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家具物品> 一种双层锅独创技术10105字

一种双层锅

2021-03-16 16:11:13

一种双层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双层锅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双层锅。

  背景技术

  锅是一种炊事用具,可用于对食物进行烹、煮、煎、炸、炒等多种熟制工作。锅的使用历史悠久,是中国人烹饪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传统的锅在使用时直接令燃气燃烧的火焰加热锅底部/通过电磁炉加热锅的底部,然而接触火焰或者电磁炉的部分锅体会先受热,而且也是从受热的地方往四周导热,从而实现整个锅体的加热。因此使用者需要移动加热位置或者进行颠勺等动作进行其余位置的加热。这让锅体存在受热不均的现象,因此普通的锅会存在烧焦或粘锅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稳定的,受热更均匀的双层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层锅,包括内锅体和外锅体,所述内锅体套设在外锅体上;所述内锅体和外锅体的底部固定形成整体,内锅体和外锅体的顶端也固定连接,所述内锅体和外锅体之间形成空腔,外锅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出气口,空腔内的气体可通过出气口排出空腔并实现空腔与外界的气体互换。

  所述外锅体的侧壁设置有筋条,筋条呈螺旋状,螺旋状的筋条对空腔内的气体进行导流。

  所述筋条为螺旋状的弧形筋条,若干所述筋条呈辐射状设置在外锅体的侧壁上。

  全部/部分所述出气口开设在筋条上。

  所述筋条为外凸筋条,外凸筋条增加空腔内部容积。

  所述外锅体的锅底向上延伸出支柱,支柱抵靠在内锅体上,或者,所述内锅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出支柱,支柱抵靠在外锅体上。

  所述支柱与内锅体/外锅体的连接端进行焊接固定。

  所述外锅体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支柱,支柱为中部镂空的柱状体。

  所述内锅体和外锅体的底部焊接固定形成整体,所述内锅体的上端周侧向外折弯形成包边,包边将外锅体的上端包裹在内。

  所述外锅体的上端周侧也向外弯折形成包边,内锅体的包边包裹外锅体的包边。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内锅体和外锅体的上下两端均进行固定避免两者之间的移位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并且,内锅体和外锅体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用于导热,当外锅体被加热时,空腔内的空气会被快速加热,加热的空气对内锅体进行传热,实现内锅体均匀受热的效果,为了空腔内的气体循环,外锅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出气口,避免空腔和外界大气产生压力差,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也是为了空腔的稳定性,所以内锅体和外锅体的上下两端均进行固定。

  2、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外锅体的侧壁设置有筋条,筋条呈螺旋状,螺旋状的筋条对空腔内的气体进行导流。正常情况下,受热后的气体向上走,但是气体是不规则运动的,无法有效的让受热气体包裹在内锅体的周侧。通过螺旋状的筋条进行导流,让受热气体有导向的循环上升,让内锅体的受热更均匀。

  3、本实用新型的全部/部分所述出气口开设在筋条上,由于筋条具有导流加热气体的作用,因此将出气口设置在筋条上是最佳位置,热气可以有效的从出气口排出,避免空腔和外界大气产生压力差。

  4、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外锅体的锅底向上延伸出支柱,支柱抵靠在内锅体上,或者,所述内锅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出支柱,支柱抵靠在外锅体上。任一方案均可。考虑到空腔的稳定性问题,因此通过支柱进行辅助支撑,保证空腔结构的稳定性。考虑到受热气体加热速度较慢的问题,因此通过支柱进行导热,实现内锅体更快被加热。

  5、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内锅体的上端周侧向外折弯形成包边,包边将外锅体的上端包裹在内,通过自身折弯形成包边进行内锅体和外锅体的上端固定,不仅让产品更加美观,而且折弯形成的圆润外周可以避免使用者清洗锅具时的意外划伤,让锅具清洗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无支柱双层锅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无支柱双层锅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有支柱双层锅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有支柱双层锅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锅体;10-内锅体包边;2-外锅体;21-筋条;22-出气口;23-支柱; 24-外锅体包边;3-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见图1-6所示:

  一种双层锅,包括内锅体1和外锅体2,所述内锅体1套设在外锅体2上;所述内锅体1和外锅体2的底部固定形成整体,内锅体1和外锅体2的顶端也固定连接,内锅体1和外锅体2的上下两端均进行固定避免两者之间的移位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内锅体1和外锅体2之间形成空腔3,当外锅体2被加热时,空腔3内的空气会被快速加热,加热的空气对内锅体进行传热,实现内锅体1均匀受热的效果,为了空腔3内的气体循环,外锅体2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出气口22,避免空腔3和外界大气产生压力差,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也是为了空腔3的稳定性,所以内锅体1和外锅体2的上下两端均进行固定。

  所述外锅体2的侧壁设置有筋条21,筋条21呈螺旋状,螺旋状的筋条21 对空腔3内的气体进行导流。正常情况下,受热后的气体向上走,但是气体是不规则运动的,无法有效的让受热气体包裹在内锅体1的周侧。通过螺旋状的筋条21进行导流,让受热气体有导向的循环上升,让内锅体1的受热更均匀。螺旋状筋条21的设计理念来源于:矿泉水瓶倒水实验,灌满水的矿泉水瓶直接倒立倒水,矿泉水瓶中的水倒出慢,将矿泉水瓶中的水指定方向螺旋旋转,再进行倒立倒水,矿泉水瓶中的水快速流出。空腔如同矿泉水瓶,倒立过程如同加热过程,出气口如同矿泉水瓶的出水口。让加热空气有规则的运动可以有效的让受热气体包裹内锅体1表面,还可以有利于加热气体从出气口排出,尤其是加热产生的烟。为避免热气流失只需控制出气口22的多少和大小即可,该出气口22的比例为实验所得,如图所示。

  所述筋条21为螺旋状的弧形筋条,若干所述筋条21呈辐射状设置在外锅体2的侧壁上,弧形且辐射状的筋条21更加的美观,而且让气体螺旋上升。

  全部/部分所述出气口22开设在筋条21上,至少部分出气口21必须要设置在筋条21上,具体出气口22开设如图所示,由于筋条21具有导流加热气体的作用,因此将出气口22设置在筋条21上是最佳位置,热气可以有效的从出气口22排出,避免空腔3和外界大气产生压力差。

  所述筋条21为外凸筋条,外凸筋条增加空腔3内部容积,让加热过程中,受热气体更为充分。

  所述外锅体2的锅底向上延伸出支柱23,支柱23抵靠在内锅体1上,或者,所述内锅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出支柱,支柱抵靠在外锅体上。任一方案均可,考虑到空腔3的稳定性问题,因此通过支柱23进行辅助支撑,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而且考虑到受热气体加热速度较慢的问题,因此通过支柱23进行导热,实现内锅体1更快被加热。优选为所述支柱23与内锅体1/外锅体2的连接端进行焊接固定。为避免支柱23位置局部受热,支柱23要设计的大一些而且密集一些,形成面加热。

  锅体上设置支柱23只是较优的情况,图3、4为无支柱的双层锅,图7、9 为有支柱的双层锅。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增加支柱。

  所述外锅体的2底部一体成型有支柱23,支柱23为中部镂空的柱状体,镂空的支柱23便于加工者利用镂空进行点焊。

  所述内锅体1和外锅体2的底部焊接固定形成整体,所述内锅体1的上端周侧向外折弯形成内锅体包边10,内锅体包边10将外锅体2的上端包裹在内。不仅让产品更加美观,而且折弯形成的圆润外周可以避免使用者清洗锅具时的意外划伤,让锅具清洗更加便捷。为了内、外锅体1,2的包边固定更为稳定,所述外锅体的上端周侧也向外弯折形成外锅体包边24,内锅体包边10包裹外锅体包边24。

  实际上为何内锅体1和外锅体2底部焊接,上端通过包边结构固定。其主要原因在于:便于生产加工,先通过内、外锅体1,2底部的焊接进行定位并固定,然后在通过包边工艺将上端进行包边处理,工序节俭,加工简单。如果内锅体1和外锅体2的上下两端都通过焊接固定,只能保证一端的焊缝/焊接位置是标准的,因此两端焊接后还需要额外的加工步骤进行表面加工处理,繁琐而且产品美观度不高。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双层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