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热交换> 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双螺旋盘管设备独创技术9603字

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双螺旋盘管设备

2021-02-01 18:08:42

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双螺旋盘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盘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双螺旋盘管设备。

  背景技术

  蒸发器、冷凝器是制冷的核心部件,一般蒸发器盘管环绕于冷柜内胆和保温层之间,蒸发器与内胆外壁贴合进行热传导,从而使流动于蒸发器内的制冷液与内胆之间进行热交换。蒸发器盘管一般采用铜芯盘管的形式分出蒸发器的各个系统,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安排出各类形状的蒸发器,在极小的空间里呈螺旋形绕于排出最大化的换热面积。

  但是现有双螺旋盘管设备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散热效率低,导致制冷速度慢的问题,而且制冷效率低,严重影响了蒸发器及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双螺旋盘管设备,具备提高散热效率,制冷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散热效率低,导致制冷速度慢的问题,而且制冷效率低,严重影响了蒸发器及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双螺旋盘管设备,包括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第一散热装置和第二散热装置,所述第一螺旋盘管的外圆周套设有第二螺旋盘管,所述第一螺旋盘管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散热装置,所述第一螺旋盘管与第二螺旋盘管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二散热装置。

  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所述散热箱连通在第一螺旋盘管的底端,所述散热箱的底部中端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散热箱的顶部中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散热箱的左侧中部连通有冷水管,所述散热箱的右侧中端连通有热水管,所述散热箱内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分隔板,所述散热箱内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分隔板,所述热冷水管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相对于冷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折挡板。

  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包括螺旋外管,所述螺旋外管设在第一螺旋盘管的外层,所述螺旋外管的圆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旋外管的圆周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于螺旋外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旋内管,所述螺旋内管的圆周内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相对于螺旋内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盘管及第二螺旋盘管的底端均连通有出水管,且出水管为三通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散热箱内壁上,且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之间的空腔为散热腔。

  进一步的,所述折挡板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折挡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直径与冷水管的管径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外管与螺旋内管之间设有气流腔,且螺旋外管的圆周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与外界空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数量均为三个,且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角度为120°,每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杆之间角度为120°。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管的外径小于螺旋内管的内径的二分之一,且冷凝管、螺旋内管及螺旋外管的圆心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提高散热效率的双螺旋盘管设备,通过第一散热装置中散热箱、进水管、出水管、冷水管、热水管、第二分隔板、第一分隔板、支撑板及折挡板之间的配合设置,当从进水管流入水流时,进水管将水流送经散热箱,通过从冷水管内冷水,使其流入散热腔内,通过设备折挡板减缓冷水的流速,使其与进水管充分接触,增大冷却降温的效果,而进水管的管道贯穿整个散热箱的内部,使得进水管能够与冷水充分接触,加大散热的效率。

  2、该提高散热效率的双螺旋盘管设备,通过第二散热装置中螺旋外管、气流腔、第一支撑杆、通孔、冷凝管、螺旋内管及第二支撑杆之间的配合设置,当从出水管流入第一螺旋盘管及第二螺旋盘管的水流流入螺旋内管内时,螺旋内管内部的冷凝管对其进行二次降温散热,外部气流腔将从通孔流入的空气吹至螺旋内管的外圆周面,进行多处散热,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螺旋盘管、2-第二螺旋盘管、3-第一散热装置、301-散热箱、302-进水管、303-出水管、304-冷水管、305-热水管、306-第二分隔板、307-第一分隔板、308-支撑板、309-折挡板、4-第二散热装置、401-螺旋外管、402-气流腔、403-第一支撑杆、404-通孔、405-冷凝管、406-螺旋内管、407-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3,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双螺旋盘管设备,包括第一螺旋盘管1、第二螺旋盘管2、第一散热装置3和第二散热装置4,第一螺旋盘管1的外圆周套设有第二螺旋盘管2,第一螺旋盘管1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散热装置3,第一螺旋盘管1与第二螺旋盘管2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二散热装置4。

  第一散热装置3包括散热箱301,散热箱301连通在第一螺旋盘管1的底端,散热箱301的底部中端连通有进水管302,散热箱301的顶部中端连通有出水管303,第一螺旋盘管1及第二螺旋盘管2的底端均连通有出水管303,且出水管303为三通管,散热箱301的左侧中部连通有冷水管304,散热箱301的右侧中端连通有热水管305,散热箱301内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分隔板307,第一分隔板307和第二分隔板306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散热箱301内壁上,且第一分隔板307与第二分隔板306之间的空腔为散热腔,散热箱301内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分隔板306,冷水管30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308,支撑板308相对于冷水管3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折挡板309,折挡板309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折挡板309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08,支撑板308的中部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直径与冷水管304的管径相匹配。

  第二散热装置4包括螺旋外管401,螺旋外管401与螺旋内管406之间设有气流腔402,且螺旋外管401的圆周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404,通孔404与外界空气连通,螺旋外管401设在第一螺旋盘管1的外层,螺旋外管401的圆周上开设有通孔404,螺旋外管401的圆周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403,第一支撑杆403相对于螺旋外管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旋内管406,冷凝管405的外径小于螺旋内管406的内径的二分之一,且冷凝管405、螺旋内管406及螺旋外管401的圆心重合,螺旋内管406的圆周内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407,第一支撑杆403与第二支撑杆407的数量均为三个,且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403之间角度为120°,每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杆407之间角度为120°,第二支撑杆407相对于螺旋内管4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管405。

  在使用时,通过第一散热装置3中散热箱301、进水管302、出水管303、冷水管304、热水管305、第二分隔板306、第一分隔板307、支撑板308及折挡板309之间的配合设置,当从进水管302流入水流时,进水管302将水流送经散热箱301,通过从冷水管304内冷水,使其流入散热腔内,通过设备折挡板309减缓冷水的流速,使其与进水管302充分接触,增大冷却降温的效果,而进水管302的管道贯穿整个散热箱301的内部,使得进水管302能够与冷水充分接触,加大散热的效率,通过第二散热装置4中螺旋外管401、气流腔402、第一支撑杆403、通孔404、冷凝管405、螺旋内管406及第二支撑杆407之间的配合设置,当从出水管303流入第一螺旋盘管1及第二螺旋盘管2的水流流入螺旋内管406内时,螺旋内管406内部的冷凝管405对其进行二次降温散热,外部气流腔402将从通孔404流入的空气吹至螺旋内管406的外圆周面,进行多处散热,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双螺旋盘管设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