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热交换> 一种新型换热器热箱结构独创技术8734字

一种新型换热器热箱结构

2021-02-10 19:13:31

一种新型换热器热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换热器热箱结构。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利用固体物质的导热特性,热介质先将固体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冷介质再从固体物质获得热量,通过此过程可实现热量的传递;现有热箱与换热器安装通常使用螺栓,因热箱内部长期高温,因此需要定期检修,现有热箱无法快速与换热器进行拆卸,且防止高温介质泄露,有必要对此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技术中热箱无法快速拆卸、无法防止高温介质泄露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新型换热器热箱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换热器热箱结构,包括换热器和热箱,所述换热器的内部安装有热箱,所述热箱的内部贯穿安装有垫片,所述热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架;

  所述连接架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连接架固定连接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的两端卡接有卡接架,所述卡接架固定连接于换热器的内壁,所述热箱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密封架,所述密封架的内侧环绕嵌入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底部贯穿设有导热腔,所述密封架内部的下端贯穿连接有贯穿管。

  优选的,所述密封架的内部呈中空状设置,且密封架的内部通过贯穿管与换热器的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导热腔均呈倾斜35-45°设置,且导热腔呈竖直方向排布设置有多个于密封架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凹槽呈水平方向排布有2-4个,所述凹槽之间间隔1-2cm,且凹槽整体呈回状设置。

  优选的,所述卡接板与转轴组合呈“T”状设置。

  优选的,所述卡接架呈凹状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呈凹状设置于热箱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换热器热箱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新型换热器热箱结构设置有密封架,当高温介质进入密封架内部发生泄漏时,可通过凹槽增加高温介质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热箱的换热效果,进而通过密封架与换热器之间缝隙进入凹槽的内部,使得可通过凹槽方便泄露后的高温介质进行收集,避免高温介质易泄露至热箱外侧的情况,且高温介质通过导热腔进入密封架内部的下端,并能通过贯穿管进入换热器的内部,且能够通过密封架进入换热器内部,当热箱内部高温介质进入换热器内部后,可通过密封架避免热量流失,进一步增加了热箱与换热器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能够避免热箱在进行热交换时热量泄漏的情况;

  2、该种新型换热器热箱结构设置有转轴,使得当热箱需要与换热器分拆时,手动将转轴进行旋转,转轴带动卡接板旋转出卡接架的内部,使得能够通过卡接板方便将热箱与换热器之间进行拆卸,且能够通过卡接架进一步增加热箱与换热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热箱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架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热箱内部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热箱与换热器安装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中:1-热箱,101-垫片,102-连接架,201-卡接架,202-转轴,203-卡接板, 3-密封架,301-凹槽,302-导热腔,303-贯穿管,4-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换热器热箱结构,包括换热器4和热箱1,热箱1的内部贯穿安装有垫片101,热箱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02;

  连接架102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02,转轴202的一端贯穿连接架102固定连接有卡接板203,所述卡接板203的两端卡接有卡接架201,卡接架201固定连接于换热器4 的内壁,热箱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密封架3,密封架3的内侧环绕嵌入有凹槽301,凹槽 301的内底部贯穿设有导热腔302,密封架3内部的下端贯穿连接有贯穿管303。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架3的内部呈中空状设置,且密封架3的内部通过贯穿管303与换热器4的内部相连通,设置有密封架3,当高温介质进入密封架3内部发生泄漏时,可通过凹槽301将高温介质进行收集,高温介质通过导热腔302进入密封架3内部的下端,并能够通过贯穿管303进入换热器4的内部,且能够通过密封架3进入换热器4内部,当热箱1内部高温介质进入换热器4内部后,可通过密封架3避免热量流失,进一步增加了热箱1与换热器4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能够避免该种热箱1在进行热交换时热量泄漏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腔302均呈倾斜35-45°设置,且导热腔302呈竖直方向排布设置有多个于密封架3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301呈水平方向排布有2-4个,凹槽301之间间隔1-2cm,且凹槽301整体呈回状设置,通过设置有凹槽301,因凹槽301对应换热器4内部,当换热器 4内部高温介质泄露时,可通过凹槽301增加高温介质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现有热箱1的换热效果,进而通过密封架3与换热器4之间缝隙进入凹槽301的内部,使得可通过凹槽 301方便泄露后的高温介质进行收集,避免现有高温介质易泄露至热箱1外侧的情况,同时避免了热箱1内部热量流失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板203与转轴202组合呈“T”状设置,卡接板203通过转轴202分别与卡接架201嵌套连接,且卡接板203贯穿设置于换热器4的内部,设置有转轴202,使得当热箱1需要与换热器4分拆时,手动将转轴202进行旋转,转轴202带动卡接板203 旋转出卡接架201的内部,使得能够通过卡接板203方便将热箱1与换热器4之间进行拆卸,且能够通过卡接架201进一步增加热箱1与换热器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架201呈凹状设置,通过设置有卡接架201,使得可通过卡接架201方便对换热器4与热箱1之间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架102呈凹状设置于热箱1的两侧。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换热器热箱结构时,首先将热箱1置于换热器4内部,然后手动将转轴202进行旋转,使得卡接板203的两端卡接于卡接架201内部,当热箱1需要与换热器4分拆时,手动将转轴202进行旋转,转轴202带动卡接板203旋转出卡接架 201的内部,使得能够通过卡接板203方便将热箱1与换热器4之间进行拆卸,且能够通过卡接架201进一步增加热箱1与换热器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当高温介质进入密封架3 内部发生泄漏时,因凹槽301对应换热器4内部,当换热器4内部高温介质泄露时,可通过凹槽301增加高温介质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现有热箱1的换热效果,进而通过密封架3 与换热器4之间缝隙进入凹槽301的内部,使得可通过凹槽301方便泄露后的高温介质进行收集,高温介质通过导热腔302进入密封架3内部的下端,并能够通过贯穿管303进入换热器4的内部,且能够通过密封架3进入换热器4内部,当热箱1内部高温介质进入换热器4内部后,可通过密封架3避免热量流失,进一步增加了热箱1与换热器4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能够避免该种热箱1在进行热交换时热量泄漏的情况。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一种新型换热器热箱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