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农林畜牧> 一种双上料后出包自动捡拾打捆机独创技术36462字

一种双上料后出包自动捡拾打捆机

2021-02-01 00:49:13

一种双上料后出包自动捡拾打捆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自动打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上料后出包自动捡拾打捆机。

  背景技术

  像小麦、玉米或牧草等作物的秸秆经回收粉碎可以用作牲畜的饲养饲料、田间肥料或燃料,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秸秆捡拾打捆机即是此类作物的回收设备,对田地间的秸秆进行捡拾收集、粉碎、输送并压实打捆等操作,使秸秆以碎料捆包的形式被输送和贮存。但现有技术中的打捆机都是经捡拾器的锤爪刀具捡拾后经绞龙叶片粉碎再集中经单个风机吹送上料至回收仓,再经压缩缠网打捆操纵输出捆包,具有捡拾效率低、易捡拾土块砖瓦等杂物使得粉碎后的碎料含尘量高的问题,且当作物密集及需要打捆机高速作业来增大产量时,秸秆易堵塞在绞龙叶片处和风机前端,绞龙处负载积累,造成输送滞后、作物堵塞、及降低除尘度使得除尘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秸秆捡拾打捆机存在捡拾尘土量高、使用单个风机输送上料易堵塞、上料滞后且除尘效果不理想使得输出的捆包含土量高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上料后出包自动捡拾打捆机,增设捡拾刀具降低尘土杂物等捡拾量,并改为双喷送的双路上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秸秆捡拾打捆机存在捡拾尘土量高、使用单个风机输送上料易堵塞、上料滞后且除尘效果不理想使得输出的捆包含土量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上料后出包自动捡拾打捆机,包括有:牵引架,用于与动力牵引设备连接;捡拾器,通过高度调节机构与所述牵引架相连接并能够沿竖直方向产生升降位移,所述捡拾器包括捡拾仓、旋转刀组件、锤爪组件及绞龙组件,所述捡拾仓的前端设置有捡拾仓口,位于所述捡拾仓口处的所述旋转刀组件包括与所述捡拾仓的仓壁可转动连接的旋转轴及沿周向分布在所述旋转轴外壁上的多个旋转刀,各所述旋转刀均呈长片状、并与所述旋转轴及所述捡拾仓口同向延伸,所述锤爪组件处于所述捡拾仓内并位于所述旋转刀组件下游,所述锤爪组件包括与所述捡拾仓的仓壁可转动连接的锤爪轴及连接在所述锤爪轴上的锤爪,所述锤爪设置有多个、沿所述锤爪轴的周向分布并沿轴向排列;所述绞龙组件处于所述捡拾仓内并位于所述锤爪组件下游,所述绞龙组件包括与所述捡拾仓的仓壁可转动连接的绞龙轴、沿所述绞龙轴两侧分布的两个绞龙叶片及两组动刀,两个所述绞龙叶片的旋向相反并均连接在所述绞龙轴上、沿所述绞龙轴的轴向延伸,每组所述动刀均设置有多个、沿所述绞龙轴的周向分布并沿轴向排列,各所述动刀均呈片状、厚度方向与所述绞龙轴的轴向相同,所述旋转轴、所述锤爪轴及所述绞龙轴均与牵引动力传动连接;上料风机,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上料风机的进风口均与所述捡拾仓相连通,且两个所述上料风机分别位于所述绞龙轴的轴向两端、风机叶片均与所述绞龙轴通轴向设置;上料仓,呈两端敞口的筒状结构,设置有两个、并一一对应的连接在两个所述上料风机的出风口处;落料仓,设置有进料仓口及出料仓口,两个所述上料仓的出口均朝向所述进料仓口;压缩室,设置有与所述落料仓的出料仓口相连通的进料口、压缩组件及供压缩后形成的作物捆包输出的出料口,所述压缩组件包括三个与所述压缩室内壁均滑动连接的压板及三个与所述压板一一对应连接地压缩动力,三个所述压板的压缩方向两两垂直,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压缩室的顶壁上并处于水平第一压缩方向的压缩行程内,所述出料口与一个所述压缩动力相对设置并处于水平第二压缩方向的下游;缠网组件,位于所述压缩室的出料口外侧,设置有缠网动力、转动辊及断网器,所述转动辊通过转动结构与所述缠网动力传动连接并用于围绕所述出料口的周向转动,丝网缠绕在所述转动辊上且第一端与所述转动辊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辊与所述转动结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断网器位于所述转动辊的转动路径上。

  优选地,所述落料仓包含有沿竖直方向层叠设置的上仓与下仓,所述上仓的底部与所述上仓的顶部相连通,所述进料仓口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上仓与所述下仓上并与两个所述上料仓一一对应。

  优选地,两个所述进料仓口分别位于所述上仓及所述下仓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缠网组件还包括有控制器、缠网液压缸及缠网支架,所述缠网支架设置有沿所述出料口的外周向分布的支撑条、以形成贯通的并与所述出料口对正连通的出料通道,所述缠网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所述转动辊的转动中心线方向均与所述水平第二压缩方向相一致,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出料通道一侧,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出料通道均位于所述转动辊的转动圈内,所述缠网液压缸的活塞杆的顶部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活塞杆的收网盘,所述缠网液压缸的活塞杆伸缩位移、用于使所述收网盘与缸体之间夹紧或松开所述丝网的第二端,沿所述转动辊的转动方向所述断网器位于所述活塞杆的上游、所述转动辊的转动起始位置和停止位置均位于所述活塞杆的下游,所述缠网液压缸及所述缠网动力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用于与所述牵引架固定连接的伸缩动力、第一端与所述伸缩动力的伸缩活塞杆相铰接的杠板、及连接所述杠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捡拾仓的顶壁的铰链,所述杠板包括两个相连接的平板,两个所述平板的延伸方向呈相交状态,且两个所述平板的连接处通过铰接轴与所述牵引架相铰接。

  优选地,所述绞龙组件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连接在所述捡拾仓的顶壁上的定刀,所述定刀设置有多个并均位于所述动刀的上方,且所述定刀与所述动刀沿所述绞龙轴的轴向彼此交错排列。

  优选地,各所述定刀均连接在连接板上、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捡拾仓的顶壁上设置有供所述定刀伸入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与所述定刀一一对应,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捡拾仓外并与所述捡拾仓的顶部外壁相抵。

  优选地,位于所述绞龙组件外周区域的所述捡拾仓的仓壁上分布有多个贯通设置的第一除尘孔;所述上料仓沿竖直方向延伸并包含有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的竖直部及与所述竖直部连接的圆弧部,所述圆弧部的顶壁分布有多个贯通设置的第二除尘孔;所述落料仓的侧壁上分布有多个贯通设置的第三除尘孔。

  优选地,所述断网器设置为与电源电连接的电阻丝,所述电阻丝位于所述收网盘的回缩行程的终点位置的上方。

  优选地,三个所述压缩动力均设置为液压油缸并均与所述压缩室可拆卸地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秸秆捡拾除尘回收机在捡拾仓的捡拾仓口处增设旋转刀组件,通过横贯在捡拾仓口处的长条的片状旋转刀进行切割捡拾,捡拾力度增大且捡拾效率提高,并增加了切割粉碎作用,同时由于旋转刀与地面有一定的距离,是将秸秆迅速割断后捡拾搅送,在收割过程中,能对地面上的砖石、泥块等做有效阻挡及筛除处理,降低对泥砖石等杂物的捡拾量;另一方面,捡拾仓内的绞龙组件上设置有旋向相反的两个绞龙叶片及两组动刀,两个绞龙叶片及两组动刀对称分布在绞龙轴中心两侧,对秸秆进行双向分开输送及双路粉碎,且风机和上料仓也对应设置了两个,将秸秆分两路进行输送上料,解决了碎料易滞留堵塞的问题,且双路分开粉碎和输送,可以提高粉碎程度、增强送料的顺畅性,提高风力吹送的除尘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双上料后出包自动捡拾打捆机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双上料后出包自动捡拾打捆机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转刀组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转刀组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转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绞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绞龙组件和风机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捡拾仓的仓壁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除尘孔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压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缠网组件的正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缠网组件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13中:

  1、旋转刀组件;101、旋转轴;102、旋转刀;2、锤爪组件;201、锤爪;3、绞龙组件;301、绞龙轴;302、绞龙叶片;303、动刀;304、定刀;4、风机;401、风机叶片;402、出风口;5、捡拾仓;501、第一除尘孔;502、插接孔;6、上料仓;601、第二除尘孔;7、落料仓;71、上仓;72、下仓;8、压缩室;801、进料口;802、出料口;9、压板;10、一缸;11、二缸;12、三缸;13、缠网液压缸;14、转动辊;15、缠网支架;16、收网盘;17、电阻丝;18、主动齿轮;19、被动齿圈;20、绕动轮;21、散热栅格;22、高度调节机构;221、连接架;222、伸缩动力;223、固定座;224、杠板;225、铰链;23、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上料后出包自动捡拾打捆机,增设捡拾刀具降低尘土杂物等捡拾量,并改为双喷送的双路上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上料后出包自动捡拾打捆机存在捡拾尘土量高、使用单个风机输送上料易堵塞、上料滞后且除尘效果不理想使得输出的捆包含土量高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考附图1-1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上料后出包自动捡拾打捆机,包括用于与动力牵引设备连接的牵引架、连接在牵引架上的捡拾器、风机4、上料仓6、落料仓7、压缩室8及位于压缩室8外侧的缠网组件,捡拾器捡拾并粉碎秸秆,风机4输送碎料,碎料经上料仓6除尘然后经落料仓7进入压缩室8,压缩室8内的压缩组件对碎料进行压缩成捆,缠网组件对压缩室8输出的捆包进行缠网操作,从而完成对秸秆的捡拾、粉碎、输送、压缩打捆及缠网等一系列自动化处理。

  其中,如图1所示,捡拾器通过高度调节机构22与牵引架进行连接,通过高度调节机构22可以使捡拾器上移或下降、产生高度方向的升降位移,来调节捡拾器距离地面的距离。如图1和图2所示,捡拾器包括捡拾仓5、旋转刀组件1、锤爪组件2及绞龙组件3。捡拾仓5的前端设置有供作物进入的捡拾仓口,旋转刀组件1横贯在捡拾仓口处,对秸秆进行切割捡拾。旋转刀组件1包括旋转轴101及连接在旋转轴101外壁上的旋转刀102,如图3所示,旋转刀102呈长片状、与旋转轴101同向延伸,旋转刀102设置有多个、并沿旋转轴101的周向分布,刀背与旋转轴101连接、刀刃朝向外侧。如图2所示,旋转轴101沿捡拾仓口的长度方向延伸、轴向两端与捡拾仓5的两侧仓壁可转动地连接,且与捡拾仓口处的上仓壁和下仓壁均具有间距,旋转轴101与牵引动力传动连接,带动旋转刀102转动,将秸秆切割断开并搅送入捡拾仓5内。

  当工作时,可以根据地面情况先通过高度调节机构22调整捡拾仓5的捡拾仓口与地面的距离即调整设定旋转刀102与地面的距离,当旋转轴101快速转动,旋转刀102转动至靠近地面处,可以将整个捡拾仓口横向上的秸秆均快速割断;然后与旋转轴101结合作用,在快速转动过程中将秸秆捡拾起来并搅送入捡拾仓5内。如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使用锤爪201捡拾,旋转刀102将秸秆先快速割断再进行捡拾,捡拾力度增加,可以将地面上的绝大部分秸秆包括被冻结在地面上的秸秆捡拾起来,提高捡拾力度和捡拾效率;且切割捡拾快速,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泥土的掺入;同时,对秸秆增加了一次切割粉碎作用。且当捡拾仓5内的各个刀具进行转动,风机4进行秸秆输送,捡拾仓5内压力降低,对秸秆和地面上的砖石等碎块杂物都具有一定的吸力,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捡拾仓5由于增加了一组旋转刀组件1,整体变长,捡拾仓口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尺寸缩小,且旋转刀组件1横贯在捡拾仓口处,整体可以降低对砖石碎块等杂物的吸入力度;且旋转刀102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锤爪201,既与地面具有一定的距离,又结构不同,旋转刀102呈长片状且锋利度明显提高,能对地面上的砖石、泥块等做有效剔除处理,降低对泥土及砖石等碎块杂物的捡拾量,也可以对少量捡拾起来的硬性碎块杂物进行破碎处理,既防止碎块对锤爪201和绞龙造成损害,又利于使杂物在除尘环节被去除出去,有效提高秸秆洁净度。

  具体地,旋转轴101可以是呈中空长管状,如图4所示,旋转轴101的横截面可以是四边形、也可以是六边形或八边形。旋转刀102可以与多边形的侧边一一对应或倍数对应设置、连接在旋转轴101的侧管壁上。旋转刀102的厚度方向与旋转轴101的侧管壁的厚度方向相同、刀刃凸出于旋转轴101的棱边。当旋转刀102转动至靠近地面处,可以与地面基本平行,更有利于对秸秆进行快速有效切割,提高捡拾力度和捡拾效率;且方轴可以使用方管制作,降低整机重量,旋转刀102与方轴的连接也简便、易快速生产。如图5所示,旋转刀102刀刃可以呈弧形齿结构、直齿结构、斜齿结构或锯齿结构中的任意一种。这样在生产实际中,可以根据自然情况,自行选择不同的搭配方式,极大的提高了设备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锤爪组件2位于旋转刀组件1的下游,包括与捡拾仓5的仓壁可转动连接并与牵引动力传动连接的锤爪轴及连接在锤爪轴上的锤爪201,锤爪201设置有多个、沿锤爪轴的周向分布并沿轴向排列。锤爪201即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锤爪201,为具有三个爪齿的小型叉刀,通过销轴可转动地铰接在锤爪轴上。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绞龙组件3位于锤爪组件2的下游,包括与捡拾仓5的仓壁可转动连接并与牵引动力传动连接的绞龙轴301、沿绞龙轴301的轴向中心对称分布的两个绞龙叶片302及两组动刀303,两个绞龙叶片302的旋向相反并均连接在绞龙轴301上、沿绞龙轴301的轴向延伸,每组动刀303均设置有多个、沿绞龙轴301的周向分布并沿轴向排列,即沿绞龙轴301的轴向和周向均有多个动刀303。各动刀303均呈片状、厚度方向与绞龙轴301的轴向相同,即刀刃朝向转动方向以对秸秆进行切割粉碎。旋转轴101、锤爪轴与绞龙轴301依次排列,三者的轴向平行。秸秆经旋转刀102的切割粉碎及捡拾作用后,输送至锤爪组件2处经受二次粉碎作用,然后输送至绞龙组件3处,绞龙叶片302将秸秆分左右两侧两路输送,并通过动刀303对两路秸秆分别进行三次粉碎处理,如此分开输送和分开粉碎,可以降低秸秆在捡拾仓5内的滞后堵塞问题,也可以提高粉碎程度和输送顺畅程度。

  风机4和上料仓6均设置有两个,两个风机4的进风口均与捡拾仓5相连通,以输送碎料。如图1、图2和图7所示,且两个风机4分别位于绞龙轴301的轴向两端,风机叶片401与绞龙轴301同轴向且相对设置,将绞龙叶片302输送过来并经过动刀303粉碎的的碎料快速吸入风机4内腔并经风机4的出风口402送出。如图1和图2所示,而上料仓6呈两端敞口的长筒状,一端与风机4的进风口连接、另一端朝向落料仓7的进料仓口,且竖向延伸设置,将碎料高高扬起、吹送入落料仓7内。两个风机4和两个上料仓6对应着两个旋向相反的绞龙叶片302,将碎料分成两路进行输送,提高吹送的顺畅程度,避免上料堵塞和滞后,也使得单位吹送面积内的碎料量减少,碎料更易被扬开,更易和尘土等杂物分离,提高除尘效果。

  如此设置,本实施提供的双上料后出包自动捡拾打捆机,通过增设旋转刀组件1,可以提高捡拾度并降低对尘土等杂物的捡拾量,且通过双路粉碎输送,解决上料易堵塞滞后并影响除尘的问题,具有强捡拾、低杂物、双粉碎、双输送,提高工作效率并提高粉碎和除尘效果的有益作用。

  秸秆回收作为饲料使用,饲料质量与秸秆的粉碎程度相关。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绞龙组件3还包括连接在捡拾仓5的顶壁上的两组定刀304,两组定刀304与两组动刀303对应设置,且在每一侧,定刀304与动刀303均沿绞龙轴301的轴向彼此交错排列。定刀304也呈片状、厚度方向与绞龙轴301轴向相同。如此设置,动刀303转动、定刀304固定,二者彼此交错,可对秸秆进行有效的粉碎切割,实现对秸秆的第三次粉碎处理,且粉碎效果良好。

  为便于定期更换刀具,保持粉碎效果,动刀303与绞龙轴301可拆卸地连接,定刀304与捡拾仓5的顶壁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如图2和图6所示,可以是绞龙轴301上设置有供动刀303插入的连接槽,每个连接槽内连接有沿绞龙轴30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两个动刀303;如图6所示,各定刀304均连接在连接板上、沿连接板的长度方向排列,如图8所示,捡拾仓5的顶壁上设置有供定刀304伸入的插接孔502,插接孔502与定刀304一一对应、且与动刀303交错排列。连接时,将定刀304插入插接孔502,连接板位于捡拾仓5外上方并与捡拾仓5的顶部外壁相抵。定刀304与捡拾仓5如此扣置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实现,且易于快速更换,省去拆卸过程。

  经过多次粉碎,秸秆可以得到良好的粉碎效果,而秸秆中掺杂的杂物都是硬性物质,部分也被有效粉碎形成碎末或小颗粒物质,更便于与秸秆碎块分离。为增强除尘效果,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捡拾仓5的仓壁上设置有除尘区,除尘区分布有多个贯通设置的第一除尘孔501并环绕位于绞龙组件3的外周。当秸秆被分成两路并被三次粉碎时,处于转动状态,而泥土及部分被粉碎的杂物颗粒质量较轻,受较大的离心力作用,可以经由绞龙组件3外周的捡拾仓5仓壁上的第一除尘孔501飞出,与秸秆碎块分离,起到第一次除尘作用,提高从秸秆捡拾器输出的秸秆的洁净度。且秸秆碎料分为两路,两路分别进行第一次除尘处理,可以提高除尘效果。

  如图1和图9所示,两个上料仓6均沿竖直方向延伸、均包括与风机4连接的竖直部及与竖直部连接的圆弧部,两个圆弧部的顶壁均分布有多个贯通设置的第二除尘孔601、使圆弧部的顶壁整体呈筛网状。圆弧部的远离竖直部的一端是上料仓6的出口。当风机4将粉碎后的秸秆碎块向上方吹送,碎料会与圆弧部的顶壁接触,泥土及被粉碎后形成的杂物粉末或小颗粒经由第二除尘孔601飞出,秸秆碎块被阻挡并继续受吹送而从圆弧部的出口落出,如此对两路秸秆分别进行了第二次除尘处理。

  而如图1、图2所示,落料仓7可以设置有两个、分为上仓71和下仓72,上仓71和下仓72沿竖直方向层叠设置,且上仓71的底部贯通、下仓72的顶部贯通以使二者相连通。下仓72的底部设置有与压缩室8相连通的出料仓口。上仓71和下仓72与两个上料仓6一一对应,上仓71和下仓72上均设置有一个进料仓口,而两个进料仓口可以分别位于上仓71和下仓72的侧壁上,与分别与两个上料仓6的圆弧部的出口相对正。而上仓71和下仓72的侧壁上除进料仓口之外的区域均分布有多个贯通设置的第三除尘孔、形成筛网状。如此,当进行了二次除尘处理的碎料被风力吹送从上料仓6的圆弧部的出口飞出,基本呈抛物线轨迹进入落料仓7下落,碎料中的粉尘较轻,受风力吹送作用较大,下落轨迹会与碎料不同,粉尘会呈大弧线轨迹飞出并碰到落料仓7的侧壁上经第三除尘孔落出,而秸秆碎料大部分会从落料仓7内进行下落、少量会碰到侧壁,由于第三除尘孔孔径较小,少量碎料也会被侧壁挡住,从而对秸秆碎料完成了第三次除尘处理。且通过与两个上料仓6分别对应的上仓71和下仓72,将两路碎料分别进行了第三次除尘处理。

  如图1所示,上料仓6还包括连接在出口端的遮挡板,遮挡板可以是一块平板、横向水平设置,与圆弧部的顶壁连接,对从上料仓6出口飞出的碎料进行遮挡,使碎料都集中在落料仓7中部下落。

  落料仓7可以竖直设置、顶部靠近上料仓6的出口端,压缩室8位于落料仓7下方。压缩室8的进料口801与落料仓7的出料仓口相连通,使秸秆经落料仓7集中落入压缩室8内。压缩室8设置有供压缩后形成的作物捆包输出的出料口802。压缩室8内设置有压缩组件,压缩组件包括三个与压缩室8滑动连接的压板9及三个与压板9一一对应连接地压缩动力,三个压板9的压缩方向两两垂直,对进入压缩室8的作物进行三个方向的压缩,将秸秆碎料压制为方形捆包。

  如图1、图2和图10所示,三个压缩动力均可以设置为液压油缸,压板9连接在液压油缸的伸缩杆的顶部,三个液压油缸包括一个沿水平第一方向压缩的一缸10、一个沿竖直方向压缩的二缸11和一个沿水平第二方向压缩的三缸12。压缩室8的进料口801设置在压缩室8的顶壁上、使秸秆碎料竖直落入,且进料口801处于一缸10的压缩行程内即位于一缸10和二缸11之间。出料口802设置在压缩室8的侧壁上、与三缸12相对设置。当秸秆碎料落入压缩室8,一缸10首先压缩工作,将秸秆碎料推到二缸11的下方,二缸11和三缸12进行压缩,压缩完毕,三缸12再次伸缩将秸秆捆包向前推动、经出料口802输出。如此设置,压缩室8和压缩组件结构简单、压缩过程快速简洁,秸秆捆包便于输出,不在需要单独设置秸秆捆包输出装置或输出机构。

  三个液压油缸均与压缩室8可拆卸地连接。如图10所示,压缩室8为箱体结构,液压油缸的油缸座通过连接法兰或紧固螺栓等与压缩室8的室壁进行连接,相比于焊接,在组装工艺方面,可以根据组装实际情况调整油缸座的位置保整油缸活塞杆及压板9相对于压缩室8的整体垂直度和平行度,若采用焊合固定,组装时油缸座无法调整,从而发生压板9、油缸活塞杆和油缸座组装偏差,使活塞杆承受严重的径向力,作业时损伤活塞杆;在售后保养方面,现场更换易损件或老化件时,只需拆卸油缸座和油缸更换所需要的零件后,重新组装,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上下或者左右的微调,保证整体稳定,就可以现场作业,组装式在拆卸更换件上快捷、方便节、省时间。旧式焊合箱体为整体焊合油缸座均为焊接,拆卸繁琐,拆卸时首先需要控制一、二、三缸12油缸复位,然后清理箱体内部的秸秆,才可进行拆卸,拆卸时因为所有油缸座均为整体焊合,只能在箱体内部拆卸,拆卸费时、费力、需要多人合作作业才能完成,极为不方便;更换所需的零件后,无法调校,会为以后的使用留下很大的弊端。

  缠网组件位于压缩室8的出料口802外侧、对被三缸12顶出的捆包进行缠网操作。如图1所示,缠网组件包括转动辊14、断网器及缠网动力,转动辊14通过转动结构与缠网动力传动连接并用于围绕出料口802的周向转动,丝网缠绕在转动辊14上且第一端与转动辊14固定连接。转动辊14与转动结构可转动地连接,则转动辊14围绕自身中心轴线可以转动。在转动辊14在转动结构的带动下围绕出料口802转动的同时,转动辊14自身也在转动,丝网的第二端也即自由端可以是由人工拉住固定也可以是由人工钉入捆包进行固定,使得丝网随着转动辊14的转动可以从转动辊14上脱落,并缠绕在捆包上。断网器位于转动辊14的转动路径上,当缠网完成,将丝网断开,捆包脱离转动辊14上丝网的束缚、可以进行输送,而断开处重新形成丝网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如图1、图11、和图12所示,缠网组件还包括控制器、缠网液压缸13、及缠网支架15。缠网支架15包括沿压缩室8的出料口802的外周分布的支撑条,各支撑条围绕形成一个出料通道,出料通道的一端与压缩室8的出料口802对正连通、另一端形成捆包出口。缠网支架15位于转动辊14的转动内圈中,秸秆从压缩室8输出后即进入缠网支架15内被悬空支撑,便于缠网操作,且由于缠网支架15是由分散的支撑条组成,不影响将丝网缠在秸秆捆包上,待缠网结束,压缩室8内新的一个秸秆捆包正好压缩完成,受三缸12的推力,后一个秸秆捆包正好将缠网结束的捆包顶送输出,秸秆捆包带着缠网从缠网支架15上脱落。

  控制器与缠网动力及缠网液压缸13均电连接。缠网支架15用于支撑秸秆捆包、使其悬空。缠网液压缸13的活塞杆的顶端连接有收网盘16,收网盘16的直径大于活塞杆的直径。活塞杆处于缠网支架15的一侧、并位于转动辊14的转动内圈中。缠网液压缸13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转动辊14的转动中心线方向及缠网支架15的出料方向均相一致。随着活塞杆伸缩位移,收网盘16和位于活塞杆另一端的缸体之间可以夹紧或松开丝网的第二端,可以代替人工来固定丝网的自由端,使得丝网从转动辊14上扯出并缠绕在秸秆捆包上。且沿转动辊14的转动方向,断网器处于活塞杆的上游,转动辊14的转动起始位置和停止位置均位于活塞杆的下游。

  如此,在缠网开始之前或结束之后,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丝网的第二端被活塞杆夹紧在收网盘16和缸体之间,转动辊14此时停在活塞杆的下游,使丝网处于两端均被固定的状态。当开始进行缠网,转动辊14围绕秸秆捆包进行转动,可以将丝网绷紧;而由于转动辊14自身可转,第二端被活塞杆固定夹紧,丝网绷紧可以将丝网从转动辊14上拉出,随着转动辊14围绕秸秆捆包外周转动,使丝网缠紧在秸秆捆包上。当缠网进行到一定程度,如通控制器设定缠网的时长或转动辊14的转动圈数,驱动缠网液压缸13使其活塞杆伸出,则活塞杆伸出至转动辊14的缠网范围内、处于秸秆捆包旁侧、和被缠网的秸秆捆包相并排,并同时松开了丝网的第二端、使其自由脱落;然后再驱动转动辊14进行最后一圈转动,则新的丝网将活塞杆和秸秆捆包一起缠绕,活塞杆的杆身外侧上紧包着一层丝网,此时,回缩活塞杆,将该层丝网夹紧在收网盘16与液压缸的缸体之间。当活塞杆回缩夹紧了最后一层丝网时,断网器处于活塞杆上游,转动辊14停在活塞杆下游,剪网件将上游的丝网断开,则秸秆捆包上的丝网即与活塞杆和转动辊14分离(缠绕在秸秆捆包上的丝网,起始端已在活塞杆伸出时被松开、末端被剪网件断开),秸秆捆包可以进行直接输出。而剩余的未缠绕丝网第二端被回缩状态的活塞杆夹紧在收网盘16和缸体之间、剩余部分仍缠绕在转动辊14上,使剩余丝网仍处于活塞杆和转动辊14之间、并处于两端均被固定的状态,为下次缠网做好准备。如此循环,可以自动完成整个缠网过程,秸秆捆包可直接输出。如此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缠网机构,结构简单且自动化程度高,缠网运行过程流畅且快速简单,无论捆包的形状为方捆或圆捆,均可适用,具有较高的实际使用和推广价值。

  断网器具体可设置为与电源电连接的电阻丝17,电阻丝17位于缠网液压缸13的上游,如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时回缩行程的终点位置的上方、而转动辊14停在活塞杆下方。电阻丝17通电发烫,当活塞杆回缩,被其夹紧携带而随之过来的丝网会接触到电阻丝17,从而被烫断。相比于其它机械断网结构,简单实用,断网快速。

  缠网动力可以设置为电机或马达。带动转动辊14的转动结构,如图11所示,包括与缠网动力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主动齿轮18、与主动齿轮18传动连接的被动齿圈19、及与被动齿圈19同轴向设置的绕动轮20。绕动轮20设置有多个并沿被动齿圈19的周向分布,各绕动轮20的外壁均与被动齿圈19的内圈壁相抵,且各绕动轮20通过中心轴与机架连接,并可相对于中心轴进行转动,则各绕动轮20可以固定被动齿圈19,使其被主动齿轮18带动而进行转动。转动辊14通过芯轴与被动齿圈19的侧圈壁同轴向连接,随着被动齿圈19进行转动,秸秆捆包处于其转动圈内。且转动辊14套设在芯轴上与其可转动地连接,则转动辊14围绕秸秆捆包转动过程中,也可以围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放出丝网。

  控制器具体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型号为西门子smart-7系列的PLC,也可以为单片机。控制器还可以均与三个进行压缩的液压油缸进行电连接,对三个液压油缸的启动和停止进行自动化控制。

  对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结构内容进行结合,本实施例中的双上料后出包自动捡拾打捆机,增设旋转刀组件1对秸秆进行捡拾和第一次切割粉碎,通过锤爪201进行二次粉碎,然后将秸秆分为两路进行输送,并在捡拾仓5内的绞龙上增加定刀304和动刀303对秸秆进行第三次粉碎,粉碎后的秸秆也是分两路进行输送,且在捡拾仓5对应于绞龙组件3的区域、上料仓6的圆弧顶壁、落料仓7的侧壁上均设置除尘孔,对两路碎料进行分开除尘,且两路均进行了三次除尘处理,显著提高了除尘效果,除尘后的两路碎料集中进入压缩室8进行压缩成捆,最后经缠网组件进行自动缠网,最终输出缠网完毕的碎料捆包,整个过程均为自动化操作处理,节省大量人工,且与现有技术中的同类设备相比,不仅可以提高秸秆捡拾力度和捡拾效率、降低对杂物的捡拾量,且将秸秆分流为两路分别进行粉碎、送料输送和除尘处理,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秸秆的上料压力、有效防止秸秆堵塞,并有效提高秸秆的粉碎质量和洁净度,使秸秆回收后作为饲料应用,具有更高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如图1和图13所示,牵引架上设置有牵引动力的动力输出轴,捡拾器的捡拾仓5上方设置有减速器、两侧均设置有传动带轮,传动带轮通过万向轴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通过万向轴与动力输出轴连接,旋转轴101、锤爪轴及绞龙轴301均与传动带轮传动连接。同时,捡拾器通过高度调节机构22与牵引架进行连接,高度调节机构22具体地包括连接架221、伸缩动力222、杠板224、固定座223和铰链225,连接架221与牵引架连接用于固定伸缩动力222,伸缩动力222设置为气缸或液压油缸,缸体与连接架221固定连接,伸缩活塞杆倾斜向下、朝向捡拾器,杠板224包括两个非共面连接的平板,两个平板的连接转角处通过销轴与固定座223相铰接、以进行转动,固定座223与牵引架固定连接,伸缩活塞杆的末端与杠板224的一个平板连接,另一个平板与铰链225的一端连接,铰链225竖直设置、另一端与捡拾仓5的顶壁连接;如此设置,当伸缩活塞杆进行伸缩,可以带动杠板224转动,通过杠杆撬动原理,从而可以拉升或下放捡拾器,以此来调节捡拾器与地面的距离,使旋转刀102切割捡拾更高效。

  牵引架上还设置有供油油箱23,供油油箱23给一缸10、二缸11、三缸12、缠网液压缸13、伸缩动力222等多个液压油缸供油,供油油箱23的外壁上围绕包裹有散热栅格21,以增强油箱23的散热效果。散热栅格21可以由呈网状结构的散热片组成。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发明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一种双上料后出包自动捡拾打捆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