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热交换> 一种空气能机组的冷热交换系统独创技术10956字

一种空气能机组的冷热交换系统

2021-04-23 16:53:59

一种空气能机组的冷热交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换器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空气能机组的冷热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化工,石油等近30多种产业,相互形成产业链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换热器产业市场规模在500亿元左右,主要集中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暖、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制药等领域。其中,石油化工领域仍然是换热器产业最大的市场,其市场规模为150亿元;电力冶金领域换热器市场规模在80亿元左右;船舶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在40亿元以上;机械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约为40亿元;集中供暖行业换热器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食品工业也有近30亿元的市场。另外,航天飞行器、半导体器件、核电常规岛核岛、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发电、多晶硅生产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换热器,这些市场约有130亿元的规模。国内换热器行业在节能增效、提高传热效率、减少传热面积、降低压降、提高装置热强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基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船舶、机械、食品、制药等行业对换热器稳定的需求增长,我国换热器行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换热器产业将保持年均10-1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换热器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500亿元。

  现有的换热器均采用盘管的方式,而换热器往往在换热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结霜的现象,尤其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尤为明显,换热器工作一定时间之后在外部将会结一层很厚的冰,如果不进行及时的除霜除冰,那么这样将导致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急剧下降,而一般换热器的除霜除冰将会中断换热器的工作,而且除霜除冰效果也不明显,往往会有残留的冰霜置于盘管的缝隙之间,故而影响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换热效果好的空气能机组的冷热交换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能机组的冷热交换系统,包括若干片状的换热片、连接管和加热水箱,所述换热片的形状为方形,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换热片的上边横截面形状和下边横截面形状均为半圆形,所述换热片的上边或者下边中的其中一个边的两个角上均设有冷媒接口,所述的连接管包括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其中一个冷媒接口与冷媒进管连接,另一个冷媒接口与冷媒出管连接,所述的加热水箱内设有加热管,所述的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均与加热水箱内的加热管连接。

  通过片状换热片的结构设计,使得换热片表面不易结霜结冰;通过换热片的上边和下边半圆形结构的设计,使得换热片的上边和下边均不易结霜结冰,故而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即使结霜结冰也不会使得相间的结霜结冰相互结在一起,导致整个冷热交换器冷却效果降低;通过连接管的设计,使得换热片之间相互并联,故而冷媒通过冷媒进管进入到换热片中,通过冷媒出管从换热片中出来,冷媒直接从冷媒进管进入到每个换热片中,能够使得换热片内的冷媒完全发挥作用,确保整个冷热交换器的冷却效果;通过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均与加热水箱内的加热管连接的设计,使得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内的冷媒通过加热管对加热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操作,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片的上边和下边上均设有第一加热丝,所述第一加热丝的形状呈波浪形均匀的分布在上边表面和下边表面上。通过第一加热丝的设计,能够使得换热片上边和下边上的霜和冰快速消融;此外,第一加热丝的形状设计,使得加热的效果更为均匀分布,除霜除冰效果更为突出。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片的侧面上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的形状为半球形,所述的凸起分为若干排且呈纵向排列分布,每一排凸起上均设有金属加强筋,每一排上的凸起通过金属加强筋串联在一起,所述金属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换热片的上边和下边第一加热丝连接。通过凸起及其形状的设计,使得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的霜和冰不会因为换热片表面过于平滑而吸附,导致霜和冰不易从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掉落;通过金属加强筋的设计,使其能够从第一加热丝获取热量并传递给凸起,凸起所在的位置将会出现中空气泡,使得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存在间隙,故而能够更好的进行除霜除冰。

  作为优选,相邻两排金属加强筋上的凸起呈交错分布。通过凸起的排列分布,能够使得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的气泡间隙分布更为合理,使得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的霜和冰更容易从中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述连接管的圆弧面朝上,所述连接管的圆弧面上设有第二加热丝,所述第二加热丝的形状呈圆弧形,所述的第二加热丝覆盖在连接管的圆弧面上,所述的第二加热丝与第一加热丝连接。通过连接管和第二加热丝的结构和形状设计,一方面使得连接管和第一加热丝上不易结霜和结冰,另一方面第二加热丝与第一加热丝连接能够更为快速的除霜除冰。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片的侧面中心处设有通风孔。通过通风孔的设计,能够使得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能够有效的进行空气流通,使得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的霜和冰更容易从中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易结霜结冰,而且除霜除冰效果好,进而提高了冷却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换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加热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换热片,2. 连接管,3. 金属加强筋,4. 凸起,5. 第一加热丝,6. 第二加热丝,7. 通风孔,8. 加热水箱,9. 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述的实施例中,一种空气能机组的冷热交换系统,包括若干片状的换热片1、连接管2和加热水箱8,换热片1的形状为方形,相邻两个换热片1之间相互平行,换热片1的上边横截面形状和下边横截面形状均为半圆形,换热片1的上边或者下边中的其中一个边的两个角上均设有冷媒接口,连接管2包括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其中一个冷媒接口与冷媒进管连接,另一个冷媒接口与冷媒出管连接,加热水箱8内设有加热管9,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均与加热水箱8内的加热管9连接。如图3所示,换热片1的上边和下边上均设有第一加热丝5,第一加热丝5的形状呈波浪形均匀的分布在上边表面和下边表面上。如图2所示,换热片1的侧面上设有若干凸起4,凸起4的形状为半球形,凸起4分为若干排且呈纵向排列分布,每一排凸起4上均设有金属加强筋3,每一排上的凸起4通过金属加强筋3串联在一起,金属加强筋3的两端分别与换热片1的上边和下边第一加热丝5连接。相邻两排金属加强筋3上的凸起呈交错分布。换热片1的侧面中心处设有通风孔7。如图4所示,连接管2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连接管2的圆弧面朝上,连接管2的圆弧面上设有第二加热丝6,第二加热丝6的形状呈圆弧形,第二加热丝6覆盖在连接管2的圆弧面上,第二加热丝6与第一加热丝5连接。

  通过片状换热片1的结构设计,使得换热片1表面不易结霜结冰;通过换热片1的上边和下边半圆形结构的设计,使得换热片1的上边和下边均不易结霜结冰,故而相邻两个换热片1之间即使结霜结冰也不会使得相间的结霜结冰相互结在一起,导致整个冷热交换器冷却效果降低;通过连接管2的设计,使得换热片1之间相互并联,故而冷媒通过冷媒进管进入到换热片1中,通过冷媒出管从换热片1中出来,冷媒直接从冷媒进管进入到每个换热片1中,能够使得换热片1内的冷媒完全发挥作用,确保整个冷热交换器的冷却效果。通过第一加热丝5的设计,能够使得换热片1上边和下边上的霜和冰快速消融;第一加热丝5的形状设计,使得加热的效果更为均匀分布,除霜除冰效果更为突出。通过通风孔7和凸起4及其形状的设计,使得相邻两个换热片1之间的霜和冰不会因为换热片1表面过于平滑而吸附,导致霜和冰不易从相邻两个换热片1之间掉落;通过金属加强筋3的设计,使其能够从第一加热丝5获取热量并传递给凸起4,凸起4所在的位置将会出现中空气泡,配合通风孔7内的空气,使得相邻两个换热片1之间存在间隙,故而能够更好的进行除霜除冰。通过凸起4的排列分布,能够使得相邻两个换热片1之间的气泡间隙分布更为合理,使得相邻两个换热片1之间的霜和冰更容易从中脱落。通过连接管2和第二加热丝6的结构和形状设计,一方面使得连接管2和第一加热丝5上不易结霜和结冰,另一方面第二加热丝6与第一加热丝5连接能够更为快速的除霜除冰。通过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均与加热水箱8内的加热管9连接的设计,使得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内的冷媒通过加热管9对加热水箱8内的水进行加热操作,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一种空气能机组的冷热交换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