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家具物品> 无刷电机独创技术8207字

无刷电机

2020-10-27 12:17:44

无刷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

  干湿两用吸尘器是一种既能吸灰尘又能吸收污水的清洁设备,被广泛应用,是当今常见的清洁设备。而电机是干湿两用吸尘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现有技术的电机密封效果较差,所以干湿两用吸尘器吸入的带有水汽的空气容易进入到电机内部,影响到电机内部的轴承等金属件,进而影响电机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性能较好的无刷电机,采用这种无刷电机的干湿两用吸尘器的使用寿命较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刷电机,包括端盖、机壳以及设置在机壳内的转子,所述转子靠近端盖一端套设有动叶轮,所述动叶轮与端盖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端盖与机壳之间设置第二密封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动叶轮与端盖之间的一圈第一限位凸起与一圈第一限位凹槽,且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一限位凹槽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端盖与机壳之间的一圈第二限位凸起与一圈第二限位凹槽,且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第二限位凹槽匹配。

  作为优选,它还包括线路板,所述转子远离端盖一端还套设有冷却风叶,所述线路板位于冷却风叶远离转子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包括外壳与内壳,且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叶片,且多个第一叶片沿周向倾斜设置,并且外壳、内壳以及第一叶片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动叶轮包括上组件与下组件,所述上组件设有进风口,且上组件与下组件之间沿圆周设置有多个第二叶片,且第二叶片为弧形,并且上组件、下组件以及第二叶片一体成型。

  采用以上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端盖与动叶轮之间设置第一密封结构,在端盖与机壳之间设置第二密封结构,使得无刷电机整体密封性较高,这样从外接吸入的带水汽的空气不容易进入到机壳内。

  采用这种结构作为密封结构,不但结构简单,而且密封效果较好。

  将线路板设置在冷却风叶远离转子一侧,这样冷却风叶从机壳内吸出的空气可以吹到线路板上,相当于给线路板进行散热。

  将端盖设置成这种结构,可以有效降低风阻和湍流失,而且可以提高风机静压转换率。

  将动叶轮设置成这种结构,可以有效降低风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刷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刷电机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刷电机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刷电机中动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无刷电机中端盖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无刷电机中端盖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无刷电机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风罩;2、动叶轮;3、端盖;4、定子;5、转子;6、机壳;7、冷却风叶;8、线路板;9、第一限位凸起;10、第一限位凹槽;11、第二限位凸起;12、第二限位凹槽;13、外壳;14、内壳;15、第一叶片;16、上组件;17、下组件;18、第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一:一种无刷电机,用于干湿两用吸尘器,依次包括风罩1、动叶轮2、端盖3、定子4、转子5、机壳6、冷却风叶7以及线路板8,其中定子4套设在转子5中部,且定子4与转子5均设置在端盖3与机壳6之间,动叶轮2套设在转子5靠近端盖3一端,并且动叶轮2设置在端盖3与风罩1之间,冷却风叶7套设在转子5远离端盖3一端,并且冷却风叶7设置在机壳6与线路板8之间,其中:

  端盖3包括内壳14与外壳13,内壳14中部设有供转子5伸出的通孔,转子5从通孔伸出供动叶轮2套设,内壳14上端面圆周上设置有一圈第一限位凹槽10,内壳14下端面圆周上设置有一圈第二限位凸起11,内壳14与外壳13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倾斜的第一叶片15,并且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叶片15数量为9片,并且内壳14、外壳13以及第一叶片15三者是一体注塑成型的;

  动叶轮2包括上组件16与下组件17,且上组件16设有与风罩1配合的进风口,下组件17设有供转子5穿过的通孔,且上组件16与下组件17之间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叶片18,第二叶片18为弧形,并且上组件16、下组件17以及第二叶片18三者一体注塑成型,下组件17圆周向下翻边形成一圈第一限位凸起9,并且第一限位凸起9可以嵌入到第一限位凹槽10内,两者可以是过盈配合直接卡接,也可以是第一限位凹槽10尺寸略大于第一限位凸起9,将第一限位凸起9嵌入到第一限位凹槽10内后,剩余部分用密封胶填充或者EVA密封;

  机壳6包括外部的壳体以及内部的转子5座,壳体上端圆周上设有一圈第二限位凹槽12,并且第二限位凸起11可以嵌入到第二限位凹槽12内,两者可以是过盈配合直接卡接,也可以是第二限位凹槽12尺寸略大于第二限位凸起11,将第二限位凸起11嵌入到第二限位凹槽12内后,剩余部分用密封胶填充或者EVA密封;

  机壳6内的转子5座下部设置有一个供冷却风叶7设置的容置空间,转子5穿过转子5座上的通孔伸入到容置空间内,冷却风叶7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然后套设在转子5伸过来的那一端;

  线路板8通过安装件安装在机壳6远离端盖3一端上,并且线路板8上发热较多的部件,如MOS管,是正对冷却风叶7的;

  本申请动叶轮2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转子5带动动叶轮2转动,这样就会产生吸力,从风罩1的与动叶轮2连接的进风口处将外接的空气吸入,然后从动叶轮2的叶片之间穿过,之后再从端盖3的叶片之间穿过,实现风流出,并且因为将动叶轮2与端盖3之间进行了一次密封,所以动叶轮2吸入的空气不会从动叶轮2与端盖3之间的密封流到端盖3的通孔处,进而进入到端盖3与机壳6内,并且也因为将端盖3与机壳6之间也进行了一次密封,这样风从端盖3的风叶流出后不会从端盖3与机壳6之间流入,这样从外界吸入的带有水汽的风只会在端盖3与机壳6外部流通,而不会流入到端盖3与机壳6内部,进而不会使电机出现绝缘不良的现象,不会损伤线路板8和轴承,金属也不容易生锈。

  通过转子5带动冷却风叶7转动,这样也会产生吸力,将端盖3与机壳6内的空气吸出,并且吸出的空气还会吹到线路板8上,实现了对线路板8的散热。

  具体实施例二:与具体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具体实施例二中动叶轮2与端盖3之间的凸起凹槽与具体实施例一交换位置,同样,端盖3与机壳6之间的凸起凹槽也与具体实施例一交换位置,这种位置交换并不会影响其本身的密封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无刷电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