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旅行物品> 一种便携泡茶器及旅行茶具套组独创技术20083字

一种便携泡茶器及旅行茶具套组

2020-10-26 11:26:48

一种便携泡茶器及旅行茶具套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泡茶器及旅行茶具套组。

  背景技术

  饮茶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泡茶饮茶的方式及茶具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茶壶、茶盖、茶杯,根据不同茶叶采用不同茶具,也有使用茶海、碗盖泡茶;而目前的茶壶一般采用直接从茶壶上部倾倒出茶水的方式进行倒茶,具体的说,现有技术中将茶壶内的茶水倒入茶杯时,一般用拇指、中指抓住茶壶两侧并用食指按住茶盖上的凸部,倾倒茶水,由于泡茶用水都是高温热水,手容易被烫到,一不小心可能将茶壶和茶盖摔碎,同时也会影响到倒茶水的安全和流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泡茶器及旅行茶具套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将茶壶内的茶水倒入茶杯时,手容易被烫到,一不小心可能将茶壶和茶盖摔碎,同时也会影响到倒茶水的安全和流畅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泡茶器,包括壶体和公道杯,所述壶体包括壶身、上硬胶外壳和下硬胶外壳,所述上硬胶外壳包覆在壶身的侧壁和底部,所述上硬胶外壳的底部内侧壁上设置有卡块,下硬胶外壳的侧壁上沿着底部圆周方向设有与卡块配合连接的条形卡槽,所述上硬胶外壳通过卡块卡接在条形卡槽内实现与下硬胶外壳的活动连接并相对下硬胶外壳转动;所述上硬胶外壳的底部中心设有通孔,壶身底部正对通孔的位置设有带有出水孔的上陶瓷片,所述下硬胶外壳上对应上陶瓷片设有同样设置出水孔的下陶瓷片,所述上硬胶外壳相对下硬胶外壳相对转动时通过上陶瓷片和下陶瓷片上出水孔是否对准实现出水和不出水的模式转换;所述公道杯的杯口卡接在下硬胶外壳的底部,所述出水孔位于公道杯的杯口内。

  本泡茶器在使用过程中,首先进行安装,先将壶身放置在上硬胶外壳内,然后将上硬胶外壳底部的卡块卡接到下硬胶外壳的条形卡槽内,再将公道杯卡接到下硬胶外壳的底部;然后进行泡茶过程,将茶叶和热水分别倒入壶身内;在茶水泡好后,旋转上硬胶外壳,这时壶身随着上硬胶外壳转动,而上硬胶外壳的卡块在条形卡槽内移动,并且在上硬胶外壳转动的时候,公道杯卡接在下硬胶外壳的底部,在卡块和条形卡槽之间存在间隙、摩擦力不大并且公道杯和下硬胶外壳都有一定重力的基础上,下硬胶外壳不会随着同步转动,公道杯也会保持静止的状态,不会随着上硬胶外壳转动,进而,壶身底部的上陶瓷片处于转动状态,下硬胶外壳上的下陶瓷片处于静止状态,当上陶瓷片上的出水孔与下陶瓷片上的出水孔对准时,则茶水开始流入公道杯,在不需要倒出茶水时,则继续旋转使上陶瓷片和下陶瓷片的出水孔错开,则茶水停止流入公道杯;本泡茶器不同于传统泡茶器的倒茶方式,茶水不从茶壶的顶部开口倒出,而采用从壶身的底部流出,这样可以防止在倒茶时烫到手,同时在正常情况下,上硬胶外壳和壶身以及下硬胶外壳为一个整体结构,公道杯为另一个结构,所以使用时只需将公道杯放置卡接在下硬胶外壳底部即可,操作更加简单方便,而且占据的空间小,方便携带;由于公道杯直接接住出水孔流出的茶水,减少出现茶水倒洒的情况;在旋转壶身时,上硬胶外壳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热防烫作用,同时可以看出,本泡茶器的上硬胶外壳和壶身之间、上硬胶外壳和下硬胶外壳之间、以及下硬胶外壳和公道杯之间均可以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卡接固定,方便拆洗和维护;值得说明的是,在上硬胶外壳的底部可以设置旋转标识,比如on和off标识,以提示旋转到该位置时泡茶器是出水或者不出水的状态,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便捷。

  可选地,上硬胶外壳的顶部为贯通开口并且内侧壁上设有软胶凸起,所述壶身通过贯通开口放置在上硬胶外壳内部并通过软胶凸起与上硬胶外壳夹紧固定。这样壶身通过软胶凸起与上硬胶外壳实现一定的固定作用,以保证壶身随着上硬胶外壳同步转动,并且可以看出,壶身和上硬胶外壳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方便拆洗和维护,值得说明的是,软胶凸起可以采用点状凸起,也可以采用环绕上硬胶外壳内壁的环形凸起,以能够保证壶身和上硬胶外壳的相对固定为准。

  可选地,下硬胶外壳的底部设有与公道杯杯口边缘尺寸匹配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壁上设有软胶片,公道杯的开口卡接在所述环形槽内并通过软胶片与下硬胶外壳夹紧固定。为了防止下硬胶外壳和公道杯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将公道杯杯口卡在环形槽内的同时通过软胶片的形变将公道杯夹紧,并和下硬胶外壳构成相对静止的一体可拆卸结构。

  值得说明的是,下硬胶外壳上还设有透气孔,设置的透气孔可以调节气压,避免公道杯和壶身之间的气压差导致出水孔流水受阻的情况,保障水流稳定。

  可选地,还包括茶杯,所述茶杯放置在公道杯内。茶杯用于公道杯进行分茶,而茶杯可以设置在公道杯内,也节省了占据的空间。

  可选地,茶杯的个数不少于2个,所述公道杯内还设有用于夹紧固定茶杯的软胶杯套。茶杯放置在公道杯内时,采用多个叠放的形式放置,为了保证茶杯之间的稳定性,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茶杯之间磕碰,采用软胶杯套将多个茶杯进行整体固定,值得说明的是,软胶杯套可以采用底部为与茶杯底部适配并支撑茶杯底部的弧形软胶套,顶部为固定包覆茶杯顶部的弧形软胶套,并且上下两个弧形软胶套之间通过条形软胶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一体成型的软胶杯套,以方便将多个茶杯进行整体固定。

  可选的,壶身底部设有金属滤网,所述金属滤网设置在上陶瓷片上方。金属滤网起到阻挡茶叶的作用,避免出现出水孔堵塞情况的同时保证倒出的茶水中不含茶叶等残渣。

  可选的,公道杯为双层玻璃结构。双层玻璃结构可以起到隔热防烫的作用,避免在倒茶时烫伤。

  可选地,条形卡槽的一端设有开口朝上的豁口,所述条形卡槽内靠近豁口的一端设有弹性凸起,所述上硬胶外壳在转动时所述卡块挤压滑过所述弹性凸起,所述上硬胶外壳通过卡块从豁口滑出实现与下硬胶外壳的分离,上硬胶外壳的侧壁上设有条形纹路。设置的条形纹路可以增大与上硬胶外壳接触的摩擦力,以方便转动上硬胶外壳,值得说明的是,条形纹路可以为弧形条纹,也可以为直线型或者环形条纹,壶身顶部设置有壶盖。

  可选地,上陶瓷片和下陶瓷片的侧壁均设有防呆凸起或防呆凹槽,所述壶身底部对应上陶瓷片设有防呆凹槽或防呆凸起并与上陶瓷片卡接固定,所述下硬胶外壳上对应下陶瓷片设有防呆凹槽或防呆凸起并与下陶瓷片卡接固定。

  一种便携旅行茶具套组,包括茶具收纳盒和上述的泡茶器,所述泡茶器设置在茶具收纳盒内。由于单独的泡茶器在外出携带过程中容易磕碰,不方便携带,可以将泡茶器放置在茶具收纳盒内,构成一个茶具套组,并且由于本泡茶器的结构整体性强,占据空间小,也就可以适当缩小茶具收纳盒的大小,携带更加的便捷,而且不容易出现磕碰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泡茶器及旅行茶具套组,其有益效果为:

  本泡茶器不同于传统泡茶器的倒茶方式,茶水不从茶壶的顶部开口倒出,而采用从壶身的底部流出,这样可以防止在倒茶时烫到手,同时在正常情况下,上硬胶外壳和壶身以及下硬胶外壳为一个整体结构,公道杯为另一个结构,所以使用时只需将公道杯放置卡接在下硬胶外壳底部即可,操作更加简单方便,而且占据的空间小,方便携带;由于公道杯直接接住出水孔流出的茶水,减少出现茶水倒洒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旅行茶具套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壶体未安装上硬胶外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壶体未安装上硬胶外壳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硬胶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壶体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壶身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壶体未安装下硬胶外壳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公道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公道杯的结构爆炸图。

  图中1-公道杯,2-壶身,3-上硬胶外壳,4-下硬胶外壳,5-卡块,6-条形卡槽,7-通孔,8-出水孔,9-上陶瓷片,10-下陶瓷片,11-软胶凸起,12-环形槽, 13-软胶片,14-茶杯,15-软胶杯套,16-金属滤网,17-壶盖,18-茶具收纳盒, 19-豁口,20-弹性凸起,21-防呆凸起,22-防呆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9所示,一种便携泡茶器,包括壶体和公道杯1,所述壶体包括壶身2、上硬胶外壳3和下硬胶外壳4,所述上硬胶外壳3包覆在壶身2的侧壁和底部,所述上硬胶外壳3的底部内侧壁上设置有卡块5,下硬胶外壳4的侧壁上沿着底部圆周方向设有与卡块5配合连接的条形卡槽6,所述上硬胶外壳3 通过卡块5卡接在条形卡槽6内实现与下硬胶外壳4的活动连接并相对下硬胶外壳4转动;所述上硬胶外壳3的底部中心设有通孔7,壶身2底部正对通孔7 的位置设有带有出水孔8的上陶瓷片9,所述下硬胶外壳4上对应上陶瓷片9 设有同样设置出水孔8的下陶瓷片10,所述上硬胶外壳3相对下硬胶外壳4相对转动时通过上陶瓷片9和下陶瓷片10上出水孔8是否对准实现出水和不出水的模式转换;所述公道杯1的杯口卡接在下硬胶外壳4的底部,所述出水孔位于公道杯1的杯口内。

  本泡茶器在使用过程中,首先进行安装,先将壶身2放置在上硬胶外壳3 内,然后将上硬胶外壳3底部的卡块5卡接到下硬胶外壳4的条形卡槽6内,再将公道杯1卡接到下硬胶外壳4的底部;然后进行泡茶过程,将茶叶和热水分别倒入壶身2内;在茶水泡好后,旋转上硬胶外壳3,这时壶身2随着上硬胶外壳3转动,而上硬胶外壳3的卡块5在条形卡槽6内移动,并且在上硬胶外壳3转动的时候,公道杯1卡接在下硬胶外壳4的底部,在卡块5和条形卡槽6之间存在间隙、摩擦力不大并且公道杯1和下硬胶外壳4都有一定重力的基础上,下硬胶外壳4不会随着同步转动,公道杯1也会保持静止的状态,不会随着上硬胶外壳3转动,进而,壶身2底部的上陶瓷片9处于转动状态,下硬胶外壳4上的下陶瓷片10处于静止状态,当上陶瓷片9上的出水孔8与下陶瓷片10上的出水孔8对准时,则茶水开始流入公道杯1,在不需要倒出茶水时,则继续旋转使上陶瓷片9和下陶瓷片10的出水孔8错开,则茶水停止流入公道杯1;值得说明的是,在上硬胶外壳3的底部可以设置旋转标识,比如on和off 标识,以提示旋转到该位置时泡茶器是出水或者不出水的状态,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便捷。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4、图6所示,上硬胶外壳3的顶部为贯通开口并且内侧壁上设有软胶凸起11,所述壶身2通过贯通开口放置在上硬胶外壳3内部并通过软胶凸起11与上硬胶外壳3夹紧固定。这样壶身2通过软胶凸起11与上硬胶外壳3实现一定的固定作用,以保证壶身2随着上硬胶外壳3同步转动,并且可以看出,壶身2和上硬胶外壳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方便拆洗和维护,值得说明的是,软胶凸起11可以采用点状凸起,也可以采用环绕上硬胶外壳3内壁的环形凸起,以能够保证壶身2和上硬胶外壳3的相对固定为准。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6所示,下硬胶外壳4的底部设有与公道杯1杯口边缘尺寸匹配的环形槽12,所述环形槽12内壁上设有软胶片13,公道杯1的开口卡接在所述环形槽12内并通过软胶片13 与下硬胶外壳4夹紧固定。为了防止下硬胶外壳4和公道杯1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将公道杯1杯口卡在环形槽12内的同时通过软胶片13的形变将公道杯1 夹紧,并和下硬胶外壳4构成相对静止的一体可拆卸结构。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8-9所示,还包括茶杯14,所述茶杯14放置在公道杯1内,茶杯14用于公道杯1进行分茶,而茶杯14可以设置在公道杯1内,也节省了占据的空间,茶杯14的个数不少于 2个,所述公道杯1内还设有用于夹紧固定茶杯14的软胶杯套15,茶杯14放置在公道杯1内时,采用多个叠放的形式放置,为了保证茶杯14之间的稳定性,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茶杯14之间磕碰,采用软胶杯套15将多个茶杯14进行整体固定,值得说明的是,软胶杯套15可以采用底部为与茶杯14底部适配并支撑茶杯14底部的弧形软胶套,顶部为固定包覆茶杯14顶部的弧形软胶套,并且上下两个弧形软胶套之间通过条形软胶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一体成型的软胶杯套15,以方便将多个茶杯14进行整体固定。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7所示,壶身2底部设有金属滤网16,所述金属滤网16设置在上陶瓷片9上方。金属滤网16起到阻挡茶叶的作用,避免出现出水孔8堵塞情况的同时保证倒出的茶水中不含茶叶等残渣。

  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9-10所示,公道杯 1为双层玻璃结构。双层玻璃结构可以起到隔热防烫的作用,避免在倒茶时烫伤。

  实施例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条形卡槽6的一端设有开口朝上的豁口19,所述条形卡槽6内靠近豁口19的一端设有弹性凸起20,所述上硬胶外壳3在转动时所述卡块5挤压滑过所述弹性凸起20,所述上硬胶外壳3在卡块转动到豁口处时通过上拔上硬胶外壳将卡块5从豁口19滑出实现与下硬胶外壳4的分离,在上硬胶外壳3旋转时,下硬胶外壳4不动,与桌面保持相对静止,上硬胶外壳3与壶身2转动,当从卡块5转到弹性凸起20会有咔嗒一声,弹性凸起20的作用:一是提示音提示客户使用状态,二是确保上硬胶外壳3在使用时只在弹性凸起20和条形卡槽6的另一端之间转动,提示客户不要滑到豁口19处,也就减少了在泡茶时上下壳脱离这种误操作,而在需要将上硬胶外壳3与下硬胶外壳4分离时,需将卡块5滑过弹性凸起20,并上拔上硬胶外壳3,将卡块5从豁口19处滑出,就可以实现分离。

  值得说明的是,可以在上硬胶外壳3的底部侧壁上设置三个指示标识“|”“OFF”“ON”,其中“|”代表装配/拆卸:当下壳上的标识对准上壳的“|”时,上下壳可拆卸状态,拿起上壳,下壳并不跟随拿起,此状态不是泡茶使用状态;“OFF”代表锁水/泡茶:出水孔8错开,当从“|”转到“OFF”会有咔嗒一声,源于弹性凸起20,弹性凸起20一方面用于提示音提示客户使用状态。另一方面用于确保上壳在使用时只在“OFF”“ON”之前转动,不会滑到“|”。也就避免了在泡茶时上下壳脱离这种误操作;“ON”代表流水/开启:出水孔8 对上,当从“OFF”转到“ON”泡好的茶水流入玻璃公道杯1中,拿起上硬胶外壳3,下硬胶外壳4连着上硬胶外壳3,在使用状态时,只能在“OFF”“ON”之间转动,只有这两档。

  并且,上硬胶外壳3的侧壁上可以设有条形纹路,设置的条形纹路可以增大与上硬胶外壳3接触的摩擦力,以方便转动上硬胶外壳3,值得说明的是,条形纹路可以为弧形条纹,也可以为直线型或者环形条纹,壶身2顶部设置有壶盖17。

  实施例8: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5、图8所示,上陶瓷片9和下陶瓷片10的侧壁均设有防呆凸起21或防呆凹槽22,所述壶身2 底部对应上陶瓷片9设有防呆凹槽22或防呆凸起21并与上陶瓷片9卡接固定,所述下硬胶外壳4上对应下陶瓷片10设有防呆凹槽22或防呆凸起21并与下陶瓷片10卡接固定。设置的防呆凸起21和防呆凹槽22共同构成防呆机构,用于确保出水孔8的对位与上硬胶外壳3标识的对位一致,并且保证上陶瓷片9和下陶瓷片10设置的稳固性,避免在转动过程中发生相对转动。

  实施例9: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9-10所示,一种便携旅行茶具套组,包括茶具收纳盒18和上述的泡茶器,所述泡茶器设置在茶具收纳盒18内。由于单独的泡茶器在外出携带过程中容易磕碰,不方便携带,可以将泡茶器放置在茶具收纳盒18内,构成一个茶具套组,并且由于本泡茶器的结构整体性强,占据空间小,也就可以适当缩小茶具收纳盒18的大小,携带更加的便捷,而且不容易出现磕碰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便携泡茶器及旅行茶具套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