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技术 > 电通讯技术> 多功能降噪麦克风独创技术16318字

多功能降噪麦克风

2021-04-05 17:48:29

多功能降噪麦克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麦克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降噪麦克风。

  背景技术

  麦克风是用来采集现场环境声音再传送到后端设备的一个器件,它是由咪头(麦克风)和音频放大电路构成。在实际工作中,麦克风的使用有很大的目的性,换言之,麦克风的技术指标或特性是否理想取决于在一定环境中对其使用的目的。尽管如此,每个麦克风都具有基本的设计特性和技术指标,常用的技术指标包括:灵敏度、频率响应、等效声压级、指向性、动态范围、最高声压级和输出阻抗等。麦克风的指向性又称麦克风的方向性,是指麦克风对不同入射角度的声压的相应,具体来说,当声波以不同的角度入射到麦克风的振膜上时,振膜受到的作用力不同,因此相应的输出也不相同;这种因入射声波角度的不同而是麦克风灵敏度产生变化的特性称为麦克风的指向性。

  由于不同类型的麦克风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虽然也有通过调整电路改变指向特性的麦克风,但无论怎样声音都要经过长长的干涉管,才能到达咪头,其失真不可逆,最终也只能作为单一应用场景中拾取人声的麦克风,单一的麦克风无法满足近距离拾音(例如K歌)或远距离拾音(例如新闻采访)的拾音需求,故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降噪麦克风,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麦克风只能在单一应用场景中使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降噪麦克风,包括:

  拾音器壳体,为内部具有空腔的筒形柱状结构,其内部固定有降噪控制电路板;

  咪头,连接于所述拾音器壳体的一端,且与所述降噪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干涉管,沿所述拾音器壳体的长度方向轴向滑动套接于所述拾音器壳体设有所述咪头的一端;所述干涉管沿所述拾音器壳体的长度方向滑动的过程中具有实现近距离拾音的第一拾音位置和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第二拾音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拾音器壳体的管壁上设有沿所述拾音器壳体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所述干涉管的内壁设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干涉管的内管壁设有与所述干涉管保持同步运动的动触头,所述拾音器壳体的空腔中设有与所述滑槽相对两端分别位置对应设置且可与所述动触头实现电性接触的两个静触头,两个所述静触头均电连接于所述降噪控制电路板;所述动触头与不同的所述静触头连接可切换所述拾音器的拾音制式。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端部设有卡扣结构,所述滑块结构上设有可与所述卡扣结构相扣合的扣头。

  进一步地,所述干涉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沿所述干涉管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多个干涉孔。

  进一步地,位于同一侧的多个所述干涉孔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干涉孔为开设在所述干涉管周壁的半圆弧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干涉管相对所述拾音器壳体一端的顶部罩设有金属网罩。

  进一步地,所述拾音器壳体背向所述干涉管的一端的外周壁上设有凹槽,话筒夹可夹持在所述拾音器壳体的凹槽上。

  进一步地,所述拾音器壳体与所述干涉管连接一端的顶部具有朝向所述所述干涉管方向口径逐渐缩小的锥形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降噪麦克风,在拾音器壳体设有咪头的一端的管壁上轴向滑动套接有干涉管,干涉管相对于拾音器壳体伸出长度可调,当干涉管处于相对于拾音器壳体的伸出长度最短的第一拾音位置时,即干涉管处于收缩状态,此时咪头对声源的采集范围角度较大,麦克风可以作为近讲话筒使用,而且拾音频率范围宽,拾音质量高,也便于携带;当干涉管处于相对于拾音器壳体的伸出长度最长的第二拾音位置时,干涉管相对于拾音器壳体完全向外伸出,可作为强指向性话筒使用,拾音距离远,抗噪音干扰,从而麦克风可以根据拾音需求在近距离全频拾音和远距离人声拾音进行切换,可以满足不同场景的拾音需求。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降噪麦克风,干涉管和拾音器壳体通过滑块结构和滑槽实现两者相对轴向滑动的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降噪麦克风,在干涉管上设置随干涉管运动的动触头,在拾音器壳体内部设置与降噪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两个静触头,且不同的静触头分别连接有不同的电信号转换和处理电路,当动触头与不同的静触头接触时,可以对咪头采集到的音频信号通过不同的电路进行信号转换处理,从而分别提高麦克风在两种不同模式下的拾音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降噪麦克风,干涉管上的滑块结构和拾音器壳体上的滑槽通过卡扣结构实现两者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提高干涉管和拾音器壳体连接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麦克风的音频采集质量。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降噪麦克风,外界声源可以通过干涉孔进入干涉管内,对称设置的干涉孔对声音起到干涉作用,当声波来自对准干涉管方向(0度)时,所有从各干涉孔进入干涉管的声音信号将同时到达咪头的振膜,因而没有相位干涉,干涉管获得最大输出,如声波来自侧向(θ角度)时,则声波到达咪头振膜所经过的路径长度不同,各干涉孔进入的声音信号存在着相位差,在振膜处形成相位干涉,导致振膜处声压得到衰减,从而获得强的指向性。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降噪麦克风,同一侧的多个干涉孔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以及将干涉孔设置为半圆弧形,各干涉孔进入的声音信号到达咪头的振膜处时的声压衰减更大,有利于获得更强的指向性。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降噪麦克风,干涉管顶部金属网罩的设置,可以起到保护和减小外部声音信号干扰的作用。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降噪麦克风,将拾音器壳体的一端设计成锥形的头部,使麦克风内侧壁的曲线更加平滑,形成一个导流体,有利于声波在咪头振膜处形成相位干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降噪麦克风处于收缩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降噪麦克风处于伸长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降噪麦克风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拾音器壳体;2、干涉管;3、滑槽;4、卡扣结构;5、干涉孔;6、金属网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多功能降噪麦克风,包括拾音器壳体1、咪头(图为示出)、降噪控制电路板和干涉管2。其中,拾音器壳体1和干涉管2均为内部具有空腔的筒形柱状结构,拾音器壳体1的一端套设在干涉管2的外周,拾音器壳体1的外径与干涉管2的内径相匹配。降噪控制电路板安装在拾音器壳体1的内部空腔中,降噪控制电路板上的电路为现有麦克风中的信号转换电路、放大电路及滤波电路,降噪控制电路板上的具体的电路设计请参考现有技术。咪头连接在拾音器壳体1靠近干涉管2的一端且与降噪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用于将拾取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干涉管2沿拾音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轴向可调地连接于拾音器壳体1设有咪头的一端。咪头的具体结构以及咪头在拾音器壳体1上的安装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在赘述;根据需要,咪头可以为全指向、心型、强指向型咪头等。

  这种多功能降噪麦克风,在拾音器壳体1设有咪头的一端的管壁上轴向滑动套接有干涉管2,干涉管2相对于拾音器壳体1伸出长度可调,当干涉管2处于相对于拾音器壳体1的伸出长度最短的第一拾音位置时,即干涉管处于收缩状态,此时咪头对声源的采集范围角度较大,麦克风可以作为近讲话筒使用,而且拾音频率范围宽,拾音质量高,也便于携带;当干涉管2处于相对于拾音器壳体1的伸出长度最长的第二拾音位置时,干涉管2相对于拾音器壳体1完全向外伸出,可作为强指向性话筒使用,拾音距离远,抗噪音干扰,从而麦克风可以根据拾音需求在近距离全频拾音和远距离人声拾音进行切换,可以满足不同场景的拾音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拾音器壳体1的管壁上设有沿拾音器壳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3,干涉管2的内壁设有与滑槽3滑动配合的滑块结构(图为示出)。通过滑块结构和滑槽3实现两者相对轴向滑动的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在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拾音器壳体1的外壁设置外螺纹,在干涉管2的内壁设置内螺纹实现干涉管2相对拾音器壳体1的伸出长度的调节。

  具体的,滑槽3的端部设有卡扣结构4,滑块结构上设有可与卡扣结构4相扣合的扣头。卡扣结构4及扣体的设置可以提高干涉管2和拾音器壳体1连接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麦克风的音频采集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干涉管2的内管壁还设有与干涉管2保持同步运动的动触头,拾音器壳体1的空腔中设有与滑槽3位置对应设置且可与动触头实现电性接触的两个静触头,两个静触头分别连接有不同的电信号转换和处理电路。优选的,两个静触头分别位于滑槽的两端位置,且其中一个静触头对应设置在第一拾音位置上,另一个静触头对应设置在第二拾音位置上。当动触头与不同位置的两个静触头接触时,可以对咪头采集到的音频信号通过不同的电路进行信号转换处理,从而分别提高麦克风在两种不同拾音制式下的拾音效果;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在麦克风上设置额外的按键来改变麦克风的拾音制式的方式,实现了干涉管2伸缩和拾音制式调节的一体化设计,结构更加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干涉管2的管壁上开设有沿干涉管2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多个干涉孔5。外界声源可以通过干涉孔5进入干涉管2内,对称设置的干涉孔5对声音起到干涉作用,当声波来自对准干涉管2方向(0度)时,所有从各干涉孔5进入干涉管2的声音信号将同时到达咪头的振膜,因而没有相位干涉,干涉管2获得最大输出,如声波来自侧向(θ角度)时,则声波到达咪头振膜所经过的路径长度不同,各干涉孔5进入的声音信号存在着相位差,在振膜处形成相位干涉,导致振膜处声压得到衰减,从而获得强的指向性。

  进一步的,为了使通过各干涉孔5进入的声音信号到达咪头的振膜处时的声压衰减更大,获得更强指向性的麦克风,将干涉孔5为设置为半圆弧形孔且位于同一侧的多个干涉孔5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干涉管2相对拾音器壳体1一端的顶部罩设有金属网罩6,金属网罩6的内侧设置有海绵,金属网罩6和海绵可以起到保护和减小外部声音信号干扰的作用。具体的,金属网罩6可以呈斜面,即与干涉管21的径向平面具有夹角,如二者呈20-60°角。当然,根据需要金属网罩6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足够强度的网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拾音器壳体1与干涉管2连接一端的顶部具有朝向干涉管2方向口径逐渐缩小的锥形部。将拾音器壳体1的一端设计成锥形的头部,使麦克风内侧壁的曲线更加平滑,形成一个导流体,有利于声波在咪头振膜处形成相位干涉。拾音器壳体1背向干涉管2的一端的外周壁上设有凹槽,话筒夹可夹持在拾音器壳体1的凹槽上,方便将麦克风固定在某一个特定位置,以符合教学、演讲、会议等中远距离场合的拾音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拾音器壳体1和干涉管2均可以采用铝制材料制成,铝制材料没有附加磁场的干扰,且总体重量很轻,可以将麦克风的整体重量控制在更小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降噪麦克风,通过收缩或伸展干涉管2,当干涉管2处于相对于拾音器壳体1的伸出长度最短的第一拾音位置时,麦克风可以作为近讲话筒使用,而且拾音频率范围宽,拾音质量高,也便于携带;当干涉管2处于相对于拾音器壳体1的伸出长度最长的第二拾音位置时,干涉管2相对于拾音器壳体1完全向外伸出,可作为强指向性话筒使用,拾音距离远,抗噪音干扰,从而麦克风可以根据拾音需求在近距离全频拾音和远距离人声拾音进行切换,可以满足不同场景的拾音需求。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多功能降噪麦克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