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输技术 > 粉末冶金> 一种覆膜砂注入铸造砂箱内的方法独创技术31654字

一种覆膜砂注入铸造砂箱内的方法

2021-02-13 09:07:13

一种覆膜砂注入铸造砂箱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膜砂注入铸造砂箱内的方法。

  背景技术

  砂型铸造作为一般结构部件的常用生产方法中,所用到的覆膜砂需要进行循环使用,覆膜砂循环使用时,将铸造砂箱内摆放好铸造用的模样摆放好后,需要向铸造砂箱内浇筑覆膜砂,覆膜砂浇筑后,需要在模样的上端放置好浇筑口,对于真空铸造的部件生产时,需要将铸造砂箱进行抽真空处理,而后向浇道内浇筑熔融的金属液,冷却后,将铸造砂箱拆除后,即可获得毛坯铸件,上述将覆膜砂通过管道导入在铸造砂箱内,在实施对覆膜砂的导入时,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从而使得作业空间极为恶劣,并且通过管道导入铸造砂箱时,覆膜砂覆盖极不均匀,当覆膜砂导入后,还需要人工对铸造砂箱内的覆膜砂拨动均匀,以完成对覆膜砂的覆盖操作,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覆膜砂在实际导入铸造砂箱时存在较为突出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覆膜砂注入铸造砂箱内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覆膜砂导入时产生的扬尘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将覆膜砂均匀的覆盖在铸造砂箱内。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覆膜砂注入铸造砂箱内的方法,所述覆膜砂注入铸造砂箱内的方法包括如下特征:

  第一步、将覆膜砂导入覆膜砂导出机构的存料罐内,启动导料螺旋杆,将覆膜砂从导料管的出口导出,并且导出至滑动管内;

  第二步、启动推料机构,将滑动管内的覆膜砂导出至布料机构的布料管的上端管口位置,覆膜砂从布料管与布料锥套之间的布料通道内进行均匀布料,并且从布料通道的下端出口导出,以实现对覆膜砂沿着铸造砂箱长度方向布料;

  第三步、布料通道的下端导出至散料斜板,使得覆膜砂从散料斜板导出至布料筛板的分料筛上方位置;

  第四步、通过启动电缸,使得驱动滑块竖直移动,实现对分料筛之间的夹角以及分料筛与展开筛之间夹角的调整,使得布料筛板的长度按照铸造砂箱的宽度方向布置;

  第五步、通过驱动滑块连动挡料栅板转动,以调节挡料栅板与挡料槽之间的夹角,以调节覆膜砂通过分料筛与展开筛的导通量;

  第六步、启动除尘机构,实现对除尘罩内扬尘的除尘操作;

  第七步、通过手动拉动拨动杆,使得布料机构及除尘机构沿着铸造砂箱的长度方向滑动,以实现对铸造砂箱内覆砂操作,直至覆膜砂均匀的覆盖在铸造砂箱内;

  第八步、当覆膜砂位于铸造砂箱内完毕后,通过振动铸造砂箱,使得覆膜砂均匀的覆盖在铸造砂箱内,完成对覆膜砂的注入操作。

  本发明还存在以下特征:

  所述覆膜砂导出机构包括存料罐,所述存料罐的下端设置有出口,所述出口设置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内设置有导料螺旋杆,驱动机构驱动导料螺旋杆转动,所述导料管的管口设置有滑动管,所述滑动管沿着导料管构成滑动配合,所述滑动管内设置有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将滑动管内的覆膜砂从管口推出。

  所述滑动管整体呈直角管状结构,所述滑动管的一端与导料管构成插接配合,所述推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管另一端管腔内的推料螺旋杆,所述推料螺旋杆沿着导料管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滑动管的管口构成出料口。

  所述布料机构包括布料管,所述布料管竖直布置,所述布料管的上端位于滑动管的出料口下方布置,所述布料管内设置有布料锥套,所述布料锥套上小、下大布置,所述布料管的轮廓与布料锥套轮廓吻合,所述布料管与布料锥套之间的间隙构成覆膜砂的布料通道,所述布料通道的截面整体呈弧形。

  所述布料锥套整体呈剖开的半圆锥状结构,所述布料管由管芯处对半剖开,所述布料管的两侧壁与布料锥套的两侧连接,所述布料管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喇叭口,所述进料喇叭口与滑动管的管口连接为一体。

  所述布料锥套的外壁设置有布料隔板,所述布料隔板一侧端面沿着布料锥套的母线方向布置,所述布料隔板的另一侧与布料管的内壁靠近,所述布料隔板沿着布料锥套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相邻布料隔板构成覆膜砂导出的通道。

  所述布料通道的下端设置有散料斜板,所述散料斜板的下方设置有布料筛板,所述布料筛板位于铸造砂箱的宽度方向可调。

  所述布料筛板包含分料筛及展开筛,所述分料筛整体呈“V”形且中间位置铰接,所述展开筛设置在分料筛的两侧,所述展开筛与分料筛一端铰接布置,所述展开筛与分料筛的铰接轴平行且水平布置,展开机构驱动分料筛绕铰接轴转动,所述展开筛绕铰接轴转动,所述展开筛与分料筛的之间的夹角可调,所述分料筛之间的夹角可调。

  所述分料筛的下方及展开筛的下板面设置有挡料格栅,所述挡料格栅包含多个挡料栅板,所述挡料栅板均沿着分料筛的下方及展开筛的下板面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挡料栅板的两端分别铰接设置在框架上,所述挡料栅板两端的铰接轴与分料筛及展开筛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挡料栅板与分料筛及展开筛之间的夹角。

  所述挡料格栅还包括挡料槽,所述挡料槽与分料筛及展开筛的平行且分别沿着分料筛及展开筛的下板面布置,所述挡料栅板设置在设置在挡料槽的槽口内,所述挡料栅板的两端分别转动式设置在挡料槽两端槽口位置。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与挡料栅板一端铰接轴连接的支板,所述支板与挡料栅板的铰接轴垂直布置,所述支板上设置有滑孔,所述滑孔沿着支板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滑孔内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设置在滑孔内,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调节滑杆构成铰接连接,所述连接杆两端的铰接轴与挡料栅板的铰接轴平行布置,驱动单元驱动调节滑杆水平移动。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与调节滑杆一端铰接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驱动滑块铰接,所述驱动杆两端的驱动轴水平且与驱动杆垂直布置,所述驱动滑块竖直移动且上端与电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驱动滑块上铰接设置有两个第一驱动连杆,所述两个第一驱动连杆分别与分料筛铰接。

  所述调节滑杆包含驱动管,所述驱动管内滑动设置有滑杆,所述驱动管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驱动管及滑杆抵靠,所述滑杆的杆端与驱动杆铰接。

  所述两个第一驱动连杆的下方还分别设置有第二驱动连杆,所述两个第二驱动连杆的一端分别与驱动滑块铰接,所述两个第二驱动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展开筛铰接。

  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围设在布料筛板外围的除尘罩,所述除尘罩的上方设置有除尘抽风管,所述除尘抽风管与除尘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除尘器的出风口与抽风机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除尘器包含第一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上下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抖动板,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除尘布袋,所述除尘布袋的开口朝下且与第二腔室连通,所述除尘布袋的上端封闭且伸入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抖动杆,所述除尘布袋的上端封闭端绑定在抖动杆上,所述抖动杆与振动机构连接,振动机构驱动抖动杆水平方向往复移动。

  所述抖动板的上下板面均设置有连接管,所述除尘布袋包含两节,所述第一腔室内的除尘布袋的下端开口与连接管固定,所述第二腔室内的除尘布袋的上端开口与连接管固定,所述除尘布袋的下端开口设置有配重圈。

  所述抖动杆滑动滑动设置在第一腔室所在的箱壁上,所述抖动杆的杆端伸出第一腔室且设置有抵靠滚轮,所述抖动杆伸出出第一腔室的杆身上套设有抵靠弹簧,所述抵靠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抵靠滚轮及第一腔室的箱壁抵靠,所述抖动杆的外端旁侧设置有振动滚轮,所述振动滚轮的轮缘与抵靠滚轮的轮缘抵靠,所述振动滚轮与振动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振动电机的转轴与振动滚轮偏心连接。

  所述滑动管套设在导料管外壁,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含设置在导料管外壁的水平轨道,所述水平轨道与导料管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滑动管上设置有移动滚轮,所述移动滚轮轮芯水平且与滑动管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移动滚轮滚动设置在水平轨道上,所述除尘罩的外壁延伸设置有拨动杆。

  所述展开筛的低端下方设置有接料斜槽,所述接料斜槽的低端设置有接料槽,所述接料槽的槽底设置有导料机构,所述导料机构将接料槽内的覆膜砂导出至布料管内。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向铸造砂箱内导入覆膜砂时,将覆膜砂放置在覆膜砂导出机构内,覆膜砂导出机构将足量的覆膜砂导出至覆膜砂布料机构内,覆膜砂布料机构导出的覆膜砂导出面呈矩形,从而使得覆膜砂均匀的覆盖在铸造砂箱内,以实现对覆膜砂的均匀布料,方便后续覆膜砂能够均匀的覆盖在铸造砂箱内,并且利用除尘机构实施对覆膜砂布料机构导出口产生的扬尘快速抽出,从而确保作业空间的清洁,方便作业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覆膜砂注入系统的主视图;

  图2和图3是覆膜砂注入系统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和图5是覆膜砂导出机构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是覆膜砂导出机构中的导料管及水平移动机构的结构时候hi意图;

  图7和图8是布料机构及除尘机构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是布料机构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布料机构的主视图;

  图12和图13是布料机构由中间位置剖开后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I放大图;

  图15是布料管及布料锥套的剖面视图;

  图16至图18是布料机构布料机构由中间位置剖开后的三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9是调节滑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除尘机构的主视图;

  图21是除尘机构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21,对本发明的覆膜砂注入系统作详尽的说明:

  一种覆膜砂注入系统,包括覆膜砂导出机构10,所述覆膜砂导出机构10的出口设置有覆膜砂布料机构20,所述布料机构20出口使得覆膜砂导出机构10导出的覆膜砂呈现矩形状态的导出面,所述布料机构20的出口下方设置有除尘机构30,所述除尘机构30用于将布料机构20出口位置的灰尘导出;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向铸造砂箱A内导入覆膜砂时,将覆膜砂放置在覆膜砂导出机构10内,覆膜砂导出机构10将足量的覆膜砂导出至覆膜砂布料机构20内,覆膜砂布料机构20导出的覆膜砂导出面呈矩形,从而使得覆膜砂均匀的覆盖在铸造砂箱A内,以实现对覆膜砂的均匀布料,方便后续覆膜砂能够均匀的覆盖在铸造砂箱A内,并且利用除尘机构30实施对覆膜砂布料机构20导出口产生的扬尘快速抽出,从而确保作业空间的清洁,方便作业人员操作。

  为确保布料机构20产生的覆膜砂能够沿着铸造砂箱A能够沿着长度方向覆盖,所述布料机构20设置在水平移动机构40上,所述水平移动机构40驱动布料机构20沿着铸造砂箱长度方向水平往复移动;

  上述的布料机构20能够沿着水平移动机构40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将布料机构20导出的覆膜砂均匀的覆盖在铸造砂箱A内,完成对覆膜砂位于铸造砂箱A内的均匀覆盖。

  为实现布料结构20导出面宽度方向的调整,所述布料机构20的导出面宽度长度方向可调;

  上述的布料机构20的导出面宽度方向能够实现调整,以适配铸造砂箱A尺寸的变化,并且可使得布料机构20的导出面长度方向能够始终沿着铸造砂箱A的宽度方向布置,布料机构20导出的覆膜砂可沿着铸造砂箱A长度方向覆盖覆膜砂,完成对铸造砂箱A的覆膜砂注入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结合图4至图6所示,所述覆膜砂导出机构10包括存料罐11,所述存料罐11的下端设置有出口,所述出口设置有导料管12,所述导料管12内设置有导料螺旋杆13,驱动机构驱动导料螺旋杆13转动,所述导料管12的管口设置有滑动管14,所述滑动管14沿着导料管12构成滑动配合,所述滑动管14内设置有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将滑动管14内的覆膜砂从管口推出;

  覆膜砂本身可以循环使用,将覆膜砂通过输水带导出至存料罐11内,存料罐11本身立式布置,使得覆膜砂从存料辊11的下端出口导出至导料辊12内,导料螺旋杆13启动,使得覆膜砂导出至滑动管14,利用滑动管14内设置的推料机构将滑动管14内的覆膜砂导出至布料机构20内,完成对覆膜砂的布料操作;

  上述的滑动管14能够沿着导料管12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使得布料机构20能够顺应导料管12滑动,从而完成对布料机构20内的覆膜砂连续供料操作。

  具体地,所述滑动管14整体呈直角管状结构,所述滑动管14的一端与导料管12构成插接配合,所述推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管14另一端管腔内的推料螺旋杆141,所述推料螺旋杆141沿着导料管12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滑动管14的管口构成出料口;

  导料螺旋杆13启动,使得物料导出至滑动管14内,滑动管14呈现直角管位置处,推料螺旋杆141将滑动管14一端进入的覆膜砂导入,并且将覆膜砂从滑动管14的另一端管口导出至布料机构20内,实现对覆膜砂的布料操作。

  更为具体地,为实现对覆膜砂的均匀布料,结合图9至图18所示球交,所述布料机构20包括布料管21,所述布料管21竖直布置,所述布料管21的上端位于滑动管14的出料口下方布置,所述布料管21内设置有布料锥套22,所述布料锥套22上小、下大布置,所述布料管21的轮廓与布料锥套22轮廓吻合,所述布料管21与布料锥套22之间的间隙构成覆膜砂的布料通道23,所述布料通道23的截面整体呈弧形;

  上述的滑动管14一端导出的覆膜砂导出至布料管21的上端管口内,覆膜砂导入布料管21与布料锥套22之间形成的布料通道23内,布料锥套22上小、下大布置,布料管21的轮廓与布料锥套22轮廓吻合,使得布料通道23呈现上大、下小的状态,从而使得覆膜砂的导出面从上之下铸件变宽,以实现对覆膜砂的均料操作。

  更为具体地,所述布料锥套22整体呈剖开的半圆锥状结构,所述布料管21由管芯处对半剖开,所述布料管21的两侧壁与布料锥套22的两侧连接,所述布料管21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喇叭口211,所述进料喇叭口211与滑动管14的管口连接为一体;

  上述的覆膜砂从布料锥套22的上端导入,并且从进料喇叭口211导入布料通道23内,从而完成对覆膜砂的均料操作;

  上述的进料喇叭口211与滑动管14的管口连接为一体,使得布料机构20能够随着覆膜砂导出机构10的覆膜砂出口滑动,以完成对覆膜砂的连续导出。

  更为具体地,为使得覆膜砂能够从布料通道23的下端出口导出的覆膜砂呈现均匀分布的矩形,所述布料锥套22的外壁设置有布料隔板221,所述布料隔板221一侧端面沿着布料锥套22的母线方向布置,所述布料隔板221的另一侧与布料管21的内壁靠近,所述布料隔板221沿着布料锥套22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相邻布料隔板221构成覆膜砂导出的通道;

  上述的布料隔板221沿着布料锥套22的母线方向布置,使得相邻隔板221之间形成的通道由上至下铸件变小,从而完成对覆膜砂的均料,使得覆膜砂从布料通道23的下端出口导出面铸件变小,并且呈现均匀的覆膜砂导出面。

  上述的布料通道23使得覆膜砂的导出面边长,所述布料通道23的下端设置有散料斜板24,所述散料斜板24的下方设置有布料筛板25,所述布料筛25位于铸造砂箱的宽度方向可调;

  上述的布料通道23呈现长方形并且沿着铸造砂箱A的长度方向布置,覆膜砂导出至散料斜板24内后,散料斜板24从布料筛25的上端导出,从而实现对覆膜筛从布料筛板25的面呈现导出面的方式导出,布料筛25使得覆膜砂按照铸造砂箱A的宽度方向布置,使得覆膜砂能够完成对铸造筛箱A沿着长度方向的覆砂操作。

  更为具体地,所述布料筛板25包含分料筛251及展开筛252,所述分料筛251整体呈“V”形且中间位置铰接,所述展开筛252设置在分料筛251的两侧,所述展开筛252与分料筛251一端铰接布置,所述展开筛252与分料筛251的铰接轴平行且水平布置,展开机构驱动分料筛251绕铰接轴转动,所述展开筛252绕铰接轴转动,所述展开筛252与分料筛251的之间的夹角可调,所述分料筛251之间的夹角可调;

  上述的分料筛251的小尺寸端位于上端,上述的覆膜砂从散料斜板24的低端导出后,并且导出至分料筛251的上尺寸端位置,覆膜砂从分料筛251的两侧板导出至展开筛252,从而使得覆膜砂沿着宽度方向进行分布,完成对覆膜砂的布料操作,使得覆膜砂从展开筛252及分料筛251的分料,覆膜砂从展开筛252及分料筛251掉落下来,完成对覆膜砂的布料操作;

  上述的分料筛251及展开筛252可有效实现对覆膜砂内的金属渣的筛分,避免金属渣导入铸造砂箱A内。

  更为具体地,所述分料筛251的下方及展开筛252的下板面设置有挡料格栅26,所述挡料格栅26包含多个挡料栅板261,所述261均沿着分料筛251的下方及展开筛252的下板面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挡料栅板261的挡料栅板两端分别铰接设置在框架262上,所述挡料栅板261两端的铰接轴与分料筛251及展开筛252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挡料栅板261与分料筛251及展开筛252之间的夹角;

  覆膜砂从散料斜板24导出至分料筛251的上端位置,并且均匀的沿着分料筛251分布至展开筛252上,完成对覆膜砂的均布操作,所述的分料筛251之间的夹角明显小于展开筛252与分料筛251之间的夹角,从而覆膜砂能够有效从分料筛251的上端导出至展开筛252内,完成对覆膜砂的均匀布料操作,通过实现对展开筛252与分料筛251之间的夹角调节,以及分料筛251之间的夹角调节,进而适应布料筛板25宽度方向的适应,以实现对布料筛板25实施对铸造砂箱A的覆砂操作;

  上述的分料筛251的下方及展开筛252的下板面设置的挡料格栅26,并且在挡料格栅26内设置挡料栅板261,从而实现对调节机构的调节,使得挡料栅板261转动角度改变,使得挡料栅板261与展开筛252与分料筛251下板面之间夹角进行调节,当角度变小时,覆膜砂从展开筛252与分料筛251的导通率变小,使得覆膜砂从布料筛板25导出至铸造砂箱A内,当角度变大时,覆膜砂从展开筛252与分料筛251的导通率变大,使得覆膜砂从布料筛板25导出至铸造砂箱A内,上述挡料栅板261与展开筛252与分料筛251下板面之间夹角进行变化,可以适应布料筛板25展开长度的变化调整,完成对覆膜砂的覆砂操作;

  上述的分料筛251之间的夹角增大,以及展开筛252与分料筛251之间的夹角增大时,所述挡料栅板261与展开筛252与分料筛251下板面之间夹角变小,使得导出面增大,减少覆膜砂的导通率,从而完成对覆膜砂的均匀导出;同理,上述的分料筛251之间的夹角变小,以及展开筛252与分料筛251之间的夹角变小时,所述挡料栅板261与展开筛252与分料筛251下板面之间夹角变小,使得导出面变小,需要增加覆膜砂的导通率,从而完成对覆膜砂的均匀导出,并且均匀覆盖在铸造砂箱A内。

  更为具体地,所述挡料格栅26还包括挡料槽263,所述挡料槽263与分料筛251及展开筛252的平行且分别沿着分料筛251及展开筛252的下板面布置,所述挡料栅板261设置在设置在挡料槽263的槽口内,所述挡料栅板261的两端分别转动式设置在挡料槽263两端槽口位置;

  为实现对覆膜砂导出的有效阻挡,减少或者增加覆膜砂通过挡料栅板261与展开筛252的通过率,所述挡料栅板261转动式设置在挡料槽263两端槽口位置,从而实现对挡料槽263开口的导通率。

  更为具体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与挡料栅板261一端铰接轴连接的支板2611,所述支板2611与挡料栅板261的铰接轴垂直布置,所述支板2611上设置有滑孔26111,所述滑孔26111沿着支板2611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滑孔26111内均设置有连接杆2612,所述连接杆2612的一端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设置在滑孔26111内,所述连接杆2612的另一端与调节滑杆2613构成铰接连接,所述连接杆2612两端的铰接轴与挡料栅板261的铰接轴平行布置,驱动单元驱动调节滑杆2613水平移动;

  驱动单元启动,使得调节滑杆2613沿着垂直于挡料栅板261的方向滑动,从而利用连接杆2612转动,并且使得连接杆2612沿着滑孔26111滑动,完成对挡料删板261两端铰接轴转动的调节,从而调节挡料栅板261的下端开口的大小,实现对覆膜砂位于分料筛251及展开筛252导通率的调节。

  更为具体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与调节滑杆2613一端铰接的驱动杆2614,所述驱动杆2614的另一端分别与驱动滑块27铰接,所述驱动杆2614两端的驱动轴水平且与驱动杆2614垂直布置,所述驱动滑块27竖直移动且上端与电缸28的活塞杆连接,所述驱动滑块27上铰接设置有两个第一驱动连杆271,所述两个第一驱动连杆271分别与分料筛251铰接;

  上述的电缸28的活塞杆竖直布置,使得驱动滑块27竖直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驱动连杆271实施对分料筛251之间夹角的调整,并且连动上述的驱动驱动杆2614移动,从而使得调节滑杆2613沿着滑动滑动,实现对挡料栅板261与挡料槽263之间夹角的调整,从而实现对覆膜砂通过分料筛251及展开筛252导通率的调整,使得覆膜砂能够沿着的沿着铸造砂箱A的覆砂操作。

  为实现对挡料栅板261与挡料槽263之间夹角的调整,避免挡料栅板261进一步翻转,所述调节滑杆2613包含驱动管26131,所述驱动管26131内滑动设置有滑杆26132,所述驱动管26131内设置有弹簧26133,所述弹簧26133的两端分别与驱动管26131及滑杆26132抵靠,所述滑杆26132的杆端与驱动杆2614铰接;

  驱动滑块27竖直向下移动时,驱动杆2614驱动滑杆26132沿着驱动管26131滑动,直至挡料栅板261与挡料槽263的夹角处在最小的状态布置,挡料删板261转动限位,使得分料筛251的导通率处在最小的状态,使得覆膜砂能够分料筛251滑落至展开筛252内,完成对覆膜砂的均匀覆盖操作;驱动滑块27竖直向上移动时,驱动杆2614驱动滑杆26132沿着驱动管26131滑动,直至挡料栅板261与挡料槽263的夹角处在90°状态布置,挡料删板261转动限位,使得分料筛251的导通率处在最大的状态,还能够使得覆膜砂能够分料筛251滑落至展开筛252内,完成对覆膜砂的均匀覆盖操作。

  更为具体地,为实现对分料筛251与展开筛252之间夹角的同步调整,所述两个第一驱动连杆271的下方还分别设置有第二驱动连杆272,所述两个第二驱动连杆272的一端分别与驱动滑块27铰接,所述两个第二驱动连杆272的另一端分别与展开筛252铰接。

  为实现对布料筛板25产生的扬尘的有效抽吸操作,所述除尘机构30包括围设在布料筛板25外围的除尘罩31,所述除尘罩31的上方设置有除尘抽风管32,所述除尘抽风管32与除尘器33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除尘器33的出风口与抽风机34的进风口连通;

  上述的抽风机34启动,并且除尘罩31下端设置有挡帘,抽风机34启动,实现对除尘罩31的抽吸操作,避免导出的扬尘能够快速抽出。

  更为具体地,为实现对扬尘的有效抽出,所述除尘器33包含第一第二腔室331、332,所述第一腔室331与第二腔室332上下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腔室331与第二腔室332之间设置有抖动板333,所述第一腔室331与第二腔室332之间设置有除尘布袋334,所述除尘布袋334的开口朝下且与第二腔室332连通,所述除尘布袋334的上端封闭且伸入第一腔室331内,所述第一腔室331内设置有抖动杆335,所述除尘布袋334的上端封闭端绑定在抖动杆335上,所述抖动杆335与振动机构连接,振动机构驱动抖动杆335水平方向往复移动;

  上述的振动机构启动,实现对抖动杆335的抖动操作,除尘器33内的除尘布袋334的振动,使得除尘布袋334内抖动且将飘起的覆膜砂振动下来,确保除尘布袋334的气流导通性。

  更为具体地,所述抖动板333的上下板面均设置有连接管3331,所述除尘布袋334包含两节,所述第一腔室331内的除尘布袋334的下端开口与连接管3331固定,所述第二腔室332内的除尘布袋334的上端开口与连接管3331固定,所述除尘布袋334的下端开口设置有配重圈3341;

  上述的除尘布袋334的下端通过配重圈3341配重,实现对除尘布袋334的撑口操作,而后气流通过除尘布袋334可有效实现对灰尘的过滤操作。

  更为具体地,为实现对除尘布袋334的振动,所述抖动杆335滑动滑动设置在第一腔室331所在的箱壁上,所述抖动杆335的杆端伸出第一腔室331且设置有抵靠滚轮3311,所述抖动杆335伸出出第一腔室331的杆身上套设有抵靠弹簧3312,所述抵靠弹簧3312的两端分别与抵靠滚轮3311及第一腔室331的箱壁抵靠,所述抖动杆335的外端旁侧设置有振动滚轮336,所述振动滚轮336的轮缘与抵靠滚轮3311的轮缘抵靠,所述振动滚轮336与振动电机337的转轴连接,所述振动电机337的转轴与振动滚轮336偏心连接;

  振动滚轮336偏心转动,使得抖动杆335位于水平方向的抖动,完成对除尘布袋334的抖动,从而实现对除尘布袋334内灰尘的抖落下来。

  更为具体地,为使得整个布料机构20能够沿着导料管12稳定滑动,所述滑动管14套设在导料管12外壁,所述水平移动机构40包含设置在导料管12外壁的水平轨道41,所述水平轨道41与导料管12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滑动管14上设置有移动滚轮42,所述移动滚轮42轮芯水平且与滑动管14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移动滚轮42滚动设置在水平轨道41上,所述除尘罩31的外壁延伸设置有拨动杆43;

  在实施对布料机构20水平方向滑动,通过推送拨动杆43,使得布料机构20及除尘机构30沿着导料管12水平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对完成对铸造砂箱A的覆砂操作,当覆砂操作完毕后,可方便作业人员观察铸造砂箱A的覆砂情况,随时停止覆砂。

  所述展开筛252的低端下方设置有接料斜槽51,所述接料斜槽51的低端设置有接料槽,所述接料槽的槽底设置有导料机构,所述导料机构将接料槽内的覆膜砂导出至布料管21内;

  上述的接料斜槽51上方设置有接料筛板52,所述接料筛板52的低端设置有导出斜板,所述导出斜板将金属碎屑导出。

  覆膜砂注入铸造砂箱内的方法,所述覆膜砂注入铸造砂箱内的方法包括如下特征:

  第一步、将覆膜砂导入覆膜砂导出机构10的存料罐11内,启动导料螺旋杆13,将覆膜砂从导料管12的出口导出,并且导出至滑动管14内;

  第二步、启动推料机构,将滑动管14内的覆膜砂导出至布料机构20的布料管21的上端管口位置,覆膜砂从布料管21与布料锥套22之间的布料通道23内进行均匀布料,并且从布料通道23的下端出口导出,以实现对覆膜砂沿着铸造砂箱长度方向布料;

  第三步、布料通道23的下端导出至散料斜板24,使得覆膜砂从散料斜板24导出至布料筛板25的分料筛251上方位置;

  第四步、通过启动电缸28,使得驱动滑块27竖直移动,实现对分料筛251之间的夹角以及分料筛251与展开筛252之间夹角的调整,使得布料筛板25的长度按照铸造砂箱的宽度方向布置;

  第五步、通过驱动滑块27连动挡料栅板261转动,以调节挡料栅板261与挡料槽263之间的夹角,以调节覆膜砂通过分料筛251与展开筛252的导通量;

  第六步、启动除尘机构30,实现对除尘罩31内扬尘的除尘操作;

  第七步、通过手动拉动拨动杆43,使得布料机构20及除尘机构30沿着铸造砂箱的长度方向滑动,以实现对铸造砂箱内覆砂操作,直至覆膜砂均匀的覆盖在铸造砂箱内;

  第八步、当覆膜砂位于铸造砂箱内完毕后,通过振动铸造砂箱,使得覆膜砂均匀的覆盖在铸造砂箱内,完成对覆膜砂的注入操作。

《一种覆膜砂注入铸造砂箱内的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