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技术 > 电通讯技术> 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独创技术2650字

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2021-03-22 02:54:39

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系统是针对物联网应用中需要满足覆盖范围增强、支持大量低速率设备、成本低、能量消耗低等特殊要求而提出的一种物联网。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narrowban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NPRACH)是NB-IoT系统的上行随机接入信道。NB-IoT系统的上行链路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技术,为了保证不同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能够同时到达基站侧以避免造成彼此之间的干扰,终端设备在发送上行数据之前需要先执行随机接入过程。

  现阶段,在NB-IoT系统中,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为由单个子载波跳频的符号组组成的NB-IoT随机接入前导码(preamble)。具体的,一个前导码是由4个符号组组成,每个符号组中每个符号承载的序列为1。由于NPRACH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上每个符号组中每个符号承载的序列均为1,其对于NB-IoT系统中的所有小区是相同的,无法区分小区。因此,在目标小区和干扰小区配置的NPRACH资源有交叠时,目标小区可能因为接收到干扰小区的终端设备发送的NPRACH干扰而产生虚警问题,即会出现在目标小区管辖范围内,没有终端设备发送NPRACH信号,但目标小区却可检测到NPRACH信号的问题,尤其在深覆盖场景下,由于NPRACH传输需要较多的重复次数,目标小区和干扰小区可能有多个重复周期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目标小区虚警概率提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虚警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可保证当不同小区配置的随机接入资源相同时,不同小区的终端设备在相同的子载波位置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不同,从而可解决虚警的问题。同时,采用上述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也可保证在一个服务小区中,不同终端设备在不同的子载波位置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不同,从而可保证服务小区的TA估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参数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所述扰码序列长度,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载波索引,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的第一个子载波索引,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开始发送时间。

  在本申请的第一示例中,当所述第一参数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所述扰码序列长度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 列,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小区标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所述扰码序列长度,确定扰码序列索引;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序列索引,确定所述扰码序列。

  针对上述第一示例,所述扰码序列索引,可满足以下公式:

  或者,

  其中,所述u表示所述扰码序列索引,所述表示所述小区标识,所述表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所述k表示扰码序列长度;

  所述扰码序列,可满足以下公式:

  c(m)=ej2umπ/k;

  其中,所述c(m)表示所述扰码序列,所述m的取值为0至k-1,所述u表示所述扰码序列索引,所述k表示扰码序列长度。

  针对上述第一示例,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符号组内的符号个数相同,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扰码序列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个符号组上的符号对位相乘,每个符号组内循环前缀的扰码和所述循环前缀所在符号组内的最后一个符号的扰码相同。

  针对上述第一示例,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重复周期内的符号个数相同,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扰码序列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个重复周期内的符号对位相乘,每个符号组内循环前缀的扰码和所述循环前缀所在符号组内的最后一个符号的扰码相同。

  针对上述第一示例,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符号个数相同,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扰码序列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符号对位相乘,每个符号组内循环前缀的扰码和所述循环前缀所在符号组内的最后一个符号的扰码相同。

  针对上述第一示例,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重复周期内的符号组个数相同,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扰码序列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个重复周期内的符号组对位相乘,每个符号组内各个符号以及循环前缀的扰码相同。

  针对上述第一示例,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符号组个数相同,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扰码序列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符号组对位相乘,每个符号组内各个符号以及循环前缀的扰码相同。

  在本申请的第二示例中,当所述第一参数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所述扰码序列长度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小区标识、每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以及所述扰码序列长度,确定每个符号组的扰码序列索引;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每个符号组的扰码序列索引,确定每个符号组的扰码序列。

  针对上述第二种示例,所述扰码序列索引,满足以下公式:

  或者,

  其中,所述表示小区标识,所述表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的第i个符号 组的子载波索引,所述k表示所述扰码序列长度;

  所述扰码序列,满足以下公式:

  c(m)=ej2umπ/k;

  其中,所述c(m)表示扰码序列,所述m的取值为0至k-1,所述k表示扰码序列长度,所述u表示扰码序列索引。

  针对上述第二示例,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符号组内的符号个数相同,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个符号组上的符号与对应的扰码序列对应相乘,每个符号组内循环前缀的扰码和所述循环前缀所在符号组内的最后一个符号的扰码相同。

  在本申请的第三示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小区标识和所述第一参数,确定基序列;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基序列和预设重复规则,确定所述扰码序列

  其中,所述预设重复规则可包括:按照所述基序列中元素的排列顺序,依次对所述基序列中每个元素重复M次,确定所述扰码序列;或者,对所述基序列整体重复M次,确定所述扰码序列,所述M为整数。

  第三示例的第一种情况,当所述第一参数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所述扰码序列长度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基序列,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小区标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所述扰码序列长度,确定基序列索引;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基序列索引,确定所述基序列。

  针对上述第三示例的第一种情况,所述基序列索引,满足以下公式:

  或者,

  其中,所述p表示所述基序列索引,所述表示小区标识,所述表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所述q表示所述基序列的长度;

  所述基序列,满足以下公式:

  s(d)=ej2pdπ/q

  其中,所述s(d)表示所述基序列,d的取值从0至q-1,所述q表示所述基序列的长度,所述p表示所述基序列索引。

  针对上述第三示例的第一种情况,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符号组内循环前缀和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扰码序列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个符号组上的循环前缀和符号对位相乘。

  针对上述第三示例的第一种情况,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重复周期内的循环前缀和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扰码序列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个重复周期内的循环前缀和符号对位相乘。

  针对上述第三示例的第一种情况,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循环前缀和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扰码序列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循环前缀和符号对位相乘。

  第三示例的第二种情况,当所述第一参数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Y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和所述扰码序列长度时,针对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的第i个符号组,所述i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Y的整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所述第i个符号组所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小区标识、所述第i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所述扰码序列长度,确定所述第i个符号组的基序列索引;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i个符号组的基序列索引,确定所述第i个符号组的基序列。

  针对上述第三示例的第二种情况,所述基序列索引,满足以下公式:

  或者,

  其中,所述p表示所述基序列索引,所述表示所述小区标识,表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i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所述q表示基序列长度;

  所述基序列,满足以下公式:

  s(d)=ej2pdπ/q

  其中,所述s(d)表示所述基序列,d的取值从0至q-1,所述q表示基序列长度,所述p表示基序列索引。

  针对第三种示例的第二种情况,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符号组内循环前缀和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i个符号组的扰码序列与所述第i个符号组上的循环前缀和符号对应相乘,所述i从1至Y,依次取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网络设备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解扰。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所述扰码序列长度,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载波索引,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的第一个子载波索引,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开始发送时间。

  第一种示例,当所述第一参数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所述扰码序列长度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小区标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所述扰码序列长度,确定扰码序列索引;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序列索引,确定所述扰码序列。

  针对上述第一种示例,所述扰码序列索引,满足以下公式:

  或者,

  其中,所述u表示所述扰码序列索引,所述表示所述小区标识,所述表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所述k表示扰码序列长度;

  所述扰码序列,满足以下公式:

  c(m)=ej2umπ/k;

  其中,所述c(m)表示所述扰码序列,所述m的取值为0至k-1,所述u表示所述扰码序列索引,所述k表示扰码序列长度。

  第二种示例,当所述第一参数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 所述扰码序列长度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小区标识、每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以及所述扰码序列长度,确定每个符号组的扰码序列索引;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每个符号组的扰码序列索引,确定每个符号组的扰码序列。

  针对上述第二种示例,所述扰码序列索引,满足以下公式:

  或者,

  其中,所述表示小区标识,所述表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的第i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所述k表示所述扰码序列长度;

  所述扰码序列,满足以下公式:

  c(m)=ej2umπ/k;

  其中,所述c(m)表示扰码序列,所述m的取值为0至k-1,所述k表示扰码序列长度,所述u表示扰码序列索引。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装置,用于终端设备,包括: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装置,用于网络设备,包括: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装置,用于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至少一个存储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元件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种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装置,用于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至少一个存储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元件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二方面种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装置装置,用于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装置,用于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以上任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第九方面的程序。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在所述通信系统中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传输装置,和第四方面和第六方面的传输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跳频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传输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另一传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加扰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另一加扰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又一加扰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100,该通信系统100可包括一个网络设备101和位于该网络设备101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终端设备。比如,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101和6个终端设备,6个终端设备分别为终端设备102、终端设备103、终端设备104、终端设备105、终端设备106以及终端设备107等。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是以终端设备102为交通工具,终端设备103为智能空调,终端设备104为智能加油机,终端设备105为手机,终端设备106为智能茶杯,终端设备107为打印机进行举例说明的。

  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101可作为发送者,可以向终端设备102至107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信息。或者,终端设备102至107也可作为发送者,向网络设备101发送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可选的,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105、终端设备106和终端设备107,也可组成一通信系统。在该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105可作为发送者,终端设备106和终端设备107可作为接收者。或者,终端设备106和终端设备107也可作为发送者,终端设备105作为接收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1与终端设备间可直接通信,也可间接通信,比如终端设备102至终端设备104可与网络设备101可直接通信,而终端设备106和终端设备107,也可通过终端设备105,与网络设备101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中,并不限定该通信系统100仅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比如,该通信系统100中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系统100可以为各种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系统,譬如例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DMA,SC-FDMA)和其它系统等。术语“系统”可以和“网络”相互替换。CDMA系统可以实现例如通用无线陆地接入(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UTRA),CDMA2000等无线技术。UTRA可以包括宽带CDMA(wideband CDMA,WCDMA)技术和其它CDMA变形的技术。CDMA2000可以覆盖过渡标准(interim standard,IS)2000(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以实现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等无线技术。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演进通用无线陆地接入(evolved UTRA,E-UTRA)、超级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 OFDMA等无线技术。UTRA和E-UTRA是UMTS以及UMTS演进版本。3GPP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LTE)和基于LTE演进的各种版本是使用E-UTRA的UMTS的新版本。此外,所述通信系统还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只要采用新通信技术的通信系统包括承载的建立,都适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101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UE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系统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者eNodeB),在第三代(3rd generation,3G)系统中,称为节点B(Node B)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102至107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所述UE也可以称为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MS),终端(terminal),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还可以包括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或者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台、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以及可穿戴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可具体应用于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的场景。其中,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narrowban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NPRACH)是NB-IoT系统的上行随机接入信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NB-IoT系统的上行链路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技术,为了保证不同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能够同时到达网络设备侧以避免造成彼此之间的干扰,终端设备在发送上行数据之前需要先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具体来说,终端设备首先在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NB-IoT系统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preamble)由单个子载波跳频的符号组组成。图2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是由4个符号组组成,每个符号组包括一个循环前缀和五个符号,且每个符号组上的各个符号承载的序列为1。在实际传输时,随机接入前导码可以根据网络配置的重复次数重复多次,且NPRACH传输的频域位置会限制在12个子载波内,频域跳频的范围是在12个子载波内。如图2所示,纵向为子载波索引,#0~#11表示12个子载波。可选的,一个NB-IoT载波的带宽是180kHz,一个NPRACH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占用一个子载波,子载波带宽是3.75kHz,因此,一个NB-IoT载波最多可以支持180/3.75=48个NPRACH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参照图2所示,图示中在每个重复周期内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四个符号组用左侧线填充矩形和数字表示,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符号组,图中用数字 1、2、3、4表示。随机接入前导码在一个重复周期内有两种跳频间隔,分别为3.75kHz和22.5kHz。跳频间隔为子载波带宽的整数倍,最小跳频间隔和子载波带宽相同。如图2所示,第一符号组和第二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3.75kHz,第三个符号组和第四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3.75kHz。第二个符号组和第三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22.5kHz。相邻两次重复周期之间采用伪随机跳频,两次重复周期之间的跳频间隔根据伪随机序列确定的,在图2中用椭圆虚线框标注,跳频范围限制在12个子载波内。

  在现有随机接入前导码传输机制中,NPRACH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中每个符号组上的所有符号承载的序列均为1,这一点对于NB-IoT系统内的所有小区是相同的。因此,对于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即目标小区而言,如果目标小区和干扰小区配置的NPRACH资源有交叠,则可能因为接收到干扰小区的终端设备发送的NPRACH的干扰而产生虚警问题,即目标小区在本服务小区没有终端设备发送NPRACH信号的情况下却检测到NPRACH信号。

  在现有随机接入前导码传输机制中,相邻两次重复周期之间有伪随机跳频,即相邻两次重复周期之间的跳频间隔根据伪随机序列确定,伪随机序列的初始化种子为小区标识。在深覆盖场景下,NPRACH传输需要较多的重复。如果目标小区和干扰小区配置的NPRACH资源有交叠,且由于跳频范围仅为12个子载波,目标小区和干扰小区仍可能有多个重复周期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目标小区虚警概率提升。

  此外,由于现有随机接入前导码传输机制中,NPRACH的资源配置有频域偏置和时域偏置。对于频域偏置,NB-IoT载波的传输带宽只有180kHz,最多支持48个NPRACH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跳频范围为12个子载波,每个小区需要配置1~3个覆盖等级的资源,因此,通过小区间频分配置完全错开难度较大,即便错开,复用因子很有限,不能达到很好的干扰随机化效果。对于时域偏置,小区间时域配置错开需要网络同步,目前网络同步的部署场景应用不常用。如果后续演进中支持small cell(small cell是低功率的无线接入节点),更密的部署会使得小区间干扰问题更加显著。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第一,由于NPRACH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中每个符号组上的所有符号承载的序列均为1,这一点对于NB-IoT系统中的所有小区是相同的,终端设备无法区分小区。第二,由于现有随机接入前导码传输机制中,相邻两次重复周期之间有伪随机跳频,但由于跳频范围仅为12个子载波,在深覆盖场景下,需要较多的重复次数,目标小区和干扰小区仍可能有多个重复周期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目标小区虚警概率提升。第三,现有随机接入前导码传输机制中的NPRACH资源配置有频域偏置和时域偏置,对于频域偏置,复用因子很有限,不能达到很好的干扰随机化效果。对于时域偏置,小区间时域配置错开需要网络同步,且网络同步的部署场景应用不常用,如果后续演进中支持small cell,更密的部署会使得小区间干扰问题更加显著。

  因而,在NB-IoT系统中,当NPRACH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传输时,可能存在由于小区间干扰而产生的目标小区虚警问题。针对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传输方法,能够降低由于小区间干扰而产生的目标小区虚警问题。

  基于上述,如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方法流程图,该流程中的终端设备可为上述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中的终端设备102至终端设备107中的任一设备,网络设备可为上述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中的网络设备101。如图3所示,该流程具体为:

  步骤S301:终端设备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参数可包括以下的一项或多项: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扰码序列长度,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载波索引,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的第一个子载波索引,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开始发送时间。在此基础上,第一参数还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NPRACH)的资源的周期,分配给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NPRACH)的子载波数目,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的起始子载波,每次随机接入尝试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次数,常数项。第一参数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此处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参数包括上述多项参数时,不同参数间可任意进行组合,比如,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可与扰码序列长度进行组合,即,第一参数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扰码序列长度。再如,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载波索引可与扰码序列长度组合,即,第一参数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载波索引和扰码序列长度。再如,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可与扰码序列长度和常数项进行组合,即,第一参数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扰码序列长度和常数项。对于第一参数包括以上所有参数中的哪几项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将以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可包括4个符号组,4个符号组可分别为第一符号组、第二符号组、第三符号组和第四符号组。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也可以包括小于或大于4个符号组,此处不做限定。每个符号组占用一个子载波为例,详细介绍第一参数中的每一项参数:

  1)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随机接入前导码中4个符号组的编号可为1至4,即第一符号组对应编号1,第二符号组对应编号2,第三符号组对应编号3,第四符号组对应编号4,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可对应于编号为1的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随机接入前导码4个符号组的编号也可为0至3,即第一符号组对应编号0,第二符号组对应编号1,第三符号组对应编号2,第四符号组对应编号3,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的子载波索引可对应于上述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

  2)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可具体包括上述第一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第二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第三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第四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

  3)扰码序列长度:比如,扰码序列包括5个扰码:分别为C(0)、C(1)、C(2)、C(3)、C(4),那么扰码序列的长度可为5。又如,扰码序列包括3个扰码,分别为C(0)、C(1)、C(2),那么扰码序列的长度可为3。对于扰码序列的长度不做限定。

  4)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载波索引:是指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对应的载波的索引。比如,在NB-IoT中有一个anchor载波和15个non-anchor载波,可以对16个载波进行编号为0-15或者1-16,比如anchor载波编号为0,15个non-anchor载波依次编号为1—15。如果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对应的载波是anchor载波,那么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对应的载波的索引为0。

  5)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的第一个子载波索引:是指分配给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NPRACH)的第一个子载波的频域位置,其用来指示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对应的频域资源(包括一个或多个45kHz)中第一个子载波的频域位置或者第一个子载波索引,其取值范围可以是{0,12,24,36,2,18,34},不做限定。

  6)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开始发送时间:是指随机接入前导码在一个随机接入的资源的 周期中的时域上可以开始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时间。

  7)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NPRACH)的资源的周期:是指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资源持续的时间。

  8)分配给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NPRACH)的子载波数目:是指分配给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NPRACH)资源共占有的子载波数目,比如,可以为12或者24或者36或者48等。

  9)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的起始子载波:是指用于计算在一块随机接入资源中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的起始子载波位置。

  10)每次随机接入尝试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次数:是指在一次随机接入尝试中随机接入前导码可以重复发送的次数,其取值可以为1,2,4,8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采用以下方式,确定扰码序列:第一种:终端设备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直接生成扰码序列。第二种:终端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索引,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扰码序列。

  作为第一种确定扰码序列的一种示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设备内部设定的方式自行生成扰码序列,即首先将扰码序列函数式设置在终端设备内部,当终端设备需要执行随机接入过程时,终端设备运行设备内设置的扰码序列函数式时,生成扰码序列。

  作为第二种确定扰码序列的一种示例,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查询的方式得到扰码序列。具体的,终端设备内设置有扰码序列的索引与扰码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扰码序列的索引与扰码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设置在终端设备中,在终端需要执行随机接入过程时,终端设备通过查询的方式获取扰码序列的索引对应的扰码序列。

  步骤S302: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

  步骤S303:终端设备发送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步骤S304:网络设备接收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步骤S305:网络设备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的过程,与终端设备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的过程相似类,不再重复说明。对于步骤S304和S305的步骤顺序,这里不做限定,即,可以先执行步骤S305:网络设备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后执行步骤S304:网络设备接收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步骤S306:网络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解扰。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302或S303之前,还可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令,所述第一指示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第一指示信令可以是系统消息信令,或者是RRC信令,或者是DCI信令等。对于第一信令的信令类型不做具体限定。第一指示信令可以是一个比特,包括两个候选取值,比如0或者1,对于候选取值0可以表示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候选取值1可以表示不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或者,对于候选取值0可以表示不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候选取值1可以表示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第一指示信令可以只是一个值,如果收到第一指示信令表示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没收到第一指示信令表示不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或者,如果没收到第一指示信令表示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如果收到第一指示信令表示不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此处对 于第一指示信令到底如何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不做限定。

  可选的,在上述步骤S302S303之前,还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令,所述第二指示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设加扰方式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所述预设加扰方式包括至少两种加扰方式。比如,一种加扰方式为:直接确定扰码序列,然后基于该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再如,另一种加扰方式为:首先生成基序列,然后基于基序列,生成扰码序列,最后基于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过行加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令可以是系统消息信令,或者是RRC信令,或者是DCI信令等。对于第二信令的信令类型不做具体限定。比如,第二指示信令可以是一个比特,包括两个候选取值,比如0和1,对于候选取值0可以表示使用预设加扰方式A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候选取值1可以表示使用预设加扰方式B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或者,对于候选取值0可以表示使用预设加扰方式B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候选取值1可以表示使用预设加扰方式A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

  第二指示信令可以为一具体值,如果收到第二指示信令表示使用预设加扰方式A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没收到第二指示信令表示使用预设加扰方式B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或者,如果没收到第二指示信令表示使用预设加扰方式B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如果收到第二指示信令表示使用预设加扰方式A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二指示信令具体如何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并不作限定。

  由上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可保证当不同小区配置的随机接入资源相同时,不同小区的终端设备在相同的子载波位置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不同,从而可解决虚警的问题。同时,采用上述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也可保证在一个服务小区中,不同终端设备在不同的子载波位置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不同,从而可保证服务小区的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估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分以下示例详细介绍本申请的过程,不同示例间并不独立存在,不同示例间可相互引用。

  示例一

  所述第一参数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扰码序列长度,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可具体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绝对子载波索引,或者,具体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相对子载波索引。比如,一个载波带宽为180KHz,一个子载波间隔为3.75kHz,那么一个载波可包括48个子载波,第一符号组的绝对子载波索引是指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符号组所对应的子载波,在48个子载波内的索引。同时,通过上述对图2可知,一块NPRACH资源可以为12个子载波,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包括的4个符号组在12个子载波上进行跳频,所述相对子载波索引可具体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对应的子载波,在12个子载波上的相对索引,比如,此时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在48个子载波内的绝对子载波索引为12,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在12个子载波内的相对子载波索引为0。又如,一块NPRACH资源可以为24个子载波,所述相对子载波索引可具体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对应的子载波,在24个子载波上的相对索引。

  上述步骤S301(终端设备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过程可具体可为:

  终端设备根据小区标识、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扰码序列长度,确定扰码序列索引,然后根据扰码序列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扰码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扰码序列索引可满足以下公式(1.1):

  或,或,

  

  其中,所述u表示所述扰码序列索引,所述表示所述小区标识,所述表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所述k表示扰码序列长度,所述A、B以及C为常数或比例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依据以下公式(1.2),然后扰码序列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然后将扰码序列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存储于终端设备内部。也可称为,扰码序列,满足下公式(1.2):

  c(m)=ej2umπ/k;公式(1.2)

  其中,所述c(m)表示所述扰码序列,所述m的取值为0至k-1,所述u表示所述扰码序列索引,所述k表示扰码序列长度。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设定扰码序列索引用u表示,扰码序列用c(m)表示,且扰码序列c(m)包括五个扰码符号,分别为c′(0)、c′(1)、c′(2)、c′(3)以及c′(4)。基据公式(1.2),所确定的扰码序列索引u与扰码序列c(m)的对应关系,可参见下述表1所示:

  

  表1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背景技术中的描述,早期部署的NB-IoT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为全1序列,为了避免后续加扰过程中与早期部署NB-IoT终端相互干扰,可以将表1中扰码序列的索引u等于0时对应的扰码序列去除,即扰码序列的索引u等于0时对应的全1扰码去除。相应的,扰码序列可以表示为c′(m′)=ej2u′m′π/5,其中m′=0,1,…,4,为小区标识,表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此时,扰码序列的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表2为另一种扰码序列的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表。

  

  表2

  上述步骤S302(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的过程,可如下:

  1)如果扰码序列长度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符号组内的符号个数相同,所述终端设备可将所述扰码序列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个符号组上的符号对位相乘,每个符号组内循环前缀的扰码和所述循环前缀所在符号组内的最后一个符号的扰码相同。

  例如,在NB-IoT系统中,若扰码序列的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符号组内的符号个数相同,即扰码序列的长度等于5时,此时,将长度等于5的扰码序列中的扰码分别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个符号组上的符号对位相乘,完成加扰,且每个符号组内循环前缀的和其所在符号组内的最后一个符号的扰码相同。图6为扰码序列的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符号组内的符号个数相同时的加扰过程示意图。此时,长度为5的扰码序列可以用表1所示的c′(0),c′(1),c′(2),c′(3),c′(4)表示,那么,具体的加扰方式可以参见图6所示。

  2)如果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重复周期内的符号个数相同,所述终端设备可将所述扰码序列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个重复周期内的符号对位相乘,每个符号组内循环前缀的扰码和所述循环前缀所在符号组内的最后一个符号的扰码相同。

  例如,若扰码序列的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周期内的符号个数相同,即扰码序列的长度等于20时,此时,将长度等于20的扰码序列中的扰码分别与随机接入前导码每个重复周期内的符号对位相乘,完成加扰,且每个符号组内循环前缀的和其所在符号组内的最后一个符号的扰码相同。图7为扰码序列的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重复周期内的符号个数相同时的加扰过程示意图。此时,长度为20的扰码序列可以用c″(m″)=ej2u″m″π/20表示,其中,m″=0,1,…,19,或者为小区标识,如图5所示,具体的加扰方式可以参见图7所示。

  3)如果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符号个数相同,所述终端设备可将所述扰码序列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符号对位相乘,每个符号组内循环前缀的扰码和所述循环前缀所在符号组内的最后一个符号的扰码相同。

  4)如果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重复周期内的符号组个数相同,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扰码序列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个重复周期内的符号组对位相乘,每个符号组内各个符号以及循环前缀的扰码相同。

  如表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扰码序列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可根据小区标识以及下述表3,确定扰码序列。其中,在表3 所示的扰码序列中,扰码序列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重复周期内的符号组个数相同。

  

  表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避免与早期部署NB-IoT终端相互干扰,本实施例也可以将扰码序列的索引v′等于0时对应的扰码序列去除,即扰码序列的索引v′等于0时对应全1扰码去除。此时,扰码序列可以表示为h(w″′),其中,w″′=0,1,2,3,扰码序列的索引为此时,扰码序列的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可如表4所示,表4为再一种扰码序列的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表。

  

  表4

  具体的,例如,若扰码序列的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重复周期内的符号组个数相同,即扰码序列的长度等于4时,此时,将长度等于4的扰码序列中的扰码分别与随机接入前导码每个重复周期内的符号组对位相乘,每个符号组内各个符号的扰码相同,完成加扰,其中每个符号组内循环前缀的扰码和该循环前缀所在符号组内的最后一个符号的扰码相同,即每个符号组内各个符号以及循环前缀的扰码相同。图8为扰码序列的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重复周期内的符号组个数相同时的加扰过程示意图。此时,长度为4的扰码序列可以用h(w″′)表示,其可以是长度为4的沃尔什序列,也可以是长度为4的差分正交序列,具体的加扰方式可以参见图8所示。

  5)如果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符号组个数相同,所述终端设备可将所述扰码序列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符号组对位相乘,每个符号组内各个符号以及循环前缀的扰码相同。

  针对上述示例一,以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4个符号组,且每个符号组包括5个符号和一个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种情况:扰码序列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符号组内的符号个数相同,即扰码序列长度为5,终端设备可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子载波索引、小区ID和扰码序列长度和系数变量x,确定扰码序列索引;最后根据扰码序列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扰码序列。其中,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子载波索引, 可为绝对子载波索引,也可为相对子载波索引。

  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子载波索引是绝对子载波索引时,可通过以下公式(1.3),计算扰码序列索引u;

  

  其中,x表示比例系数,表示小区标识,表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绝对子载波索引。

  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子载波索引是相对子载波索引时,可通过以下公式(1.4),计算扰码序列索引u;

  

  其中,x表示比例系数,为小区标识,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相对子载波索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定小区A和小区B两个小区,且小区A的小区ID为100,小区B的小区ID为101。其中采用上述公式(1.3)计算出的小区A所对应的扰码序列索引u和小区B所对应的扰码序列u可参见下述表5所示。

  

  表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小区A(Cell_ID=100)的终端设备A在子载波索引对应的子载波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终端设备A通过上述公式(1.3)或公式(1.4)确定扰码序列的索引为0,再根据扰码序列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扰码序列(比如,根据上述表1,确定扰码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子载波索引对应的子载波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是指,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对应的子载波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对于一次重复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其余符号组或者所有重复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其余符号组对应的子载波,也可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跳频公式进行计算。本文中其余描述相类似,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小区A(Cell_ID=100)的终端设备B在子载波索引对应的子载波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终端设备B通过上述公式(1.3)或公式(1.4),确定扰码序列的索引为1,再根据扰码序列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扰码序列(比如,根据上述表1,确定扰码序列)。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当同一小区内的 终端设备A和终端设备B在不同的子载波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其各自使用的扰码序列是不同的,可以保证FFT处理不泄露,从而保证小区A的TA估计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小区A(Cell_ID=101)的终端设备A要在子载波索引对应的子载波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终端设备A通过上述公式(1.3)或公式(1.4),确定扰码序列的索引为0,再根据扰码序列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扰码序列(比如,根据上述表1,确定扰码序列)。当小区B(Cell_ID=101)的终端设备C要在子载波索引对应的子载波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终端设备C可通过上述公式(1.3)或公式(1.4),确定扰码序列的索引为2,再根据扰码序列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扰码序列(比如,根据上述表1,确定扰码序列)。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的方法,虽然小区A的终端设备A和小区B的终端设备C在相同的子载波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但是使用的扰码序列是不同的,可以降低由于小区间干扰而产生的目标小区虚警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通过上述公式(1.3)或公式(1.4),确定扰码序列后,对传输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不同符号组上使用相同的扰码序列。此时,对于不同重复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可以使用四个相同扰码序列,即,所有重复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的每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一个符号组都使用相同的扰码序列。以第一次重复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加扰为例,图4中不同符号组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扰码索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对传输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不同符号组上使用相同的扰码序列。此时,对于不同重复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可以使用不同的四个扰码序列,即,每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一个符号组都使用相同的扰码序列,不同重复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使用的四个扰码序列可以不同。此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不同重复次数传输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子载波索引、小区ID、扰码序列长度和比例系数x,确定扰码序列索引最后根据扰码序列索引和扰码序列的关系,确定扰码序列。

  第二种情况:扰码序列的长度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重复周期内的符号个数相同,终端设备可根据传输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子载波索引、小区ID、扰码序列长度和比例系数x,确定扰码序列索引,此时,扰码序列的长度应为20,然后可根据扰码序列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扰码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子载波索引可以是在180kHz对应的48个子载波内的绝对子载波索引,也可以是相对子载波索引,即,可以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跳频范围对应的12个子载波内的相对子载波索引。

  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子载波索引是绝对子载波索引时,可通过下述公式(1.5),计算扰码序列索引u:

  

  其中,x为比例系数,为小区标识,为不同重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绝对子载波索引。

  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子载波索引是相对子载波索引时,可通过下述公式(1.6),计算扰码序列索引u:

  

  其中x为比例系数,为小区标识,为不同重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相对子载波索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不同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可 以使用相同的扰码序列。

  第三种情况:扰码序列的长度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符号个数相同时,终端设备可根据传输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子载波索引、小区ID、扰码序列长度和比例系数x,确定扰码索引u。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定扰码序列的长度应为20rep,所述rep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次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首先确定扰码序列索引,然后根据扰码序列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扰码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次重复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第一次重复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子载波索引可以是在180kHz对应的48个子载波内的绝对子载波索引,也可以是相对子载波索引,即,可以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跳频范围对应的12个子载波内的相对子载波索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子载波索引是绝对子载波索引时,可通过下述公式(1.7),计算扰码序列索引u:

  

  其中,x为比例系数,为小区标识,为多次重复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第一次重复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绝对子载波索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子载波索引是相对子载波索引时,可通过下述公式(1.8),计算扰码序列索引u:

  

  其中,x为比例系数,为小区标识,为多次重复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第一次重复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相对子载波索引。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分别对目标小区和干扰小区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上加不同的扰码,降低由于小区间干扰而产生的目标小区虚警问题。且不论是目标小区还是干扰小区内,对于相同小区内的不同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不同子载波上,使用的扰码是不相同的,可以保证小区内的性能。

  示例二

  所述第一参数可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上述步骤S301(终端设备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的过程,可如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定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Y个符号组,分别为第一符号组、第二符号组,依次类推,直至第Y符号组。相应的,扰码序列,也包括Y个,分别为第一符号组对应的扰码序列,第二符号组对应的扰码序列,依次类推,直至第Y符号组对应的扰码序列。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每个符号组所对应的扰码序列的过程,可如下: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小区标识、每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以及所述扰码序列长度,确定每个符号组对应的扰码序列索引;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符号组对应的扰码序列索引,确定每个符号组的扰码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扰码序列索引,可满足以下公式(1.9):

  或者,或者,公式(1.9)

  其中,所述表示小区标识,所述表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的第i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所述k表示所述扰码序列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基于以下公式(2.0),建立扰码序列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或者,可称为扰码序列,满足以下公式(2.0):

  c(m)=ej2umπ/k;公式(2.0)

  其中,所述c(m)表示扰码序列,所述m的取值为0至k-1,所述k表示扰码序列长度,所述u表示扰码序列索引。

  上述步骤S302(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以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的过程,可如下: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个符号组上的符号与对应的扰码序列对应相乘,每个符号组内循环前缀的扰码和所述循环前缀所在符号组内的最后一个符号的扰码相同。

  针对上述示例二,以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4个符号组,且每个符号组包括4个符号和一个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扰码序列长度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符号组内的符号个数相同,终端设备可根据传输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当前符号组所在的子载波索引、小区ID、扰码序列长度和比例系数,确定扰码序列索引,然后根据扰码序列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确定扰码序列。这里,可以引用示例一中的扰码序列索引与扰码序列的对应关系表。

  作为一种示例,表6为不同小区(不同)的终端设备,根据传输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当前符号组所在的子载波索引小区ID、扰码序列长度k和比例系数x,确定扰码序列索引的一个示例说明。假设x=2,循环移位x-1=1,小区A的小区id为100,小区B的小区id为101。

  

  表6

  当终端设备确定扰码序列后,可对传输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不同符号组上使用不相同的扰码序列。此时,对于不同重复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四个符号组至少使用两个不同的扰码序列,即,所有重复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的每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一个符号组都使用扰码序列可以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当前符号组所在的子载波索引可以是在 180kHz对应的48个子载波内的绝对子载波索引,也可以是相对子载波索引,即,可以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跳频范围对应的12个子载波内的相对子载波索引。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分别对目标小区和干扰小区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上加不同的扰码,降低由于小区间干扰而产生的目标小区虚警问题,同时无论是目标小区还是干扰小区内,对于相同小区内的不同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不同子载波上,使用的扰码是不相同的,可以保证小区内的性能。

  示例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01(终端设备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过程可具体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小区标识和所述第一参数,确定基序列;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基序列和预设重复规则,确定所述扰码序列。

  在本申请的一示列中,所述预设重复规则可包括:按照所述基序列中元素的排列顺序,依次对所述基序列中每个元素重复M次,确定所述扰码序列;或者对所述基序列整体重复M次,确定所述扰码序列,所述M为整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关于如何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基序列,可具体分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所述第一参数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所述扰码序列长度,所述终端设备可根据所述小区标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所述扰码序列长度,确定基序列索引;然后根据所述基序列索引,确定所述基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基序列索引,可满足以下公式(2.1)

  或者,公式(2.1)

  其中,所述p表示所述基序列索引,所述表示小区标识,所述表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所述q表示所述基序列的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基于以下公式(2.2),建立基序列索引与基序列的对应关系,或者,可称为基序列,满足以下公式(2.2):

  s(d)=ej2pdπ/q;公式(2.2)

  其中,所述s(d)表示所述基序列,d的取值从0至q-1,所述q表示所述基序列的长度,所述p表示所述基序列索引。

  上述步骤S302(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的过程,可如下:

  1)、如果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符号组内循环前缀和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所述终端设备可将所述扰码序列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个符号组上的循环前缀和符号对位相乘。

  2)、如果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重复周期内的循环前缀和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所述终端设备可将所述扰码序列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个重复周期内的循环前缀和符号对位相乘。

  3)、如果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循环前缀和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所述终端设备可将所述扰码序列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循环前缀和符号对位相乘。

  第二种情况,如果所述第一参数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和所述扰码序列长度,同时,设定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Y个符号组,分别为第一符号组、第二符号组,依次类推,直至第Y符号组,且每个符号组均对应一基序列。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每个符号组所对应的基序列的过程,可如下:所述终端设备可根据所述小区标识、每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和所述扰码序列长度,确定每个符号组的基序列索引;所述终端设备可根据每个符号组的基序列索引,确定每个符号组的基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基序列索引,满足以下公式(2.3):

  或者,公式(2.3)

  其中,所述p表示所述基序列索引,所述表示所述小区标识,表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i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所述q表示基序列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基于以下公式(2.4),建立基序列索引与基序列的对应关系,或者称,所述基序列,满足以下公式(2.4):

  s(d)=ej2pdπ/q;公式(2.4)

  其中,所述s(d)表示所述基序列,d的取值从0至q-1,所述q表示基序列长度,所述p表示基序列索引。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设定基序列索引用p表示,基序列用s(d)表示,且基序列s(d)包括三个扰码符号,分别为s(0)、s(1)以及s(2)。基据上述公式(2.2),可所确定基序列索引p与基序列s(d)的对应关系。比如,所确定的基序列索引p与基序列s(d)的对应关系可参加下述表7所示:

  

  表7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背景技术中的描述,早期部署的NB-IoT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为全1序列,为了避免后续加扰过程中与早期部署NB-IoT终端相互干扰,可以将表7中基序列的索引等于0时对应的基序列去除,即基序列的索引p等于0时对应的全1扰码去除。相应的,基序列可以表示为s(d)=ej2pdπ/3,其中d=0,1,为小区标识,表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符号组的子载波索引,此时,基序列的索引与基序列的对应关系可如表8所示。

  

  表8

  上述步骤S302(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的过程,可如 下:如果所述扰码序列长度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符号组内循环前缀和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所述终端设备可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i个符号组的扰码序列与所述第i个符号组上的循环前缀和符号对应相乘,所述i从1至Y,依次取值。

  针对上述示例三,以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4个符号组,且每个符号组包括4个符号和一个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为例,进行说明。

  终端设备获取扰码序列的方式还可以为终端设备基于基序列来获取扰码序列。终端设备可首先获取基序列,然后该终端设备可根据基序列和预设重复规则得到扰码序列。具体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两种,即终端设备生成基序列,终端设备根据基序列和预设重复规则得到扰码序列;或者,终端设备根据基序列的索引与基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基序列,根据基序列和预设重复规则得到扰码序列。终端设备根据预设重复规则,对基序列中的至少一个元素进行重复处理,得到扰码序列。例如,预设重复规则为对基序列中的每个元素依次重复M次,得到扰码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扰码序列的长度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符号组内的CP加上符号个数相同时,即扰码序列长度为6,此时,基序列长度为3,可以根据公式(2.1)或公式(2.3)得到3长的基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扰码序列的长度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次重复周期内的CP加上符号个数相同时,即扰码序列长度为24,此时,基序列长度为12,可以根据公式(2.1)或公式(2.3)得到12长的基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扰码序列的长度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CP加上符号个数相同时,即扰码序列长度为24rep,此时,基序列长度为12rep,可以根据公式(2.1)或公式(2.3)得到12rep长的基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使用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属于符号级加扰,当扰码长度为5时,终端设备将扰码序列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个符号组上的符号对位相乘,每个符号组内循环前缀的扰码和循环前缀所在符号组内的最后一个符号的扰码相同。当通过基序列得到扰码长度为6时,终端设备将扰码序列中的各个扰码分别与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符号组的CP和各个符号进行对位相乘。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扰码序列还可以为正交序列、ZC序列、伪随机序列、差分正交序列,或者每个重复周期内符号组上所加扰码差分后得到的序列正交,或者每个重复周期内符号组上所加扰码差分后得到的序列的子集正交等。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获取到的扰码序列或者基序列为伪随机序列,那么终端设备获取扰码序列或者基序列的具体实现方式为终端设备生成伪随机序列。其中,该伪随机序列的初始化种子可为小区标识、超帧号、帧号、符号索引、符号组索引、重复次数、子载波索引和载波索引中至少一种的函数。该伪随机序列可以是m序列,M序列,Gold序列等。伪随机序列的初始化种子可为小区标识、超帧号、帧号、符号索引、符号组索引、重复次数、子载波索引和载波索引等的函数,或者伪随机序列的初始化种子为小区标识、超帧号、帧号、符号索引、符号组索引、重复次数、子载波索引和载波索引等其中部分组合的函数。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生成的扰码序列还可以使用ZC序列或ZC序列的循环扩展得到。对应地,终端设备生成的基序列也可以使用ZC序列或ZC序列的循环扩展得到。

  可选的,长度为NZC的一个ZC序列可以用如下公式(2.5)表示:

  

  其中,q为整数,比如q=0,为ZC序列的初始化种子,当终端设备生成的扰码序列或基序列的长度为NS时,ZC序列的长度NZC应选择小于或者等于NS的最大质数,此时,终端设备生成的扰码序列或基序列可以用如下公式(2.6)表示:

  

  其中,ZC序列的初始化种子或者ZC序列的循环移位均与小区标识有关。

  可选的,终端设备获取到的扰码序列或基序列还可满足如下条件:不同扰码序列或基序列的索引对应的扰码序列或基序列差分后得到的序列之间正交,或者不同扰码序列或基序列索引对应的扰码序列或基序列差分后得到的序列子集之间正交。

  对于以上任何可选的扰码序列确定方式,均可采用本文示例一、示例二或示例三中的任何一种扰码序列索引的确定方式,即,可采用本文示例一、示例二或示例三中的某一种扰码序列索引的确定方式确定扰码序列索引,所述确定的扰码序列的索引对应的扰码序列可以是本文扰码序列中的任何一种,如:正交序列、ZC序列、伪随机序列、差分正交序列,或者每个重复周期内符号组上所加扰码差分后得到的序列正交,或者每个重复周期内符号组上所加扰码差分后得到的序列的子集正交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示例一、示例二以及示例三所公开的方法,可实现不同的扰码序列同步正交或循环移动正交。

  假设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符号组内有k个符号,小区A的符号组上加的扰码为a(0),a(1),…,a(k-1),小区B的符号组上加的扰码为b(0),b(1),…,b(k-1)。由于两个小区时间上未必同步,因此扰码满足同步正交,循环移位下也正交。即该扰码序列满足以下条件,即小区A与小区B的扰码序列之间需要满足同步正交或循环移位正交。

  a(0)*b(0)+a(1)*b(1)+…a(k-1)*b(k-1)=0;

  a(0)*b(1)+a(1)*b(2)+…+a(k-1)*b(k-2)=0;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扰码序列,不但可保证不同扰码序列间的同步正交,还可保证不同扰码序列的循环移动正交。

  与上述构思相同,如图9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装置900,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901和收发单元902。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装置900可为终端设备侧,或者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所述处理单元901,可用于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以及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所述收发单元902,可用于发送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本申请的另一示例中,,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装置900可应用于网络设备侧,所述收发单元902,可用于接收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处理单元901可用于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以及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解扰,获得解扰后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关于处理单元901和收发单元902在终端设备侧和网络设备侧的应用,可具体参见上述图3所述流程的说明,不再赘述。

  与上述构思相同,如图10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通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装置1000, 该装置1000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为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该装置10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

  该装置1000可包括处理器1010和存储器1020。进一步的,该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接收器1040和发送器1050。再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总线系统1030。

  其中,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接收器1040和发送器1050可通过总线系统1030相连,该存储器102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0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02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1040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1050发送信号,完成上述图3所示流程中的网络设备侧或终端设备侧的步骤。

  其中,接收器1040和发送器1050可以为相同或者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收发器。所述存储器1020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1010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1010分开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接收器1040和发送器1050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1010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即将实现处理器1010,接收器1040和发送器1050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1010,接收器1040和发送器1050的功能。

  所述装置所涉及的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所述装置1010可应用于终端设备侧,处理器1010可根据小区标识和第一参数,确定扰码序列,然后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发送器1050可发送所述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本申请的又一示例中,所述装置1000应用于网络设备侧时,接收器1040可接收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处理器1010可根据第一参数和小区标识,确定扰码序列,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解扰,确定解扰后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前述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软件程序,该软件程序在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时可实现上述任意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意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功能,例如获取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或者消息。可选地,所述芯片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处理器所执行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 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

  该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单元组合执行完成。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方法所执行的程序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存储器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可能和存储器协同操作。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 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