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输技术 > 粉末冶金> 压射增压系统及压铸机独创技术19442字

压射增压系统及压铸机

2021-03-15 01:28:53

压射增压系统及压铸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压射增压系统和具有其的压铸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压铸机的压射系统,包括压射活塞和增压活塞,二者之间为压射腔,通过往压射腔注入高压油实现快速压射,需要增压时,增压活塞向压射腔运动增压,压射腔需要起高压(40MPa左右),通过单向阀关闭快速压射时的进油通道,让压射腔密闭。单向阀一般具有弹簧,单向阀通过液压和弹簧力关闭阀芯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压射腔的建压时间长(25ms以上);液体流动的压力差关闭单向阀阀芯过程中,液压油存在一定的冲击和不稳定性,弹簧也存在一个疲劳强度,因此这个单向阀的关闭时间存在不确定性,直接就影响压射系统建压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压射增压系统,能够缩短建压时间,提高建压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具有上述压射增压系统的压铸机,能够改善压铸效果,提高产品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射增压系统,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部设有导向孔;压射活塞,一端设在所述缸体内部,所述压射活塞与所述导向孔紧密连接并能够沿所述导向孔滑动;增压活塞,设在所述缸体内部,所述增压活塞与所述导向孔紧密连接并能够沿所述导向孔滑动,所述增压活塞与所述压射活塞之间形成压射腔,所述增压活塞与所述缸体之间形成增压腔,所述压射腔通过一第一进油口进油,所述增压腔通过一第二进油口进油;压射开关,设在所述导向孔内侧壁和所述增压活塞上,所述压射开关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压射腔与所述第一进油口,所述压射开关随所述增压活塞相对所述导向孔内壁的滑动打开或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射增压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导向孔的内壁和增压活塞上设置一压射开关,压射开关两端分别连通压射腔与第一进油口,增压活塞与导向孔内侧壁的相对滑动使压射开关打开或关闭,压射开关关闭使得压射腔形成一个密闭耐高压腔,继续推动增压活塞则压射腔瞬间升高至设定高压值,此建压过程能大大缩短建压时间,提高建压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射开关包括设在所述增压活塞上的抵接部以及贯穿设在所述导向孔内侧壁上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进油口连通,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导向孔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抵接部靠近所述第一通道,所述抵接部跟随所述增压活塞前移可以封闭所述第一通道。通过在可滑动的增压活塞上设置抵接部与在导向孔内侧壁上设置第一通道的配合,设置灵活且关闭迅速,避免了因零件易疲劳导致的不稳定,建压时间大大缩短且显著提高了建压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射开关还包括设在所述抵接部上的第二通道,所述压射腔包括第一压射腔和第二压射腔,所述第一压射腔位于所述增压活塞与所述压射活塞之间,所述第二压射腔设在所述增压活塞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压射腔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压射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能够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通过在增压活塞内部设置第二压射腔,同时在抵接部上设置第二通道与第二压射腔连通,能够加长抵接部的长度,增强导向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通道为环槽,所述第二通道为通孔。环槽与通孔的配合设置使得液压油进入压射腔中的流量更大,有利于快速提高压射压力的同时提高压射过程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增压活塞包括轴径较大的圆座和轴径较小的圆杆,所述圆座与所述圆杆共线连接,所述第一压射腔位于所述圆杆与所述压射活塞之间,所述第二压射腔设在所述圆杆内部,所述增压腔设在所述圆座与所述缸体之间,所述抵接部设在所述圆杆的侧壁上。设置轴径较大的圆座和轴径较小的圆杆,使得增压活塞在增压腔端的受力面积大于在压射腔端的受力面积,这样能提高效率,同时能加快建压速度,缩短建压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孔内壁上设有圆环状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所述第一通道设在所述突出部上,所述圆座在径向上与所述导向孔内壁相抵接,所述圆座在轴向上能够分别与所述突出部、所述缸体相抵接。圆座分别与突出部、缸体的抵接,能够对增压活塞的滑动起到限位作用,确保抵接部、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准确对接,稳定压射腔的压力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缸体包括压射缸套、油路中板和油路后板,所述油路中板两端分别与所述油路后板、所述压射缸套可拆卸连接,所述导向孔设在所述压射缸套和所述油路中板内部并将所述压射缸套和所述油路中板贯通,所述油路后板盖设在所述导向孔在所述油路中板上的一侧开口上,所述增压活塞能够与所述油路后板相抵接,所述第一进油口设在所述压射缸套和/或所述油路中板上,所述第二进油口设在所述油路中板和/或所述油路后板上,所述增压活塞与所述油路后板间形成所述增压腔。缸体设置为三部分,一是便于压射活塞与增压活塞的装配,同时易于拆卸清洗及维修,降低了人力成本;二是由各结构较为简单的部分组装成整体,可降低制造难度和零件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储能器,所述储能器与所述缸体相连接,所述第一进油口和所述第二进油口均能够与所述储能器相连通。通过设置储能器分别通过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给压射腔和增压腔供油,更为稳定可靠,且选用合适规格能提高压射和建压速度,缩短建压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能器为活塞式储能器。采用活塞式储能器更换密封件成本更低,操作更简便,且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波动幅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铸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射增压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铸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了上述的压射增压系统,能够改善压铸效果,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缸体100、进油口200、压射活塞300、增压活塞400、压射开关500、导向孔600、储能器700

  压射缸套110、油路中板120、油路后板130、第一进油口210、第二进油口220、圆座410、圆杆420、抵接部510、第一通道520、第二通道530、压射腔610、增压腔620、第一储能器710、第二储能器720、

  突出部121、第一插装阀122、第一压射腔611、第二压射腔6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大于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射增压系统,包括缸体100、压射活塞300、增压活塞400和压射开关500,缸体100内部设有导向孔600;压射活塞300一端设在缸体100内部,压射活塞300与导向孔600紧密连接并能够沿导向孔600滑动;增压活塞400设在缸体100内部,增压活塞400与导向孔600紧密连接并能够沿导向孔600滑动,增压活塞400与压射活塞300之间形成压射腔610,增压活塞400与缸体100之间形成增压腔620。缸体100上的进油口200包括第一进油口210和第二进油口220,压射腔610通过第一进油口210进油,增压腔620通过第二进油口220进油;压射开关500设在导向孔600内侧壁和增压活塞400上,压射开关500两端分别连通压射腔610与第一进油口210,压射开关500随增压活塞400与缸体100的相对滑动打开或关闭。压射增压系统的工作包括压射过程和增压过程,在压射过程中,打开第一插装阀122,由第一进油口210给压射腔610供油,提高压射腔610内压力进而推动压射活塞300向前滑动,从而将金属液注入模具型腔,此时增压活塞400处于初始状态;在增压过程中,打开第二插装阀(图中未示出),由第二进油口220给增压腔620供油,提高增压腔620内压力至大于压射腔610内压力后推动增压活塞400向前滑动,增压活塞400相对导向孔600内侧壁的滑动使得压射开关500关闭,压射腔610形成一个密闭耐高压腔,继续推动增压活塞400则压射腔610升高至设定高压值,进而使压射活塞300对模具型腔内的金属液施加更高压力,使金属液凝固成型,此时增压活塞400处于最终状态。通过在导向孔600的内壁和增压活塞400上设置一压射开关500,使得建压过程能大大缩短建压时间,提高建压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压射开关500包括设在增压活塞400上的抵接部510以及贯穿设在导向孔600内侧壁上的第一通道520,第一通道520与第一进油口210连通,抵接部510与导向孔600内侧壁紧密贴合且靠近第一通道520,抵接部510跟随增压活塞400前移可以封闭第一通道520。在压射过程中,增压活塞400处于初始位置,此时第一通道520与压射腔610直接连通;在增压过程中,增压活塞400被推动使得相对导向孔600内侧壁滑动,此时增压活塞400上的抵接部510向前滑动将第一通道520封闭。通过在可滑动的增压活塞400上设置抵接部510与在导向孔600内壁上设置第一通道520的配合,使得在压射过程中压射腔610与第一通道520保持连通,在增压过程中增压活塞400上的抵接部510向前滑动将第一通道520封闭,设置灵活且关闭迅速,避免了因零件易疲劳导致的不稳定,建压时间大大缩短且显著提高了建压稳定性。

  参照图2、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压射开关500除抵接部510和第一通道520外,还包括设在抵接部510上的第二通道530,第二通道530的前后侧为抵接部510,此时压射腔610包括第一压射腔611和第二压射腔612,第一压射腔611位于增压活塞400与压射活塞300之间,第二压射腔612设在增压活塞400的内部并与第一压射腔611相连通,第二通道530与第二压射腔612相连通。在压射过程中,增压活塞400处于初始位置,此时第一通道520与第二通道530连通;在增压过程中,增压活塞400被推动使得相对导向孔600内侧壁滑动,此时第二通道530后侧的抵接部510前移将第一通道520封闭,第一通道520与第二通道530被抵接部510所隔开。此时通过在增压活塞400内部设置第二压射腔612,同时在抵接部510上设置第二通道530与第二压射腔612连通,能够加长抵接部510的长度,增强导向作用。

  参照图2、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520为设在导向孔600内壁上的环槽,第二通道530为周向设置在增压活塞400侧壁上的若干通孔。压射过程中,周向设置的若干通孔与环槽相连通,环槽与通孔的配合设置使得液压油进入压射腔610中的流量更大,有利于快速提高压射压力的同时提高压射过程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二通道530设置为弧状的槽孔,第一通道520设置为与第一进油口210连通的若干通孔,同样能起到快速提高压力以及压射过程稳定性的作用,在这里不做限制。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增压活塞400包括轴径较大的圆座410和轴径较小的圆杆420。圆座410与圆杆420共线连接,圆杆420位于前部,圆座410位于后部。第一压射腔611位于圆杆420与压射活塞300之间,第二压射腔612设在圆杆420前端的内部,增压腔设在圆座410与缸体100之间,此时抵接部510为圆杆420的侧壁。设置轴径较大的圆座410和轴径较小的圆杆420,使得增压活塞300在增压腔620端的受力面积大于在压射腔610端的受力面积,这样能提高效率,同时能加快建压速度,缩短建压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圆座410与圆杆420的连接可为紧固件连接、螺纹连接、卡接或焊接等,在这里不做限制。

  参照图2、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导向孔600内壁上设有圆环状的突出部121,第一通道520设在突出部121中段且其前后的突出部121均能够与抵接部510相抵接。圆座410在其径向上与导向孔600内壁相抵接,在轴向上圆座410的前后端能够分别与突出部121的后端、缸体100相抵接。圆座410分别与突出部121、缸体100的抵接,能够对增压活塞300的滑动起到限位作用,确保抵接部510、第一通道520与第二通道530的准确对接,稳定压射腔的压力值。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缸体100包括压射缸套110、油路中板120和油路后板130,油路中板120前后端分别与压射缸套110、油路后板130可拆卸连接。导向孔600设在压射缸套110和油路中板120的内部并将压射缸套110和油路中板120贯通,油路后板130盖设在导向孔600在油路中板120上的后侧开口上。压射活塞300插设在压射缸套110内部的导向孔600里,增压活塞400插设在油路中板120内部的导向孔600里并能够与油路后板130相抵接。第一进油口210设在油路中板120上,第二进油口220设在油路中板120和油路后板130上,增压活塞400与油路后板130间形成增压腔620。将缸体100分为首尾连接的三部分,一是便于压射活塞300与增压活塞400的装配,同时易于拆卸清洗及维修,降低了人力成本;二是由各结构较为简单的部分组装成整体,可降低制造难度和零件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压射活塞300还可插设在油路中板120内部的导向孔600里。第一进油口210还可设在压射缸套110和油路中板120上,第二进油口220也可设在油路后板130上,在这里不做限制。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储能器700,储能器700包括第一储能器710和第二储能器720,第一储能器710、第二储能器720均可拆卸连接在缸体100上,第一进油口210能够与第一储能器710连通,第二进油口220能够与第二储能器720连通。通过设置第一储能器710、第二储能器720分别通过第一进油口210和第二进油口220给压射腔610和增压腔620供油,更为稳定可靠,且选用合适规格能提高压射和建压速度,缩短建压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储能器700可设置为一个,此时储能器700均与第一进油口210和第二进油口220连通。此时通过一个储能器700来集中对压射腔610和增压腔620供油,且增压活塞400在增压腔620端的受力面积设置大于在压射腔610端的受力面积,同样能起到有效推动增压活塞400滑动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储能器700为活塞式储能器。采用活塞式储能器更换密封件成本更低,操作更简便,且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波动幅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储能器700还可以是囊式储能器、隔膜式储能器等,同样能起到对压射腔610与增压腔620有效供能的作用,在这里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增压活塞400与导向孔600内侧壁相接处设有密封机构,密封机构靠近第一通道520并位于第一通道520前端。通过设置一密封机构,使得第一通道520与第二通道530错开且抵接部510将第一通道520封闭时,密封机构能有效防止液压油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建压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铸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射增压系统。通过采用了上述的压射增压系统,能够改善压铸效果,提高产品质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压射增压系统及压铸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