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输技术 > 粉末冶金> 一种基于均匀放砂的匀砂斗独创技术15418字

一种基于均匀放砂的匀砂斗

2021-03-19 10:43:14

一种基于均匀放砂的匀砂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造型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均匀放砂的匀砂斗。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造型线是批量生产铸造企业进行机械化改造理想的选择设备,造型线可通过辊道和各种造型辅机如推箱机、捅箱机、分箱机、砂箱转向机以及翻箱机等进行联接,此种造型线操作方便快捷,布置也更加规范,能够显著的提高生产效率,在生产时,放砂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放砂不均匀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均匀放砂的匀砂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均匀放砂的匀砂斗,包括侧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侧板围合成一矩形截面的筒体,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以及所述第三隔板的两端均和侧板的内侧相互连接,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均呈拱形设置,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相互平行设置且设置高度相同,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或第三隔板相互垂直设置且设置高度大于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高度,第一隔板和侧板之间、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第二隔板和侧板之间以及第三隔板和侧板之间均设置有用于通过型砂的间隙,且第一隔板的两端、第二隔板的两端和第三隔板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均延伸自所在的第一隔板的端面、第二隔板的端面以及第三隔板的端面且竖直向下延伸,侧板的内壁相对第一隔板的顶部的位置、相对第二隔板的顶部的位置以及相对第三隔板的顶部的位置均设置有和第一弯折部相互匹配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侧板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一固定部的内端设置有和第一弯折部相互匹配的第二弯折部。

  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和侧板之间相互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弯折部设置有第一通孔,侧板相对第一弯折部的位置设置有和第一通孔相互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的内部穿设有紧固螺栓。

  为了进一步的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弯折部和第一弯折部之间相互咬合的强度,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内侧呈倾斜设置,且第二弯折部沿由第二弯折部的顶部指向第二弯折部的底部的方向逐渐朝向侧板倾斜。

  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部和侧板之间相互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固定部和侧板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和第一固定部的底部相互连接另一端和侧板的内壁相互连接。

  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安装,所述侧板的外壁设置有固定臂,所述固定臂的远离侧板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轴线和固定臂的走向相互平行设置,侧板的外侧设置有和固定臂相互匹配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固定臂之间通过紧固螺栓相互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均匀放砂的匀砂斗,通过设置侧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侧板围合成一矩形的筒体,且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均呈拱形设置,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设置高度相同,且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相互平行设置,第一隔板的设置高度高于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设置高度,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或第三隔板相互垂直设置,型砂在第一隔板的作用下被初次分匀,然后型砂落在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上,使得型砂均匀的落下,能够均匀的放砂,有效的避免了放砂不均匀的现象,且第二弯折部的内侧呈倾斜设置,第二弯折部的内侧沿由第二弯折部的顶部指向第二弯折部的底部的方向逐渐朝向侧板的方向倾斜,能够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弯折部和第一弯折部之间相互咬合的强度,进而增加第一弯折部和第一固定部之间相互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所示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侧板;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第三隔板;5、第一弯折部;6、第二弯折部;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紧固螺栓;10、加强筋;11、固定臂;12、固定座;13、固定孔;14、第二固定部;15、第一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明白,结合以下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均匀放砂的匀砂斗,包括侧板1、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所述侧板1围合成一矩形截面的筒体,所述第一隔板2、所述第二隔板3以及所述第三隔板4的两端均和侧板1的内侧相互连接,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均呈拱形设置,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相互平行设置且设置高度相同,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或第三隔板4相互垂直设置且设置高度大于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的高度,第一隔板2和侧板1之间、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之间、第二隔板3和侧板1之间以及第三隔板4和侧板1之间均设置有用于通过型砂的间隙,且第一隔板2的两端、第二隔板3的两端和第三隔板4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弯折部5,所述第一弯折部5均延伸自所在的第一隔板2的端面、第二隔板3的端面以及第三隔板4的端面且竖直向下延伸,侧板1的内壁相对第一隔板2的顶部的位置、相对第二隔板3的顶部的位置以及相对第三隔板4的顶部的位置均设置有和第一弯折部5相互匹配的第一固定部15,所述第一固定部15和侧板1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一固定部15的内端设置有和第一弯折部5相互匹配的第二弯折部6,在放砂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放砂不均匀的现象,本实用新型设置侧板1、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以及第三隔板4,侧板1围合成一矩形截面的筒体,且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以及第三隔板4的两端均和侧板1的内壁相互连接,且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均呈拱形设置,相应的,第一隔板2设置在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的上方,且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的走向相互平行设置,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的设置高度相同,即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两个拱形相互水平设置,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的走向以及第三隔板4的走向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一隔板2的两端、第二隔板3的两端以及第三隔板4的两端均设置第一弯折部5,第一弯折部5向下弯折,在放砂时,型砂先经过第一隔板2分散均匀,然后型砂落在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上,再次对型砂进行分散均匀,进而使得型砂经过本实用新型后均匀的洒落,且侧板1的内侧壁设置第一固定部15,第一固定部15和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以及第三隔板4的拱起的部位相互结合,且在第一固定部15的端部设置和第一弯折部5相互匹配的第二弯折部6,第二弯折部6和第一弯折部5相互卡合,进而将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以及第三隔板4稳定的固定在侧板1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折部5设置有第一通孔7,侧板1相对第一弯折部5的位置设置有和第一通孔7相互匹配的第二通孔8,所述第二通孔8和第一通孔7的内部穿设有紧固螺栓9,在紧固螺栓9的作用下,第一弯折部5能够更加稳定的和侧板1进行连接,进一步的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弯折部6的内侧呈倾斜设置,且第二弯折部6沿由第二弯折部6的顶部指向第二弯折部6的底部的方向逐渐朝向侧板1倾斜,在第二弯折部6的内侧的倾斜面的作用下,使得第二弯折部6和第一弯折部5相互结合时更加的紧密。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15和侧板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0,所述加强筋10的一端和第一固定部15的底部相互连接另一端和侧板1的内壁相互连接,在加强筋10的作用下,第一固定部15和侧板1的连接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侧板1的外壁设置有固定臂11,所述固定臂11的远离侧板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座12,所述固定座12上设置有固定孔13,所述固定孔13的轴线和固定臂11的走向相互平行设置,侧板1的外侧设置有和固定臂11相互匹配的第二固定部14,所述第二固定部14和固定臂11之间通过紧固螺栓9相互连接,通过设置固定臂11能够方便的将本实用新型进行固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侧板1围合成一矩形截面的筒体,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以及第三隔板4的两端均和侧板1的内侧相互连接,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均呈拱形设置,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相互平行设置且设置高度相同,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或第三隔板4相互垂直设置且设置高度大于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的高度,第一隔板2和侧板1之间、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之间、第二隔板3和侧板1之间以及第三隔板4和侧板1之间均设置有用于通过型砂的间隙,且第一隔板2的两端、第二隔板3的两端和第三隔板4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弯折部5,第一弯折部5均延伸自所在的第一隔板2的端面、第二隔板3的端面以及第三隔板4的端面且竖直向下延伸,侧板1的内壁相对第一隔板2的顶部的位置、相对第二隔板3的顶部的位置以及相对第三隔板4的顶部的位置均设置有和第一弯折部5相互匹配的第一固定部15,第一固定部15和侧板1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一固定部15的内端设置有和第一弯折部5相互匹配的第二弯折部6,在放砂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放砂不均匀的现象,本实用新型设置侧板1、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以及第三隔板4,侧板1围合成一矩形截面的筒体,且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以及第三隔板4的两端均和侧板1的内壁相互连接,且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均呈拱形设置,相应的,第一隔板2设置在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的上方,且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的走向相互平行设置,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的设置高度相同,即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两个拱形相互水平设置,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的走向以及第三隔板4的走向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一隔板2的两端、第二隔板3的两端以及第三隔板4的两端均设置第一弯折部5,第一弯折部5向下弯折,在放砂时,型砂先经过第一隔板2分散均匀,然后型砂落在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上,再次对型砂进行分散均匀,进而使得型砂经过本实用新型后均匀的洒落,且侧板1的内侧壁设置第一固定部15,第一固定部15和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以及第三隔板4的拱起的部位相互结合,且在第一固定部15的端部设置和第一弯折部5相互匹配的第二弯折部6,第二弯折部6和第一弯折部5相互卡合,进而将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以及第三隔板4稳定的固定在侧板1的内侧。

  本实施例中,当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放砂时,型砂落在本实用新型后,首先落在第一隔板2上,因为第一隔板2成拱形设置,中间高两侧低,进而型砂被分散成两股下落,然后型砂下落至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的上方,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也均呈拱形设置,且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以及第三隔板4相互垂直设置,因此两股型砂又继续被第二隔板3以及第三隔板4分散均匀,使得型砂能够均匀的下落,避免了以往放砂不均匀的现象,因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1的内壁设置和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或第三隔板4的拱起部位相互匹配的第一固定部15,并且第一固定部15的一端和侧板1的内壁相互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二弯折部6,第二弯折部6竖直向上延伸,第一隔板2的两端、第二隔板3的两端以及第三隔板4的两端均竖直向下设置第一弯折部5,第二弯折部6和第一弯折部5相互匹配,第一弯折部5通过和第二弯折部6相互咬合,增加了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以及第三隔板4和侧板1之间相互连接的稳定性,并且第二弯折部6的内侧呈倾斜设置,且第二弯折部6的内侧沿由第二弯折部6的顶部指向第二弯折部6的底部的方向逐渐向侧板1的方向倾斜,因此在第二弯折部6和第一弯折部5相互咬合时,能够使得第一弯折部5和第二弯折部6更加牢固的结合。

  在该文中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该文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基于均匀放砂的匀砂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