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输技术 > 塑料加工> 一种水盘自动保压机独创技术37874字

一种水盘自动保压机

2021-02-16 18:49:20

一种水盘自动保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盘自动保压机。

  背景技术

  水盘是一种空调蓄水装置,用于空调水处理,当空调在常温制冷或除湿工作时,会排出冷凝水,功率越大,排水量越多,因此则需要一个蓄水装置来进行排水,而水盘便是作为这个蓄水装置存在的,空调排出的冷凝水皆通过水盘俩进行处理。

  为了保证水盘的保温效果,水盘外壁则会铺设有一层PE棉,而将PE棉压合于水盘外壁的过程称为水盘压胶,而水盘压胶又分为滚压、端压、侧压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相应的设备进行加工,因此在实际水盘压胶过程中,在完成一道工序后,工作人员需要将已完成一道工序的水盘转移至另一台设备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而水盘转移的过程则会造成大量时间的浪费,导致水盘压胶的整体效率极低,且在进行每一道工序时,都需要人工对水盘进行上料和下料,工作人员在水盘压胶的过程中参与程度极深,导致工作人员工作量极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人员极易会出现疲惫的情况,水盘压胶效率则会进一步降低,无法始终保持高效的效率,且人工参与的方式极易出现一些人为意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盘自动保压机,它无需在水盘压胶过程中对水盘进行转移便能够完成所有的加工工序,有效避免转移水盘造成时间被大量浪费的情况,有效保证水盘压胶的效率,且不会随着时间推移出现效率降低的情况,始终保持高效的水盘压胶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盘自动保压机,包括端压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压机架左侧设有与其相贴合的侧压机架;所述侧压机架上方设有一下压机架;所述侧压机架前侧设有一下料装置;所述端压机架后侧设有一立架;所述下压机架左侧上端与立架右侧上端之间通过一移料装置相连接;所述端压机架上表面设有一端压装置;所述侧压机架上表面设有一侧压装置;所述下压机架上侧设有一位于侧压装置正上方的下压装置;所述端压装置包括设于端压机架上表面前后两侧的第一横向滑轨以及设于第一横向滑轨左右两端的左压机构、右压机构;所述左压机构包括与第一横向滑轨相匹配的左调节座;所述右压机构包括与第一横向滑轨相匹配的右调节座;所述左调节座上表面与右调节座上表面皆设有一调节机构。

  所述右压机构包括设于端压机架上表面右端的第一气缸;所述右调节座下表面中部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第二气缸上;所述左调节座前部上表面与右调节座前部上表面设有互为对称的固定卡座,左调节座后部上表面与右调节座后部上表面设有互为对称的活动卡座;所述左调节座上的固定卡座上设有一水嘴容纳孔;所述活动卡座与固定卡座之间围合形成一U型槽,U型槽槽口朝向端压机架中心方向;所述左压机构包括设于端压机架上表面左端的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左调节座上;所述左调节座下表面设有第四气缸,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与设于左调节座上表面的调节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设于右调节座上表面的调节机构相连接。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分别设于左调节座上表面前后两侧、右调节座上表面前后两侧的第二横向滑轨,前后两侧第二横向滑轨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五气缸座,前侧第五气缸座的前端边沿、后侧第五气缸座的后端边沿皆向上延伸出一立板;所述立板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五气缸,前后两侧的第五气缸的活塞杆之间通过一端压条相连接;所述第五气缸座邻近端压机架中心的一侧侧壁设有一推杆,前后两侧的推杆端部通过一推板相连接,左右两侧推板皆位于左调节座与右调节座之间;所述推板上设有一防干扰槽;所述防干扰槽槽宽等于或大于U型槽槽宽,防干扰槽槽底低于或齐平于左调节座上表面、右调节座上表面;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右侧的推板中心相连接,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与左侧的推板中心相连接。

  所述左调节座后端与右调节座后端皆设有与活动卡座位置相对应的第六气缸;后侧第二横向滑轨的前后两边设有互为对称的前条形滑孔、后条形滑孔,前条形滑孔与后条形滑孔相贯通,前条形滑孔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前滑块、后条形滑孔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后滑块;所述左调节座或右调节座上表面设有一定位销;所述活动卡座后端设有与定位销相匹配的腰型孔,定位销插于腰型孔内;所述后滑块上端与第六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前滑块下端与后滑块下端通过位于后侧第二横向滑轨下方的拉板相连接;所述固定卡座与活动卡座相对的一侧设有一插槽;所述活动卡座与固定卡座相对的一侧设有与插槽相匹配的插条。

  所述端压条前后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导向孔;所述第五气缸座上表面设有与导向孔同轴的导向柱,导向柱上端向上穿过与其相对应的导向孔。

  所述侧压装置包括设于侧压机架上表面的侧压座板;所述侧压机架上表面前侧设有一固定侧压条;所述侧压机架上表面后侧左右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后轴承座;所述侧压机架上表面后侧左右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限位座,限位座位于后轴承座之间,左右两侧的限位座与固定侧压条左右两端之间通过一限位杆相连接;所述固定侧压条左右两端设有与后轴承座位置相对应的前轴承座;所述前轴承座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前轴承,后轴承座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后轴承;所述前轴承与后轴承之间通过一调距杆相连接;所述调距杆前端向外凸出至固定侧压条前侧的第一伞齿轮;所述侧压机架前侧左右两端设有转轴座,转轴座之间通过一转轴相连接;所述转轴右端向右穿出至右端的后轴承座的右侧并设有一手轮;所述转轴左右两侧设有与第一伞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伞齿轮;所述转轴与转轴座之间通过一转轴轴承相连接;所述固定侧压条后侧设有与其相对的的活动侧压条;所述活动侧压条上设有与限位杆相匹配的限位孔,限位杆穿过限位孔;所述活动侧压条上设有与调距杆相匹配的活动孔,调距杆穿过活动孔;所述调距杆表面设有螺纹,调距杆通过螺纹螺接有一调距座;所述调距座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螺孔;所述活动侧压条上设有与螺孔同轴的穿孔;一螺栓的端部穿过穿孔并螺接于螺孔内;所述调距座与活动侧压条之间设有套于螺栓外的弹簧;所述侧压机架上表面后侧设有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于的第七气缸;所述第七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设有与活动侧压条相对的推压块。

  所述第七气缸外罩有一气缸保护罩。

  所述下压装置包括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于下压机架上侧的第八气缸座;所述第八气缸座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八气缸;所述第八气缸的活塞杆下端之间通过一下压条相连接,下压条下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下压头。

  所述移料装置包括设于下压机架左侧上端与立架上端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前表面设有线性导轨;所述横梁前表面上下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链条导轨;所述线性导轨左右两侧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导轨滑块,线性导轨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移料座,移料座位于左右两侧的导轨滑块之间;左右两侧的导轨滑块之间通过铝条连杆相连接;所述铝条连杆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定位孔;所述导轨滑块与铝条连杆端部之间通过螺丝相固定;所述移料座上设有一插销孔;所述插销孔内设有与其中一个定位孔相匹配的插销,插销前端向前凸出至插销孔外;所述横梁左端设有主动链轮,横梁右端设有从动链轮,主动链轮、从动链轮皆通过链轮轴与横梁相连接;所述下压机架上表面左侧设有与主动链轮相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通过一与链条导轨相匹配的链条相连接,导轨滑块与链条位于下侧链条导轨中的部位相连接;所述移料座前侧侧壁设有第九气缸;所述第九气缸的活塞杆下端设有一延长板;所述延长板前端设有第一吸盘架;所述第一吸盘架左右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第一吸盘。

  所述下料装置包括设于侧压机架前侧的横向输送带;所述横向输送带左侧设有一纵向输送带,纵向输送带与横向输送带互为垂直;所述下压机架上侧设有第十气缸座;所述第十气缸座下端设有第十气缸;所述第十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一无杆气缸,第一无杆气缸的移动体连接有第二吸盘架;所述第二吸盘架左右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第二吸盘;所述下压机架前侧左端设有一伸长臂;所述伸长臂前侧设有第三横向滑轨;所述第三横向滑轨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十一气缸座;所述伸长臂下端设有第二无杆气缸,第十一气缸座与第二无杆气缸的移动体相连接;所述第十一气缸座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十一气缸;所述第十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三吸盘架;所述第三吸盘架左右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第三吸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水盘自动保压机只需将底面粘有PE棉的水盘放置到端压装置上,端压装置便会自动完成水盘的端压工作,当水盘完成端压后,移料装置便会将已完成端压的水盘自动移动至侧压装置上,然后通过侧压装置以及下压装置完成最后的压胶步骤,使PE棉完全压合于水盘外壁上,当水盘完成压胶工作后,下料装置则会自动对其进行下料,整个水盘压胶过程,工作人员只需将底面粘有PE棉的水盘放置在端压装置上,再无其他动作,整个水盘压胶过程皆是自动完成,有效避免人工移料以及下料导致大量时间被浪费的情况,有效提高水盘压胶效率,且在水盘完成端压被移动至侧压装置的同时,新的水盘则会不间断的放置到端压装置上,开始另一轮的端压工作,如此形成循环,能够使水盘压胶工作不间断进行,始终保证水盘压胶的高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盘自动保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端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左压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左压机构的俯视图;

  图5是左压机构的一个角度的侧视图;

  图6是左压机构的另一个角度的侧视图;

  图7是右压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右压机构的俯视图;

  图9是右压机构的一个角度的侧视图;

  图10是右压机构的另一个角度的侧视图;

  图11是侧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侧压装置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A部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2的B部的放大图;

  图15是下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移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C部的放大图;

  图18是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下料装置的一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下料装置的另一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盘自动保压机,包括端压机架1,所述端压机架1左侧设有与其相贴合的侧压机架2;所述侧压机架2上方设有一下压机架3;所述侧压机架2前侧设有一下料装置4;所述端压机架1后侧设有一立架5;所述下压机架3左侧上端与立架5右侧上端之间通过一移料装置6相连接;所述端压机架1上表面设有一端压装置7;所述侧压机架2上表面设有一侧压装置8;所述下压机架3上侧设有一位于侧压装置8正上方的下压装置9;所述端压装置7包括设于端压机架1上表面前后两侧的第一横向滑轨10以及设于第一横向滑轨10左右两端的左压机构11、右压机构12;所述左压机构11包括与第一横向滑轨相匹配的左调节座13;所述右压机构12包括与第一横向滑轨10相匹配的右调节座14;所述左调节座13上表面与右调节座14上表面皆设有一调节机构15。

  所述右压机构12包括设于端压机架1上表面右端的第一气缸16;所述右调节座14下表面中部设有第二气缸17,所述第一气缸16的活塞杆连接于第二气缸17上;所述左调节座13前部上表面与右调节座14前部上表面设有互为对称的固定卡座18,左调节座13后部上表面与右调节座14后部上表面设有互为对称的活动卡座19;所述左调节座13上的固定卡座18上设有一水嘴容纳孔20;所述活动卡座19与固定卡座18之间围合形成一U型槽21,U型槽21槽口朝向端压机架1中心方向;所述左压机构11包括设于端压机架1上表面左端的第三气缸22,第三气缸22的活塞杆连接于左调节座13上;所述左调节座13下表面设有第四气缸23,第四气缸23的活塞杆与设于左调节座13上表面的调节机构15相连接;所述第二气缸17的活塞杆与设于右调节座14上表面的调节机构15相连接。

  所述调节机构15包括分别设于左调节座13上表面前后两侧、右调节座14上表面前后两侧的第二横向滑轨24,前后两侧第二横向滑轨24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五气缸座25,前侧第五气缸座25的前端边沿、后侧第五气缸座25的后端边沿皆向上延伸出一立板26;所述立板26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五气缸27,前后两侧的第五气缸27的活塞杆之间通过一端压条28相连接;所述第五气缸座25邻近端压机架1中心的一侧侧壁设有一推杆29,前后两侧的推杆29端部通过一推板30相连接,左右两侧推板30皆位于左调节座13与右调节座14之间;所述推板30上设有一防干扰槽31;所述防干扰槽31槽宽等于或大于U型槽21槽宽,防干扰槽31槽底低于或齐平于左调节座13上表面、右调节座14上表面;所述第二气缸17的活塞杆与右侧的推板30中心相连接,第四气缸23的活塞杆与左侧的推板30中心相连接。

  所述左调节座13后端与右调节座后端皆设有与活动卡座19位置相对应的第六气缸32;后侧第二横向滑轨24的前后两边设有互为对称的前条形滑孔33、后条形滑孔34,前条形滑孔33与后条形滑孔34相贯通,前条形滑孔33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前滑块35、后条形滑孔34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后滑块36;所述左调节座13或右调节座14上表面设有一定位销37;所述活动卡座19后端设有与定位销相匹配的腰型孔38,定位销37插于腰型孔38内;所述后滑块36上端与第六气缸32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前滑块35下端与后滑块36下端通过位于后侧第二横向滑轨24下方的拉板39相连接;所述固定卡座18与活动卡座19相对的一侧设有一插槽40;所述活动卡座19与固定卡座18相对的一侧设有与插槽40相匹配的插条41。

  所述端压条28前后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导向孔42;所述第五气缸座25上表面设有与导向孔42同轴的导向柱43,导向柱43上端向上穿过与其相对应的导向孔42。

  所述侧压装置包括设于侧压机架2上表面的侧压座板44;所述侧压机架2上表面前侧设有一固定侧压条45;所述侧压机架2上表面后侧左右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后轴承座46;所述侧压机架2上表面后侧左右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限位座47,限位座47位于后轴承座46之间,左右两侧的限位座47与固定侧压条45左右两端之间通过一限位杆48相连接;所述固定侧压条45左右两端设有与后轴承座46位置相对应的前轴承座49;所述前轴承座49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前轴承50,后轴承座46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后轴承51;所述前轴承50与后轴承51之间通过一调距杆52相连接;所述调距杆52前端向外凸出至固定侧压条45前侧的第一伞齿轮53;所述侧压机架2前侧左右两端设有转轴座54,转轴座54之间通过一转轴55相连接;所述转轴55右端向右穿出至右端的后轴承座46的右侧并设有一手轮56;所述转轴55左右两侧设有与第一伞齿轮53相啮合的第二伞齿轮57;所述转轴55与转轴座46之间通过一转轴轴承58相连接;所述固定侧压条45后侧设有与其相对的的活动侧压条59;所述活动侧压条59上设有与限位杆48相匹配的限位孔60,限位杆48穿过限位孔60;所述活动侧压条59上设有与调距杆52相匹配的活动孔61,调距杆52穿过活动孔61;所述调距杆52表面设有螺纹,调距杆52通过螺纹螺接有一调距座62;所述调距座62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螺孔63;所述活动侧压条59上设有与螺孔63同轴的穿孔64;一螺栓65的端部穿过穿孔64并螺接于螺孔63内;所述调距座62与活动侧压条59之间设有套于螺栓65外的弹簧66;所述侧压机架2上表面后侧设有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于的第七气缸67;所述第七气缸67的活塞杆前端设有与活动侧压条59相对的推压块68。

  所述第七气缸67外罩有一气缸保护罩69。

  所述下压装置9包括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于下压机架3上侧的第八气缸座70;所述第八气缸座70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八气缸71;所述第八气缸71的活塞杆下端之间通过一下压条7101相连接,下压条7101下表面设有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下压头72。

  所述移料装置6包括设于下压机架3左侧上端与立架5上端之间的横梁73;所述横梁73前表面设有线性导轨74;所述横梁73前表面上下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链条导轨75;所述线性导轨74左右两侧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导轨滑块76,线性导轨74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移料座77,移料座77位于左右两侧的导轨滑块76之间;左右两侧的导轨滑块76之间通过铝条连杆78相连接;所述铝条连杆78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定位孔79;所述导轨滑块76与铝条连杆78端部之间通过螺丝80相固定;所述移料座77上设有一插销孔81;所述插销孔81内设有与其中一个定位孔79相匹配的插销82,插销82前端向前凸出至插销孔81外;所述横梁73左端设有主动链轮83,横梁73右端设有从动链轮84,主动链轮83、从动链轮84皆通过链轮轴85与横梁73相连接;所述下压机架3上表面左侧设有与主动链轮83相连接的驱动电机86;所述主动链轮83与从动链轮84之间通过一与链条导轨75相匹配的链条相连接,导轨滑块76与链条位于下侧链条导轨75中的部位相连接;所述移料座77前侧侧壁设有第九气缸87;所述第九气缸87的活塞杆下端设有一延长板88;所述延长板88前端设有第一吸盘架89;所述第一吸盘架89左右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第一吸盘90。

  所述下料装置4包括设于侧压机架2前侧的横向输送带91;所述横向输送带91左侧设有一纵向输送带92,纵向输送带92与横向输送带91互为垂直;所述下压机架3上侧设有第十气缸座93;所述第十气缸座93下端设有第十气缸94;所述第十气缸94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一无杆气缸95,第一无杆气缸95的移动体连接有第二吸盘架96;所述第二吸盘架96左右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第二吸盘97;所述下压机架3前侧左端设有一伸长臂98;所述伸长臂98前侧设有第三横向滑轨99;所述第三横向滑轨99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十一气缸座100;所述伸长臂98下端设有第二无杆气缸101,第十一气缸座100与第二无杆气缸101的移动体相连接;所述第十一气缸座100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十一气缸102;所述第十一气缸102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三吸盘架103;所述第三吸盘架103左右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第三吸盘104。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在进行水盘压胶前,可先根据水盘的长度对左调节座13与右调节座14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改变左右两侧的U型槽21之间的间距,紧接着可根据水盘的宽度更换具有相应U形槽21的模具,该模具则是由固定卡座18与活动卡座19组成,固定卡座18相对于左调节座13与右调节座14实际上是固定不动的,而活动卡座19则是相对于左调节座13与右调节座14实际上是可以活动的,移动的活动卡座能够起到微调U型槽宽度的效果,能够在水盘卡于U型槽21内后进一步压紧水盘端部,需要对左调节座13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可启动第三气缸22,此时第三气缸22则会通过自身活塞杆对左调节座13向右顶动或者向左收缩,使左调节座13顺着第一横向滑轨10的轨迹进行移动,需要对右调节座14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可启动第一气缸16,此时第一气缸16则会通过自身活塞杆向左顶动第二气缸17或者向右收缩拉动第二气缸17,由于第二气缸17固定于右调节座14下表面,因此右调节座14同样会随着第一气缸16的活塞杆顺着第一横向滑轨10的轨迹进行移动,当左调节座13在第三气缸22的控制下移动至实际所需的位置、右调节座14在第一气缸16的控制下移动至实际所需的位置时,左调节座13与右调节座14之间的间距便刚好满足水盘的长度需求,此时水盘两端刚好与U型槽21的位置相对应。

  当工作人员根据水盘的长度、宽度对左右两侧U型槽21之间的间距以及U型槽21本身的槽宽进行调节完成后,便可进行水盘压胶的工作,首先将底面也粘上PE棉的水盘两端卡入至左右两侧的U型槽21内,此时的PE棉的四周边沿向外凸出至水盘底面边沿,从而分布于水盘的四周,压胶工作便是将PE棉的四周边沿与水盘四周外壁贴合固定。

  在水盘两端卡于U型槽后,便可对U型槽宽度进行微调,使水盘两端卡紧于U型槽21内,需要微调U型槽21的槽宽时,则可启动第六气缸32,当第六气缸32运行时,第六气缸32的活塞杆则会对后滑块36进行拉动,而后滑块36通过拉板39与前滑块35相连接,前滑块35则会随着后滑块36进行移动,在前滑块35与后滑块36移动时,拉板39也随之移动,而拉板39位于后侧第二横向滑轨24的下方,因此第二横向滑轨24的存在不会对拉板39的移动造成阻碍,从而保证后滑块36能够顺利的带动前滑块35进行移动,当前滑块35进行移动时,活动卡座19随之发生移动,此时定位销37则会起到定位导向的效果,使活动卡座19上的腰型孔38顺着定位销的轨迹进行移动。

  与此同时活动卡座19则会通过插条41顺着插槽40的轨迹进行移动,当活动卡座19向着后侧方向移动时,活动卡座19与固定卡座18之间的间距则会随之变大,从而使U型槽21的槽宽变大,当活动卡座19与固定卡座18之间的间距变小时,U型槽21的槽宽随之变小,因此只需改变活动卡座19的位置,便能够实现U型槽21槽宽的微调效果,当U型槽21槽宽微调至实际所需的宽度并将水盘端部卡紧时,便可关闭第六气缸32,而为了保证活动卡座19移动时的稳定性,则可在前滑块35左右两侧侧壁、后滑块36左右两侧侧壁上下部分别设有与左调节座13上下表面或右调节座14上下表面相贴合的卡位杆1901。

  在放置水盘时,工作人员需将水盘设有水嘴的一侧朝向左侧,然后在放置水盘的过程中将水盘的水嘴插入至左调节座上的固定卡座18的水嘴容纳孔20内,紧接着便可根据水盘端部需要压胶的部位对左右两侧的端压条的位置进行调节,当左侧的端压条需要改变横向位置时,则可启动第四气缸23,当第四气缸23启动时,第四气缸23则会通过自身活塞杆对左侧的推板30进行推拉,实现左侧的推板30的移动,当左侧的推板30移动时,左侧的推板30则会通过左侧的推杆29对左侧的第五气缸座25进行推拉,此时左侧的第五气缸座25则会顺着左侧的第二横向滑轨24的轨迹进行移动,当左侧的第五气缸座25移动至实际所需的位置时,左侧的端压条28处于实际所需的位置,当右侧的端压条28需要改变位置时,则可启动第二气缸17,当第二气缸17启动时,第二气缸17的活塞杆则会对右侧的推板30进行推拉,实现右侧的推板30的移动,当右侧的推板30移动时,右侧的推板30则会通过右侧的推杆29对右侧的第五气缸座25进行推拉,此时右侧的第五气缸座25则会顺着右侧的第二横向滑轨24的轨迹进行移动,当右侧的第五气缸座25移动至实际所需的位置时,右侧的端压条28处于实际所需的位置,而推板30上设有防干扰槽31,防干扰槽31槽宽等于或大于U型槽21槽宽,防干扰槽31槽底低于或齐平于左调节座13上表面、右调节座14上表面,防干扰槽31的存在能够有效避免推板30对水盘的放置造成阻碍。

  当左右两侧的端压条28皆完成位置调节后,便可进行端压工作,此时则可启动第五气缸27,当第五气缸27启动时,第五气缸27的活塞杆则会带动端压条28下移,随着端压条28下移,端压条28则会与水盘端部相接触,随着端压条28继续下移,端压条28则会对水盘端部向下挤压,而固定卡座18上表面与活动卡座19上表面刚好处于水盘端部正下方,随着水盘端部被向下挤压,此时水盘端部则会对位于其下方的PE棉挤压至固定卡座18上表面与活动卡座19上表面上,从而使PE棉与水盘相对的粘贴面牢牢的粘在水盘端部上,完成水盘端部与PE棉之间的压胶工作,当水盘端部压胶完成后,第五气缸27的活塞杆便会带动端压条28上移复位,而端压条28前后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导向孔42,第五气缸座25上表面设有与导向孔42同轴的导向柱43,导向柱43上端向上穿过与其相对应的导向孔42,导向柱43的存在能够在端压条28上下移动时起到导向作用,保证端压条28下压水盘端部时或上移复位时的稳定性。

  当水盘完成端压工作后,端压装置7将会停止运行,此时移料装置6开始运行,当移料装置6运行时,驱动电机86启动,驱动电机86则会通过自身的电机轴带动主动链轮83发生旋转,而主动链轮83与从动链轮84之间通过链条相连接,当主动链轮83旋转时,从动链轮84随之旋转,而链条则会顺着上下两侧的链条导轨75进行输送,而导轨滑块76与链条位于下侧链条导轨75中的部位相连接,因此当链条输送时,导轨滑块76则会随着链条顺着线性导轨74的轨迹发生移动,而导轨滑块76左右两侧通过铝条连杆78相连接,插销82插于铝条连杆78上的其中一个定位孔79内,插销82的存在使移料座77与铝条连杆78相固定,当导轨滑块76带动铝条连杆78进行移动时,移料座77则会带动第九气缸87顺着线性导轨74的轨迹向着端压机架1中心位置移动,当第九气缸87移动至端压机架1中心位置时,第九气缸87随之启动,第九气缸87则会通过自身的活塞杆带动延长板88下移,从而带动第一吸盘架89下移,当第一吸盘90随着第一吸盘架89下移至一定程度时,第一吸盘90则会与水盘发生接触,第一吸盘90则会第一时间对水盘表面进行吸附,实现第一吸盘90与水盘之间的固定,而第一吸盘90所采用的吸附原理是通过对吸盘内部空间抽气实现压差来产生吸力,这种吸附技术属于常规技术,因此未在权利要求书中详细描述。

  当第一吸盘90对已完成端压的水盘进行吸附后,第九气缸87则会通过活塞杆带动第一吸盘架89上移,从而带动已完成端压的水盘进行上移,当已完成端压的水盘上移至一定程度时,第九气缸87停止运行,驱动电机86再次运行,此时链条则会带动移料座77向着左侧移动,使移料座77不断靠近侧压机架2,从而使第九气缸87通过第一吸盘架89带动水盘移动至侧压机架2中心位置,紧接着驱动电机86停止运行,第九气缸87再次运行,第九气缸87则会再次通过活塞杆带动第一吸盘架89下移,从而带动水盘下移,直至第一吸盘90处于侧压座板44上以及处于固定侧压条45与活动侧压条59之间,然后第一吸盘90不再对水盘表面吸附,第一吸盘90与水盘表面分离,只需网第一吸盘90内充入气体,便能够使气压平衡,第一吸盘90不再拥有吸附力,紧接着第九气缸87便会带动第一吸盘90上移复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左右两侧的导轨滑块76左右移动至一定程度时则会受到横梁73端部的限制,因此导轨滑块76可移动的行程是一定的,而移料座77左右可移动的行程是可以进行调节,需要对移料座77的行程进行调节时,可先将插销82从铝条连杆78上的定位孔79内抽出,然后将移料座77移动至铝条连杆78上的其他位置,移位完成后,再将插销82插入至此刻与其相对应的定位孔79内,再次将移料座77固定在铝条连杆78上,当移料座77在铝条连杆78上的位置改变后,移料座77可移动的行程便会随之发生改变。

  当已完成端压的水盘处于固定侧压条45与活动侧压条59时,第七气缸67开始运行,此时第七气缸67则会通过自身的活塞杆0对推压块68进行推动使推压块68向着活动侧压条59的方向移动,最终推压块68则会与活动侧压条59发生接触并将活动侧压条59向着固定侧压条45的方向推动,此时活动侧压条59顺着限位杆48以及调距杆52的轨迹向着固定侧压条45方向移动,而位于侧压座板44上的水盘随之被活动侧压条59推动,随着活动侧压条59继续移动,处于固定侧压条45与活动侧压条59之间的水盘随之受到来自前后两侧的挤压,因此位于固定侧压条45与水盘前侧外壁之间的PE棉部位则会被压合至水盘前侧外壁上,位于活动侧压条59与水盘后侧外壁之间的PE棉部位则会被压合至水盘后侧外壁上,从而完成侧压工作,当完成侧压工作后,第七气缸67停止运行,紧接着第八气缸71开始运行,第八气缸71则会通过自身的活塞杆带动下压头72下移,而下压头72均匀的分布于侧压机架2上方,当下压头72下压时,水盘上端边沿则会被均匀下压,从而使PE棉与水盘上端边沿相对应的部位压合于水盘上端边沿上,至此PE棉完全压合于水盘外壁上,完成水盘压胶工作。

  当下压头72完成下压动作后,第八气缸71便会通过自身的活塞杆带动下压头72上移复位,与此同时,第七气缸67通过自身活塞杆带动推压块68复位,由于调距座62与活动侧压条59之间设有弹簧,因此当推压块68复位后,在活动侧压条59失去推压块的压力的情况下,弹簧66的弹力便会使活动侧压条59复位,随着活动侧压条59复位,活动侧压条59与固定侧压条45之间的间距大于水盘的宽度,水盘不再处于被挤压的状态,紧接着第一无杆气缸95开始运行,第一无杆气缸95自身的移动体则会带动第二吸盘架96移动,使第二吸盘架96向着侧压机架2中心的正上方移动,当第二吸盘架96移动至侧压机架2中心的正上方时,第十气缸94开始启动,第十气缸94的活塞杆带动第一无杆气缸95下移,从而带动第二吸盘架96下移,当第二吸盘架96下移至一定程度时,第二吸盘架96左右两端的第二吸盘97则会对处于侧压座板44上的已完成压胶的水盘进行吸附,当第二吸盘97完成吸附动作后,第十气缸94通过活塞杆带动水盘上移,上移至一定程度后,第一无杆气缸95再次运行,通过第二吸盘架96带动水盘向着横向输送带91的方向移动,当水盘移动至横向输送带91正上方时,第十气缸94则会通过活塞杆再次带动第二吸盘架96下移,从而将水盘放置在横向输送带91上,紧接着第二吸盘97松开水盘,水盘便会在横向输送带91的输送下向着纵向输送带92方向移动。

  当水盘在横向输送带91的输送下输送至横向输送带91的尽头时,横向输送带91停止输送,第二无杆气缸101开始运行,此时第二无杆气缸101则会通过自身的移动体带动第十一气缸座100顺着第三横向滑轨99的轨迹向着水盘的方向移动,当第十一气缸座100带动第三吸盘架103处于水盘正上方时,第二无杆气缸101停止运行,设于第十一气缸座100上的第十一气缸102开始运行,第十一气缸102的活塞杆带动第三吸盘架103下移,最终第三吸盘架103左右两端的第三吸盘104对水盘进行吸附,当第三吸盘104完成吸附动作后,第十一气缸102的活塞杆则会通过第三吸盘架103带动水盘上移,然后第二无杆气缸101再次启动,第二无杆气缸101通过自身的移动体带动水盘移动至纵向输送带92正上方,紧接着第十一气缸102的活塞杆则会通过第三吸盘架103带动水盘下移,并将水盘放置在纵向输送带92上,最终经纵向输送带92将已完成压胶的水盘输送至水盘收集的位置,而横向输送带91与纵向输送带92属于常规的输送装置,因此横向输送带91与纵向输送带92的结构并未在权利要求中详细描述。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只需将底面粘有PE棉的水盘放置到端压装置7上,端压装置7便会自动完成水盘的端压工作,当水盘完成端压后,移料装置6便会将已完成端压的水盘自动移动至侧压装置8上,然后通过侧压装置8以及下压装置9完成最后的压胶步骤,使PE棉完全压合于水盘外壁上,当水盘完成压胶工作后,下料装置4则会自动对其进行下料,整个水盘压胶过程,工作人员只需将底面粘有PE棉的水盘放置在端压装置7上,再无其他动作,整个水盘压胶过程皆是自动完成,有效避免人工移料以及下料导致大量时间被浪费的情况,有效提高水盘压胶效率,且在水盘完成端压被移动至侧压装置8的同时,新的水盘则会不间断的放置到端压装置7上,开始另一轮的端压工作,如此形成循环,能够使水盘压胶工作不间断进行,始终保证水盘压胶的高效效率。

  在实际使用水盘自动保压机的过程中,可同时在前后两侧放置两台水盘自动保压机,由于水盘自动保压机的整个水盘压胶过程中人工参与的程度极低,因此一个工作人员具有足够精力同时照看两台水盘自动保压机或者更多台水盘自动保压机,从而进一步提高水盘压胶的效率。

  第七气缸67外罩有气缸保护罩69,气缸保护罩69的存在能够将第七气缸67保护在内,有效保证第七气缸67的正常使用。

  在实际侧压过程中,由于水盘的型号不同,水盘的宽度也不同,因此固定侧压条45与活动侧压条59之间的间距也需要根据水盘的宽度进行调节,需对固定侧压条45与活动侧压条59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时,工作人员可对手轮56进行旋转,此时手轮56带动转轴旋转,由于转轴55左右两侧设有与第一伞齿轮53相啮合的第二伞齿轮57,当第二伞齿轮57随着转轴55发生旋转时,第一伞齿轮53随之发生旋转并带动调距杆52发生旋转,而调距杆52通过螺纹与调距座62相螺接,而调距座62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螺孔63,活动侧压条59上设有与螺孔63同轴的穿孔,螺栓65的端部穿过穿孔64并螺接于螺孔63内,在螺栓65的限制下,调距杆52原本施加于调距座62上的旋转的力则会转化成轴向移动的力,使调距座62在调距杆52上的轴向位置发生改变,此时调距座62则会通过螺栓65向着前侧拉动活动侧压条59或是通过弹簧66对活动侧压条59向着后侧推动,从而实现活动侧压条59的位置的改变,最终实现固定侧压条45与活动侧压条59之间间距的改变。

《一种水盘自动保压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