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旅行物品> 毛发干燥装置独创技术19844字

毛发干燥装置

2021-01-31 19:56:08

毛发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毛发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毛发干燥装置多用于头发的干燥和整形,也可供其他方面的干燥、美工之用。现有的毛发干燥装置一般包括手柄、体部及加热器,加热器位于体部内,并与体部的风筒连接,用于加热体部内的流体。由于体部内的空间较小,加热器安装不便,从而影响毛发干燥装置的组装效率。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体部及毛发干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毛发干燥装置,以简化加热器的安装过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毛发干燥装置,可选地,包括:

  体部,设有第一流道,所述体部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流体出口;

  加热器,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内,并设置在端盖上。

  可选地,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端盖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端盖朝向所述加热器的一面设有卡槽,所述加热器卡入所述卡槽内。

  可选地,所述加热器包括支架板,所述支架板卡入所述卡槽内。

  可选地,所述加热器还包括固定套筒和发热丝,所述支架板沿所述固定套筒的径向延伸,所述支架板朝向所述固定套筒的内壁的一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发热丝套设于所述支架板,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支架板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支架板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端盖包括连接部、引流部及过渡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壁连接,并套设于所述引流部,且通过所述过渡部与所述引流部连接,所述过渡部设有多个。

  可选地,多个所述过渡部环绕所述引流部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所述引流部包括朝向所述加热器的第一引流面,在所述体部的径向方向上,流体经所述第一引流面能够沿径向向外的方向流动,在所述体部的轴向方向上,流体经所述第一引流面能够自所述加热器至所述第一流体出口的方向流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流面设有卡槽,所述加热器卡入所述卡槽内。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引流面的第二引流面,在体部的径向方向上,流体经所述第二引流面能够沿径向向外的方向流动,在所述体部的轴向方向上,流体经所述第二引流面能够自所述加热器至所述第一流体出口的方向流动。

  可选地,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壁可拆卸式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流道的内壁安装端盖,加热器安装在端盖上,对于一些安装位置,安装在端盖上的加热器的结构相对安装在体部的风筒上的支架的结构更加简单,安装也更加稳定,通过将加热器安装在端盖上,能够使加热器的安装位置更多样化,以及加热器结构能够更加的多样化,简单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毛发干燥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体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体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风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后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体部;101、第一流道;102、第一流体入口;110、端盖;111、引流部;1111、第一流体出口;1112、第一引流面;1113、卡槽;112、连接部;120、后盖;121、降噪部;121a、盖部;121b、环部;1211、第三流体入口;1212、安装柱;122、导流部;1221、第三导流面;1222、安装孔;1223、连接杆;130、内筒;131、上筒身;132、下筒身;140、加热器;141、支架板;1411、安装槽;142、固定套筒;150、隔热套;160、外筒;200、手柄;201、第二流道;211、第二流体入口;300、风机组件;301、风机入口;302、风机出口;310、挡风部;320、风机壳体;321、第一导流面;400、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毛发干燥装置包括体部100以及手柄200,手柄200连接在体部100上,可以是焊接,或卡接,或螺栓固定连接,或螺纹连接,也可以是手柄200与体部100一体成型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体部100设有第一流体入口102和第一流体出口1111,第一流体入口102与第一流体出口1111连通形成第一流道101,本实施例中的手柄200设有第二流体入口211和第二流体出口,第二流体入口211和第二流体出口连通形成第二流道201,第二流体入口211与外界连通,第二流体出口与第一流体入口102连通,本实施例中的流体的流动方向为自第二流体入口211进入第二流道201后自第二流体出口进入第一流道101,之后自第一流体出口1111流出外界。现有的一些毛发干燥装置多是将进风口设置在体部100上,但是由于体部100体积以及体部100内部结构的限制,体部100上的进风口的面积不易开设太大,本实施例中,在手柄200上开设第二流体入口211以供流体进入,由于手柄200内的结构相对简单,在手柄200上开设的第二流体入口211的面积可相对更大,进而使本实施例的毛发风干装置的风量更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毛发干燥装置还包括加热器140、风机组件300以及控制板400,加热器140及风机组件300安装在第一流道101内,控制板400安装在第二流道201内,通过将风机组件300安装在第一流道101内,将控制板400安装在第二流道201内,优选地,将控制板400安装在第二流体入口211与第二流体出口之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毛发干燥装置将风机组件300和控制板400均安装在第一流道101内,本实施例可以减小体部100的体积,满足毛发干燥装置日趋小型化的趋势,而且,现有的毛发干燥装置的加热器140一般安装在体部100内,本实施例中,由于控制板400安装在第二流道201内,距离加热器140的距离更远,因此控制板400的温度基本不会受到加热组件的影响,另外,流体在第二流道201流动时,能够为控制板400降温,使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板400散热效果更好。

  如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体部100包括风筒、端盖110以及后盖120,风筒包括内筒130和外筒160,外筒160套设在内筒130上,内筒130包括上筒身131和下筒身132,上筒身131和下筒身132关于过内筒130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对称,上筒身131可拆卸地安装在下筒身132上并形成一通孔,封盖和后盖120分别安装在通孔的两端的开口处,并与风筒围合形成第一流道101,端盖110上开设有第一流体出口1111,第一流体入口102开设在风筒的侧壁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后盖120,当不设置后盖120时,第一流道101由端盖110与风筒围合形成。

  本实施例中,加热器140设置在第一流道101内靠近端盖110的一端,风机组件300设置在第一流道101内靠近后盖120的一端,加热器140对经过的流体加热,用于快速风干毛发。

  本实施例中的风机组件300包括风机壳体320,风机壳体320具有风机通道,风机通道包括风机入口301和风机出口302,本实施例中的风机组件300还包括设置在风机通道内的电机与风扇,电机与风扇电性连接,电机能够驱动风扇转动,以增加风机入口301处的吸力,增强第二流道201内的流体汇聚至风机入口301处的效果,从而增加风机出口302及第一流体出口1111处的风压及风量。而且,电机设置在风机通道内还可以有效利用风机通道内部的空间,以减小体部100的体积。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端盖110包括引流部111和连接部112以及过渡部,连接部112与风筒可拆卸式连接,具体地,可以是螺纹连接,也可以是卡扣连接等,优选地,引流部111包括第一引流面1112,通过第一引流面1112,可以将第一流道101内的流体引导至第一流体出口1111,具体地,在体部100的径向方向上,流体经第一引流面1112能够沿径向向外的方向流动,在体部100的轴向方向上,流体经第一引流面1112能够自加热器140至第一流体出口1111的方向流动。进一步具体地,引流部111呈类圆锥状,沿引流部111轴向加热器140的方向,引流部111的外侧壁上的直径逐渐减小,引流部111的外侧壁即为上述的第一引流面111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类圆锥状即包括与圆锥类似的形状,也包括圆锥状的形状,通过将引流部111设置为类圆锥状,不仅能够很好的起到引流的作用,而且生产制造简单。

  优选地,连接部112呈圆环状,连接部112套设在引流部111上,且与引流部111之间留有间隙形成上述第一流体出口1111,第一引流面1112延伸至第一流体出口1111,具体地,第一流道101的流体流向第一引流面1112时,流向第一引流面1112上远离第一流体出口1111处的流体由于第一引流面1112的引导顺利的流向第一流体出口1111,流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小,即增大了风力,又一定程度上因为避免了流体与端盖110的直接冲撞而减小了噪声。通过过渡部将连接部112与引流部111固定在一起,优选地,连接部112与引流部111以及过渡部一体成型设置,进而可降低生产制造的难度。过渡部设有多个,且多个过渡部环绕引流部111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流体出口1111。

  优选地,连接部112上具有朝向第一引流面1112的第二引流面,在体部100的径向方向上,流体经第二引流面能够沿径向向内的方向流动,在体部100的轴向方向上,流体经第二引流面能够自加热器140至第一流体出口1111的方向流动。流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小,增大了风力。

  本实施例中,加热器140设置在引流部111上,优选地,加热器140可拆卸地设置在引流部111上,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引流部111与加热器140也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以增加强度,降低安装难度。

  优选地,引流部111上开设有卡槽1113,加热器140可拆卸地安装在卡槽1113内。结构简单,且安装拆卸方便。

  本实施例中,加热器140包括支架板141和固定套筒142以及发热丝,具体地,支架板141沿固定套筒142的径向延伸,支架板141具有多个,固定套筒142套设在多个支架板141上,支架板141环绕固定套筒142的中心轴线设置,并使相邻两支架板141之间呈夹角设置,优选地,任意相邻两支架板141之间的夹角相同。固定套筒142套设在支架板141上后,支架板141的边缘至少部分抵接在固定套筒142的内壁上,多个支架板141将固定套筒142分为若干扇形柱状通孔。优选地,每一支架板141与固定套筒142接触的边缘上均向外延伸有卡条,固定套筒142的内壁上相应的位置开设有与卡条适配的卡槽,安装时,将固定套筒142上的卡槽卡在支架板141上的卡条上,安装方便,固定稳固。

  优选地,支架板141固定在卡槽1113内,具体地,卡槽1113的数量与支架板141的数量相当,多个卡槽1113环绕引流部111中心轴线开设在第一引流面1112上,多个卡槽1113连通,多个卡槽1113相交于引流部111中心线上,多个支架板141对应安装在多个卡槽1113内。当加热器140安装在端盖110上时,固定套筒142的一端抵接在连接部112上。

  优选地,多个支架板141上均设有安装槽1411,发热丝套设在支架板141上,位于安装槽1411内,进而可稳定的固定发热丝,安装槽1411与固定套筒142内壁间隔设置。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隔热套150,隔热套150套设在固定套筒142上,内筒130套设在隔热套150上,通过隔热套150可以防止发热丝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内筒130上。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套筒142的入口与风机出口302连通,固定套筒142与第一流体出口1111连通,本实施例中,流体自手柄200进入,穿过风机通道后进入固定套筒142内后经过发热丝加热,后加热后的流体自第一流体出口1111流出。本实施例中,流体直接被发热丝加热,加热效果更佳,耗能少,功率低。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风机通道靠近风机出口302处的内壁呈喇叭状,在流体流动的方向上,风机通道的内壁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大。具体地,风机通道喇叭状的内壁形成第一导流面321,在风机通道的径向的方向上,流体经第一导流面321能够沿径向向外的方向流动,在风机通道的轴向方向上,流体经第一导流面321能够朝向第一流体出口1111方向流动。通过第一导流面321能够引导流体避免与加热器140直接冲撞,进而降低噪音。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风机壳体320的外壁上设置有挡风部310,挡风部310套设在风机壳体320的外壁上,优选地,挡风部310与第一流道101的内壁抵接,具体地,挡风部310包括第二导流面,第二导流面自第一流体入口102处延伸至风机入口301处,使第二流道201内的流体经过第二导流面流向风机入口301处,通过第二导流面的导流作用,能够减小空气阻力,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更加的畅通无阻,进而增大了风机入口301处的风压及风量。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挡风部310与风机壳体320一体成型设置,降低了生产制造的难度,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挡风部310与风机壳体320也可以是分开设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挡风部310还可以是与第一流道101内壁一体成型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挡风部310的形状不做限定,可以是螺旋绕设在风机壳体320上,也可以是对称套设在风机壳体320上,可以是封闭的环状,也可以是非封闭的环状。

  如图1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流道101还包括第三流体入口1211,第三流体入口1211将第一流道101与外界连通,优选地,第三流体入口1211开设在后盖120上,通过第三流体入口1211可增大进入第一流道101内的进风量,使本实施例中的毛发干燥装置的风量更大。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后盖120包括降噪部121与导流部122,第三流体入口1211开设在降噪部121上,第三流体入口1211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流体自第一端口流向第二端口,在体部100的径向方向上,第二端口位于第一端口的内侧。进而,可以避免流体自第三流体入口1211直接进入第一流道101内发生冲撞而产生噪音。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以及图6所示,降噪部121包括盖部121a和环部121b,盖部121a和环部121b间隔设置形成第三流体入口1211,优选地,环部121b呈圆环状,盖部121a呈圆盘状,盖部121a的中心轴线与环部121b的中心轴线为同一直线,盖部121a上的最大半径与环部121b上的最小半径之差为L,L为0mm-10mm。需要说明的是,环部121b的最小直径指的是环部121b上最接近体部100轴线的圆的直径。具体地,第一端口处,环部121b的内径大于盖部121a的外径,出口处,环部121b的内径小于盖部121a的外径,从而形成弯道,以达到降噪的目的。

  优选地,盖部121a可拆卸地安装在导流部122上,具体地,盖部121a上设置有安装柱1212,导流部122上设置有安装孔1222,安装柱1212螺纹连接在安装孔1222内,进而可以调节盖部121a与凹槽之间的间距,以调节第三流体入口1211的大小。

  优选地,沿平行环部121b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投影,盖部121a的投影面的边缘在环部121b的投影面上,优选地,盖部121a的投影面的边缘落在第一端口的投影面上。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降噪部121还包括降噪棉,降噪棉设置在降噪通孔内,进而进一步减小噪音。

  如图1以及图5所示,后盖120包括第三导流面1221,具体地,第三导流面1221位于导流部122上,第三导流面1221自第三流体入口1211处延伸至风机入口301处,具体地,在体部100径向的方向上,流体经第三导流面1221能够沿径向向内的方向流动,在体部100的轴向方向上,流体经第三导流面1221能够朝向第一流体出口1111方向流动。进而使自第三流体入口1211进入的流体流向风机入口301,并且与第一流体入口102进入的流体汇聚在风机入口301处,增大了风机入口301处的风量和风压,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导流面与第三导流面1221更好的将流体汇聚在风机入口301,使本实施例中的毛发干燥装置输出的风量和风压更大。为了便于解释,附图中的带箭头的线条用于示意流体在毛发干燥装置内部流动的路径。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导流部122呈类圆锥状,具体地,沿朝向风机组件300的方向,导流部122的外侧壁上的直径逐渐变小,导流部122的外侧壁为上述第三导流面1221,第三导流面1221为光滑的曲面,当然,导流部122也可以是圆锥状。本实施例中的类圆锥状即包括与圆锥类似的形状,也包括圆锥状的形状,通过将导流部122设置为类圆锥状,不仅能够很好的起到导流的作用,而且生产制造简单。

  优选地,环部121b套设在导流部122上且与导流部122间隔设置,进一步优选地,导流部122的中心轴线与环部121b的中心轴线为同一直线,进而使第三流体入口1211的形状更加的规制,进入的流体流动也更加的均匀,进一步减小了噪音。具体地,环部121b与导流部122之间通过连接杆1223连接,优选地,环部121b、连接杆1223与导流部122一体成型设置,进而简化生产难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毛发干燥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