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帽类制品> 一种具有防冲击功能的登山安全帽独创技术9713字

一种具有防冲击功能的登山安全帽

2021-03-20 19:25:46

一种具有防冲击功能的登山安全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登山安全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冲击功能的登山安全帽。

  背景技术

  登山安全帽可以有效防止落石以及非正常脱落姿态带来的头部伤害,头盔要端正佩戴才能护住前额后脑及侧面,一般使用材质较为坚硬,属于户外护具的一种。

  一般常用的登山安全帽大多防冲击功能较差,对人的头部保护不够,且在登山时无法对人眼和面部进行保护,登山时的落灰和碎石容易对人眼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冲击功能的登山安全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一般常用的登山安全帽大多防冲击功能较差,对人的头部保护不够,且在登山时无法对人眼和面部进行保护,登山时的落灰和碎石容易对人眼造成损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冲击功能的登山安全帽,包括外壳、护目镜、挡板和吸盘,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层,且海绵层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方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支撑杆的底部相连接,且第一支撑杆贯穿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方与内层帽相连接,且内层帽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同时内层帽的表面开设有开孔,所述内层帽的下端外侧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侧上下均设置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外侧通过连接杆与海绵层相连接,所述护目镜设置在外壳的右侧,且护目镜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卡合在第一滑道内,且第一滑道开设在外壳的右侧表面,所述挡板设置在护目镜的下方,且挡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卡合在第二滑道内,且第二滑道开设在外壳的右端表面,所述吸盘设置在挡板的左侧面上,且挡板的下方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开设在外壳的右端表面,且开槽设置在第二滑道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支撑杆构成伸缩结构,且第一支撑杆的直径小于第二支撑杆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开孔在内层帽的表面呈等间距分布,且开孔设置有七个。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固定板、第二弹簧和连接杆呈环形阵列状结构设置在外壳与内层帽之间,且第二弹簧和连接杆关于固定板的中轴线对称均设置有两组。

  优选的,所述护目镜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一滑道与外壳构成滑动结构,且护目镜的厚度小于开槽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挡板通过第二滑块和第二滑道与外壳构成滑动结构,且挡板吸盘的高度与吸盘的高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防冲击功能的登山安全帽,

  (1)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在遇到来自上方的冲击时,第一支撑杆会缩入第二支撑杆内使第一弹簧受力发生形变,以此减缓冲击,在将冲击消减后,第一弹簧回弹将第一支撑杆顶回,应对下一次冲击;

  (2)设置有固定杆和连接杆,在遇到来自侧面的冲击时,连接杆受力往内收缩,第二弹簧受力发生形变,抵消冲击力,再将冲击消减后,第二弹簧回弹使连接杆回弹,以保护头部;

  (3)设置有开孔和护目镜,在佩戴安全帽运动时,热量可以从开孔散出,使人佩戴运动时更加舒适,护目镜可以滑动放下,可以对人的眼睛和面部进行保护,防止落灰和碎石对人的眼睛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孔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海绵层,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一弹簧,6、内层帽,7、开孔,8、固定杆,9、固定板,10、第二弹簧,11、连接杆,12、护目镜,13、第一滑块,14、第一滑道,15、挡板,16、第二滑块,17、第二滑道,18、吸盘,19、开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冲击功能的登山安全帽,包括外壳1、海绵层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一弹簧5、内层帽6、开孔7、固定杆8、固定板9、第二弹簧10、连接杆11、护目镜12、第一滑块13、第一滑道14、挡板15、第二滑块16、第二滑道17、吸盘18和开槽19,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层2,且海绵层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3的下方通过第一弹簧5与第二支撑杆4的底部相连接,且第一支撑杆3贯穿第二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4的下方与内层帽6相连接,且内层帽6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同时内层帽6的表面开设有开孔7,内层帽6 的下端外侧设置有固定杆8,且固定杆8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外侧上下均设置有第二弹簧10,且第二弹簧10的外侧通过连接杆11与海绵层2相连接,护目镜12设置在外壳1的右侧,且护目镜12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滑块13,第一滑块13卡合在第一滑道14内,且第一滑道14开设在外壳1 的右侧表面,挡板15设置在护目镜12的下方,且挡板1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滑块16,第二滑块16卡合在第二滑道17内,且第二滑道17开设在外壳1的右端表面,吸盘18设置在挡板15的左侧面上,且挡板15的下方设置有开槽 19,开槽19开设在外壳1的右端表面,且开槽19设置在第二滑道17的左侧。

  本例的第一支撑杆3通过第一弹簧5与第二支撑杆4构成伸缩结构,且第一支撑杆3的直径小于第二支撑杆4的直径,第一支撑杆3可以往内收缩以抵消来自上方的冲击,保护人的头部。

  开孔7在内层帽6的表面呈等间距分布,且开孔7设置有七个,人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可以从开孔7排出,使佩戴者运动时更加舒适。

  固定杆8、固定板9、第二弹簧10和连接杆11呈环形阵列状结构设置在外壳1与内层帽6之间,且第二弹簧10和连接杆11关于固定板9的中轴线对称均设置有两组,连接杆11在第二弹簧10的作用下可以抵消来自侧面的冲击力,保护人的头部。

  护目镜12通过第一滑块13和第一滑道14与外壳1构成滑动结构,且护目镜12的厚度小于开槽19的宽度,护目镜12可以滑动放下,保护人的眼睛和面部,防止沙石和落灰对人眼造成伤害。

  挡板15通过第二滑块16和第二滑道17与外壳1构成滑动结构,且挡板 15的高度与吸盘18的高度相同,往左侧滑动挡板15,挡板15左侧的吸盘18 将护目镜12吸住,防止护目镜12在运动时上下移动,造成不便。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具有防冲击功能的登山安全帽时,首先将内层帽6 佩戴在头上,然后将挡板15往右侧滑开,再将护目镜12滑动经过开槽19滑动放下,接着将挡板15往左侧滑动,使用挡板15左侧的吸盘18将护目镜12 吸住,从而固定住护目镜12,护目镜12可以对人眼和面部进行保护,防止碎石和灰尘对人眼造成损伤,在佩戴安全帽运动时,当遇到来自上方的冲击时,第一支撑杆3可以缩入第二支撑杆4内使第一弹簧5受力发现形变,将冲击力缓冲后,第一弹簧5回弹将第一支撑杆3顶起,以应对下一次冲击,在遇到来自侧面的冲击时,连接杆11受力往内挤压使第二弹簧10受力发生形变,在对冲击力缓冲后,第二弹簧10恢复形变使连接杆11恢复形变以应为下一次冲击,在运动时会佩戴者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时热量可以从内层帽6表面的开孔7散出,使佩戴者佩戴起来更加舒适。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具有防冲击功能的登山安全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