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帽类制品> 一种帽带带扣装配检测装置独创技术27896字

一种帽带带扣装配检测装置

2021-04-23 14:44:02

一种帽带带扣装配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帽带带扣装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安全帽或头盔之类的器具上都有连接带,其作用是将安全帽或头盔等稳定、可靠、安全地紧固在使用者头上。帽带在生产完后需要进行切断,切断后需要在帽带穿接卡扣,才能够包装出厂,目前,现有技术的帽带穿接采用人工完成,其效率低下。而现有的帽带穿接装置,没有上料和下料装置,不适合连续生产作业,也没有拉力测试装置,看其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帽带带扣装配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帽带带扣装配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帽带带扣装配检测装置,包括带扣上料机构、帽带穿接机构、帽带剪切机构、下料机构、工作台以及检测机构,所述带扣上料机构包括带扣振动盘以及带扣上料机械手,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机械手、下料滑道以及放置箱,所述放置箱设置在下料滑道下方,所述下料滑道设置在工作台的一端,所述工作台固定在电气柜的顶部,所述工作台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检测机构、下料机械手、帽带穿接机构、帽带剪切机构以及上料机械手,所述上料机械手的一侧设置有带扣振动盘。

  优选的,所述帽带穿接机构包括包括帽带上料机构、搬运机构、穿接机构以及帽带对位机构,所述搬运机构包括龙门架,所述龙门架的下方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帽带上料机构、穿接机构和帽带对位机构。

  优选的,所述帽带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主动转轴和传动转轴,所述主动转轴上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传动转轴上设置有传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传动轮之间绕设有输送带,所述主动转轴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在壳体上,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帽带放置箱。

  优选的,所述帽带剪切机构包括机架、热熨机构、输送机构以及热切机构,所述机架顶部安装有第五支撑板,所述第五支撑板上由前往后依次设置有热熨机构、输送机构以及热切机构,所述机架内部设置有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五支撑板一侧开设有透视窗口,该透视窗口上安装有保护玻璃,所述保护玻璃位于热熨机构前端。

  优选的,所述热熨机构包括加热熨烫板以及驱动所述加热熨烫板上下移动的第五气缸,所述加热熨烫板设置在热熨外壳内,加热熨烫板的下表面设有加热平面,加热熨烫板在抬起时露出加热平面,所述加热装置设在加热熨烫板内。

  优选的,所述热切机构包括热切刀片、顶板以及第三挡板,所述热切刀片的一端固定在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与第六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六气缸固定在机架的另一侧面上,所述顶板通过支撑杆固定在第二侧板上,所述顶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平直部和弯折部,所述顶板的平直部上安装有风扇。

  优选的,所述带扣振动盘外侧连接有输送轨道,所述输送轨道远离振动盘的一侧设有用于带扣抵接的带扣挡板。

  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械手和所述下料机械手均为三轴机械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帽带带扣装配检测装置,通过帽带上料机构将帽带进行输送,通过搬运机构将上料机构上的帽带夹取至穿接机构,通过穿接机构配合帽带对位机构对帽带与卡扣进行所需的安装作业,提高了安装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热熨机构对帽带进行熨烫整形,提高了帽带的平整性,方便帽带的剪切作业,提高了帽带剪切效率;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实用,能够实现对帽带进行熨烫和剪切;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扣振动盘配合上料机械手将卡扣输送并且放置在容纳腔内,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力感应器检测前拉力机构和后拉力机构对帽带的拉力,结构简单,检测效果好。本实用新型在安全帽带进行拉伸检测时,帽带随着拉力的不断加大将产生拉伸变形,通过U型光电传感器、L型舌片配合PLC控制器,可避免帽带被拉断。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帽带带扣装配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帽带穿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帽带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搬运机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搬运机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穿接机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铆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A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帽带对位机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帽带对位机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帽带剪切机构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帽带剪切机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热熨机构去掉热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检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检测机构去除U形支撑板和条形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的B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带扣上料机构;11、带扣振动盘;12、上料机械手;2、帽带穿接机构;21、帽带上料机构;2101、第一支撑架;2102、壳体;2103、第一伺服电机;2104、第一气缸;2105、第一挡板;2106、帽带放置箱;22、搬运机构;2201、支撑柱;2202、横梁;2203、第一线性模组;2204、固定板;2205、第一滑台气缸;2206、第一移动板;2207、第一L形板;2208、气动手指;2209、第一滑轨;2210、第一滑块;23、穿接机构;2301、第二线性模组;2302、第一底板;2303、第一支撑座;2304、第一支撑板;2305、定位块;2306、凹槽;2307、卡扣;2308、第二滑轨;2309、第二滑块;2310、 U形支架;2311、第二气缸;2312、气缸安装座;2313、第二L形板;2314、第三气缸;2315、第一支座;2316、契形块;2317、气缸固定板;2318、第二滑台气缸;2319、第四气缸;2320、第二支撑板;2321、第三滑台气缸; 2322、第一连接板;2323、铆钉机械手;2324、第三线性模组;2325、第二支撑座;24、帽带对位机构;2401、第二底板;2402、第三滑轨;2403、第三滑块;2404、垫块;2405、第三支撑板;2406、第二支座;2407、第二支撑架;2408、第四线性模组;2409、第三L形板;2410、第一侧板;2411、第四支撑板;2412、第二挡板;2413、第一正反螺杆;2414、第二伺服电机; 2415、L形支撑架;2416、第四滑轨;2417、第四滑块;2418、第二移动板; 2419、第二连接板;2420、第五滑块;2421、第五滑轨;2422、横板;2423、旋转气缸;2424、机械手;2425、穿插片;2426、第五线性模组;3、帽带剪切机构;31、机架;32、热熨机构;3201、加热熨烫板;3202、第一气缸; 3203、热熨外壳;3204、固定板;3205、第四L形板;3206、L形支架;33、输送机构;3301、第一导向杆;3302、输送轮;3303、限位块;3304、输送轮轴;3305、第二侧板;3306、从动带轮;3307、传动带;3308、第三伺服电机;3309、第三支座;34、热切机构;3401、热切刀片;3402、顶板;3403、第三挡板;3404、连接轴;3405、第二气缸;3406、支撑杆;3407、风扇; 3408、支撑块;3409、下料滑槽;35、第五支撑板;36、光电传感器;37、保护玻璃;4、成品下料机构;41、下料机械手;42、下料滑道;43、放置箱; 5、工作台;6、检测机构;61、第六支撑板;62、第三支撑架;63、拉力机构;631、前拉力机构;63101、U形支架;63102、支撑块;63103、第六滑块; 63104、第三移动板;63105、凸形块;63106、通孔;63107、第二导向杆; 63108、顶针;63109、弹簧;63110、限位块;63111、舌片;632、后拉力机构;633、第六滑轨;634、第四支座;63401、第三侧板;63402、第三底板; 3403、第四挡板;635、第二正反螺杆;636、第四伺服电机;637、螺套;64、载具;6401、载具底座;6402、定位块;6403、凹槽;65、帽带检测机构; 6501、拉力传感器;6502、第三支撑座;66、U形支撑板;67、条形灯;68、安装板;69、U型光电传感器;7、电气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帽带带扣装配检测装置,包括带扣上料机构1、帽带穿接机构2、帽带剪切机构3、下料机构4、工作台5以及检测机构6,所述带扣上料机构1包括带扣振动盘11以及带扣上料机械手12,所述下料机构4包括下料机械手41、下料滑道42以及放置箱43,所述放置箱43设置在下料滑道42下方,所述下料滑道42设置在工作台5的一端,所述工作台5固定在电气柜7的顶部,所述工作台5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检测机构6、下料机械手41、帽带穿接机构2、帽带剪切机构3以及上料机械手12,所述上料机械手12的一侧设置有带扣振动盘11。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带扣振动盘11外侧连接有输送轨道,所述输送轨道远离振动盘的一侧设有用于带扣抵接的带扣挡板。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上料机械手12和所述下料机械手41均为三轴机械手。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帽带穿接机构2包括包括帽带上料机构21、搬运机构 22、穿接机构23以及帽带对位机构24,所述搬运机构22包括龙门架,所述龙门架的下方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帽带上料机构21、穿接机构23和帽带对位机构24。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帽带上料机构21包括第一支撑架2101,所述第一支撑架2101上设置有壳体2102,所述壳体2102内安装有主动转轴和传动转轴,所述主动转轴上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传动转轴上设置有传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传动轮之间绕设有输送带,所述主动转轴与第一伺服电机210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103固定在壳体2102上,所述壳体2102上设置有第一气缸2104,所述第一气缸210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挡板2105,所述壳体2102的一侧设置有帽带放置箱2106。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龙门架包括两根支撑柱2201和一根横梁2202,所述横梁2202设于所述支撑柱2201的上部,所述横梁2202顶部安装有第一线性模组2203,所述第一线性模组2203的滑块上安装有固定板2204,所述固定板 2204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滑台气缸2205,所述第一滑台气缸2205的滑台上固定有第一移动板2206,所述第一移动板2206上固定有第一L形板2207,所述第一L形板2207上安装有气动手指2208。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横梁22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轨2209,所述第一滑轨 2209上设置有第一滑块2210,所述第一滑块2210与第一滑台气缸2205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穿接机构23包括第二线性模组2301,所述第二线性模组2301固定在第一底板2302上,所述第二线性模组2301的滑块上安装有两块第一支撑座2303,两块所述第一支撑座2303上均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304,所述第一支撑板2304上安装有两块定位块2305,两块所述定位块2305上均设有凹槽2306,两个所述凹槽2306之间形成可容纳卡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安装有卡扣2307。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线性模组23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滑轨2308,所述第二滑轨2308固定在第一底板2302上,所述第二滑轨2308上设置有两个帽带穿插组件,两个所述帽带穿插组件呈对称设置,所述帽带穿插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滑轨2308上的第二滑块2309,所述第二滑块2309上安装有U形支架2310,所述U形支架2310与第二气缸2311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气缸2311固定在气缸安装座2312上,所述气缸安装座2312固定在第二L形板2313上,所述第二L形板2313固定在第一底板2302上,所述第一底板 2302固定在第三线性模组2324的滑块上,所述第三线性模组2324固定在第二支撑座2325上。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U形支架2310上安装有第三气缸2314,所述第三气缸 2314的活塞杆上安装有第一支座2315,所述第一支座2315上安装有契形块 2316。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底板2302上设置有两个铆接组件,两个所述铆接组件呈对称设置,并且位于帽带穿插组件的一侧,所述铆接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底板2302上的气缸固定板2317,所述气缸固定板2317上安装有第二滑台气缸2318,所述第二滑台气缸2318的滑台上设置有第四气缸2319,所述第四气缸2319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二支撑板2320,所述第二支撑板2320上设置有第三滑台气缸2321,所述第三滑台气缸2321的滑台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板2322,所述第一连接板2322上安装有铆钉机械手2323。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帽带对位机构24包括第二底板2401,所述第二底板 240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滑轨2402,两条所述第三滑轨2402上设置有第三滑块2403,两块所述第三滑块2403上均安装有垫块2404,两块所述垫块2404 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板2405,所述第三支撑板2405固定在第五线性模组2426 的滑块上,所述第五线性模组2426安装在第二底板2401上,所述第三支撑板2405上安装有第二支座2406和第二支撑架2407。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支撑架2407上安装有第四线性模组2408,所述第四线性模组2408的滑块上安装有第三L形板2409。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支座2406包括两个第一侧板2410和第四支撑板 2411,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410分别设置于第四支撑板2411的两侧,所述第四支撑板2411上固定有第二挡板2412,所述第二挡板2412和所述第一侧板 2410之间设置有第一正反螺杆2413,所述第一正反螺杆2413的一端部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侧板2410上,另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二挡板2412与第二伺服电机2414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正反螺杆2413的一端设有正向螺纹,另一端设有反向螺纹,所述正向螺纹、所述反向螺纹分别与正螺母锁紧块和反螺母锁紧块螺纹连接,所述正螺母锁紧块和反螺母锁紧块上端均安装有L形支撑架2415,所述L形支撑架2415上设置有第四滑轨2416,所述第四滑轨 2416上设置有第四滑块2417,所述第四滑块2417上安装有第二移动板2418,所述第二移动板2418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板2419,所述第二连接板2419与第五滑块24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滑块2420设置在第五滑轨2421上,所述第五滑轨2421安装在横板2422上,所述横板2422固定在第三L形板2409上。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移动板2418上安装有旋转气缸2423,所述旋转气缸2423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机械手2424,所述机械手2424的夹爪上安装有穿插片2425。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帽带剪切机构3包括机架31、热熨机构32、输送机构 33以及热切机构34,所述机架31顶部安装有第五支撑板35,所述第五支撑板35上由前往后依次设置有热熨机构32、输送机构33以及热切机构34。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机架31内部设置有光电传感器36,所述光电传感器 36可为红外热成像仪、可见光摄像系统或激光器。所述第五支撑板35一侧开设有透视窗口,该透视窗口上安装有保护玻璃37,保护玻璃37的轴线与光电传感器36的轴线光轴相对应,所述保护玻璃37位于热熨机构32前端。

  本实施例中的光电传感器与PLC控制器连接,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带扣上料机构1、帽带穿接机构2、帽带剪切机构3、下料机构4以及检测机构连接,以控制带扣上料机构1、帽带穿接机构2、帽带剪切机构3、下料机构 4以及检测机构6工作。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热熨机构32包括加热熨烫板3201以及驱动所述加热熨烫板3201上下移动的第五气缸3202,所述加热熨烫板3201设置在热熨外壳3203内,加热熨烫板3201的下表面设有加热平面,加热熨烫板3201在抬起时露出加热平面,所述加热装置设在加热熨烫板3201内,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加热平面进行加热,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丝。所述加热熨烫板3201 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板3204,所述固定板3204上安装有第四L形板3205,所述第四L形板3205固定在L形支架3206上,所述L形支架3206与第五气缸3202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所述第五气缸3202固定在机架31的一侧面上。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输送机构33包括由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第一导向杆3301 以及输送轮3302,所述第一导向杆3301的两端固定在第三支座3309上,所述第三支座3309固定在第五支撑板35上,所述第一导向杆3301中部设置有两块限位块3303,两块所述限位块3303固定在第五支撑板35上,两块限位块3303与第一导向杆3301之间形成有供安全帽帽带穿过的导向间隙,所述输送轮3302安装在输送轮轴3304上,所述输送轮轴330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侧板3305,并且输送轮轴330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侧板3305上,所述输送轮轴3304上还设置有从动带轮306,所述从动带轮3306通过传动带 3307与主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带轮与第三伺服电机308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三伺服电机3308固定在机架31的一侧面上。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热切机构34包括热切刀片3401、顶板3402以及第三挡板3403,所述热切刀片3401的一端固定在连接轴3404上,所述连接轴3404 与第六气缸3405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六气缸3405固定在机架31的另一侧面上,所述顶板3402通过支撑杆3406固定在第二侧板3305上,所述顶板3402 包括相互连接的平直部和弯折部,所述顶板3402的平直部上安装有风扇3407,所述热切刀片3401内设置有电热丝。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三挡板3403的两端固定在支撑块3408上,所述支撑块3408固定在第五支撑板35的一端,所述第三挡板3403的下方设置有下料滑槽3409,所述下料滑槽3409固定在机架31上。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检测机构6包括第六支撑板61,所述第六支撑板61固定在支撑架62上,所述第六支撑板61上设置有拉力机构63,所述拉力机构 63上安装有载具64以及帽带检测机构65,所述第六支撑板61的两侧设置有 U形支撑板66,所述U形支撑板66之间安装有条形灯67。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拉力机构63包括第六滑轨633以及对称设置在第六滑轨633两端的前拉力机构631和后拉力机构632,所述第六滑轨633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第六滑轨633为平行设置且固定在第六支撑板61上,所述前拉力机构631和后拉力机构632结构相同,所述前拉力机构31包括U形支架 63101以及第三移动板63104,所述U形支架63101的两个第三侧板底部分别安装有支撑块63102,两块所述支撑块63102的底部分别安装有第六滑块63103,两块所述第六滑块63103分别滑设在两条所述第六滑轨633上。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U形支架63101的顶部安装有载具64,所述载具64包括载具底座6401,所述载具底座6401的顶部安装有两块间隔设置的定位块 6402,两块所述定位块6402的一侧面上均开设有相对应的凹槽6403,两个凹槽6403之间形成一卡槽,所述卡槽用于放置卡扣2307。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拉力机构63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六支撑板61上的第四支座634,所述第四支座634位于两条所述第六滑轨633之间,所述第四支座634包括两个第三侧板63401和第三底板63402,两个第三侧板63401分别设置于第三底板63402的两侧,所述第三底板63402上固定有第四挡板63403,所述第四挡板63403和所述第三侧板63401之间设置有第二正反螺杆635,所述第二正反螺杆635的一端部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侧板63401上,另一端部穿过所述第四挡板63403与第四伺服电机636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正反螺杆635的一端设有正向螺纹,另一端设有反向螺纹,所述正向螺纹、所述反向螺纹分别与正螺母锁紧块和反螺母锁紧块螺纹连接,所述正螺母锁紧块和反螺母锁紧块上端均安装有第三移动板63104,所述第三移动板63104顶部安装有凸形块63105,所述凸形块63105的中部开设有两个通孔63106,两个所述通孔63106内均设置有第二导向杆63107,所述第二导向杆63107的一端固定在U形支架63101上,所述凸形块63105的两端均设置有顶针63108,所述顶针63108的固定在凸形块63105上,所述顶针63108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凸形块63105固定在U形支架63101上,所述顶针63108上套装有弹簧63109,所述弹簧63109的一端抵在所述凸形块63105的一侧,所述弹簧63109的另一端抵在所述U形支架63101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四伺服电机636安装在第三底板63402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三侧板63401与所述第四挡板63403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凸形块63105的另一侧上安装有限位块63110,所述限位块63110位于两个所述通孔63106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帽带检测机构65包括拉力传感器6501和第三支撑座6502,所述第三支撑座6502安装在凸形块63105的顶部,所述第三支撑座6502 上安装有拉力传感器6501。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六支撑板6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安装板68,所述安装板68的一侧面安装有U型光电传感器69,所述U型光电传感器69与PLC控制器连接,所述U型光电传感器69位于第六滑轨633一端,在支撑块63102 的一侧设置有一个与U型光电传感器69配合插入的舌片631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人工将帽带依次穿插在热熨机构32、输送机构33以及热切机构34上,当光电传感器感应到帽带,将感应到的信号发送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热熨机构32工作,并且电热丝通电对加热熨烫板3201进行加热,第五气缸3202动作推动L形支架3206 以及加热熨烫板3201向下移动,使得加热熨烫板3201对帽带进行热熨,热熨完成后,帽带穿过导向间隙与输送轮3302接触,第三伺服电机3308工作带动主动带轮,通过传动带3307传动带动从动带轮3306转动,从而带动输送轮轴3304以及输送轮3302转动,输送与输送轮3302接触的帽带移动,移动至热切机构34,电热丝通电对热切刀片3401进行加热,风扇工作对热切刀片3401进行吹风操作,使热切刀片3401加热均匀,加热后第六气缸3405工作,通过连接轴3404传动推动热切刀片3401向下移动,对帽带进行剪切操作。帽带剪切完成后,人工将上述剪切好的帽带放置输送带上,第一伺服电机2103工作带动主动转轴以及主动轮,主动轮与传动轮通过输送带传动,从而输送带上的帽带移动,同时,带扣振动盘11工作依次将带扣振动盘11内的卡扣输送至输送轨道,上料机械手12动作将输送轨道上的卡扣2307夹取并且放置在容纳腔内,通过第一线性模组2203、第一滑台气缸2205驱动下带动气动手指2208移动,移动至帽带上,气动手指2208动作将帽带夹取,通过第一线性模组2203、第一滑台气缸2205的驱动下将夹有帽带的气动手指 208移动至穿接机构23上并且将帽带的两端分别穿在卡扣2307上,第二气缸311推动U形支架2310移动,使得固定在U形支架2310上的第三气缸2314 以及契形块2316向卡扣方向移动,第三气缸2314动作推动契形块2316上下移动,使得契形块2316与卡扣2307上的卡槽齐平,通过第五线性模组2426、第四线性模组2408以及第二伺服电机2414的驱动下带动机械手2424移动至帽带上,机械手2424动作将帽带一端夹紧,配合契形块2316将帽带插入卡扣2307的卡槽内,旋转气缸2423带动机械手2424以及穿插片2425旋转180 度,在第二伺服电机2414的驱动下穿插片2425对卡扣2307的卡槽内帽带进行穿插,使得帽带一端穿设在卡槽内并且穿出卡槽,通过第二滑台气缸2318、第四气缸2319以及第三滑台气缸2321的驱动下带动铆钉机械手2323移动至帽带上,铆钉机械手323动作将帽带两端的进行铆接固定,使得帽带的两端卡接有卡扣2307,帽带装配完成后,下料机械手41工作,将装配好的帽带夹取并且放置在下料滑道42内,装配好的帽带随着下料滑道42滑入放置箱43 内。

  检测时,下料机械手41将装配好的帽带两端分别固定在前拉力机构631 和后拉力机构632上方的带扣6404上,第四伺服电机636工作带动第二正反螺杆635转动,在第二正反螺杆635带动下,正螺母锁紧块和反螺母锁紧块逐渐靠近或远离,从而带动固定在正螺母锁紧块和反螺母锁紧块上方的安全帽带进行拉伸或者收紧操作。在拉伸过程中拉力感应器检测前拉力机构631 和后拉力机构632对安全帽带的拉力,检测效果好。安全帽带进行拉伸检测时,安全帽带随着拉力的不断加大将产生拉伸变形,当支撑块63102移动到第六滑轨633一端时,支撑块63102上的L型舌片63111移动到U型光电传感器69的凹槽内,U型光电传感器69感应到L型舌片63111,并向PLC控制器发出信号,PLC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第四伺服电机636停止工作,避免安全帽带被拉断。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一种帽带带扣装配检测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