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 电磁泵独创技术10942字

电磁泵

2021-02-14 02:01:08

电磁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抽水泵相关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泵。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电磁泵通常采用薄壁状的隔磁管,并在隔磁管的管内以铆压的方式连接有垫片,用以提高该电磁泵的综合性能。然而,由于隔磁管的管壁厚度小,再以铆压的方式在隔磁管的管内连接垫片,容易引发隔磁管的变形,从而影响该电磁泵工作时的压力及流量的稳定性,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电磁泵工作性能稳定的要求,而且再隔磁管的管内铆压连接垫片,不便于装配生产,从而提高了电磁泵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磁泵。

  具体地,一种电磁泵,包括泵体、薄壁隔磁管、泵芯、固定泵芯,以及绕组线圈;所述泵芯与所述固定泵芯之间设有泵芯弹簧,且所述绕组线圈通电所产生的磁场能够驱动所述泵芯压缩所述泵芯弹簧并朝向所述固定泵芯运动;所述电磁泵还包括泵芯座体以及泵芯座套,所述泵芯座体与所述泵体之间设有第一止回头及第一止回头弹簧,所述第一止回头弹簧能够推顶所述第一止回头封堵所述泵芯座体的通道;所述泵芯座体与所述泵芯之间设有第二止回头及第二止回头弹簧,所述第二止回头弹簧能够推顶所述第二止回头封堵所述泵芯的通道;所述泵芯座套部分抵接于所述薄壁隔磁管的管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泵芯座套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朝向相反设置,其中所述连接部及所述第二弯折部设于所述薄壁隔磁管的管内,所述第一弯折部抵接于所述薄壁隔磁管的管口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泵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泵芯座体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泵芯座套的第一弯折部,并部分插入至所述连接部内,其中所述泵芯座体插入至所述连接部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泵芯座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泵体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泵体与所述薄壁隔磁管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磁泵还包括导磁体,所述导磁体固接于所述泵体,所述固定泵芯固接于所述导磁体,其中所述固定泵芯与所述薄壁隔磁管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薄壁隔磁管为薄壁紫铜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止回头与所述泵芯座体预留有间隙,且介质能够途经所述泵芯的通道,以及所述间隙进入至所述第一止回头与所述第二止回头之间的位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泵,利用分体式泵芯座体及泵芯座套实现该电磁泵内泵芯座的功能,以此确保薄壁隔磁管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具有提高该电磁泵工作时压力及流量的稳定性;同时便于该电磁泵整体的生产装配,具有降低该电磁泵生产成本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P部放大图。

  其中,10、泵体;20、薄壁隔磁管;30、泵芯;40、固定泵芯;50、绕组线圈;60、导磁体;70、泵芯座体;80、泵芯座套;81、第一弯折部;82、第二弯折部;83、连接部;101、第一止回头;102、第一止回头弹簧;103、第二止回头;104、第二止回头弹簧;201、第一密封圈;202、第二密封圈;203、第三密封圈;204、第四密封圈;205、第五密封圈;340、泵芯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磁泵,包括泵体10、薄壁隔磁管20、泵芯30、固定泵芯40、绕组线圈50,以及导磁体60。

  其中,所述泵芯30与所述固定泵芯40之间设有泵芯弹簧340,且所述绕组线50圈通电所产生的磁场能够驱动所述泵芯40压缩所述泵芯弹簧340并朝向所述固定泵芯40运动;而当所述绕组线圈50断电时,被压缩的所述泵芯弹簧340能够反向推动所述泵芯40朝远离所述固定泵芯40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的泵芯座还包括泵芯座体70以及泵芯座套80,其中所述泵芯座体70与所述泵体10之间设有第一止回头101及第一止回头弹簧102,所述第一止回头弹簧102能够推顶所述第一止回头101封堵所述泵芯座体70的通道;所述泵芯座体70与所述泵芯40之间设有第二止回头103和第二止回头弹簧104,所述第二止回头弹簧104能够推顶所述第二止回头103封堵所述泵芯40的通道;而所述泵芯座套80部分抵接于所述薄壁隔磁管20,用以将所述泵芯40限位于所述薄壁隔磁管20。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电磁泵用分体式泵芯座体70与泵芯座套80替代原有的一体式泵芯座,以此避免在原有隔磁管内铆压连接垫片,进而具有确保所述薄壁隔磁管2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便于该电磁泵整体生产制备的作用。其中,所述薄壁隔磁管20为薄壁紫铜管。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泵芯座套80包括第一弯折部81,第二弯折部8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81与所述第二弯折部82的连接部83;所述第一弯折部81与所述第二弯折部82的朝向相反设置,其中所述连接部83及所述第二弯折部82设于所述薄壁隔磁管20的管内,所述第一弯折部81抵接于所述薄壁隔磁管20的管口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弯折部81及所述第二弯折部82相对于所述连接部83的弯折角度为90°。

  其中,所述第二弯折部82与所述泵芯40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201,以此实现所述泵芯座套80与所述泵芯40之间的减振作用。所述泵芯座体7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泵芯座套80的第一弯折部81,并部分插入至所述连接部83内,所述泵芯座体70插入至所述连接部83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弯折部82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202,以此实现所述泵芯座套80与所述泵芯座体70以及所述泵芯40之间的装配密封。且,所述泵芯座体70与的另一端与所述泵体10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203,以此实现所述泵芯座体70与所述泵体10之间的装配密封。进而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泵芯座体70及所述泵芯座套80以密封装配的装配于该电磁泵中。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泵体10与所述薄壁隔磁管20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204,以此实现所述泵体10与所述薄壁隔磁管20之间的装配密封。所述导磁体60固接于所述泵体10,所述固定泵芯50固接于所述导磁体60,其中所述固定泵芯50与所述薄壁隔磁管20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205,以此实现所述固定泵芯50与所述薄壁隔磁管20之间的装配密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止回头103与所述泵芯座体70预留有间隙,且介质能够途经所述泵芯40的通道,以及所述间隙进入至所述第一止回头101与所述第二止回头103之间的位置,使得被压缩的所述泵芯弹簧340推顶所述泵芯40朝远离所述固定泵芯5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泵芯40及封堵在所述泵芯40通道上的第二止回头103能够推挤置于所述第一止回头101及所述第二止回头103之间的介质推动所述第二止回头103压缩所述第二止回头弹簧104,进而实现该电磁泵工作时向外排介质的作用。

  综上,本实施方式的电磁泵工作时,所述绕组线圈50通电能够驱动所述泵芯40压缩所述泵芯弹簧340并朝所述固定泵芯50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止回头101及所述第二止回头103之间的空间形成负压,从而使得与该固定泵芯50连接并连通的介质能够进入至所述泵芯40及所述固定泵芯50相连接通道,并推顶所述第二止回头103压缩所述第二止回头弹簧104,使得介质能够最终进入至所述第二止回头103与所述第一止回头101之间的位置;然后所述绕组线圈50断电,被压缩所述泵芯弹簧340推顶所述泵芯40朝远离所述固定泵芯50的方向运动时,并推挤介质推动所述第一止回头101压缩所述第一止回头弹簧102,最终实现该电磁泵工作时对途经该电磁泵的介质进行通断控制。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泵,利用分体式泵芯座体及泵芯座套实现该电磁泵内泵芯座的功能,以此确保薄壁隔磁管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具有提高该电磁泵工作时压力及流量的稳定性;同时便于该电磁泵整体的生产装配,具有降低该电磁泵生产成本的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电磁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