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刷类制品> 颅骨缺损创面清洗装置独创技术13281字

颅骨缺损创面清洗装置

2021-02-01 14:51:15

颅骨缺损创面清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颅骨缺损创面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颅骨外伤造成的颅骨缺损在手术治疗时一般会在颅骨缺损处开一个骨窗,然后进行钛网修补。在修补并进行伤口缝合之后,很多患者会出现感染,或者由于钛网的刺激导致将局部头皮顶破。在此情况下需要将伤口打开将创面清理干净再重新缝合。

  钛网在重新缝合后需要保留,然而由于钛网覆盖在创面上,导致创面清理非常困难,如果清理不干净缝合之后又会导致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骨缺损创面清洗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颅骨创面修补手术后由于钛网覆盖在创面上导致创面清洗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颅骨缺损创面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手柄,清洗手柄具有内壳体以及套设于内壳体外部的外壳体,内壳体的内腔形成冲洗工作腔,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的空腔形成回液工作腔;清洗手柄头部具有用于与创面接触的清洗工作面,清洗工作面的第一区域开设有与冲洗工作腔连通的喷液口,清洗工作面的第二区域开设有与回液工作腔连通的回液口;清洗液供应单元,与冲洗工作腔连通,清洗液供应单元用于以预设压力向冲洗工作腔输送清洗液以使清洗液通过喷液口喷射到创面上;残液回收单元,与回液工作腔连通,残液回收单元用于在回液工作腔内形成负压以使喷射到创面上的清洗液通过回液口收集至残液回收单元;其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为清洗工作面上不同的区域。

  进一步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为环形区域,第一区域位于第二区域的内部。

  进一步地,喷液口和回液口均为多个,多个喷液口沿第一区域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回液口沿第二区域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颅骨缺损创面清洗装置还包括:冲洗刷,可转动地设置在清洗工作面上;驱动电机,与冲洗刷连接以驱动冲洗刷旋转以对创面进行刷洗。

  进一步地,冲洗刷具有多个刷头,每个刷头的第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每个刷头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其中,各个刷头绕驱动电机的轴向以等角度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驱动电机位于清洗工作面的中心部位,各个刷头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二区域的外边缘。

  进一步地,清洗工作面为圆形内凹曲面。

  进一步地,清洗液供应单元包括:无菌袋,无菌袋用于盛装清洗液;挤压仓,用于容纳无菌袋;挤压机构,设置在挤压仓内,挤压机构用于挤压装满清洗液的无菌袋;冲洗管路,冲洗管路的一端与冲洗工作腔连通,冲洗管路的另一端具有第一连接端头;其中,无菌袋具有与第一连接端头匹配的第二连接端头,第二连接端头与第一连接端头可拆卸地连接以使无菌袋与冲洗工作腔连通;挤压机构挤压装满清洗液的无菌袋时,无菌袋内的清洗液以预设压力通过冲洗管路输送至冲洗工作腔并通过喷液口喷射到创面上。

  进一步地,挤压机构包括:挤压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挤压仓内;电缸,设置在挤压仓的外壳上,电缸与挤压板连接以驱动挤压板移动;其中,无菌袋放置在挤压仓内时,挤压板与无菌袋相对以挤压无菌袋。

  进一步地,残液回收单元包括:残液箱;回液泵,设置在残液箱内;回液管路,回液泵通过回液管路与回液工作腔连通以在回液工作腔内形成负压以使喷射到创面上的清洗液收集至残液箱。

  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颅骨缺损创面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手柄、清洗液供应单元和残液回收单元,清洗手柄具有内壳体以及套设于内壳体外部的外壳体,内壳体的内腔形成冲洗工作腔,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的空腔形成回液工作腔;清洗手柄头部具有用于与创面接触的清洗工作面,清洗工作面的第一区域开设有与冲洗工作腔连通的喷液口,清洗工作面的第二区域开设有与回液工作腔连通的回液口;清洗液供应单元与冲洗工作腔连通,清洗液供应单元用于以预设压力向冲洗工作腔输送清洗液以使清洗液通过喷液口喷射到创面上;残液回收单元与回液工作腔连通,残液回收单元用于在回液工作腔内形成负压以使喷射到创面上的清洗液通过回液口收集至残液回收单元;从而在颅骨修补手术后对创面打开重新清理时,能够简单快捷地将覆盖钛网的创面清理干净,防止缝合后再次发生感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颅骨创面修补手术后由于钛网覆盖在创面上导致创面清洗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颅骨缺损创面清洗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颅骨缺损创面清洗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颅骨缺损创面清洗装置的手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颅骨缺损创面清洗装置的手柄的外形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颅骨缺损创面清洗装置的手柄的清洗工作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清洗手柄;11、内壳体;12、外壳体;13、冲洗工作腔;14、回液工作腔;15、喷液口;16、回液口;17、第一接口;18、第二接口;20、清洗液供应单元;21、无菌袋;22、挤压仓;23、挤压机构;231、挤压板;232、电缸;24、冲洗管路;25、仓门;30、残液回收单元;31、残液箱;32、回液泵;33、回液管路;34、排液口;40、冲洗刷;41、刷头;50、驱动电机;60、移动小车;70、电机仓;80、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颅骨缺损创面清洗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清洗手柄10、清洗液供应单元20和残液回收单元30,清洗手柄10具有内壳体11以及套设于内壳体11外部的外壳体12,内壳体11的内腔形成冲洗工作腔13,内壳体11和外壳体12之间的空腔形成回液工作腔14;清洗手柄10头部具有用于与创面接触的清洗工作面,清洗工作面的第一区域开设有与冲洗工作腔13连通的喷液口15,清洗工作面的第二区域开设有与回液工作腔14连通的回液口16;清洗液供应单元20与冲洗工作腔13连通,清洗液供应单元20用于以预设压力向冲洗工作腔13输送清洗液以使清洗液通过喷液口15喷射到创面上;残液回收单元30与回液工作腔14连通,残液回收单元30用于在回液工作腔14内形成负压以使喷射到创面上的清洗液通过回液口16收集至残液回收单元30;从而在颅骨修补手术后对创面打开重新清理时,能够简单快捷地将覆盖钛网的创面清理干净,防止缝合后再次发生感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颅骨创面修补手术后由于钛网覆盖在创面上导致创面清洗困难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内壳体11和外壳体12均为弯曲的筒体结构,内壳体11和外壳体12具有封堵板从而将内壳体11和外壳体12的前端封堵形成冲洗工作腔13和回液工作腔14,清洗工作面位于前端的封堵板上。内壳体11和外壳体12的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口17和第二接口18,第一接口17与冲洗工作腔13连通,第二接口18与回液工作腔14连通。

  进一步地,清洗液供应单元20包括无菌袋21、挤压仓22、挤压机构23和冲洗管路24,无菌袋21用于盛装清洗液;挤压仓22的上部具有开口,开口上设置有可打开或闭合的仓门25,打开仓门25后,可以将装满清洗液的无菌袋21放入挤压仓22内;挤压机构23包括挤压板231和电缸232,挤压板231沿挤压仓22的横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挤压仓22内;电缸232设置在挤压仓22的外壳上,电缸232的驱动臂与挤压板231连接以驱动挤压板231在挤压仓22内移动,无菌袋21放入挤压仓22时,挤压板231与无菌袋21相对,电缸232驱动挤压板231从而挤压无菌袋21。冲洗管路24的一端与冲洗工作腔13后端的第一接口17连通,冲洗管路24的另一端具有第一连接端头,无菌袋21具有与第一连接端头匹配的第二连接端头,无菌袋21放入挤压仓22后,将无菌袋21的第二连接端头与冲洗管路24的第一连接端头对接在一起以使无菌袋21与冲洗工作腔13连通;挤压板231挤压装满清洗液的无菌袋21时,无菌袋21内的清洗液以预设压力通过冲洗管路24输送至冲洗工作腔13并通过喷液口15喷射到创面上。

  残液回收单元30包括残液箱31、回液泵32和回液管路33;回液泵32设置在残液箱31内并位于残液箱31的上部空间,回液管路33的一端与回液工作腔14后端的第二接口18连接,回液管路33的另一端与回液泵32连接,从而使回液工作腔14与残液箱31连通,通过回液泵32工作在回液工作腔14内产生一定的负压,冲洗创面的残液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回液口16进入回液工作腔14并被抽吸至残液箱31储存。

  颅骨缺损创面清洗装置还包括移动小车60,挤压仓22和残液箱31均设置在移动小车60上,从而便于在手术过程中移动。

  为了达到更好的冲洗效果,如图4和图5所示,清洗工作面为圆形内凹曲面,即从清洗工作面的四周边缘向中心,清洗工作面向内部凹陷,凹陷的弧度与人体颅骨的弧度大致相同,从而在操作时,清洗工作面能够适应颅骨的外形。另外,喷液口15所处的第一区域以及回液口16所处的第二区域均为环形区域,第一区域位于第二区域的内部;喷液口15和回液口16均为多个,多个喷液口15沿第一区域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回液口16沿第二区域的周向间隔设置。通过该结构设计,加上曲面的清洗工作面能够使清洗液从四周向中心喷射从而透过钛网的网孔将钛网下方的残留物冲洗掉。各个回液口16位于清洗工作面的最外侧边缘,能够使冲洗后的残液尚未流出清洗工作面的覆盖范围即被全部吸走,有效防止残液四处流动。

  进一步地,颅骨缺损创面清洗装置还包括冲洗刷40和驱动电机50,冲洗刷40可转动地设置在清洗工作面上,在冲洗工作腔13前部设置有电机仓70,电机仓70与冲洗工作腔13密封隔离,电机仓70与清洗工作面的中心部位相对,驱动电机50设置在电机仓70内,驱动电机50输出轴位于清洗工作面的中心点并延伸到清洗工作面外部,在清洗手柄10的外部设置有控制按钮80,控制按钮80与驱动电机50连接控制驱动电机50的运转。

  冲洗刷40具有多个刷头41,每个刷头41上均匀布置有软质的刷毛,本实施例的刷头41为三个,每个刷头41的第一端与驱动电机50的输出轴连接,每个刷头41的第二端为自由端;每个刷头41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二区域的外边缘,从而使各个刷头41的刷洗范围覆盖整个清洗工作面。其中,各个刷头41绕驱动电机50的轴向以等角度间隔布置,本实施例三个刷头41之间均呈120°夹角。通过驱动电机50驱动冲洗刷40快速旋转,从而能够在冲洗过程中,刷毛能够将钛网的网孔内的残留物刷下并被清洗液冲掉,从而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如图3所示,为了能够贴合颅骨的外形,可选地,各个刷头41均为弯曲的弧形结构,弯曲的弧度与颅骨的外形想适应,从而在刷洗时能够各个刷头41上的刷毛与颅骨贴合,达到更好的刷洗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颅骨缺损创面清洗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