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土层钻进> 一种人员避险和安放设备通用的分层采矿硐室独创技术9999字

一种人员避险和安放设备通用的分层采矿硐室

2021-03-05 05:33:58

一种人员避险和安放设备通用的分层采矿硐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员避险和安放设备通用的分层采矿硐室。

  背景技术

  在采矿工程中,必须在矿井内部开设多个硐室,矿井内部的硐室是一种未直通地表出口的、横断面较大而长度较短的水平坑道,主要用来安放各种设备、机器,存放材料和工具,或者用作休息室、避险避难室等。

  如今矿井中的硐室大多都是各司其职、无法通用,每个硐室都有其固定的功能,虽说可以强行混合使用,但是存在诸多不便,局限性也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员避险和安放设备通用的分层采矿硐室,该种人员避险和安放设备通用的分层采矿硐室功能齐全多样,能够十分便捷地切换硐室的功能,局限性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员避险和安放设备通用的分层采矿硐室,包括开设在矿井内部的硐室本体,所述硐室本体内壁的左右两侧均水平开设有多个收纳槽,多个所述收纳槽沿竖直方向分层排布,每个所述收纳槽的内部均沿其长度方向水平滑动设置有床板,所述床板靠近所述硐室本体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床外沿,所述床板和所述床外沿相互垂直呈“L”型,所述床外沿的尺寸大于所述收纳槽槽口的尺寸,并且其始终位于所述收纳槽的外部,即位于所述硐室本体内,所述床板远离所述床外沿一侧的上下两端面均铰接有固定板,两块所述固定板的安装位置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对应,所述床外沿和两块所述固定板上均开设有规格相同的多个螺纹孔,且在每个螺纹孔上均配套设置有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收纳槽内壁的上下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完全开设在所述收纳槽的内部,所述床板伸入至所述收纳槽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床内沿,所述床内沿与所述床板相互垂直呈“T”型,并且所述床内沿同时与两条所述限位槽相互配合。

  进一步的,每块所述床板前后沿靠近所述床外沿的位置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床板的前后沿平行,并且所述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一体固定设置有紧固座和插头,所述紧固座由两片相互平行的“方片”构成,所述插头呈“方块”状,该“方块”可完全嵌入在该两片“方片”之间,所述紧固座和所述插头上均开设有规格相同且位置相对应的螺纹孔,且在该螺纹孔上配套设置有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支撑杆的尺寸大于均大于所述限位槽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床板和两块所述固定板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收纳槽内部所开设的高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种人员避险和安放设备通用的分层采矿硐室,通过在硐室本体的内壁凿设多个收纳槽,并在收纳槽内滑动设置床板,当用作设备安放室时,可将所有的床板都滑入至收纳槽中,以确保硐室本体内部空间的最大化,当用作人员避险室时,可将所有的床板都从收纳槽中拉出,用于人员在上面休息,以保证人员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功能齐全多样,能够十分便捷地切换硐室的功能,局限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床板完全推入至收纳槽内部时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图1A处的放大详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床板完全从收纳槽内部拉出时的剖面结构图;

  图4为图3B处的放大详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的轴测图。

  图中:1、硐室本体;2、收纳槽;201、限位槽;3、床板;301、床内沿;302、床外沿;4、固定板;5、支撑杆;501、紧固头座;502、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人员避险和安放设备通用的分层采矿硐室,包括开设在矿井内部的硐室本体1,硐室本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均水平开设有多个收纳槽2,多个收纳槽2沿竖直方向分层排布,每个收纳槽2的内部均沿其长度方向水平滑动设置有床板3,床板3靠近硐室本体1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床外沿302,床板3和床外沿302相互垂直呈“L”型,床外沿302的尺寸大于收纳槽2槽口的尺寸,并且其始终位于收纳槽2的外部,即位于硐室本体1内,床板3远离床外沿302一侧的上下两端面均铰接有固定板4,两块固定板4的安装位置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对应,床外沿302和两块固定板4上均开设有规格相同的多个螺纹孔,且在每个螺纹孔上均配套设置有螺栓。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硐室本体1需要用作人员避险时,先将床板3从收纳槽2内滑动抽出至硐室本体1内,直至两块固定板4也被完全从收纳槽2内抽出,然后翻转两块固定板4,直至两块固定板4均平行并紧贴硐室本体1的内壁,最后通过螺栓将两块固定板4与硐室本体1固定安装在一起,从而实现床板3位置的固定(如图3和图4),将所有的床板3都进行同样的操作之后,避险人员可以借助这些床板3进行很好的休息,此时的硐室本体1已经成为了一个舒适的避难避险室,当然也可以叫做休息室;

  当硐室本体1的功能需要从人员避险切换成安放设备时,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先将固定板4上的所有螺栓拧下,使固定板4与硐室本体1脱离连接,此时的床板3不再被固定,接着转动两块固定板4,使两块固定板4均贴着床板3,然后将床板3滑动推入至收纳槽2的内部,直至床外沿302与硐室本体1的内壁贴合,最后将床外沿302和硐室本体1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床板3被固定在收纳槽2的内部(如图1和图2),将所有的床板3都进行同样的操作之后,硐室本体1的内部空间被调整为最大化,此时可在硐室本体1内十分方便地安放设备。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4所示,收纳槽2内壁的上下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限位槽201,限位槽201完全开设在收纳槽2的内部,床板3伸入至收纳槽2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床内沿301,床内沿301与床板3相互垂直呈“T”型,并且床内沿301同时与两条限位槽201相互配合,二者的相互配合起到了对床板3的限位作用,避免床板3从收纳槽2中掉出,同时也使床板3在收纳槽2内的滑动更加平滑流畅。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4所示,每块床板3前后沿靠近床外沿302的位置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5,支撑杆5与床板3的前后沿平行,并且如图5所示,支撑杆5的上下两端分别一体固定设置有紧固座501和插头502,紧固座501由两片相互平行的“方片”构成,插头502呈“方块”状,该“方块”可完全嵌入在该两片“方片”之间,紧固座501和插头502上均开设有规格相同且位置相对应的螺纹孔,且在该螺纹孔上配套设置有螺栓;

  当硐室本体1需要用作人员避险时,支撑杆5会随着床板3的移动被完全移出至收纳槽2,此时将所有的支撑杆5均转动至竖直状态,使位于上层的支撑杆5的插头502完全嵌入至位于下层的支撑杆5的紧固座501中(即位于上层的支撑杆5的“方块”完全嵌入至位于下层的支撑杆5的两片“方片”之间),再通过螺栓将组合在一起的紧固座501和插头502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相邻两根支撑杆5的固定连接,并且其中位于最底部的支撑杆5转动至竖直状态后会直接与地面接触,由此多块床板3上的多根支撑杆5首尾连接相互支撑并最终支撑在地面上(如图3所示),实现了对多块床板3的有效支撑,使床板3的结构更加牢固,也减轻了硐室本体1内壁的受力;

  当硐室本体1的功能需要从人员避险切换成安放设备时,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先将所有组合在一起的紧固座501和插头502上的螺栓拧下,使相邻的支撑杆5脱离连接,然后转动支撑杆5,直至支撑杆5能够随着床板3被推入至收纳槽2的内部,从而实现床板3能够被顺利滑入至收纳槽2的内部(如图1和图2)。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4所示,固定板4和支撑杆5的尺寸大于均大于限位槽201的尺寸,避免固定板4和支撑杆5掉入并卡在限位槽201的内部,进而确保床板3滑动的流畅性。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床板3和两块固定板4的厚度之和等于收纳槽2内部所开设的高度,这样的设定使床板3被完全推入至收纳槽2的内部之后,床板3、固定板4和收纳槽2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人员避险和安放设备通用的分层采矿硐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