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 压阀式回吸泵独创技术8277字

压阀式回吸泵

2021-03-18 08:47:15

压阀式回吸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类,特别是一种压阀式回吸泵。

  背景技术

  压泵瓶是洗手液、洗发液的常用包装方式,压泵由一对单向阀和一个容积可变的压缩腔所组成。下单向阀与吸管相连,上单向阀与出液口相连,上、下单向阀之间为一个变容的压缩腔。通常我们称上单向阀到出液口之间为出液腔。

  在压缩腔的容积变化时,由于上单向阀和到出液口之间的出液腔容积不发生改变,出液腔内的乳液从压缩腔只进不出,乳液只能从出液口流出,使得出液腔内会填充满乳液。造成出液口有残留乳液,而且在瓶身压力作用下,可能还会缓慢流出部分乳液挂在瓶口或瓶身上。这些乳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变干变硬,被环境所污染,甚至堵塞出液口,下次使用时会影响客户使用感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压泵在复位过程中,出液腔体积不变,导致出液口留有的残液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压阀式回吸泵,由头帽、上密封圈、上连接杆、大圈、阀壳、活塞、阀座、弹簧和下单向阀所组成,头帽上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与头帽、大圈和阀壳通过上密封圈进行密封和固定,大圈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瓶身相连的螺纹;头帽与上连接杆固定连接,上连接杆的底部安装有阀座和活塞;阀座随着上连接杆及活塞一起运动,阀座的底部设置有弹簧的固定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上设置有回吸杆,穿过阀座后伸入进液腔内,弹簧杆的顶部设置有压阀杆,回吸杆由压阀杆和弹簧杆固定连接所组成;阀座与活塞之间还设置有内阀芯,内阀芯在压阀杆和阀座之间滑动,内阀芯和阀座组成上单向阀;所述活塞的内圈设置有内托,内托限制内阀芯与阀座之间移动距离。

  所述压阀杆顶部设置有压阀环,上升到最大高度时,压阀环向下压住内阀芯,使得内阀芯和阀座的单向通道完全封闭。

  所述活塞和上连接杆结合成一体。

  所述压阀杆与弹簧杆所组成的回吸杆,从阀座伸入到出液腔内,并占据出液腔的一部分空间。

  所述头帽上设置有锁紧螺纹,大圈上设置有初始盖,初始盖内侧有配合头帽上的锁紧螺纹的固定螺纹。

  所述阀壳内壁上设置有斜坡面,弹簧杆上设置有斜坡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了内阀芯结构设计,控制上单向阀开闭。当弹簧复位,阀座上行的时候,通过上连接杆和阀座之间的间隙差,封闭出液腔和压缩腔之内的通道,同时随着阀座上行,压阀杆和弹簧杆所构成的回吸杆相对阀壳不运动,所以回吸杆占据出液腔的空间越来越小,相当于出液腔的空间发生了变容,逐渐增大,因此在复位过程中出液口的残液被回吸到出液腔内,解决了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中,采用了内阀芯和阀座组成了上单向阀,利用内阀芯在流体中的运动阻力,相对上连接杆有运动产生滞后性,利用该滞后性打开和关闭上单向阀。

  本发明提供了两种产品结构,分别为无初始状态的实施例一和有初始状态的实施例二。初始状态下,弹簧被完全压缩,利用大圈上的初始盖和头帽上的螺纹进行锁紧。旋转头帽,使其脱离初始盖,恢复到静态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静态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压缩过程中的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复位过程中的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初始状态的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静态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压缩过程中的结构图。

  图7为实施例二的复位过程中的结构图。

  图8为活塞和阀座处的放大图。

  其中1为头帽,2为上连接杆,3为大圈,4为上密封圈、5为活塞、6为阀壳、7为阀座、8为弹簧,9为下单向阀,10为内阀芯,11为初始盖,12为弹簧杆,13为压阀杆,14为压阀环,15为内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压阀式回吸泵,由头帽、上连接杆、大圈、上密封圈、活塞、阀壳、阀座、弹簧、回吸杆和下单向阀所组成,其中回吸杆由弹簧杆和压阀杆固定连接后共同组成。

  大圈用于和瓶身进行螺纹连接,对瓶内的液体进行封闭。头帽和上连接杆固定连接,头帽上设置有出液口和出液通道,该出液通道与上连接杆的内通道构成出液腔。上密封圈将上活塞杆和大圈密封固定,且允许上连接杆滑动密封。上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阀座,阀座堵住上连接杆的内通道的下出口。活塞和上连接杆的底部外侧。

  阀座内设置有压缩腔到出液腔之间的单向通道,内阀芯的上下位置,控制该单向通道的开闭。弹簧被固定在阀座和弹簧杆底座之间,弹簧杆被固定在阀壳的下单向阀的上侧,下单向阀至阀座之间的部分为压缩腔。回吸杆的顶部穿过阀座后伸入到上连接杆的内部,即进入到出液腔的内部。

  所述阀壳上开设有气压平衡孔。

  图1是静态,弹簧充分伸展,无外力施压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弹簧向上推动阀座,带动上连接杆、活塞和头帽上升到最高点,内阀芯被压阀杆所限制,将内阀芯和阀座所组成的上单向阀封闭。压缩腔和出液腔之间隔开,此时压缩腔的容积最大,出液腔的容积最大。

  图2是按压状态,此时头帽受压,带动上连接杆、活塞、阀座下行,压缩弹簧,使压缩腔的容积变小,下单向阀被堵死,压缩腔内的液体压力大于出液腔,导致内阀芯上移,直至被活塞内壁的内托所带动,随着活塞一起下行。

  此时内阀芯和与阀座之间的通道被打开,允许压缩腔内的液体或气体进入到出液腔,从出液口排出。随着活塞和阀座的下行,而回吸杆的位置始终固定,所以由压阀杆和弹簧杆所组成的回吸杆,伸入到出液腔内的部分越来越多,占据了一定的体积,导致压缩腔体积缩小的同时,出液腔体积也相应缩小。

  图3位复位状态,头帽的压力被撤除,弹簧复位,使阀座带动上连接杆、头帽上行,由于活塞的滞后效应,活塞与阀座之间的通道被关闭,因此压缩腔扩容时,会从吸管经下单向阀从瓶身中吸入乳液进入到压缩腔内。

  在复位时,阀座上行,压阀杆侵入出液腔内的部分越来越少,相当于出液腔发生了扩容,使出液腔产生回吸力,将出液口的残液吸回出液腔内。达到了本发明的设计目的。

  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个初始状态,即销售时的最小包装状态,在大圈上增加了一个初始盖,头帽上设置有锁紧螺纹,初始盖内侧有配合头帽上的锁紧螺纹的固定螺纹。通过该螺纹配合,在弹簧压缩至最大程度时,将大圈和头帽直接螺纹固定。此时出液腔和压缩腔均为最小体积状态。旋转松开固定螺纹,在弹簧作用下,头帽、上连接杆、活塞和阀座均升起,压缩腔增容实现自动进液。实施例二在使用时和实施例一的情况一致,即图5-7与图1-3相对应。

  在初始状态中,阀座的内芯和弹簧杆上的斜坡面紧配合,阀座的底部和阀壳的斜坡面紧配合,将压缩腔和出液腔之间的缝隙完全封闭,即滑动配合处完全紧配合封闭;另外,当头帽的螺纹旋至最低处时,头帽的底部和初始盖的底部实现完全密封,防止瓶中液体倒置时,沿着阀壳上的气压平衡孔,顺着头帽的缝隙渗出。

《压阀式回吸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