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蒸汽发生> 链条有机热载体炉受热面结构独创技术8224字

链条有机热载体炉受热面结构

2021-02-17 11:43:51

链条有机热载体炉受热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热载体炉技术领域,具体为链条有机热载体炉受热面结构。

  背景技术

  余热锅炉是利用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废气、废料或废液中的显热或其可燃物质燃烧后产生的热量的锅炉,或在燃油(或燃气)的联合循环机组中,利用从燃气轮机排出的高温烟气热量的锅炉。

  现有的链条有机热载体炉在采用高温废气对流体进行加热时,因气体流通快,且加热效果大多为由区域向全部进行扩散的方式进行,导致与流体的热交换不够充分,同时,装置内流体其装置内部流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加温不够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链条有机热载体炉受热面结构,解决了现有的链条有机热载体炉在采用高温废气对流体进行加热时,因气体流通快,且加热效果大多为由区域向全部进行扩散的方式进行,导致与流体的热交换不够充分,同时,装置内流体其装置内部流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加温不够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链条有机热载体炉受热面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分隔板,所述主体内部位于分隔板的下方设置有排气仓,且主体内部位于分隔板的上方设置有加热仓,所述主体顶端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分隔板的内部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气管,且固定座的顶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延伸至主体的外侧,所述进气口外侧设置有主齿,且主齿位于空腔内,所述主体的顶端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辅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主体顶端的中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主体一侧底端设置有排气口,且主体一侧位于排气口的上方设置有蒸汽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盘的数量为四组,且转盘通过轴承与分隔板转动连接,所述分隔板顶端位于转盘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盘内部换热管的数量为多组,且换热管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换热管采用的材料为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座的底端设置有通孔,所述换热管的大小与通孔相匹配,所述固定座的数量为多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辅齿与主齿相互啮合,且辅齿的数量为两组,所述旋转电机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链条有机热载体炉受热面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链条有机热载体炉受热面结构,通过设置的分隔板、转盘、主齿和辅齿,由分隔板将主体内部的空间分隔开,进而在使用时,流体由进水口进入加热仓内部,而高温的废气则由进气口通入换热管内部,并经由换热管与空腔内部的流体进行换热后由排气口排除,在此期间,根据主齿与辅齿相互啮合的关系,使得旋转电机能够带动固定座与转盘进行转动,促使换热管能够搅动加热仓内部的流体,一方面,能够使得换热管的温度与加热仓内部不同区域的流体接触,提高换热效率,另一方面,使加热仓内部的流体始终处于活动状态,使得受热更为均匀,最终形成的蒸汽由蒸汽口对外排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孔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辅齿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分隔板;3、排气仓;4、加热仓;5、空腔;6、转盘;7、换热管;8、固定座;9、气管;10、进气口;11、主齿;12、旋转电机;13、辅齿;14、进水口;15、排气口;16、蒸汽口;17、密封圈;1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施方案中:链条有机热载体炉受热面结构,包括主体1,主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分隔板2,主体1内部位于分隔板2的下方设置有排气仓3,且主体1内部位于分隔板2的上方设置有加热仓4,主体1顶端的内部设置有空腔5,分隔板2的内部设置有转盘6,转盘6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7,换热管7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座8,固定座8的内部设置有气管9,且固定座8的顶端设置有进气口10,进气口10延伸至主体1的外侧,进气口10外侧设置有主齿11,且主齿11位于空腔5内,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旋转电机12,旋转电机12的输出端连接有辅齿13。

  请参阅图1和图2,主体1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主体1顶端的中部设置有进水口14,主体1一侧底端设置有排气口15,且主体1一侧位于排气口15的上方设置有蒸汽口16。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蒸汽口16,换热后的流体最终蒸汽并由蒸汽口16对外排除。

  请参阅图1,转盘6的数量为四组,且转盘6通过轴承与分隔板2转动连接,分隔板2顶端位于转盘6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17,转盘6内部换热管7的数量为多组,且换热管7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换热管7采用的材料为铜。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分隔板2,可将主体1内部的空间分隔开。

  请参阅图3,固定座8的底端设置有通孔18,换热管7的大小与通孔18相匹配,固定座8的数量为多组,辅齿13与主齿11相互啮合,且辅齿13的数量为两组,旋转电机1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辅齿13,根据主齿11与辅齿13相互啮合的关系,使得旋转电机12能够带动固定座8与转盘6进行转动,促使换热管7能够搅动加热仓4内部的流体,一方面,能够使得换热管7的温度与加热仓4内部不同区域的流体接触,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设置的分隔板2、转盘6、主齿11和辅齿13,由分隔板2将主体1内部的空间分隔开,进而在使用时,流体由进水口14进入加热仓4内部,而高温的废气则由进气口10通入换热管7内部,并经由换热管7与空腔5内部的流体进行换热后由排气口15排除,在此期间,根据主齿11与辅齿13相互啮合的关系,使得旋转电机12能够带动固定座8与转盘6进行转动,促使换热管7能够搅动加热仓4内部的流体,一方面,能够使得换热管7的温度与加热仓4内部不同区域的流体接触,提高换热效率,另一方面,使加热仓4内部的流体始终处于活动状态,使得受热更为均匀,最终形成的蒸汽由蒸汽口16对外排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链条有机热载体炉受热面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