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农林畜牧> 一种水产养殖池底环境维护用包衣稳定剂系统及其制备方法独创技术12125字

一种水产养殖池底环境维护用包衣稳定剂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2021-02-27 08:01:30

一种水产养殖池底环境维护用包衣稳定剂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池底环境维护用包衣稳定剂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技术中,养殖环境如土塘、河床、高位池(深度大于5米)等会在养殖过程中水质质量逐渐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养殖过程中,会由于动物粪便及部分死亡动物的壳体、尸体沉积在水底,造成水质质量的下降,且养殖过程中水质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有害菌及藻毒素、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若不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治理,将会极大影响到养殖产量及质量。

  传统技术中,是直接将功能性有益菌等投放到水里,利用功能性有益菌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这种治理技术的缺陷在于,功能性有益菌无法沉降到水底,即%20只能对池塘上层起到净化作用,水池底层无法被净化,而大多数有害物质及粪便等都是沉积在水底,故此这种治理技术的净化效果极为有限,为了提高净化效果,通常是通过对稳定剂投放频率的提升获得,如每天投放2-3次,成本大幅度增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目前有部分技术是直接将功能性有益菌与沙土混合,利用沙土的重力实现将功能性有益菌带到池底,这种净化技术的缺陷在于,沙土会沉积在池底,造成二次污染,且多数功能性有益菌无法沉底。

  此外,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已有技术提出了一种稳定剂,该技术中是采用水合硅铝酸盐作为载体与功能性有益菌混合,以此实现将功能性有益菌沉入水底;该技术具有以下缺陷:

  1)水合硅铝酸盐具有杀菌作用,会影响功能性有益菌的质量;

  2)水合硅铝酸盐沉入池底,与水融化后会形成“烂泥”状物质,不利于底栖动物如虾、蟹类的养殖,虾类养殖的存活率只有70-75%。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对养殖环境上层、中层、下层环境进行净化治理,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包衣稳定剂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产养殖池底环境维护用包衣稳定剂系统,由载体内层和包衣外层构成;所述包衣外层密封包裹于载体内层设置,所述载体内层包括硅藻土和功能性有益菌的混合物,所述包衣外层包括凹凸棒粉。

  所述硅藻土的孔径大于功能性有益菌的直径。

  所述凹凸棒粉为1300目。

  所述包衣外层的厚度为0.01-0.5mm。

  所述载体内层的容腔直径为0.01-0.5mm。

  一种水产养殖池底环境维护用包衣稳定剂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硅藻土;

  2)将硅藻土投入高温炉进行高温煅烧,使得硅藻土的孔径增大;

  3)将煅烧后的硅藻土与功能性有益菌利用高速搅拌机进行混合,制得载体内层;

  4)将载体内层与凹凸棒粉混合,使载体内层外形成包衣外层,制得稳定剂;所述凹凸棒粉的质量为载体内层质量的20%;

  5)将稳定剂自然风干,得到成品稳定剂。

  在步骤1)中,所述硅藻土为120目。

  在步骤2)中,所述煅烧温度升至1300℃±20℃,煅烧时间为20-40min,煅烧后的硅藻土满足于:硅藻土的孔径大于功能性有益菌的直径。

  在步骤3)中,所述硅藻土与功能性有益菌的混合比例为1:1。

  在步骤3)及步骤4)中,所述功能性有益菌及凹凸棒粉的添加方式为喷雾添加。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池底环境维护用包衣稳定剂系统及其制备方法,由于是采用硅藻土结合包衣结构,利用硅藻土与功能性有益菌混合,再利用凹凸棒粉包衣对硅藻土进行包衣保护;稳定剂投放入水后可以分散性下沉,且下沉过程中包衣被溶解稀释,包衣的溶解过程中硅藻土则会部分与水接触,即%20开始释放功能性有益菌,在包衣外层和载体内层的双重作用下,能够确保稳定剂在未沉入水底前不被消耗,由此即可以确保对池底净化环境中所有区域进行净化处理。

  2.本发明的稳定剂可以高效分解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藻毒素等有害物质,改善水质;且能够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降低细菌疾病发生概率,达到以菌治菌的目的;通过实验记录证明,水质环境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动物细菌携带率符合要求,养殖过程中死亡动物量减少80%以上,存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

  3.本发明的稳定剂还可以快速分解池底的残饵、粪便及死亡动物残渣,提高水体透明度,净化水质环境。

  3.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稳定剂对养殖环境进行治理,稳定剂投放频率只需要3-5天一次,且每亩使用量只需要500g-1000g,相比现有技术,养殖成本降低20%以上。

  4.本发明中由于是采用硅藻土作为载体内层,硅藻土沉入水底后会形成具有一定硬度的结层,该结层相比现有技术所形成的烂泥状物质,更适合动物如虾类的养殖。

  5.采用硅藻土作为载体内层,硅藻土作为功能性有益菌的天然载体,能够为功能性有益菌提供良好的容腔,可以确保功能性有益菌的表现能力,使功能性有益菌的作用和效果翻倍,提高对水体的净化效果。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水产养殖池底环境维护用包衣稳定剂系统,由载体内层和包衣外层构成;所述包衣外层密封包裹于载体内层设置,所述载体内层包括硅藻土和功能性有益菌的混合物,所述包衣外层包括凹凸棒粉。

  所述硅藻土的孔径大于功能性有益菌的直径。

  所述凹凸棒粉为1300目。

  所述包衣外层的厚度为0.01-0.5mm。

  所述载体内层的容腔直径为0.01-0.5mm。

  一种水产养殖池底环境维护用包衣稳定剂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硅藻土;

  2)将硅藻土投入高温炉进行高温煅烧,使得硅藻土的孔径增大;

  3)将煅烧后的硅藻土与功能性有益菌利用高速搅拌机进行混合,制得载体内层;

  4)将载体内层与凹凸棒粉混合,使载体内层外形成包衣外层,制得稳定剂;所述凹凸棒粉的质量为载体内层质量的20%;

  5)将稳定剂自然风干,得到成品稳定剂。

  在步骤1)中,所述硅藻土为120目。

  在步骤2)中,所述煅烧温度升至1300℃±20℃,煅烧时间为20-40min,煅烧后的硅藻土满足于:硅藻土的孔径大于功能性有益菌的直径。

  在步骤3)中,所述硅藻土与功能性有益菌的混合比例为1:1。

  在步骤3)及步骤4)中,所述功能性有益菌及凹凸棒粉的添加方式为喷雾添加。

  硅藻原土的孔体积一般为0.45~0.98cm3/g;表面积为19~65m2/g;煅烧温度适中,可相对保持硅藻结构原貌,增加硅藻土的孔隙度,并可得到预期的粒度分布。选择合理的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十分重要。本申请人通过反复试验,得出900~1100℃下烧制出,硅藻土煅烧过程中,%20有扩孔功能,不同温度(700~1300℃)和不同持续时间%20(0.25~16h)煅烧后,硅藻土内部孔表面积和孔容积%20的变化,并进行了煅烧后硅藻土的XRD测定,以寻找硅藻土的最佳煅烧制度。当温度为900~1400℃时得到的硅藻土孔径均匀完整,呈圆筒条状,管径8~10μm,管长15~30μm,即为稳定剂所运用的煅烧硅藻土;而球菌是外形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的细菌,直径0.5~1微米,螺旋状的细菌称螺旋菌,一般长5~27微米,宽0.5~5微米,由此,即可确保有益菌能够被吸附入硅藻土腔孔中。

  本发明的技术要点在于,采用硅藻土作为载体内层,利用煅烧过程中,二氧化硅的反应,改变硅藻土的容腔直径,使有益菌能够容纳于硅藻土的容腔,以此利用硅藻土的容腔给有益菌提供良好的存储空间;再利用凹凸棒粉在硅藻土的外层粘结,使凹凸棒粉在硅藻土的表面形成外层包衣,由此,稳定剂投放入水后,硅藻土无法与水接触,凹凸棒粉则会在稳定剂的下降过程中缓慢被溶解,通过对养殖环境的深度来调节凹凸棒粉的厚度,即可以保证稳定剂能够沉入池底后才会使硅藻土与水接触,释放有益菌。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硅藻土与功能性有益菌及凹凸棒粉的混合方式,是采用将硅藻土粉投入高速混合机中,硅藻土在搅拌的过程中,利用一喷头进行喷洒功能性有益菌,由此可以确保90%以上的益生菌均能吸附在硅藻土的容腔中;待硅藻土与有益菌混合完成后,由于功能性有益菌带有一定水分,故此混合后的硅藻土表面也具有一定水分,再将混合后的硅藻土持续搅拌,再采用另一喷头喷洒凹凸棒粉,由此即可以确保所有硅藻土均能够在表面形成一层包衣外层。

  试验方法:

  以下为申请人于2018年12月实际应用后记载数据,其中:

  育苗:7万尾虾苗;

  养殖环境:一亩池塘,池深1.8-2.2米。

  

  

  

  表中:

  12月6日:投放500g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12月9日:投放500g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12月13日:投放500g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12月18日:投放500g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12月21日:投放500g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12月23日:投放500g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12月26日:投放500g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12月28日:投放500g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12月31日:投放500g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以下为申请人于2019年1月实际应用后记载数据,其中:

  育苗:7万尾虾苗;

  养殖环境:一亩池塘,池深1.8-2.2米。

  

  

  表中:

  1月2日:投放1000g 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1月5日:投放1000g 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1月7日:投放1000g 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1月10日:投放1000g 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1月12日:投放1000g 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1月15日:投放1000g 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1月17日:投放1000g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1月21日:投放1000g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1月23日:投放1000g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1月25日:投放1000g本发明制得的稳定剂。

  通过上述两个表格及稳定剂投放记录可以看出,本发明稳定剂稳定2-4天投放500g-1000g,即可确保水质内各元素含量符合要求,保证水质质量,相比现有技术,稳定剂的养殖成本明显降低,且养殖过程中,池塘中死亡虾尸体及壳体显著减少,克服了养殖周期长后,由环境带来的有害菌污染,无法养殖的产业瓶颈,获得可持续性养殖的一种全新解决办法。

《一种水产养殖池底环境维护用包衣稳定剂系统及其制备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