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输技术 > 水泥加工> 一种四管螺旋耐火砖成型给料机独创技术22016字

一种四管螺旋耐火砖成型给料机

2021-02-05 15:15:29

一种四管螺旋耐火砖成型给料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火砖成型机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四管螺旋耐火砖成型给料机,属于耐火砖成型给料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耐火砖生产在压力机压制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人工进行称重计量给料,人工称量给料过程中存在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高、生产危险性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一些厂家设计制造了几款给耐火砖成型机供料的设备,这些设备虽然达到了基本的使用要求,但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料仓中的物料经常起拱,造成断料,影响机器正常工作;计量精度不高,造成砖坯尺寸合格率降低;物料离析使物料进入成型模具颗粒分布不均匀,造成成品砖质量下降;每次只能给一个模具给料,特别是大吨位压机压重量轻的砖坯时,效率低,造成浪费;所以目前已推出的设备并未得到广泛推广使用,因此现在耐火砖生产企业急需一种供料仓不起拱、效率高、计量精确、物料无离析现象的给料机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供料仓不起拱、效率高、计量精确、物料无离析现象的四管螺旋耐火砖成型给料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四管螺旋耐火砖成型给料机,包括机架,机架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物料储存仓,物料储存仓的下方设置有称重机构,称重机构上设置有两个用于交替称重的称重位,称重机构的进料口处设置有为两个称重位分别进行供料的四管螺旋给料机构,四管螺旋给料机构包括过渡给料仓,过渡给料仓的一侧与两个称重位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管组和第二出料管组,过渡给料仓内设置有用于将物料输送至第一出料管组和第二出料管组内的给料装置。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给料装置包括第一给料螺旋组和第二给料螺旋组,第一给料螺旋组包括设置在过渡给料仓下部的第一粗流搅龙,第二给料螺旋组包括设置在过渡给料仓下部的第二粗流搅龙,第一粗流搅龙和第二粗流搅龙呈平行布设且均与过渡给料仓转动连接。

  进一步优化:第一出料管组包括固定设置在过渡给料仓一侧的呈圆筒状的第一出料筒,第一粗流搅龙与第一出料筒对应设置,第一粗流搅龙穿过过渡给料仓的侧壁并延伸到第一出料筒的内部,第一出料筒的下部一体设置有第一出料管,第一出料管的上端与第一出料筒连通,第一出料管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出料口。

  进一步优化:第二出料管组包括固定设置在过渡给料仓的一侧呈圆筒状的第二出料筒,第二粗流搅龙与第二出料筒对应设置,第二粗流搅龙穿过过渡给料仓的侧壁并延伸到第二出料筒的内部,第二出料筒的下部一体设置有第二出料管,第二出料管的上端与第二出料筒连通,第二出料管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

  进一步优化:第一粗流搅龙的侧上方设置有第一细流搅龙,过渡给料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呈圆筒状的第一小出料筒,第一细流搅龙与第一小出料筒对应设置,第一细流搅龙穿过过渡给料仓的侧壁并延伸到第一小出料筒的内部。

  进一步优化:第一小出料筒的下部一体设置有第一小出料管,第一小出料管的上端与第一小出料筒连通,第一小出料管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小出料口。

  进一步优化:第二粗流搅龙的侧上方设置有第二细流搅龙,过渡给料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呈圆筒状的第二小出料筒,第二细流搅龙与第二小出料筒对应设置,第二细流搅龙穿过过渡给料仓的侧壁并延伸到第二小出料筒的内部。

  进一步优化:第二小出料筒的下部一体设置有第二小出料管,第二小出料管的上端与第二小出料筒连通,第二小出料管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小出料口。

  进一步优化:第一出料筒和第二出料筒上设置有传感器支撑块,传感器支撑块上设置有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的一端与传感器支撑块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机架固定连接,机架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四管螺旋给料机构的支撑座。

  进一步优化:过渡给料仓的上部设置有用于搅拌物料使物料松动的翻料装置,翻料装置包括设置在过渡给料仓内部的翻料轴,翻料轴上沿其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多个搅拌臂。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物料储存仓的合理化设计,有效地克服了物料在料仓内起拱的应力,使物料畅通无阻到达出料口,通过对四管螺旋给料机构的合理化设计,有效地克服了物料落差大造成的计量精度低和物料离析现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均匀、砖坯体积密度高、计量精确、生产效率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物料储存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四管螺旋给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称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物料储存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图中:1-物料储存仓;101-料仓下口;102-出料口;103-截流闸板;2-物料输送装置;201-皮带;3-四管螺旋给料机构;301-过渡给料仓;302-第一粗流搅龙;303-第二粗流搅龙;304-第一出料筒;305-第二出料筒;306-第一出料管;307-第二出料管;308-第一出料口;309-第二出料口;310-第一截流阀;311-第二截流阀;312-第一电机;313-第二电机;314-第一细流搅龙;315-第二细流搅龙;316-第一小出料筒;317-第二小出料筒;318-第一小出料管;319-第二小出料管;320-第一小出料口;321-第二小出料口;322-第三电机;323-第四电机;324-翻料轴;325-搅拌臂;326-翻料气缸;327-传感器支撑块;328-拉力传感器;329-支撑座;4-称重机构;401-秤座;402-第一称重传感器;403-第二称重传感器;404-第一秤台;405-第二秤台;406-第一支撑架;407-第二支撑架;408-第一称量斗;409-第二称量斗;410-第一料门;411-第二料门;412-第一气动开门装置;413-第二气动开门装置;5-送料机构;501-底座;502-第一送料支撑架;503-第二送料支撑架;504-托轮;505-第一滑杆;506-第二滑杆;507-伺服电机;508-减速器;509-齿轮;510-齿条;511-送料斗;512-平板料门;513-支撑杆;514-密封罩;6-机架;7-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四管螺旋耐火砖成型给料机,包括机架6,机架6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物料储存仓1,物料储存仓1的下方设置有称重机构4,称重机构4上设置有两个用于交替称重的称重位,称重机构4的进料口处设置有为两个称重位分别进行供料的四管螺旋给料机构3,四管螺旋给料机构3包括过渡给料仓301,过渡给料仓301的一侧与两个称重位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管组和第二出料管组,过渡给料仓301内设置有用于将物料输送至第一出料管组和第二出料管组内的给料装置。

  所述物料储存仓1的正下方设置有物料输送装置2,物料输送装置2在本实施例中为皮带输料机。

  如图2-3所示,所述物料储存仓1上部呈圆桶状,下部呈圆漏斗状,物料储存仓1的底端开设有料仓下口101,料仓下口101呈长方形结构,料仓下口101靠近四管螺旋给料机构3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102。

  所述物料储存仓1的以上结构设计有效地克服了物料在仓内起拱的应力,物料在仓内形不成起拱的条件,使物料畅通无阻到达出料口102。

  所述物料储存仓1的侧壁上设置有截流闸板103,截流闸板103能够相对于出料口102上下滑动。

  所述截流闸板103用于控制出料口102的大小,进而调节从物料储存仓1下落到皮带201上物料的厚度。

  如图4-5所示,所述给料装置包括第一给料螺旋组和第二给料螺旋组,第一给料螺旋组包括设置在过渡给料仓301下部的第一粗流搅龙302,第二给料螺旋组包括设置在过渡给料仓301下部的第二粗流搅龙303,第一粗流搅龙302和第二粗流搅龙303呈平行布设且均与过渡给料仓301转动连接。

  所述过渡给料仓3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312,第一电机312的输出端与第一粗流搅龙302传动连接并驱动第一粗流搅龙302转动。

  所述第一出料管组包括呈圆筒状的第一出料筒304,第一出料筒304固定设置在过渡给料仓301远离第一电机312的一侧,第一出料筒304靠近过渡给料仓301的一端与过渡给料仓301连通,第一出料筒304远离过渡给料仓301的一端封闭。

  所述第一粗流搅龙302与第一出料筒304对应设置,第一粗流搅龙302穿过过渡给料仓301的侧壁并延伸到第一出料筒304的内部。

  所述第一出料筒304的下部一体设置有第一出料管306,第一出料管306的上端与第一出料筒304连通,第一出料管306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出料口308。

  所述第一出料管306的下端设置有控制第一出料口308开闭的第一截流阀310。

  第一粗流搅龙302转动,将过渡给料仓301内的物料传送至第一出料筒304,然后物料经第一出料管306从第一出料口308排出,第一粗流搅龙302停止转动,物料停止输出。

  所述过渡给料仓3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313,第二电机313的输出端与第二粗流搅龙303传动连接并驱动第二粗流搅龙303转动。

  所述第二出料管组包括呈圆筒状的第二出料筒305,第二出料筒305固定设置在过渡给料仓301远离第二电机313的一侧,第二出料筒305靠近过渡给料仓301的一端与过渡给料仓301连通,第二出料筒305远离过渡给料仓301的一端封闭。

  所述第二粗流搅龙303与第二出料筒305对应设置,第二粗流搅龙303穿过过渡给料仓301的侧壁并延伸到第二出料筒305的内部。

  所述第二出料筒305的下部一体设置有第二出料管307,第二出料管307的上端与第二出料筒305连通,第二出料管307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309。

  所述第二出料管307的下端设置有控制第二出料口309开闭的第二截流阀311。

  第二粗流搅龙303转动,将过渡给料仓301内的物料传送至第二出料筒305,然后物料经第二出料管307从第二出料口309排出,第二粗流搅龙303停止转动,物料停止输出。

  通过搅龙输送物料,保证了物料输送的准确性,截流阀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物料输送的准确性。

  所述第一粗流搅龙302的侧上方设置有第一细流搅龙314,第一细流搅龙314与第一粗流搅龙302平行设置,第一细流搅龙314与过渡给料仓301转动连接。

  所述过渡给料仓3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322,第三电机322的输出端与第一细流搅龙314传动连接并驱动第一细流搅龙314转动。

  所述过渡给料仓301远离第三电机32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呈圆筒状的第一小出料筒316,第一小出料筒316靠近过渡给料仓301的一端与过渡给料仓301连通,第一小出料筒316远离过渡给料仓301的一端封闭。

  所述第一细流搅龙314与第一小出料筒316对应设置,第一细流搅龙314穿过过渡给料仓301的侧壁并延伸到第一小出料筒316的内部。

  所述第一小出料筒316的下部一体设置有第一小出料管318,第一小出料管318的上端与第一小出料筒316连通,第一小出料管318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小出料口320。

  所述第二粗流搅龙303的侧上方设置有第二细流搅龙315,第二细流搅龙315与第二粗流搅龙303平行设置,第二细流搅龙315与过渡给料仓301转动连接。

  所述过渡给料仓3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四电机323,第四电机323的输出端与第二细流搅龙315传动连接并驱动第二细流搅龙315转动。

  所述过渡给料仓301远离第四电机32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呈圆筒状的第二小出料筒317,第二小出料筒317靠近过渡给料仓301的一端与过渡给料仓301连通,第二小出料筒317远离过渡给料仓301的一端封闭。

  所述第二细流搅龙315与第二小出料筒317对应设置,第二细流搅龙315穿过过渡给料仓301的侧壁并延伸到第二小出料筒317的内部。

  所述第二小出料筒317的下部一体设置有第二小出料管319,第二小出料管319的上端与第二小出料筒317连通,第二小出料管319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小出料口321。

  所述第一粗流搅龙302、第二粗流搅龙303、第一细流搅龙314和第二细流搅龙315的螺旋叶片的边缘均焊接有耐磨材料,这样设计,保证了搅龙更加耐磨,搅龙的使用寿命更长。

  第一细流搅龙314和第二细流搅龙315通过与第一粗流搅龙302和第二粗流搅龙303相同的供料方式为称重机构4输送物料,不同的是,第一细流搅龙314和第二细流搅龙315提供物料的流速要比第一粗流搅龙302和第二粗流搅龙303提供物料的流速慢,第一细流搅龙314和第二细流搅龙315的作用是在第一粗流搅龙302和第二粗流搅龙303停止供料后为称重机构4补足物料,这样设计,进一步保证了提供给称重机构4物料的准确性。

  所述第一出料筒304和第二出料筒305上设置有传感器支撑块327,传感器支撑块327上设置有拉力传感器328,拉力传感器328的一端与传感器支撑块327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机架6固定连接。

  所述机架6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四管螺旋给料机构3的支撑座329。

  这样设计,保证了过渡给料仓301内的物料情况能够被反馈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进而控制皮带输料机为过渡给料仓301启动或停止提供物料。

  所述过渡给料仓301的上部设置有用于搅拌物料使物料松动的翻料装置。

  所述翻料装置包括设置在过渡给料仓301内部的翻料轴324,翻料轴324与过渡给料仓301转动连接,翻料轴324与第一粗流搅龙302平行设置。

  所述翻料轴324上沿其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多个搅拌臂325。

  所述过渡给料仓301上远离第一电机31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翻料轴324转动的翻料气缸326。

  翻料轴324转动带动多个搅拌臂325,从而对过渡给料仓30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使其松动。

  如图6所示,所述称重机构4包括秤座401,秤座401固定设置在机架6上。

  所述称重机构4包括两组称重机构,两组称重机构为结构相同且并排设置的第一称重机构和第二称重机构。

  所述第一称重机构包括第一秤台404,第一秤台4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406。

  所述第一秤台40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称重传感器402,第一称重传感器402的下端与秤座401固定连接,第一称重传感器402的上端与第一秤台404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架406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称量斗408,第一称量斗408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料门410,第一料门410由第一气动开门装置412控制开合。

  所述第二称重机构包括第二秤台405,第二秤台405远离第一支撑架4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407。

  所述第二秤台40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称重传感器403,第二称重传感器403的下端与秤座401固定连接,第二称重传感器403的上端与第二秤台405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架407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称量斗409,第二称量斗409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料门411,第二料门411由第二气动开门装置413控制开合。

  称重机构4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将称重机构4称重后的物料传递给耐火砖成型机的送料机构5。

  如图7-8所示,所述送料机构5包括底座501,底座501固定设置在机架6的下部。

  所述底座50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送料支撑架502和第二送料支撑架503,第一送料支撑架502和第二送料支撑架503平行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送料支撑架502上设置有多个托轮504,多个托轮504呈上下两排分布,两排托轮504间隔设置。

  所述两排托轮504之间设置有第一滑杆505,第一滑杆505在两排托轮504之间能够沿第一滑杆505的长度方向移动,两排托轮504用于对第一滑杆505导向。

  所述第二送料支撑架503上设置有多个托轮504,多个托轮504呈上下两排分布,两排托轮504间隔设置。

  所述两排托轮504之间设置有第二滑杆506,第二滑杆506在两排托轮504之间能够沿第二滑杆506的长度方向移动,两排托轮504用于对第二滑杆506导向。

  所述第一滑杆505和第二滑杆506之间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杆513,多个支撑杆513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滑杆505、第二滑杆506和多个支撑杆513共同组成滑杆组件。

  所述滑杆组件靠近称重机构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送料斗511,送料斗511呈漏斗状结构,送料斗511下方设置有平板料门512。

  所述滑杆组件远离称重机构4的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伺服电机507,伺服电机507上安装有减速器508,减速器508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509。

  所述底座501上固定设置有齿条510,齿条510与齿轮509相啮合。

  所述伺服电机507通过齿条510与齿轮509啮合传动带动送料斗511在第一称量斗408和第二称量斗409的下方与耐火砖成型机之间往复移动。

  所述底座50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包覆送料机构5的密封罩514,密封罩514保证了物料及其它粉尘不会进入到送料机构5的内部。

  所述机架6上设置有控制机构7,控制机构7设置在机架6的侧面,方便工人现场操作。

  工作时,先将机器启动,电脑开始自检,设备各个部件进入初始状态。

  按启动按钮,皮带输料机运转,物料储存仓1内的物料经皮带201输送进入过渡给料仓301,当过渡给料仓301内的物料重量达到设定重量上限时,皮带输料机停止供料,这时过渡给料仓301内设置的第一粗流搅龙302和第二粗流搅龙303同时启动下料,过渡给料仓301内的物料分别经过第一出料筒304、第一出料管306落入第一称量斗408,经过第二出料筒305、第二出料管307落入第二称量斗409。

  当第一称量斗408、第二称量斗409内的物料分别达到设定称重值的95 %左右时,第一粗流搅龙302和第二粗流搅龙303停止给料,同时第一出料管306下部设置的第一截流阀310和第二出料管307下部设置的第二截流阀311迅速关闭,这样就避免了第一称量斗408和第二称量斗409内的物料超出计量范围。

  然后第一细流搅龙314转动,过渡给料仓301内的物料经第一小出料筒316、第一小出料管318给第一称量斗408补充所欠的物料,第二细流搅龙315转动,过渡给料仓301内的物料经第二小出料筒317、第二小出料管319给第二称量斗409补充所欠的物料,从而保证了第一称量斗408和第二称量斗409内物料重量的准确。

  第一称量斗408和第二称量斗409交替给送料机构5上的送料斗511提供物料,随后四管螺旋给料机构3交替给第一称量斗408和第二称量斗409供料,送料斗511按需求将物料移送到耐火砖成型机的模具腔,完成为耐火砖成型机供料。

  这样依次交替送料,提高了送料速度,充分满足耐火砖成型机的用料需求。

  使用时,第一给料螺旋组和第二给料螺旋组也可同时转动,分别为第一称量斗408和第二称量斗409提供物料。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均匀、砖坯体积密度高、计量精确、生产效率高。

  实施例2:

  如图9-10所示,所述物料储存仓1还可以设计为上部呈矩形桶状,下部呈矩形漏斗状,物料储存仓1的底端开设有料仓下口101,料仓下口101呈长方形结构,料仓下口101靠近四管螺旋给料机构3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102。

  所述物料储存仓1的以上结构设计有效地克服了物料在仓内起拱的应力,物料在仓内形不成起拱的条件,使物料畅通无阻到达出料口102。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四管螺旋耐火砖成型给料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