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铁路建筑> 一种地铁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装置独创技术11333字

一种地铁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装置

2021-02-02 12:50:32

一种地铁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城市地铁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装置。

  背景技术

  面对交通拥堵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的建造地铁,它的快速和便捷,成为人们出行首选交通工具。目前,在地铁道床的结构设计上,开始引进先进、成熟的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是板式无砟轨道重要的结构组成部分,它是混凝土基底与预制轨道板之间的填充层,起限位、缓冲、吸振等作用,在安装完成封边模板与压紧装置后,需要对自密实混凝土进行灌注。地铁无砟轨道技术尚处于研究探索、改进和完善阶段,现有技术中,大多自密实混凝土均通过灌注装置进行灌注,灌注装置直接影响着自密实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等,因此对于灌注装置的设计必然要求能够保证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密实的同时也能简单的控制灌注速度。

  鉴于此,设计一种灌注密实、灌注速度可控且灌注效率高的地铁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装置是本技术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装置,所述灌注装置采用双向灌注,有效解决了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密实、灌注速度可控、移动操作及灌注效率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廉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铁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装置,包括料斗、压紧螺栓、闸板和封边模板,所述封边模板左侧设有第一灌注口,封边模板右侧设有第二灌注口,闸板可活动的设于第一灌注口和第二灌注口的入口端,料斗包括斗体、分料管、第一灌注管和第二灌注管,所述斗体出口端与分料管入口端对接连通,分料管出口端分别与第一灌注管和第二灌注管对接连通,且第一灌注管与第一灌注口对接,第二灌注管与第二灌注口对接,第一灌注管与第一灌注口之间以及第二灌注管与第二灌注口之间均通过压紧螺栓压紧固定。

  优选地,所述分料管为倒“Y”型管,且倒“Y”型分料管出口一端与第一灌注管入口端连接,分料管出口另一端与第二灌注管入口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分料管与第一灌注管和第二灌注管之间设有抱箍并通过抱箍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灌注管出口端与第一灌注口对接,第二灌注管出口端与第二灌注口对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灌注管和第二灌注管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分料管与斗体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斗体内混凝土出料的灌注阀门。

  优选地,所述斗体为下圆锥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料斗还包括多个支架,多个支架均布于斗体上用于支撑斗体。

  优选地,所述支架设有四个且四个支架均布焊接于斗体四周。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分料管将斗体与第一灌注管和第二灌注管连通实现双向灌注,有效解决了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密实、移动操作及灌注效率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廉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将第一灌注管出口端与第一灌注口对接,第二灌注管出口端与第二灌注口对接,并通过压紧螺栓进行固定,进一步保证了灌注施工过程的稳定连续性,从而提高灌注速度和灌注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架对灌注过程中的斗体进行支撑,有效保证了灌注移动操作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灌注阀门控制斗体内混凝土的灌注,有效保证了灌注速度可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铁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斗,11.斗体,12.灌注阀门,13.分料管,14.抱箍,15.第一灌注管, 16.第二灌注管,17.支架,2.压紧螺栓,3.闸板,4.封边模板,100.基底,101.混凝土自密实层,102.预制轨道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不同结构和部件,无先后之分,更不作为结构或部件本身的限定;同时,以图1为例,垂直纸面向左为左,垂直纸面向右为右,垂直纸面向上为上,垂直纸面向下为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地铁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装置,包括料斗1、压紧螺栓2、闸板3和封边模板4,所述封边模板4左侧设有第一灌注口41,封边模板4右侧设有第二灌注口42,闸板3可活动的设于第一灌注口41和第二灌注口42的入口端,料斗1 包括斗体11、分料管13、第一灌注管15和第二灌注管16,所述斗体11出口端与分料管13入口端对接连通,分料管13出口端分别与第一灌注管15和第二灌注管16对接连通,且第一灌注管15与第一灌注口41对接,第二灌注管16与第二灌注口42对接,第一灌注管15与第一灌注口41之间以及第二灌注管16与第二灌注口42之间均通过压紧螺栓2压紧固定。

  本实施例中,首先将第一灌注管15与封边模板4左侧的第一灌注口41对接,第二灌注管16与封边模板4右侧的第二灌注口42对接,进行校正后通过压紧螺栓2压紧固定,然后通过分料管13将斗体11与第一灌注管15和第二灌注管16进行连接,实现该灌注装置的安装,最后利用外部周转料斗将混凝土周转至斗体11内即可实现左右双向混凝土的灌注施工,所述灌注装置不仅能够实现灌注的移动操作,而且混凝土的灌注密实,灌注效率高,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廉的特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闸板3可活动的设于第一灌注口41入口处以及第二灌注口42的入口处,待左侧或(和)右侧的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闸板3可用于关闭第一灌注口41 或(和)第二灌注口42,既保证了灌注的施工质量,同时也避免了第一灌注管15和第二灌注管16中混凝土的浪费。所述分料管13出口端既与第一灌注管15入口端对接连通,同时分料管13出口端也与第二灌注管16入口端对接连通,以实现斗体11内混凝土进行左右两侧双向灌注施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闸板3可活动的设于第一灌注管 15出口处以及第二灌注管16的出口处,只要保证在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完成后闸板3能够将第一灌注管15或(和)第二灌注管16中的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封堵以避免浪费即可。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分料管13为倒“Y”型管,且倒“Y”型分料管13出口一端与第一灌注管15入口端连接,分料管13出口另一端与第二灌注管16入口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料管13采用倒“Y”型管,倒“Y”型分料管13入口端仅有一个接口且该入口端与斗体11出口端对接连通,倒“Y”型分料管13出口端有两个接口,且其中一个出口端与第一灌注管15入口端对接连通,另一个出口端与第二灌注管16入口端对接连通,从而实现斗体11内混凝土的分料以进行左右两侧自密实混凝土的灌注。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分料管13与第一灌注管15和第二灌注管16之间设有抱箍14并通过抱箍14进行固定连接。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灌注管15出口端与第一灌注口41对接,第二灌注管 16出口端与第二灌注口42对接。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灌注管15和第二灌注管16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灌注管15和第二灌注管16结构相同,且第一灌注管15出口端与第一灌注口41对接,第二灌注口16出口端与第二灌注口42对接,同时分料管 13与第一灌注管15和第二灌注管16之间通过抱箍14进行固定连接,一方面保证了斗体11内混凝土可有效进行分料灌注,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分料管13与第一灌注管15和第二灌注管16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保证灌注施工过程的稳定连续性。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分料管13与斗体11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斗体11内混凝土出料的灌注阀门12。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分料管13与斗体11之间设置灌注阀门12用于控制斗体11内混凝土的出料以及出料速度,保证了对灌注装置的灌注速度进行有效控制。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斗体11为下圆锥体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斗体11设为下圆锥体结构,该结构有利于斗体11内的混凝土进入分料管13并分料至第一灌注管 15和第二灌注管16中,为提高灌注施工效率提供了保障。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料斗1还包括多个支架17,多个支架17均布于斗体11上用于支撑斗体11。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支架17设有四个且四个支架17均布焊接于斗体11四周。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斗体11四周均匀布置焊接四个支架17用于对斗体11进行支撑,有效保证了灌注装置在灌注过程(特别是移动灌注过程)中斗体11的稳定性,提高了灌注的施工质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保护范围,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所述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装置的施工工作流程予以说明。

  首先,将第一灌注管15与第一灌注口41对接,第二灌注管16与第二灌注口42对接,同时进行校正后通过压紧螺栓2固定,然后通过抱箍14将分料管13的出口端与第一灌注管15和第二灌注管16固定连接,分料管13入口端与斗体11出口端对接连通,之后外部周转料斗将混凝土转移至斗体11中,最后控制灌注阀门12开幅大小对基底 100、预制轨道板102和封边模板4形成的腔体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待混凝土自密实层101灌注完成后,关闭灌注阀门12并将闸板3放下封堵第一灌注口41和第二灌注口42,从而实现了自密实混凝土的灌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地铁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地铁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