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调节控制> 一种控制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救生圈独创技术14531字

一种控制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救生圈

2021-03-31 13:31:29

一种控制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救生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控制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救生圈。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门游玩,或者参加一些健身活动;游泳,具有成本低、健身效果佳等优点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但是,由于对游泳缺乏一定的知识了解以及救助设施的不规范,造成了一定的溺亡事故,另外,在雨季经常会引起洪水、台风等灾害,当这些紧急情况发生时,救援人员和救生船只可能无法及时到达指定区域,最终也会导致人员的伤亡,这个时候,救生圈会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救生圈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救生圈从抛出至到达遇险人员处需要耗费一定时间且此时遇险人员已经精疲力竭,大大降低了救援几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救生圈,其可实现救生圈准确到达指定救援地点,传输快,且安全可靠。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控制电路,其包括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遥控端设备、通信模块、控制模块,所述通信模块、控制模块均由所述电源模块供电;

  所述遥控端设备,与所述通信模块之间无线通信连接,对所述通信模块远程传输控制信号;

  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实现与所述遥控端设备的信号匹配,以及对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传输;

  所述控制模块,与外接设备相连接,处理接收到的由所述通信模块传输来的信号,并及时准确地将控制指令传出至所述外接设备。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阻R1、电容C1、C2、开关S2、发光二极管D5、电源接口P4;所述通信模块采用2.4G通信模块P1,与所述遥控端设备之间为无线通信配对,以快速实现信号的匹配与传输;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2~R8、电容C3~C15、开关S1、下载口P2、串口P3、驱动接口P5、P6、LED接口P7、排阻PZ1、晶振Y1、三极管Q1、控制器U1、稳压器U2、驱动器U3、U4、显示器OLED1、熔断器F1、发光二极管D1~D4;所述控制器U1采用的是型号为MKL26Z256VLL4的控制芯片,所述稳压器U2的型号是AMS1117-3.3,所述驱动器U3、U4的型号均是Rz7899;所述电阻R1、电容C1、C2、开关S2的一端相连后连接电源7.2V,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电容C1、C2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后接地,所述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口P4的2脚,所述电源接口P4的1脚接地;所述2.4G通信模块P1的1脚接地,所述2.4G通信模块P1的2脚接电源3.3V,所述2.4G通信模块P1的3~8脚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控制器U1的5、4、3、2、1、6脚,所述串口P3的1脚接电源3.3V,所述串口P3的4脚接地,所述串口P3的2、3脚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控制器U1的35、36脚,所述电容C9的一端与所述晶振Y1的4脚相连后连接电源3.3V,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与所述晶振Y1的2脚相连后接地,所述晶振Y1的3脚连接所述控制器U1的50脚;所述电容C3、电阻R6、开关S1的一端相连后连接于所述控制器U1的52脚,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电源3.3V,所述电容C3、开关S1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所述电容C14、C15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器U4的4脚相连后连接电源7.2V,所述电容C14、C15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所述驱动器U4的5、6脚相连后接于所述驱动接口P6的2脚,所述驱动器U4的7、8脚相连后接于所述驱动接口P6的1脚,所述电阻R5、R8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器U4的3脚相连后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器U4的1脚、控制器U1的27脚均相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器U4的2脚、控制器U1的28脚均相连接;所述电容C12、C13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器U3的4脚相连后连接电源7.2V,所述电容C12、C13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所述驱动器U3的5、6脚相连后接于所述驱动接口P5的2脚,所述驱动器U3的7、8脚相连后接于所述驱动接口P5的1脚,所述电阻R4、R7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器U3的3脚相连后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器U3的1脚、控制器U1的44脚均相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器U3的2脚、控制器U1的43脚均相连接;所述电容C5~C8的一端相连后接电源3.3V,所述电容C5~C8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所述下载口P2的1脚接电源3.3V,所述下载口P2的4脚接地,所述下载口P2的2、3脚分别对应接所述控制器U1的34、37脚;所述稳压器U2的3脚连接电源7.2V,所述熔断器F1、电容C10的一端均与所述稳压器U2的2脚连接,所述熔断器F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1的一端相连后接电源3.3V,所述电容C10、C11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器U2的1脚相连后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1~D4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排阻PZ1的5~8脚,所述发光二极管D1~D4的另一端相连后连接电源3.3V,所述排阻PZ1的1~4脚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控制器U1的69、68、67、66脚;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器OLED1的1脚相连后接地,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器OLED1的2脚相连后接电源3.3V,所述显示器OLED1的3~7脚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控制器U1的85、84、83、82、81脚;所述电阻R2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源7.2V、LED接口P7的1脚,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LED接口P7的2脚,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后接于所述控制器U1的69脚。

  一种应用所述控制电路的救生圈,其包括呈O型的救生圈主体,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电机及与其相连接的螺旋桨,所述救生圈主体内部设有环形容纳舱,所述电源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模块、电机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舱内,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机相连接,所述螺旋桨嵌装于所述救生圈主体上,所述救生圈主体上还装有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的LED报警灯。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及与其相连接的螺旋桨均设有两个,且呈两两一组对称设置;所述LED报警灯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救生圈主体上;

  对应所述螺旋桨的所述救生圈主体上设有凹槽,所述螺旋桨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螺旋桨的安装高度不高于所述救生圈主体的水平面;

  对应所述螺旋桨的所述凹槽上方的所述救生圈主体上覆有纱网;

  位于所述螺旋桨下方的所述救生圈主体底面上开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容纳舱相连通;

  所述出水口为斜槽形结构,与水面形成150°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救生圈主体内设有容纳舱,容纳腔内设有电源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模块、电机,若遇险情时,救援人员只需通过遥控端设备,利用通信模块之间的信号传输,随后控制模块接收到该信号并及时准确地将指令传出,控制电机启动,带动螺旋桨工作,朝着遇险人员的方向前进,从而实现救生圈准确到达指定救援地点,传输快,且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经济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救生圈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救生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救生圈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可结合图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4、图5所示,一种控制电路,其包括电源模块1、遥控端设备2、通信模块3、控制模块4,通信模块3、控制模块4均由电源模块1供电;

  遥控端设备2,与通信模块3之间无线通信连接,对通信模块3远程传输控制信号;

  通信模块3,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实现与遥控端设备2的信号匹配,以及对控制模块4的信号传输;

  控制模块4,与外接设备相连接,处理接收到的由通信模块3传输来的信号,并及时准确地将控制指令传出至外接设备,外接设备为救生圈主体5上的电机6。

  通信模块3采用2.4G通信模块P1,与遥控端设备2实现无线通信配对,以快速实现信号的匹配与传输,2.4G通信模块P1的1脚接地,2.4G通信模块P1的2脚接电源3.3V,2.4G通信模块P1的3~8脚分别对应连接控制器U1的5、4、3、2、1、6脚,从而实现与控制模块4的连接;遥控端设备2可采用现有的遥控设备,可实现对通信模块的信号匹配与传输即可,如手机、遥控器等。

  电源模块1包括电阻R1、电容C1、C2、开关S2、红色发光二极管D5、电源接口P4;控制模块4包括电阻R2~R8、电容C3~C15、开关S1、下载口P2、串口P3、驱动接口P5、P6、LED接口P7、排阻PZ1、晶振Y1、三极管Q1、控制器U1、稳压器U2、驱动器U3、U4、显示器OLED1、熔断器F1、绿色发光二极管D1~D4;控制器U1采用的是型号为MKL26Z256VLL4的控制芯片,稳压器U2的型号是AMS1117-3.3,驱动器U3、U4的型号均是Rz7899;电阻R1、电容C1、C2、开关S2的一端相连后连接电源7.2V,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1、C2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后接地,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接口P4的2脚,电源接口P4的1脚接地;串口P3的1脚接电源3.3V,串口P3的4脚接地,串口P3的2、3脚分别对应连接控制器U1的35、36脚,电容C9的一端与晶振Y1的4脚相连后连接电源3.3V,电容C9的另一端与晶振Y1的2脚相连后接地,晶振Y1的3脚连接控制器U1的50脚;电容C3、电阻R6、开关S1的一端相连后连接于控制器U1的52脚,电阻R6的另一端接电源3.3V,电容C3、开关S1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电容C14、C15的一端与驱动器U4的4脚相连后连接电源7.2V,电容C14、C15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驱动器U4的5、6脚相连后接于驱动接口P6的2脚,驱动器U4的7、8脚相连后接于驱动接口P6的1脚,电阻R5、R8的一端与驱动器U4的3脚相连后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与驱动器U4的1脚、控制器U1的27脚均相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驱动器U4的2脚、控制器U1的28脚均相连接;电容C12、C13的一端与驱动器U3的4脚相连后连接电源7.2V,电容C12、C13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驱动器U3的5、6脚相连后接于驱动接口P5的2脚,驱动器U3的7、8脚相连后接于驱动接口P5的1脚,电阻R4、R7的一端与驱动器U3的3脚相连后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与驱动器U3的1脚、控制器U1的44脚均相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驱动器U3的2脚、控制器U1的43脚均相连接;电容C5~C8的一端相连后接电源3.3V,电容C5~C8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下载口P2的1脚接电源3.3V,下载口P2的4脚接地,下载口P2的2、3脚分别对应接控制器U1的34、37脚;稳压器U2的3脚连接电源7.2V,熔断器F1、电容C10的一端均与稳压器U2的2脚连接,熔断器F1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一端相连后接电源3.3V,电容C10、C11的另一端与稳压器U2的1脚相连后接地;发光二极管D1~D4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排阻PZ1的5~8脚,发光二极管D1~D4的另一端相连后连接电源3.3V,排阻PZ1的1~4脚分别对应连接控制器U1的69、68、67、66脚;电容C4的一端与显示器OLED1的1脚相连后接地,电容C4的另一端与显示器OLED1的2脚相连后接电源3.3V,显示器OLED1的3~7脚分别对应连接控制器U1的85、84、83、82、81脚;电阻R2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源7.2V、LED接口P7的1脚,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LED接口P7的2脚,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3后接于控制器U1的69脚。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应用控制电路的救生圈,其包括呈O型的救生圈主体5,其还包括电机6及与其相连接的螺旋桨7,救生圈主体5内部设有环形容纳舱8,电源模块1、通信模块3、控制模块4、电机6均设置于容纳舱8内,控制模块4与电机6相连接,螺旋桨7嵌装于救生圈主体5上,救生圈主体5上还装有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的红色LED报警灯9。

  电机6及与其相连接的螺旋桨7均设有两个,且呈两两一组对称设置,可有利于维持救生圈主体5平衡,两个电机6分别与控制模块4中的驱动接口P5、P6对应连接;LED报警灯9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救生圈主体5上,平行分布在救生圈主体5之上,当发现险情时可以提醒周边人员参与救援,并且在大雾天气可以方便遇险人员及时发现救生圈的方位,两个LED报警灯9均与控制模块4中的LED接口P7相连接。

  对应螺旋桨7的救生圈主体5上设有凹槽10,螺旋桨7装于凹槽10内,螺旋桨7的安装高度不高于救生圈主体5的水平面;对应螺旋桨7的凹槽10上方的救生圈主体5上覆有纱网(图中未示出),可防止遇险人员误碰到螺旋桨7,从而导致二次伤害。

  位于螺旋桨7下方的救生圈主体5底面上开有出水口11,出水口11与容纳舱8相连通;出水口11为斜槽形结构,与水面形成150°倾斜,有利于水快速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发现险情时,救援人员首先将救生圈主体5向目标地点抛掷,救援人员通过操控遥控端设备2,电源模块1供电,并利用与通信模块3之间的信号传输,迅速传输至至控制模块4,快速实现对救生圈主体5的控制,则电机6启动,带动螺旋桨7工作,推动救生圈主体5朝着遇险人员的方向前进,同时打开救生圈主体5上的红色LED报警灯9,可提醒周边人员参与救援,从而实现了一种可遥控的救生圈。

《一种控制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救生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