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家具物品> 一种可调整蒸汽流向的加热设备独创技术28139字

一种可调整蒸汽流向的加热设备

2021-03-02 11:40:44

一种可调整蒸汽流向的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汽加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整蒸汽流向的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蒸汽加热设备市场上,蒸箱是一种深受广大用户欢迎的厨房用加热设备。用户可以用蒸箱蒸制各类美食。

  现在的蒸箱主要包括内胆以及向内胆中排出热蒸汽的蒸汽生成装置,蒸汽生成装置通常采用蒸汽发生器或者加热盘。在采用蒸汽发生器作为蒸汽生成装置的蒸箱中,蒸汽发生器内盛放有大量的水,蒸汽发生器在启动加热工作后,这些水会形成高温蒸汽,然后被排至蒸箱的内胆中,以利用高温蒸汽加热食物。在采用加热盘作为蒸汽生成装置的蒸箱中,加热盘设置在蒸箱内胆的底部,蒸箱具有进水管路,从进水管路进入的水滴落到被加热的加热盘上,形成高温蒸汽,然后这些高温蒸汽被排至蒸箱的内胆中,以利用高温蒸汽加热食物。

  为了提高蒸箱的工作效率,使得内胆中的热蒸汽可以快速加热内胆中的食物,通常会在现有蒸箱内胆内侧的顶部位置固定设置一个可以转动的排气扇,利用排气扇作为蒸汽排出机构以吹动进入内胆中的热蒸汽,加快内胆中的热蒸汽流动速度,提高蒸制效果。

  但是,在采用上述蒸汽排出机构的蒸箱中,由于排气扇始终固定在内胆内侧的顶部,排气扇的扇叶在转动时,扇叶吹出的气流方向上是固定的,无法满足内胆中的热蒸汽从不同的方向吹向托盘上食物表面的不同位置,导致食物被蒸汽加热的效果较差。

  中国发明专利CN107174139B公开了一种转动电烤箱,包括电烤箱本体,电烤箱本体主要是由传动轴、传动锥齿轮、小齿轮、槽轮和套轴构成,电烤箱本体上部设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下部连接传动轴,传动轴下部分别固定连接传动锥齿轮和排气扇,传动锥齿轮啮合一号锥齿轮和二号锥齿轮,一号锥齿轮固定连接从动轴右端,二号锥齿轮固定连接槽轮左端,从动轴中部固定连接大齿轮,且大齿轮下端啮合连接小齿轮,小齿轮固定连接限位轴,限位轴外部套接套轴,套轴上固定连接轮盘,轮盘上固定连接烤架。该电烤箱通过传动机构一边齿轮带动烤架不断转动,一边在槽轮的带动下驱动烤架不断往复左右移动,通过转动和左右移动使得烤串等食物在电加热网上受热更加均匀。然而,在该发明的转动电烤箱中,排气扇在电烤箱本体内的位置是固定的,排气扇转动时吹出的气流方向也是固定的,这将导致热气在电烤箱本体内被吹动时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不利于待烤制食物表面的均匀加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可调整蒸汽流向的加热设备。该加热设备中的扇叶可以在内胆腔室内沿环绕该腔室的中轴线所形成的轨迹移动,不断改变扇叶在内胆腔室中的位置,使扇叶吹出的气流从多个方向吹向食物表面,增强食物表面被热蒸汽加热蒸制时的效果。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整蒸汽流向的加热设备,包括:

  内胆,形成有腔室;

  蒸汽生成装置,生成进入腔室内的蒸汽;

  至少一个排气扇,具有转轴以及随转轴转动的扇叶,扇叶位于腔室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扇的扇叶能在腔室内沿环绕该腔室的中轴线所形成的轨迹进行移动。

  随着排气扇的扇叶在内胆腔室中沿环绕该腔室的中轴线所形成的轨迹移动,扇叶在该内胆腔室中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这样,排气扇的扇叶不仅可以跟随转轴转动,而且扇叶也会沿着形成的所述轨迹移动,使得经转动的扇叶所吹出的气流可以从内胆腔室的多个方向吹向食物表面,增强食物表面被热蒸汽加热蒸制时的效果。

  当然,该发明的加热设备还包括驱动排气扇以使得扇叶沿所述轨迹进行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例如,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种实现形式中,所述内胆腔室的顶部具有环绕腔室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开口;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电机,设置在腔室的外侧且位于内胆的顶部;

  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

  第一从动齿轮,具有供转轴穿过以进入腔室的转动孔,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一从动齿轮与开口相适配以令其沿该开口移动;其中,所述开口的形成方向即为所述轨迹的形成方向,第一从动齿轮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连接排气扇以带动排气扇移动。

  在第一电机沿着一个方向转动时,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主动齿轮转动,第一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沿着所述轨迹的形成方向(即内胆腔室顶部的开口形成方向)转动,由于排气扇与第一从动齿轮是相连接的,这样,排气扇可以随着第一从动齿轮的转动而转动,进而扇叶在内胆的腔室中沿着上述轨迹移动,不断改变扇叶在内胆腔室中的位置,使得随转轴转动的扇叶吹出的气流可以从多个方向吹向食物表面,增强食物表面被热蒸汽加热蒸制时的效果。

  为进一步增强热蒸汽在多个方向吹向食物表面,实现针对内胆腔室中不同层级高度上食物的加热蒸制,在该发明的加热设备中,所述排气扇的扇叶所处平面相对于内胆的腔室底壁所处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可调。这样,蒸汽进入到内胆的腔室内后,随着调整排气扇的扇叶所处平面相对于内胆腔室底壁所处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可以使得扇叶随排气扇发生倾斜角度变化,这样扇叶吹出的风向会随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进而使被风吹动的蒸汽流向随之发生不断变化,从而满足蒸汽从多个角度吹向不同层级托盘内食物的需要,食物蒸制效果也更加均匀。

  具体地,此处的该加热设备还包括驱动排气扇运动以使得扇叶所处平面的所述倾斜角度发生变化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在该发明的加热设备中,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之间可以是相互协同工作的,以达到针对内胆腔室中热蒸汽流向的不同调整效果。例如,此处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蜗杆,具有第一螺纹段,该第一蜗杆与第一从动齿轮传动连接;

  第二蜗杆,具有第二螺纹段,该第二蜗杆上设置有与第一蜗杆的第一螺纹段实现啮合的第一配合齿轮;

  第一副齿轮,具有一端设置在其中心的转动轴,该第一副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从动齿轮上,第一副齿轮与第二蜗杆通过第二螺纹段啮合连接;

  第二副齿轮,与第一副齿轮啮合连接,该第二副齿轮连接有带第三螺纹段的第三蜗杆;其中,第三蜗杆与排气扇的转轴通过第二配合齿轮传动连接;

  升降架,与第一蜗杆通过第一螺纹段进行螺纹连接;

  固定部,设置在第一从动齿轮上,具有自该固定部的顶部朝着底部方向形成的导轨;

  支撑臂,与升降架连接,该支撑臂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副齿轮的转动轴,支撑臂的第二端能沿导轨的形成方向来回移动。

  第一从动齿轮在因第一电机的转动而转动时,第一从动齿轮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一蜗杆、第二蜗杆带动第一副齿轮转动,再由第一副齿轮带动第二副齿轮转动;第一蜗杆在随第一从动齿轮转动时,升降架将沿第一蜗杆的轴向升起上移,然后该升降架带动支撑臂的第二端沿固定部的导轨上移,又因支撑臂的第一端是转动地连接第一副齿轮的转动轴,此时的支撑臂就会发生倾斜,然后发生倾斜变化的支撑臂也带动转轴倾斜,进而扇叶也随转轴倾斜,这样扇叶吹出的风向就会随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被风吹动的蒸汽流向也随之发生不断变化,从而满足了蒸汽从多个角度吹向托盘内食物的需要,这样食物蒸制的效果就更加均匀。

  另外,同样出于为了驱动排气扇以使得扇叶沿所述轨迹进行移动的效果,该发明中的第一驱动机构也可以采用另一种结构形式。具体地,在第一驱动机构的该实现形式中,所述内胆腔室的顶部具有沿腔室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开口;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电机,设置在腔室的外侧且位于内胆的顶部;

  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

  第一从动齿轮,具有供转轴穿过以进入腔室的转动孔,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一从动齿轮与开口相适配以令其沿该开口移动;其中,所述开口的形成方向即为所述轨迹的形成方向;

  连接臂,设置在第一从动齿轮上,该连接臂与排气扇相连接。

  在第一电机沿着一个方向转动时,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主动齿轮转动,第一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沿着所述轨迹的形成方向(即内胆腔室顶部的开口形成方向)转动,由于排气扇与第一从动齿轮上的连接臂是相连接的,这样,第一从动齿轮就可以通过连接臂带动排气扇转动,进而扇叶在内胆的腔室中沿着上述轨迹移动,不断改变扇叶在内胆腔室中的位置,使得随转轴转动的扇叶吹出的气流同样可以从多个方向吹向食物表面,增强食物表面被热蒸汽加热蒸制时的效果。

  与上述形式的第一驱动机构相对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蜗杆,具有第一螺纹段,该第一蜗杆与第一从动齿轮传动连接;

  升降架,与第一蜗杆通过第一螺纹段进行螺纹连接;

  固定部,设置在第一从动齿轮上,具有自该固定部的顶部朝着底部方向形成的导轨;

  支撑臂,与升降架连接,该支撑臂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从动齿轮上,支撑臂的第二端能沿导轨的形成方向来回移动;其中,该支撑臂即为所述的连接臂。

  第一从动齿轮在因第一电机的转动而转动时,第一从动齿轮带动第一蜗杆转动,转动的第一蜗杆带动升降架随第一蜗杆的第一螺纹段而升起上移,然后升降架带动支撑臂的第二端沿固定部的导轨上移,又因支撑臂的第一端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从动齿轮上,此时的支撑臂会发生倾斜,发生倾斜变化的支撑臂带动转轴倾斜,扇叶也随转轴倾斜,这样扇叶吹出的风向就会随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被风吹动的蒸汽流向也随之发生不断变化,从而满足了蒸汽从多个角度吹向托盘内食物的需要,这样食物蒸制的效果就更加均匀。

  为了驱动转轴转动,以令扇叶可以随转轴转动,从而形成吹动的气流,在该发明的加热设备中,所述排气扇还具有带动转轴转动的风机。即,可以利用风机的工作来驱动转轴转动,进而实现扇叶的转动效果。

  在蒸汽生成装置具有蒸汽输送管时,改进地,在该可调整蒸汽流向的加热设备中,所述蒸汽生成装置具有供蒸汽输送至腔室内的蒸汽输送管,所述排气扇的至少一个扇叶具有若干出气孔,蒸汽输送管的出气端与各出气孔相连通。其中,这些出气孔优选以均匀分布的形式位于扇叶上。如此设置,经蒸汽输送管的出气端输出的蒸汽就可以从扇叶的这些出气孔输出,而因扇叶运动时,扇叶所处的平面相对于内胆腔室底壁所处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是不断变化的,这样可以确保从这些出气孔出来的热蒸汽的排出方向也不断发生调整,继而可以使得经蒸汽输送管输送来的所有蒸汽在内胆腔室内的输出流向可以同步地发生倾斜角度变化,从而不仅增强了食物表面被蒸汽加热蒸制时的均匀性,而且因所有的蒸汽一起沿同一个流向吹向食物,这样还可以提高蒸制速度和效率。当然,可以令扇叶具有中空腔室,中空腔室分别连通蒸汽输送管的出气端和各出气孔。

  为了可以根据托盘在内胆腔室内的层级高度实现对蒸汽流向的智能化调整控制,再改进,所述的可调整蒸汽流向的加热设备还包括:

  检测装置,检测托盘在内胆的腔室内所处的高度;

  控制器,分别连接检测装置和第一电机,根据检测装置发来的检测数据控制第一电机的转动方向和转动圈数。

  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托盘在内胆腔室内的层级时,控制器就根据托盘在内胆腔室内所处的层级高度调整第一电机的转动方向和转动圈数,最终使得排气扇的扇叶所处平面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确保经扇叶吹动后的蒸汽能够吹向处于当前层级高度的该托盘上的食物,实现了根据托盘在内胆腔室内的层级高度对蒸汽流向的智能化调整控制。

  另外,该发明中的加热设备可以是蒸箱,也可以是其他采用热蒸汽加热物体的加热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首先,排气扇的扇叶单独沿环绕内胆腔室的中轴线所形成的轨迹移动,扇叶在内胆腔室中的位置可以不断发生变化,使得转动的扇叶吹出的气流可以从内胆腔室的多个方向吹向食物表面,增强了食物表面被热蒸汽加热蒸制时的效果;

  其次,通过将加热设备的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设计成相互联动的结构形式,可以使得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扇叶沿轨迹移动时,扇叶所处平面相对于内胆腔室底壁所处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可以发生变化,使得排气扇的扇叶可以在两个维度上发生移动,确保扇叶吹出的气流吹动热蒸汽在多个方向吹向内胆的腔室内食物表面的不同位置,增强食物表面被蒸汽加热蒸制时的均匀性。

  最后,在内胆腔室内,由于扇叶所处平面相对于内胆腔室底壁所处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可以发生增大或做减小的调整变化,可以使得热蒸汽能够吹到不同层级高度上的托盘上的食物表面,满足了针对不同层级高度托盘上食物的加热蒸制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可调整蒸汽流向的蒸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蒸箱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蒸箱在另一个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蒸箱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蒸箱的内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可调整蒸汽流向的蒸箱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蒸箱在另一个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所示蒸箱的俯视图;

  图12为图8所示蒸箱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2中的D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该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整蒸汽流向的加热设备,具体是一种可调整蒸汽流向的蒸箱。该蒸箱包括:

  内胆1,形成有腔室10,腔室10的顶部具有环绕腔室10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开口100,腔室10内放置有盛放食物用的托盘7;内胆1的结构参见图7所示;

  蒸汽生成装置(图中未示出),生成进入腔室10内的蒸汽;该蒸汽生成装置具有供蒸汽输送至内胆腔室10内的蒸汽输送管5,该蒸汽输送管5的出气端位于内胆腔室10内;

  两个分别设置在腔室10内左右两侧的排气扇,排气扇具有转轴21以及随转轴21转动的扇叶22,扇叶22设置在腔室10内,排气扇的扇叶22具有若干出气孔220,这些出气孔210与蒸汽输送管5的出气端相连通;例如,可以令扇叶22具有中空腔室221,该中空腔室211分别连通蒸汽输送管5的出气端以及各出气孔220;扇叶22的结构情况可以参见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

  以及一个第一驱动机构,该第一驱动机构可以驱动排气扇,以使得扇叶22沿开口100所形成的方向进行移动,开口100所形成的方向构成了扇叶在腔室10内沿环绕该腔室101的中轴线所形成的轨迹。具体地,参见图1~4以及图7所示,该实施例一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电机31,设置在腔室10的外侧且位于内胆1的顶部;

  第一主动齿轮32,与第一电机31传动连接;

  第一从动齿轮33,具有供转轴21穿过以进入腔室10的转动孔330,第一从动齿轮33与第一主动齿轮32啮合连接,第一从动齿轮33与开口100相适配以令其沿该开口100移动;其中,开口100的形成方向即为所述轨迹的形成方向,第一从动齿轮33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连接排气扇以带动排气扇移动。

  在第一电机31沿着一个方向转动时,第一电机31带动第一主动齿轮32转动,第一主动齿轮32带动第一从动齿轮33沿着所述轨迹的形成方向(即内胆腔室顶部的开口100形成方向)转动,由于排气扇与第一从动齿轮33是相连接的,这样,排气扇可以随着第一从动齿轮33的转动而转动,进而扇叶在内胆1的腔室10中沿着上述轨迹移动,不断改变扇叶22在内胆的腔室10中的位置,使得随转轴21转动的扇叶22吹出的气流可以从多个方向吹向食物表面,增强食物表面被热蒸汽加热蒸制时的效果。当然,通过改变第电机31的转动方向,可以使得扇叶22在内胆腔室10中发生与之前反向的运动。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排气扇的扇叶22所处平面相对于内胆1的腔室10底壁所处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可调。其中,该实施例的蒸箱包括驱动排气扇运动以使得扇叶22所处平面的所述倾斜角度发生变化的第二驱动机构。参见图1~6所示,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蜗杆41,具有第一螺纹段411,该第一蜗杆41与第一从动齿轮33传动连接;

  第二蜗杆42,具有第二螺纹段421,该第二蜗杆42上设置有与第一蜗杆41的第一螺纹段411实现啮合的第一配合齿轮51;

  第一副齿轮43,具有一端设置在其中心的转动轴430,该第一副齿轮4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从动齿轮33上,第一副齿轮43与第二蜗杆42通过第二螺纹段421啮合连接;

  第二副齿轮44,与第一副齿轮43啮合连接,该第二副齿轮44连接有带第三螺纹段451的第三蜗杆45;其中,第三蜗杆45与排气扇的转轴21通过第二配合齿轮52传动连接;

  升降架46,与第一蜗杆41通过第一螺纹段411进行螺纹连接;

  固定部47,设置在第一从动齿轮33上,具有自该固定部的顶部朝着底部方向形成的导轨470;导轨470的结构和形状可以参见图2和图4所示;

  支撑臂48,与升降架47连接,该支撑臂48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副齿轮43的转动轴430,支撑臂48的第二端能沿导轨470的形成方向来回移动。

  在第一从动齿轮33因第一电机31转动而转动时,该第一从动齿轮33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一蜗杆41、第二蜗杆42带动第一副齿轮43转动,再由第一副齿轮43带动第二副齿轮44转动;第一蜗杆41在随第一从动齿轮33转动时,升降架46将沿第一蜗杆41的轴向升起上移,然后该升降架46带动支撑臂48的第二端沿固定部47的导轨470上移,又因支撑臂48的第一端是转动地连接第一副齿轮43的转动轴430,此时的支撑臂48就会发生倾斜,然后发生倾斜变化的支撑臂48带动转轴21倾斜,进而扇叶22也随转轴21倾斜,这样扇叶22吹出的风向就会随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被风吹动的蒸汽流向也随之发生不断变化,从而满足了蒸汽从多个角度吹向托盘内食物的需要,这样食物蒸制的效果就更加均匀。可以知道,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之间是联动的,即第二驱动机构是在受到了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后,才会再去驱动扇叶22所处平面相对于内胆1的腔室10底壁所处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发生调整变化(增大或者减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蒸汽输送管5的出气端与扇叶22的各出气孔22相连通,可以使得经蒸汽输送管5的出气端输出的蒸汽从扇叶22的这些出气孔220输出,而因扇叶22随着支撑臂48运动时,扇叶22所处的平面相对于内胆腔室底壁所处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是不断变化的,这样就可以确保从这些出气孔220出来的热蒸汽的排出方向也不断发生调整,继而可以使得经蒸汽输送管5输送来的所有蒸汽在内胆腔室10内的输出流向可以同步地发生倾斜角度变化,不仅增强了食物表面被蒸汽加热蒸制时的均匀性,而且因所有蒸汽一起沿同一个流向吹向食物,这样还可以提高蒸制速度和效率。

  以下结合图1~图7,对该实施例一中的蒸箱调整蒸汽流向的工作原理做出说明:

  在蒸箱启动蒸汽加热工作时,第一电机31沿着正向方向转动时,第一电机31带动第一主动齿轮32转动,第一主动齿轮32带动第一从动齿轮33沿着所述轨迹的形成方向(即内胆腔室顶部的开口100形成方向)转动,由于排气扇与第一从动齿轮33是相连接的,这样,排气扇可以随着第一从动齿轮33的转动而转动,进而扇叶在内胆1的腔室10中沿着上述轨迹移动,不断改变扇叶22在内胆的腔室10中的位置,使得随转轴21转动的扇叶22吹出的气流可以从多个方向吹向食物表面;

  与此同时,该第一从动齿轮33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一蜗杆41、第二蜗杆42带动第一副齿轮43转动,再由第一副齿轮43带动第二副齿轮44转动;第一蜗杆41在随第一从动齿轮33转动时,升降架46将沿第一蜗杆41的轴向升起上移,然后该升降架46带动支撑臂48的第二端沿固定部47的导轨470上移,又因支撑臂48的第一端是转动地连接第一副齿轮43的转动轴430,此时的支撑臂48就会发生倾斜,发生倾斜变化的支撑臂48带动转轴21倾斜,进而扇叶22也随转轴21倾斜,扇叶22吹出的风向就会随倾斜角度发生变化,使得被风吹动的蒸汽流向也随之发生不断变化,满足了蒸汽从多个角度吹向托盘内食物的需要,这样食物蒸制的效果就更加均匀。可以看出,排气扇的扇叶22可以在两个维度上发生移动,确保扇叶吹出的气流吹动热蒸汽在多个方向吹向内胆的腔室内食物表面的不同位置,增强食物表面被蒸汽加热蒸制时的均匀性。

  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令该实施例的蒸箱具有:

  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检测托盘在内胆腔室内所处的高度;其中,检测装置可以是设置在托盘上的位移传感器或者其他检测用装置;

  控制器,分别连接检测装置和第一电机31,根据检测装置发来的检测数据控制第一电机31的转动方向和转动圈数。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内胆的腔室10的外侧。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托盘在内胆腔室内的层级为2时,控制器就根据托盘在内胆腔室内所处的高度“层级2”调整第一电机31的转动方向和转动圈数,最终使得排气扇的扇叶所处平面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确保经扇叶吹动后的蒸汽能够吹向处于层级2的该托盘上的食物,实现了根据托盘在内胆腔室内的层级高度对蒸汽流向的智能化调整控制。

  当然,该实施例中的加热设备不仅可以是蒸箱,也可以是其他采用热蒸汽加热物体的加热设备。

  实施例二

  如图8~11所示,该实施例二提供另外一种可调整蒸汽流向的蒸箱。与实施例一中的蒸箱结构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例二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做出了调整。

  具体地;

  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电机31’,设置在腔室10的外侧且位于内胆1的顶部;

  第一主动齿轮32’,与第一电机31’传动连接;

  第一从动齿轮33’,具有供转轴21穿过以进入腔室10的转动孔330’,第一从动齿轮33’与第一主动齿轮32’啮合连接,第一从动齿轮33’与开口100相适配以令其沿该开口100移动;其中,该开口100的形成方向即为所述轨迹的形成方向;

  连接臂34’,设置在第一从动齿轮33’上,该连接臂34’与排气扇相连接;其中,该排气扇具有带动转轴21转动的风机20;

  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蜗杆41’,具有第一螺纹段411’,该第一蜗杆41’与第一从动齿轮33’传动连接;

  升降架46’,与第一蜗杆41’通过第一螺纹段411’进行螺纹连接;

  固定部47’,设置在第一从动齿轮33’上,具有自该固定部47’的顶部朝着底部方向形成的导轨470’;

  支撑臂,与升降架46’连接,该支撑臂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从动齿轮33’上,支撑臂的第二端能沿导轨470’的形成方向来回移动;其中,该支撑臂即为连接臂34’。

  以下结合图8~图13,对该实施例二中的蒸箱调整蒸汽流向的工作原理做出说明:

  在第一电机31’沿着正向转动时,第一电机31’带动第一主动齿轮32’转动,第一主动齿轮32’带动第一从动齿轮33’沿着所述轨迹的形成方向(即内胆腔室顶部的开口100形成方向)转动,由于排气扇的风机20与第一从动齿轮32’上的连接臂34’(也即支撑臂)是相连接的,这样,第一从动齿轮33’就可以通过连接臂34’带动排气扇转动,进而扇叶22在内胆1的腔室10中沿着上述轨迹移动,不断改变扇叶22在内胆腔室10中的位置,热蒸汽则在扇叶22的各出气孔220中排出至腔室10内,使得随转轴转动的扇叶22吹出的气流同样可以从多个方向吹向食物表面,增强食物表面被热蒸汽加热蒸制时的效果;

  与此同时,第一从动齿轮33’带动第一蜗杆41’转动,转动的第一蜗杆41’带动升降架46’随第一蜗杆41’的第一螺纹段411’而升起上移,然后升降架46’带动连接臂34’的第二端沿固定部47’的导轨470’上移,又因连接臂34’的第一端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从动齿轮33’上,此时的连接臂34’会发生倾斜,发生倾斜变化的连接臂34’带动转轴21倾斜,扇叶22也随转轴21倾斜,这样扇叶22吹出的风向就会随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被风吹动的蒸汽流向也随之发生不断变化,从而满足了蒸汽从多个角度吹向托盘内食物的需要,这样食物蒸制的效果就更加均匀。

《一种可调整蒸汽流向的加热设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