述吹风管的进气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消除装置包括气源、离子发生器、导气管和吹风管,由离子发生器通过高压电晕放电把空气电离为大量正负离子,通过气源输送压缩空气,正负离子随压缩空气由离子风通过吹风管吹出;吹风管吹向薄膜太阳能电池生长线,正负离子与薄膜太阳能电池上的膜层接触中和达到静电消除效果;同时吹风管还可以像除尘管道中吹离子风,离子风内的正负离子随粉尘一起进入除尘管中与管道上和粉尘上的静电中和达到静电消除的效果,该静电消除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制造成本低,通过游离的正负离子,可以有效的覆盖每个角落有效的消除静电,有效的保护机台精密部件的保护,从而降低机台的维护成本与机台高效精准的运行。

  进一步地,还包括除尘罩,所述离子发生器的出气口通过吹风管与所述除尘罩的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吹风管通过第一气管接口与所述除尘罩的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除尘罩内的吹风板,所述吹风管的出气口伸入所述除尘罩内与所述吹风板连通,所述吹风板上设有吹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吹风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吹风孔在所述吹风板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吹风孔为圆形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吹风孔为矩形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气源为吹风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除尘系统,包括除尘管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消除装置,所述除尘管与所述除尘罩的出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管通过第二气管接口与所述除尘罩的进气口连通。

  第四、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静电消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除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除尘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吹风板设于所述除尘罩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气源,2、导气管,3、离子发生器,4、除尘罩,41、第一气管接口,42、第二气管接口,5、除尘管,6、吹风板,61、吹风孔,7、吹风管。

  第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静电消除装置,包括气源1、离子发生器3、导气管2和吹风管7,所述气源1通过导气管2与所述离子发生器3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离子发生器3的出气口与所述吹风管7的进气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消除装置包括气源1、离子发生器3、导气管2和吹风管7,由离子发生器3通过高压电晕放电把空气电离为大量正负离子,通过气源1输送压缩空气,正负离子随压缩空气由离子风通过吹风管7吹出;吹风管7吹向薄膜太阳能电池生长线,正负离子与薄膜太阳能电池上的膜层接触中和达到静电消除效果;同时吹风管7还可以像除尘管5道中吹离子风,离子风内的正负离子随粉尘一起进入除尘管5中与管道上和粉尘上的静电中和达到静电消除的效果,该静电消除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制造成本低,通过游离的正负离子,可以有效的覆盖每个角落有效的消除静电,有效的保护机台精密部件的保护,从而降低机台的维护成本与机台高效精准的运行。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静电消除装置还包括除尘罩4,所述除尘罩4内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离子发生器3的出气口通过吹风管7与所述除尘罩4的进气口连通,这样除尘罩4能够与薄膜太阳能产线上的除尘管5连通,离子发生器3通过高压电晕放电把空气电离为大量正负离子,然后气源1将产生的离子风通过吹风管7向外侧吹出,进入除尘罩4内,其中一部分正负离子与薄膜太阳能生产线上的膜层接触中和达到静电消除效果,一部分正负离子随粉尘一起进入除尘管5中与管道上和粉尘上的静电中和达到静电消除的效果。

  离子发生器3是由高压电源产生器和放电极组成,通过尖端高压电晕放电把空气电离为大量正负离子,然后用风把大量正负离子吹到物体表面以中和静电,或者直接把静电消除器靠近物体的表面而中和静电;其中在本申请中所述气源1可以气泵,通过气泵向离子发生器3吹风,离子发生器3产生的正负离子风经过吹风管7吹向除尘罩4内,然后通过除尘罩4进入除尘管5中,正负离子随粉尘一起进入除尘管5中与管道上和粉尘上的静电中和达到静电消除的效果;通过游离的正负离子,可以有效的覆盖每个角落有效的消除静电,有效的保护机台精密部件的保护,从而降低机台的维护成本与机台高效精准的运行。

  可选地,所述气源1为吹风扇,所述吹风扇通过导气管2将空气吹向离子发生器3内,进而将离子发生器3内带有大量正负离子的气流通过吹风管7吹响除尘罩4内,其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阿博湖范围。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吹风管7通过第一气管接口41与所述除尘罩4的进气口连通;如图3所示,所述静电消除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除尘罩4内的吹风板6,所述吹风管7的出气口伸入所述除尘罩4内与所述吹风板6连通,所述吹风板6上设有吹风孔61,吹风管7内带有大量正负离子的离子风通过吹风板吹入除尘罩4内,通过吹风板吹出的离子风更加均匀;如图3所示,所述吹风孔6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吹风孔61在所述吹风板6上均匀分布,这样能够提高进入除尘罩4内离子风的均匀性,优选地,所述吹风孔61为圆形通孔。当然,在本申请中所述吹风孔61也可以是其它形状的,如所述吹风孔61为矩形通孔、三角形通孔、梯形通孔等,其同样能够实现本申请中通过吹风空向除尘罩4内吹离子风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除尘系统,包括除尘管5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消除装置,所述除尘管5与与所述除尘罩4的出气口连通。其中通过在管道口加装一个静电消除装置,由离子发生器3通过高压电晕放电把空气电离为大量正负离子,通过气源1输送压缩空气,正负离子随压缩空气由离子风通过吹风管7吹出;吹风管7与除尘罩4连通,一部分正负离子吹向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正负离子与薄膜太阳能电池上的膜层接触中和达到静电消除效果;一部分正负离子随粉尘一起进入除尘管5中与管道上和粉尘上的静电中和达到静电消除的效果;该静电消除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制造成本低,通过游离的正负离子,可以有效的覆盖每个角落有效的消除静电,有效的保护机台精密部件的保护,从而降低机台的维护成本与机台高效精准的运行。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除尘管5通过第二气管接口42与所述除尘罩4的进气口连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消除装置包括气源、离子发生器、导气管和吹风管,由离子发生器通过高压电晕放电把空气电离为大量正负离子,通过气源输送压缩空气,正负离子随压缩空气由离子风通过吹风管吹出;吹风管吹向薄膜太阳能电池生长线,正负离子与薄膜太阳能电池上的膜层接触中和达到静电消除效果;同时吹风管还可以像除尘管道中吹离子风,离子风内的正负离子随粉尘一起进入除尘管中与管道上和粉尘上的静电中和达到静电消除的效果,该静电消除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制造成本低,通过游离的正负离子,可以有效的覆盖每个角落有效的消除静电,有效的保护机台精密部件的保护,从而降低机台的维护成本与机台高效精准的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静电消除装置(汇总文档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