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帽类制品> 实现实时散热的智能全盔独创技术10566字

实现实时散热的智能全盔

2023-03-19 02:34:44

实现实时散热的智能全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部护具,具体涉及实现实时散热的智能全盔。

  背景技术

  骑行头盔——骑行运动中生命最坚实的保护屏障。骑行过程中的摔倒会对头部造成很大的损害,即使骑行者是以较低的车速沿着坡度平稳的自行车道骑行,也同样不可忽视安全问题。佩戴骑行头盔的原因很简单也很重要——保护头部,减少伤害。相关数据表明,在每年超过500例的骑车死亡事故中,有75%的死亡原因是头部受到致命伤害。医学研究发现,骑车佩戴头盔可防止85%的头部受伤,并且大大减小了损伤程度和事故死亡率。半盔式骑行头盔分为公路专用(无帽檐)、公路山地两用(配可拆卸帽檐)等。

  骑行头盔的作用原理在于通过吸收碰撞的冲击力来发挥保护作用。换言之,每一个骑行头盔都具有泡沫内层,在事故发生时,泡沫内层会缓冲碰撞来减轻事故损伤。传统中,许多骑行头盔是由EPS(发泡性聚苯乙烯)材料制作而成。一旦EPS泡沫在事故中粉碎变形,则不可恢复和再次使用。此外,还有由EPP(发泡聚丙烯)泡沫制成内层的头盔。尽管EPP泡沫在受到撞击之后可以再次恢复使用,但是其吸收冲击力的强度远远不及EPS泡沫。现有的头盔很重,对于骑行的人来说是负担。一般的头盔沿用的都是欧美风格,欧美人与亚洲人存在脸型的不同,而良好的包裹性可以提高头盔对头部的保护,且在激烈颠簸时不至于让头盔上下晃动。现有的头盔还不能适用于各种不同头型的人,现有的全盔属于较封闭的,容易造成内部闷热,而大脑在闷热过程中容易缺氧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骑行车的安全行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全盔属于较封闭的,容易造成内部闷热,而大脑在闷热过程中容易缺氧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骑行车的安全行车,目的在于提供实现实时散热的智能全盔,提高头盔的散热性能,保证骑行车的安全行车。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实现实时散热的智能全盔,包括头盔壳体,所述头盔壳体呈椭球空腔结构,头盔壳体的下侧开口以及头盔壳体的前侧开口;头盔壳体的顶部、后侧以及两侧均匀分布有小孔,小孔的直径在1mm以内,并且小孔为圆形且贯穿头盔壳体;小孔的面积占头盔壳体表面积的1/3以下;在头盔壳体的外表面覆盖有外层防护膜;在头盔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气囊,气囊包括顶部气囊、后侧气囊、左侧气囊、右侧气囊和护颚气囊,顶部气囊、后侧气囊、左侧气囊、右侧气囊和护颚气囊各自连接有一个微型调节气泵;后侧气囊紧贴头部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孔洞、湿度传感器、单片机、微型电机,孔洞有封闭片,封闭片连接电机,温度传感器连接单片机,单片机控制微型电机的运转,微型电机控制封闭片的动作。

  头盔的作用是为了抵御外界的冲击,降低外界冲击对大脑的损害,因此头盔的抵御外界的强度是很重要的,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强度,头盔普遍较重,如果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头盔重量会下降,但是成本就会上升,除了专业骑行者或者骑行狂热爱好者,一般不会采用。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材质的头盔,头盔的重量中头盔壳体占了很大的重量比,通过在头盔壳体上设置多个小孔,小孔均匀分布,从而降低了头盔壳体本身的重量,但是,如果小孔的面积与头盔壳体的表面积相比占用太多,会严重影响头盔的强度,通过实验证明,当小孔的面积占头盔壳体表面积的1/3时,头盔的强度变化不大,但是一旦大于1/3,头盔的强度就会显著降低。小孔的直径限定在1mm以内,1mm的小孔是肉眼可见的,当直径大于1mm时,小孔越大,头盔的强度就会越小,并且小孔超过1mm,在骑行过程中周围环境中很多尖锐物品容易穿过小孔对人脑造成损伤,因此将小孔的直径限定在1mm以内,一方面保证了头盔的强度,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外界的尖锐物体的刺入;1mm的小孔均匀分布在头盔壳体上,外表变化不大,强度几乎无差别,重量会降低,最多能够降低现有头盔重量的1/6。

  在头盔壳体内表面设置多个气囊,每个气囊都配备有微型调节气泵,当不同头型的人进行头盔佩戴时,可以通过调节顶部气囊、后侧气囊、左侧气囊、右侧气囊和护颚气囊使得头盔能够适应相应的头型,防止头盔松动,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囊调节头盔内部空间,一方面气囊调节是较为简单的方式,成本花费不高,另一方面则是头盔本来就是用于保护头部,在头盔内部再加上气囊,当头盔受到外部压力时,气囊对外部压力实现缓冲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对头部进行保护。

  头盔闷热是因为头盔内部不通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侧气囊上设置孔洞、传感器、电机等装置,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会传输至单片机,单片机作出判断后,如果温度过高则启动电机将密封片移开,将孔洞打开,微型调节气泵持续充气,形成后侧气囊的空气流动,从而将气体从脑部后侧向前侧吹风,降低头盔内部的闷热程度,将孔洞设置在后侧气囊是由于人的后脑勺要更加敏感,尽管是微小的风也能够感受到,从而降低大脑的闷热感受,保证骑行车的注意力集中,从而保证了骑行安全。单片机接收温度传感器的消息,进而驱动电机转动的手段均属于现有技术。

  进一步地,头盔壳体的顶部为向外突出的拱状结构,头盔壳体顶部小孔的中轴线汇集于头盔壳体的几何中心。拱状结构能够承担较大的外界压力,将小孔的中轴线汇集于头盔壳体的几何中心,在承受外界压力时,小孔能够将压力分散出,提高抵抗外界压力的强度。

  进一步地,头盔壳体的后侧为向外突出的拱状结构,头盔壳体后侧小孔的中轴线汇集于头盔壳体的几何中心。

  进一步地,在头盔壳体内表面设置有内层防护膜。设置外层防护膜是为了避免外界的灰尘杂质进入小孔,对小孔进行堵塞,设置内层防护膜是为了在外层防护膜破裂后,灰尘杂质进入小孔,避免灰尘和杂质进入气囊导致不易清洁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地,气囊采用涂有密封橡胶的尼龙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侧气囊上检测头盔内温度变化并在温度较高时启动电机将后侧气囊的气体放出,在头盔内形成流动的风,降低头盔内的闷热程度,保证大脑的注意力集中,从而保证了骑行者的安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头盔壳体内部设置多个气囊,再通过气泵对气囊进行调节从而适应各种不同头型的人进行佩戴,避免头盔与头型不合适而导致头盔松动的现象发生,保证了头盔的安全系数;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头盔壳体上均匀设置小孔,能够有效降低头盔壳体的重量,提高骑行车戴头盔的舒适度;

  4、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头盔强度的前提下能够减少1/6的重量,降低头盔对骑行者的压迫。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囊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外层防护膜,2-头盔壳体,3-小孔,4-内层防护膜,5-气囊,6-眼罩,51-顶部气囊,52-后侧气囊,53-左侧气囊,54-右侧气囊,55-护颚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实现实时散热的智能全盔,包括头盔壳体2,所述头盔壳体2呈椭球空腔结构,头盔壳体2的下侧开口以及头盔壳体2的前侧开口;头盔壳体2的顶部、后侧以及两侧均匀分布有小孔3,小孔3的直径在1mm以内,并且小孔3为圆形且贯穿头盔壳体2;小孔3的面积占头盔壳体2表面积的1/3以下;在头盔壳体2的外表面覆盖有外层防护膜1;在头盔壳体2的内表面设置有气囊5,气囊5包括顶部气囊51、后侧气囊52、左侧气囊53、右侧气囊54和护颚气囊55,顶部气囊51、后侧气囊52、左侧气囊53、右侧气囊54和护颚气囊55各自连接有一个微型调节气泵;后侧气囊52紧贴头部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孔洞、湿度传感器、单片机、微型电机,孔洞有封闭片,封闭片连接电机,温度传感器连接单片机,单片机控制微型电机的运转,微型电机控制封闭片的动作。

  头盔壳体2的顶部为向外突出的拱状结构,头盔壳体2顶部小孔3的中轴线汇集于头盔壳体2的几何中心。

  头盔壳体2的后侧为向外突出的拱状结构,头盔壳体2后侧小孔3的中轴线汇集于头盔壳体2的几何中心。

  在头盔壳体2内表面设置有内层防护膜。气囊5采用涂有密封橡胶的尼龙材料制成。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现实时散热的智能全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