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土层钻进> 油藏注气开发的井网结构及采油方法独创技术10783字

油藏注气开发的井网结构及采油方法

2021-02-13 01:59:35

油藏注气开发的井网结构及采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藏的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藏注气开发的井网结构及采油方法。

  背景技术

  油气需要一定的能量,驱使它从油层流到井内,并上升到地面,这种能量在各个油藏中存在的条件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一个油气藏中,由于地层压力的作用,油气和岩石都具有一定的弹性能量。这些在油藏中自然具备的能量,在油藏开发初期,它们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在油田开发中都应该充分地加以利用。天然能量开采就是利用油藏本身具备的这种驱动能量进行开发,但是实践有告诉我们,一个油藏中这种天然能量是有限的,驱动能量较弱;并且,这种天然的驱动能量其能发挥作用的时间是很短的,开发效果不好,最终采收率较低。

  对于特低渗油藏而言,利用自然能量开采的开发效果尤其不好。特低渗油藏是指油层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油藏。在一定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称为渗透性,渗透性的大小用渗透率表示,渗透率是岩石自身的特征,一般由实验室测得,大多为空气渗透率,较少考虑上覆压力和不同流体。特低渗储层的渗透率一般在10md以下,表现为储层物性较差且容易受伤害,单井自然产能较低或无自然产能,多需采用非常规技术才能经济有效地开发。

  低渗油田的一种开发技术为人工注水,人工注水指示向油层中注水,以增加油层的驱油能量,是延长油田稳产期,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之一。

  但是,对于大部分特低渗透油藏,因储层物性差、敏感性强,注水开发中容易出现水窜、水注不进等现象,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天然能量开发后期多处于低速低效开发阶段,开发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藏注气开发的井网结构及采油方法,以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藏注气开发的井网结构,包括:第一井排,包括多口第一注气井和多口第一采油井,相邻两口第一注气井之间设置有一口第一采油井;第二井排,与第一井排平行间隔设置,第二井排包括多口第二注气井和多口第二采油井,相邻两口第二注气井之间设置有一口第二采油井,且多口第二注气井与多口第一采油井位置对应,多口第二采油井与多口第一注气井位置对应;第三井排,与第二井排平行间隔设置,第二井排包括多口第三采油井,多口第三采油井与多口第二注气井和多口第二采油井位置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第一井排、第二井排和第三井排沿油藏构造倾向依次平行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第一井排包括沿第一井排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一注气井和第一采油井;第二井排包括沿第二井排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二采油井和第二注气井,第一注气井与第二采油井位置对应,第一采油井与第二注气井位置对应;第一注气井与第二注气井的连线方向与人工压裂缝的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第一井排和第二井排之间的间距与第二井排和第三井排之间的间距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井排与第二井排之间的间距为180m至420m。

  进一步地,第一注气井与相邻的第一采油井之间间距、第二注气井与相邻的第二采油井之间间距以及相邻的第三采油井之间的间距均相同。

  第一注气井与相邻的第一采油井之间间距为180m至210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油方法,采用上述的油藏注气开发的井网结构进行采油,采油方法包括:步骤10、通过第一注气井和第二注气井进行注气;步骤20、通过第一采油井、第二采油井和第三采油井进行采油;步骤30、通过第一注气井和第一采油井进行注气;步骤40、通过第二注气井、第二采油井和第三采油井进行采油。

  进一步地,步骤30为:当第一采油井或第二采油井发生气窜时,通过第一注气井和第一采油井进行注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动用,提高原油采收率。其中,所述特低渗透油藏为地层倾角大于10°、储层渗透率小于10md的大倾角特低渗透油藏。

  考虑了构造倾向又考虑了人工压裂缝方位的矩形井网,可以充分发挥气体的超覆作用,实现气体的重力稳定驱替作用,提高气驱波及体积。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第一井排和第二井排注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第一井排注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10、第一井排;120、第二井排;130、第三井排;11、第一注气井;12、第一采油井;21、第二注气井;22、第二采油井;32、第三采油井。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给了一种油藏注气开发的井网结构,包括第一井排110、第二井排120和第三井排130。第一井排110包括多口第一注气井11和多口第一采油井12,相邻两口第一注气井11之间设置有一口第一采油井12。第二井排120与第一井排110平行间隔设置,第二井排120包括多口第二注气井21和多口第二采油井22,相邻两口第二注气井21之间设置有一口第二采油井22,且多口第二注气井21与多口第一采油井12位置对应,多口第二采油井22与多口第一注气井11位置对应。第三井排130与第二井排120平行间隔设置,第二井排120包括多口第三采油井32,多口第三采油井32与多口第二注气井21和多口第二采油井22位置一一对应。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动用,提高原油采收率。其中,所述特低渗透油藏为地层倾角大于10°、储层渗透率小于10md的大倾角特低渗透油藏。

  第一井排110、第二井排120和第三井排130沿油藏构造倾向(图1和图2中竖直方向箭头)依次平行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第一井排110包括沿第一井排110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一注气井11和第一采油井12;第二井排120包括沿第二井排120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二采油井22和第二注气井21,第一注气井11与第二采油井22位置对应,第一采油井12与第二注气井21位置对应;第一注气井11与第二注气井21的连线方向与人工压裂缝的方向(图1和图2中倾斜箭头)平行。

  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油藏构造倾向、人工压裂缝的方向以及注气方式对注气效果的影响,在加快采油井见效速度的同时,有效利用了气体的超覆作用,可以延缓井网内位于构造低位置处油井的气窜,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气驱波及体积,将更多剩余油驱替采出,从而提高整体采收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本发明可较常规的面积井网注采提高采收率8%左右。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井排110和第二井排120之间的间距与第二井排120和第三井排130之间的间距相同。第一井排110与第二井排120之间的间距为180m至420m。

  第一注气井11与相邻的第一采油井12之间间距、第二注气井21与相邻的第二采油井22之间间距以及相邻的第三采油井32之间的间距均相同。第一注气井11与相邻的第一采油井12之间间距为180m至210m。

  进行气驱时,首先第一井排110与第二井排120间隔、交错开始注气,第三井排130的第三采油井32全部采油。当第一井排110或第二井排120的注气井发生气窜后,使第一井排110全部注气,第二井排120全部采油,第三采油井32继续采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油方法,采用上述的的油藏注气开发的井网结构进行采油,采油方法包括:

  步骤10、通过第一注气井11和第二注气井21进行注气;

  步骤20、通过第一采油井12、第二采油井22和第三采油井32进行采油;

  步骤30、通过第一注气井11和第一采油井12进行注气;

  步骤40、通过第二注气井21、第二采油井22和第三采油井32进行采油。

  其中步骤30为:当第一采油井12或第二采油井22发生气窜时,通过第一注气井11和第一采油井12进行注气。

  在对特低渗油藏进行气驱时,首先第一注气井11和第二注气井21开始注气,第一注气井11和第二注气井21均进行采油,随着气驱的不断进行,第一采油井12或第二采油井22会发生气窜现象,这时第一注气井11和第一采油井12进行注气均注气,第二注气井21、第二采油井22和第三采油井32均采油。这样对于所采用的既考虑了构造倾向又考虑了人工压裂缝方位的矩形井网,可以充分发挥气体的超覆作用,实现气体的重力稳定驱替作用,提高气驱波及体积。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动用,提高原油采收率。其中,所述特低渗透油藏为地层倾角大于10°、储层渗透率小于10md的大倾角特低渗透油藏。

  本发明既考虑了构造倾向又考虑了人工压裂缝方位的矩形井网,可以充分发挥气体的超覆作用,实现气体的重力稳定驱替作用,提高气驱波及体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发明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发明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之间、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油藏注气开发的井网结构及采油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