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热交换> 换热系统、空调器、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独创技术33104字

换热系统、空调器、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2021-02-26 11:24:17

换热系统、空调器、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系统、空调器、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机房内的空调器需要制冷运行以对机房内的设备降温,在严寒地区,空调器的室外机冷媒温度接近大气环境温度,若机房空调器的压缩机此时开启,换热系统的高压建立过程较为缓慢,导致冷媒循环量低,最终触发低压报警,使得空调器无法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回气口和排气口;冷凝器,冷凝器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与排气口相连通;蒸发器,蒸发器包括相连通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第三端口与回气口相连通,第四端口与第二端口相连通;泵体,泵体与第二端口、第四端口相连通;其中,换热系统内流通冷媒,基于泵体开启,泵体将冷凝器内的冷媒泵入蒸发器内。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系统,包括由压缩机、冷凝器和换热器构成的换热流路,从而实现换热系统的制冷或者制热,在换热系统用于机房时,换热系统为机房制冷,蒸发器位于室内侧,冷凝器位于室外侧,当室外侧温度过低时,冷凝器中的冷媒温度较低,从而会导致换热系统无法运行,而本申请通过使用泵体将冷凝器内的冷媒抽到蒸发器内,使得冷凝器内的冷媒在室内侧被加热,进而提高了换热系统中的冷媒的压力,使得换热系统能够较快的启动,提升了换热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的换热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与压缩机并联连接;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与压缩机串联连接,第二电磁阀设于第三端口和回气口之间;节流元件,节流元件与泵体并联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节流元件,第一电磁阀和压缩机并联连接,在泵体开启时,泵体将冷凝器内的冷媒转移动蒸发器内,第一电磁阀连通冷凝器的第一端口和蒸发器的第三端口,使得蒸发器内的冷媒流向冷凝器,节流元件和第二电磁阀用于在压缩机运行时调节冷媒的流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与节流元件串联连接,且单向阀沿第二端口至第四端口方向导通;风机,对应蒸发器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系统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的设置使得换热系统能够单向导通,且沿第二端口至第四端口方向导通,风机对应蒸发器设置,一方面,在换热系统正常制冷时,风机用于向室内侧排风,另一方面,还能够在泵体将冷凝器内的冷媒转移到蒸发器内时,开启风机,以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提高室内侧的空气对冷媒的加热效率,使得换热系统快速启动,并提升换热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元件,设置在冷凝器上;第二温度检测元件,设置在蒸发器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元件和第二温度件检测元件,分别用于检测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温度值。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检测元件,设置在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第二压力检测元件,设置在第三端口或第四端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检测元件和第二压力检测元件,通过第一压力检测元件检测冷凝器内的冷媒压力值,通过第二压力检测元件检测蒸发器内的冷媒压力值。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泵体为氟泵。

  在该技术方案中,泵体为氟泵,从而实现对冷媒的抽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换热系统。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换热系统,因此具有换热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提出的换热系统,控制方法包括:接收压缩机的开启指令,获取冷凝器的第一运行参数;基于第一运行参数小于第一参数阈值,并且持续时长达到第一时长,开启泵体。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接收压缩机的开启指令后,并未直接开启压缩机,需要对冷凝器的运行参数进行检测,具体地,获取冷凝器的第一运行参数,当第一运行参数小于第一参数阈值时,说明冷凝器的温度较低,当第一运行参数小于第一参数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时,开启泵体,将冷凝器内的冷媒抽取到蒸发器,通过室内侧的空气温度加热冷媒,以提高换热系统内的冷媒压力,保证换热系统正常运行。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热系统还包括加热装置,在泵体将冷凝器内的冷媒转移到蒸发器时,加热装置对蒸发器内的冷媒进行加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系统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节流元件,第一电磁阀与泵体并联连接,第二电磁阀与压缩机串联连接,第二电磁阀设于第三端口和回气口之间,节流元件与泵体并联连接,开启泵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开启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和节流元件;开启泵体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获取泵体的运行时长;基于泵体的运行时长达到第二时长,关闭泵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开启泵体前,开启第一电磁阀,并关闭第二电磁阀和节流元件,使得蒸发器的第一端口和冷凝器的第三端口连通,蒸发器的第二端口和冷凝器的第四端口连通,从而,通过泵体将冷凝器内的冷媒转移到蒸发器内,并使蒸发器内的冷媒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电磁阀流到冷凝器,实现冷媒的转移,并使转移到蒸发器的冷媒能够快速被加热,提升换热系统的冷媒压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风机,风机对应蒸发器设置,关闭泵体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开启风机;获取蒸发器的第二运行参数;基于第二运行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参数阈值,且持续时长达到第三时长,开启节流元件并调节节流元件的开度至节流元件的开度的最大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机对应蒸发器设置,在关闭泵体后,也即将冷凝器内的冷媒转移到室内侧后,通过风机将室内的热风吹向蒸发器,实现对蒸发器内冷媒的加热,提升蒸发器内低温冷媒的加热效率,在加热冷媒的过程中获取蒸发器的第二运行参数,并且在第二运行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参数阈值并持续第三时长时,将节流元件打开,并将其开度调至最大,利用冷媒的压差,使加热后的冷媒重新流回冷凝器,以在压缩机开启后参与换热流路的制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运行参数包括冷凝器的温度值,第二运行参数包括蒸发器的温度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运行参数包括冷凝器的温度值,第二运行参数包括蒸发器的温度值,也即第一运行参数和第二运行参数均为温度值,相应地,第一参数阈值包括与冷凝器的温度值对应的温度值阈值,第二参数阈值包括蒸发器的温度值对应的温度值阈值,从而通过对冷凝器的温度值和与其对应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确定是否开启泵体,通过对蒸发器的温度值和与其对应的温度值阈值的比较,确定对低温冷媒的加热是否完成,进而确定是否开启节流元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运行参数包括冷凝器内冷媒的压力值,第二运行参数包括蒸发器内冷媒的压力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运行参数包括冷凝器内冷媒的压力值,第二运行参数包括蒸发器内冷媒的压力值,相应地,第一参数阈值包括冷凝器内冷媒对应的压力值阈值,第二参数阈值包括蒸发器内冷媒对应的压力值阈值,根据冷凝器内冷媒的压力值和与其对应的压力阈值确定是否开启泵体,根据换热器内冷媒的压力值和与其对应的压力阈值确定是否开启节流元件,从而提高冷媒的加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基于冷凝器的温度值与蒸发器的温度值相同或冷凝器的压力值与蒸发器的压力值相同,关闭第一电磁阀和节流元件,则响应于压缩机的开启指令,开启第二电磁阀和压缩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冷凝器的温度值与蒸发器的温度值相同时,或者冷凝器的压力值与蒸发器的压力值相同时,说明在蒸发器内的冷媒与冷凝器内的冷媒温度相同,或者压力相同,从而可将第一电磁阀和节流元件关闭,并开启压缩机,通过压缩机对机房制冷。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的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因此具有第二方面的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压缩机,104排气口,106回气口,108冷凝器,110第一端口,112第二端口,114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6蒸发器,118第三端口,120第四端口,122第二温度检测元件,124泵体,126第一电磁阀,128第二电磁阀,130节流元件,132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系统、空调器、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102、冷凝器108、换热器和泵体124。

  具体地,压缩机102包括回气口106和排气口104;冷凝器108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端口110和第二端口112,第一端口110与排气口104相连通;蒸发器116包括相连通的第三端口118和第四端口120,第三端口118与回气口106相连通,第四端口120与第二端口112相连通;泵体124,泵体124与第二端口112、第四端口120相连通;其中,换热系统内流通冷媒,基于泵体124开启,泵体124将冷凝器108内的冷媒泵入蒸发器116内。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系统,包括由压缩机102、冷凝器108和换热器构成的换热流路,从而实现换热系统的制冷或者制热,在换热系统用于机房时,换热系统为机房制冷,蒸发器116位于室内侧,冷凝器108位于室外侧,当室外侧温度过低时,冷凝器108中的冷媒温度较低,从而会导致换热系统无法运行,而本申请通过使用泵体124将冷凝器108内的冷媒抽到蒸发器116内,使得冷凝器108内的冷媒在室内侧被加热,进而提高了换热系统中的冷媒的压力,使得换热系统能够较快的启动,提升了换热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该换热系统能够用在寒冷地区,换热系统需要对机房内的设备降温,也即换热系统制冷运行,当换热系统启动时,由于室外温度较低,导致室外的冷凝器108内的冷媒温度较低,因此换热系统内的冷媒压力较低,当启动换热系统时,导致冷媒循环量较少,容易导致换热系统触发低压报警,从而导致换热系统停机的情况,而本申请通过泵体124的设置,能够在压缩机102运行前,将室外的冷媒转移到室内侧,从而在室内侧对冷媒进行加热,提升换热系统的冷媒压力,保证换热效果。

  具体地,本申请通过机房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对转移动蒸发器116内的冷媒加热,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换热系统内冷媒的压力,提升了换热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电磁阀126,第一电磁阀126与压缩机102并联连接;第二电磁阀128,第二电磁阀128与压缩机102串联连接,第二电磁阀128设于第三端口118和回气口106之间;节流元件130,节流元件130与泵体124并联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电磁阀126、第二电磁阀128和节流元件130,第一电磁阀126和压缩机102并联连接,在泵体124开启时,泵体124将冷凝器108内的冷媒转移动蒸发器116内,第一电磁阀126连通冷凝器108的第一端口110和蒸发器116的第三端口118,使得蒸发器116内的冷媒流向冷凝器108,节流元件130和第二电磁阀128用于在压缩机102运行时调节冷媒的流量。

  进一步地,泵体124为氟泵。

  在该实施例中,泵体124为氟泵,从而实现对冷媒的抽取。

  当然,泵体124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泵取液体的结构。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单向阀132,单向阀132与节流元件130串联连接,且单向阀132沿第二端口112至第四端口120方向导通;风机,对应蒸发器116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系统还包括单向阀132,单向阀132的设置使得换热系统能够单向导通,且沿第二端口112至第四端口120方向导通,风机对应蒸发器116设置,一方面,在换热系统正常制冷时,风机用于向室内侧排风,另一方面,还能够在泵体124将冷凝器108内的冷媒转移到蒸发器116内时,开启风机,以提高蒸发器116的换热效果,提高室内侧的空气对冷媒的加热效率,使得换热系统快速启动,并提升换热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4和第二温度检测元件122,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4设置在冷凝器108上,第二温度检测元件122设置在蒸发器116上。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4和第二温度件检测元件,分别用于检测冷凝器108和蒸发器116的温度值。

  具体地,可根据冷凝器108的温度值确定是否开启泵体124,也即在冷凝器108的温度值过低时,开启泵体124将冷凝器108内的冷媒转移到蒸发器116内进行加热,还可根据蒸发器116的温度值确定加热是否完成,进而在确定加热完成时将蒸发器116内的冷媒再次泵入冷凝器108内,以使换热系统内的冷媒处于常温状态,进而使换热系统快速启动。

  具体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4用于检测冷凝器108的盘管温度,第二温度检测元件122用于检测蒸发器116的盘管温度。

  实施例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检测元件和第二压力检测元件,第一压力检测元件设置在第一端口110或第二端口112;第二压力检测元件设置在第三端口118或第四端口120。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检测元件和第二压力检测元件,通过第一压力检测元件检测冷凝器108内的冷媒压力值,通过第二压力检测元件检测蒸发器116内的冷媒压力值。

  具体地,可根据冷凝器108内冷媒的压力值确定是否开启泵体124,也即在冷凝器108的压力值过低时,开启泵体124将冷凝器108内的冷媒转移到蒸发器116内进行加热,还可根据蒸发器116的压力值确定加热是否完成,进而在确定加热完成时将蒸发器116内的冷媒再次泵入冷凝器108内,以使换热系统内的冷媒处于常温状态,进而使换热系统快速启动。

  实施例五: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出的换热系统。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出的换热系统,因此具有换热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提出的换热系统。

  如图2所示,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02:接收压缩机的开启指令,获取冷凝器的第一运行参数;

  步骤204:第一运行参数是否小于第一参数阈值,并且持续时长达到第一时长,若是,则跳转至步骤206,若否则跳转至步骤208;

  步骤206:开启泵体;

  步骤208:响应压缩机的开启指令,开启压缩机。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接收压缩机的开启指令后,并未直接开启压缩机,需要对冷凝器的运行参数进行检测,具体地,获取冷凝器的第一运行参数,当第一运行参数小于第一参数阈值时,说明冷凝器的温度较低,当第一运行参数小于第一参数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时,开启泵体,将冷凝器内的冷媒抽取到蒸发器,通过室内侧的空气温度加热冷媒,以提高换热系统内的冷媒压力,保证换热系统正常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在换热系统用于机房时,换热系统为机房制冷,蒸发器位于室内侧,冷凝器位于室外侧,当室外侧温度过低时,冷凝器中的冷媒温度较低,从而会导致换热系统无法运行,而本申请通过在开启压缩机前,对冷凝器的运行参数进行检测,在需要对冷媒进行加热时,使用泵体将冷凝器内的冷媒抽到蒸发器内,使得冷凝器内的冷媒在室内侧被加热,进而提高了换热系统中的冷媒的压力,使得换热系统能够较快的启动,提升了换热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设置第一时长,是为了防止误判,提升控制方法的可靠性。

  具体地,第一时长的大小按需设置,一般地,第一时长的取值范围为2秒至10秒。

  具体地,本申请通过机房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对转移动蒸发器内的冷媒加热,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换热系统内冷媒的压力,提升了换热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热系统还包括加热装置,在泵体将冷凝器内的冷媒转移到蒸发器时,加热装置对蒸发器内的冷媒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换热系统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节流元件,第一电磁阀与泵体并联连接,第二电磁阀与压缩机串联连接,第二电磁阀设于第三端口和回气口之间,节流元件与泵体并联连接,步骤206,开启泵体之前,还包括:开启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和节流元件;步骤206,开启泵体之后,还包括:获取泵体的运行时长;基于泵体的运行时长达到第二时长,关闭泵体。

  在该实施例中,在开启泵体前,开启第一电磁阀,并关闭第二电磁阀和节流元件,使得蒸发器的第一端口和冷凝器的第三端口连通,蒸发器的第二端口和冷凝器的第四端口连通,从而,通过泵体将冷凝器内的冷媒转移到蒸发器内,并使蒸发器内的冷媒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电磁阀流到冷凝器,实现冷媒的转移,并使转移到蒸发器的冷媒能够快速被加热,提升换热系统的冷媒压力。

  进一步地,当开启泵体后,泵体运行时长达到第二时长时,关闭泵体,避免泵体持续运行影响转移到蒸发器内的低温冷媒的加热。

  具体地,第二时长的大小按需设置,一般地,第二时长只要满足泵体能够将冷凝器内的冷媒转移到蒸发器内即可。

  实施例七:

  如图3所示,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302:接收压缩机的开启指令,获取冷凝器的第一运行参数;

  步骤304:第一运行参数是否小于第一参数阈值,并且持续时长达到第一时长,若是,则跳转至步骤306,若否则跳转至步骤324;

  步骤306:开启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和节流元件;

  步骤308:开启泵体;

  步骤310:获取泵体的运行时长;

  步骤312:判断泵体的运行时长是否达到第二时长,若是则跳转至步骤314,若否则返回步骤310;

  步骤314:关闭泵体;

  步骤316:开启风机;

  步骤318:获取蒸发器的第二运行参数;

  步骤320:判断第二运行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参数阈值,且持续时长达到第三时长,若是,则跳转至步骤322,若否则返回至步骤318;

  步骤322:开启节流元件并调节节流元件的开度至节流元件的开度的最大值;

  步骤324:响应压缩机的开启指令,开启压缩机。

  在该实施例中,风机对应蒸发器设置,在关闭泵体后,也即将冷凝器内的冷媒转移到室内侧后,通过风机将室内的热风吹向蒸发器,实现对蒸发器内冷媒的加热,提升蒸发器内低温冷媒的加热效率,在加热冷媒的过程中获取蒸发器的第二运行参数,并且在第二运行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参数阈值并持续第三时长时,将节流元件打开,并将其开度调至最大,利用冷媒的压差,使加热后的冷媒重新流回冷凝器,以在压缩机开启后参与换热流路的制冷。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时长的大小可以按需设置,是为了防止系统误判,具体地,第三时长的取值范围为2秒至10秒。

  进一步地,第一运行参数包括冷凝器的温度值,第二运行参数包括蒸发器的温度值。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运行参数包括冷凝器的温度值,第二运行参数包括蒸发器的温度值,也即第一运行参数和第二运行参数均为温度值,相应地,第一参数阈值包括与冷凝器的温度值对应的温度值阈值,第二参数阈值包括蒸发器的温度值对应的温度值阈值,从而通过对冷凝器的温度值和与其对应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确定是否开启泵体,通过对蒸发器的温度值和与其对应的温度值阈值的比较,确定对低温冷媒的加热是否完成,进而确定是否开启节流元件。

  具体地,当冷凝器的温度值低于与其对应的温度阈值时,开启泵体,当蒸发器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与其对应的温度阈值时,开启节流元件。

  具体地,冷凝器对应的温度值阈值和蒸发器对应的温度值阈值按需设置,进一步地,当冷媒为R410冷媒(混合制冷剂,由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组成的混合物)时,冷凝器对应的温度值阈值的取值范围为5℃至30℃,一般地,蒸发器对应的温度值阈值与室内的温度相同,蒸发器对应的温度值阈值在15℃至45℃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运行参数包括冷凝器内冷媒的压力值,第二运行参数包括蒸发器内冷媒的压力值。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运行参数包括冷凝器内冷媒的压力值,第二运行参数包括蒸发器内冷媒的压力值,相应地,第一参数阈值包括冷凝器内冷媒对应的压力值阈值,第二参数阈值包括蒸发器内冷媒对应的压力值阈值,根据冷凝器内冷媒的压力值和与其对应的压力阈值确定是否开启泵体,根据换热器内冷媒的压力值和与其对应的压力阈值确定是否开启节流元件,从而提高冷媒的加热效果。

  具体地,当冷凝器内的冷媒的压力值低于与其对应的压力阈值时,开启泵体,当蒸发器内的冷媒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与其对应的压力阈值时,开启节流元件。

  具体地,冷凝器内冷媒对应的压力值阈值的取值范围为0.84MPa至0.17Mpa,蒸发器内的冷媒对应的压力值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16Mpa至2.65Mpa。

  实施例八: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基于冷凝器的温度值与蒸发器的温度值相同或冷凝器的压力值与蒸发器的压力值相同,关闭第一电磁阀和节流元件,则响应于压缩机的开启指令,开启第二电磁阀和压缩机。

  在该实施例中,当冷凝器的温度值与蒸发器的温度值相同时,或者冷凝器的压力值与蒸发器的压力值相同时,说明在蒸发器内的冷媒与冷凝器内的冷媒温度相同,或者压力相同,从而可将第一电磁阀和节流元件关闭,并开启压缩机,通过压缩机对机房制冷。

  实施例九: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机房的换热系统,机房处于寒冷地区,换热系统为机房内的设备制冷,其中,换热系统的冷凝器位于室外侧,在换热系统停机时,冷凝器的温度接近环境温度,换热系统的蒸发器位于室内侧,用于对机房内的设备制冷。具体地,换热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泵体、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节流部件和单向阀,以及设置在冷凝器上的第一温度检测元件(第一压力检测元件),设置在蒸发器上的第二温度检测元件(第二压力检测元件)。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元件和单向阀串联连接构成制冷流路,第一电磁阀与压缩机并联连接,泵体与节流部件并联连接。

  如图4所示,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402:接收压缩机的开启指令,获取冷凝器的温度值;

  步骤404:判断冷凝器的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并且持续时长达到第一时长,若是,则跳转至步骤406,若否则跳转至步骤426;

  步骤406:开启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和节流元件;

  步骤408:开启泵体;

  步骤410:获取泵体的运行时长;

  步骤412:判断泵体的运行时长是否达到第二时长,若是则跳转至步骤414,若否则返回步骤410;

  步骤414:关闭泵体;

  步骤416:开启风机;

  步骤418:获取蒸发器的温度值;

  步骤420:判断蒸发器的温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达到第三时长,若是,则跳转至步骤422,若否则返回至步骤418;

  步骤422:开启节流元件并调节节流元件的开度至节流元件的开度的最大值;

  步骤424:判断蒸发器的温度值与冷凝器的温度值是否相同,若是,则跳转至步骤426,若否则返回至步骤422;

  步骤426:响应压缩机的开启指令,开启压缩机。

  在有开启压缩机的需求时,也即接收到压缩机的开启指令后,获取冷凝器的温度值(或压力值),基于冷凝器的温度值(或压力值)低于与其对应的温度阈值(或压力阈值),且持续时长达到第一时长时,开启泵体,将冷凝器内的冷媒抽取到蒸发器内,利用机房内设备发热来加热蒸发器里面的低温冷媒,既实现对对机房内设备的降温,又实现了对低温冷媒的加热,降低了成本;当蒸发器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与其对应的温度阈值(或压力阈值)时,将节流元件开启,并调节至最大,以使冷媒在压差的作用下流向冷凝器,直至冷凝器内冷媒的压力值等于蒸发器内冷媒的压力值,关闭节流元件和第一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和压缩机,保证压缩机开启前换热系统内的冷媒处于常温状态,由于换热系统内的冷媒得到升温,使得换热系统内高压快速建立,保证了冷媒的正常循环,解决了严寒地区机房空调的启动问题,使得寒冷地区机房的启动更快,更可靠。

  具体地,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可以按需设定。

  进一步地,在将冷凝器内的冷媒转移到蒸发器内后,开启风机,提高冷媒的换热效率。

  实施例十: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的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因此具有第二方面的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换热系统、空调器、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