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农林畜牧> 一种新型陆基养殖池与池塘相结合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独创技术15013字

一种新型陆基养殖池与池塘相结合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2020-10-26 13:45:17

  一种新型陆基养殖池与池塘相结合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新型陆基养殖池与池塘相结合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池塘养殖仍然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生产方式,但由于其自身闭合性和结构单一的特点,残饵粪便没有及时排除水体造成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及周边环境污染,导致其水资源浪费、鱼类病害增加品质下降、养殖管理困难、劳动力成本高、品种相对单一、可控性差等问题;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急需要技术革新,提高养殖水平,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实现养殖、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促进淡水池塘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克服传统池塘养殖的缺点,国内出现了多种新型的养殖模式。其中,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近些年来在我国多个地区迅速发展,该模式将原有池塘养殖的鱼类集中在长方形养殖槽中集中进行高密度养殖,进水端采用气提推流装置推动水体进入养殖槽,流经养殖区,从末端集污区流出,在此过程中,养殖产生的残饵与粪便被水流带走汇集到集污区,通过吸污装置去除,该模式虽然具有节地、节能、高效、减排等特点,但仍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1)集污效率低:流经养殖槽水体湍急,加上高密度鱼体运动,容易打碎粪便导致颗粒物悬浮水中难以沉淀,同时水流过快,粪便难以沉淀并集中在集污器中;(2)粪便流出集污区后容易造成水生植物区域水体浑浊、水体富营养化以及鱼病爆发;(3)养殖槽中鱼类主要集中于养殖槽前端,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鱼体擦伤且养殖空间利用率低。

  其中,陆地集装箱养殖结合池塘净化的模式(专利号:ZL201621117440.6)在部分地区也开始推广,但其集装箱改造成本高且不保温冬冷夏热,加上附属净化设备复杂,养殖管理及其不方便,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集污效率高,节能环保,经济效益高,投资成本低、管理方便的新型陆基养殖池与池塘相结合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新型陆基养殖池与池塘相结合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包括陆基养殖池、自然生态净化池塘和经济作物净化池,所述自然生态净化池塘和经济作物净化池分别位于陆基养殖池的两侧;所述自然生态净化池塘和经济作物净化池通过第一管道相连通;所述自然生态净化池塘与陆基养殖池之间通过水泵相连通;

  所述陆基养殖池底部设置双排污底盘,所述双排污底盘的主排水口与陆基养殖池的总排水管相连通,所述总排水管与自然生态净化池塘相连通,此排水量约占总循环水量的90-95%,双排污底盘的侧排水口连接有固体颗粒物收集器,固体颗粒物收集器的进水口与双排污底盘的侧排水口相连通,此排水量占总循环水量的5-10%,固体颗粒物收集器的底部排污口和陆基养殖池的底部排空口分别与设于陆基养殖池侧边的养殖池总排污管相连通;所述养殖池总排污管与经济作物净化池相连通,固体颗粒物收集器内沉淀在底部的残饵粪便等颗粒物通过固体颗粒物收集器底部排污口经养殖池总排污管进入经济作物净化池,总排水管中水体经管道进入自然生态净化池塘,经济作物净化池的上清干净水体通过管道也汇流到自然生态净化池塘,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陆基养殖池的形状为圆形或八角形,数量为1个或多个,采用海容保温模块建造,可以移动可以固定,增强池体保温性能,延长养殖时间增加养殖量。

  进一步地,所述固体颗粒物收集器为竖流沉淀器或旋流沉淀器。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自然生态净化池塘相连通,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出水端连接有两路进水管道,将自然生态净化池塘净化好的水体的中上层水体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第二管道抽入陆基养殖池中,两路进水管道在陆基养殖池中相对设置,让陆基养殖池中的水体形成对流,让残饵粪便更容易通过陆基养殖池底部的双排污底盘排除。

  进一步地,陆基养殖池内设有纳米增氧盘,所述纳米增氧盘与设于陆基养殖池侧边的制氧机相连接,纳米增氧盘在制氧机的作用下,给水体进行纯氧增氧,保证陆基养殖池内鱼类养殖密度控制在30kg/m3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生态净化池塘占地面积约为陆基养殖池区域面积的4-15倍;适当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并放养部分罗非鱼、花白鲢、草鱼,有利于净化水质和控制池塘中藻类生物量,实现资源化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经济作物净化池占地面积约为陆基养殖池水体面积的1-4倍,适当种植一些莲藕沉水经济作物,同时可套养泥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设计简单合理,无需复杂化净化设备,建设成本低,养殖池管理操作方便;2、能快速有效的分离收集养殖池中的85%以上的残饵粪便等固体颗粒物,减少了池塘的污染;3、采用海容模块建设鱼池,可移动可固定,施工速度快,保温效果好,可延长养殖时间增加养殖量;极端天气下,可关闭循环,鱼池上方可盖保温薄膜,可保障水温,保障鱼类生存;4、鱼池排除的残饵粪便可用于经济作物(莲藕、红树林等)生长,产生额外经济效益;5、真正形成了一种了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新模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一种新型陆基养殖池与池塘相结合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陆基养殖池1、自然生态净化池塘2和经济作物净化池3,所述陆基养殖池1的形状为圆形或八角形,数量为1个或多个,根据现有的自然生态净化池塘2的净化能力而定,采用海容保温模块建造,可以移动可以固定,增强池体保温性能,延长养殖时间增加养殖量;所述自然生态净化池塘2和经济作物净化池3分别位于陆基养殖池1的两侧;所述自然生态净化池塘2和经济作物净化池3通过第一管道31相连通;所述自然生态净化池塘2与陆基养殖池1之间通过水泵5相连通;所述陆基养殖池1的结构参见专利申请号为201811412049.2,名称为一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水位控制排污一体化装置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陆基养殖池1底部设置双排污底盘11,所述双排污底盘11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具体参见专利号为201821946101.8的双排污机构,所述双排污底盘11的主排水口与多个并联的陆基养殖池1的总排水管12相连通,所述总排水管12与自然生态净化池塘2相连通,此排水量约占总循环水量的90-95%,双排污底盘11的侧排水口连接有固体颗粒物收集器13,固体颗粒物收集器13为为现有技术,具体参见专利号为201821946101.8的固液分离收集机构,固体颗粒物收集器13的进水口与双排污底盘11的侧排水口相连通,此排水量占总循环水量的5-10%,固体颗粒物收集器13的底部排污口和陆基养殖池1的底部排空口分别与设于陆基养殖池1侧边的养殖池总排污管14相连通;所述养殖池总排污管14与经济作物净化池3相连通,固体颗粒物收集器13内沉淀在底部的残饵粪便等颗粒物通过固体颗粒物收集器13底部排污口经养殖池总排污管14进入经济作物净化池3,总排水管12中水体经管道进入自然生态净化池塘2,经济作物净化池3的上清干净水体通过管道31也汇流到自然生态净化池塘2,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进一步地,固体颗粒物收集器13为竖流沉淀器或旋流沉淀器。

  具体地,所述水泵5的进水端与自然生态净化池塘2相连通,水泵5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二管道51,所述第二管道51的出水端连接有两路进水管道511,将自然生态净化池塘2净化好的水体的中上层水体在水泵5的作用下通过第二管道51抽入陆基养殖池1中,第二管道51又连接有两路进水管道511,两路进水管道511在陆基养殖池1中相对设置,让陆基养殖池1中的水体形成对流,让残饵粪便更容易通过陆基养殖池1底部的双排污底盘11排除。

  正常运行过程中,水泵5设置于自然生态净化池塘2的末端,将自然生态净化池塘2净化好的水体的中上层水体通过第二管道51抽入陆基养殖池1中,第二管道51又连接有两路进水管道511,让陆基养殖池1中的水体形成对流,让残饵粪便更容易通过陆基养殖池1底部的双排污底盘11排除;通过底部的双排污底盘11的侧排污口进入固体颗粒物收集器13,通过养殖池总排污管14进入经济作物净化池3前端;同时,陆基养殖池1可定期打开底部排空阀门几秒钟,让陆基养殖池1底部大部分污物瞬间通过养殖池总排污管14进入经济作物净化池3。

  进一步地,正常使用过程中,陆基养殖池1内设有纳米增氧盘41,所述纳米增氧盘41与设于陆基养殖池1侧边的制氧机4相连接,纳米增氧盘41在制氧机4的作用下,给水体进行纯氧增氧,保证陆基养殖池1内鱼类养殖密度控制在30kg/m3以上,保证鱼类正常健康生长;在极端恶劣天气下,如台风或冰雹雨雪天气,可关闭陆基养殖池1与自然生态净化池塘2的循环,陆基养殖池1上方可覆盖塑料保温薄膜,就可保障水温,保障鱼类生存。

  自然生态净化池塘2占地面积约为陆基养殖池1区域面积的4-15倍不等,不同的养殖品种或同一品种养殖密度不同,自然生态净化池塘的面积要相应发生变化;适当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并放养部分罗非鱼、花白鲢、草鱼,有利于净化水质和控制池塘中藻类生物量,实现资源化利用;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包括植芦苇、香蒲、睡莲等可对细小颗粒物进行拦截与吸附;鲫鱼、罗非鱼、泥鳅等对被拦截与吸附下来的颗粒物进行净化;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种植区内种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空心菜等,净化水体中富含的氮磷类物质,花白鲢、花鲢、草鱼等品种对水体中藻类密度进行控制,有利于控制水中植物生物量,同时也将水体营养盐通过食物链转移到可利用生物体内,实现资源化利用。

  经济作物净化池3占地面积约为陆基养殖池1水体面积的1-4倍,具体面积大小看陆基养殖池1内养殖的生物量多少,经济作物净化池3可以种植一些莲藕、红树林等沉水经济作物,同时可套养泥鳅等;经济作物净化池3主要用于对陆基养殖池1排至养殖池总排污管14中的残饵粪便等固体颗粒物进行资源化利用,达到污染物处理的目的,在所述的经济作物净化池3前端与养殖池总排污管14出水口相连,在所述的经济作物净化池3后端设有第一管道31;所述第一管道31与自然生态净化池塘2相连,经济作物净化池3处理后干净水体通过管道汇流到自然生态净化池塘2进一步处理后再循环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新型陆基养殖池与池塘相结合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