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铁路建筑> 一种道路交通用限高装置独创技术11107字

一种道路交通用限高装置

2021-03-18 15:31:11

一种道路交通用限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交通用限高装置。

  背景技术

  限高架结构一般应用于桥梁、隧道等对车辆通行高度有限制的位置。其作用是阻碍超高车辆的通行,从而避免对桥梁、隧道等的损坏。限高架常见的结构一般为门字形,由两根立柱和顶部的限高横梁组成,当超高车辆强行通过时,就会撞击到顶部的限高横梁,从而限制超高车辆的通行。

  目前,常见限高架结构受到超高车辆的撞击时,由于限高横梁和超高车辆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的相互冲击,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限高架结构顶部的限高横梁脱落,造成限高架结构的损坏;(2)造成车辆损坏,尤其当撞击速度较大时,很可能造成对人员的伤害;(3)限高横梁脱落后落于地面将会阻碍正常的交通运行;(4)该限高架结构的修复需要重新对限高横梁进行焊接或者其他的固定连接工作,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也会对道路交通造成不良的影响;(5)现有的限高架结构为固定高度,无法适应性调节,不具有普适性。

  因此,存在开发出新型的更安全、更节省费用、更便于维护和使用的道路限高装置的技术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道路交通用限高装置,可根据安装环境调节高度,且能够在限制超高车辆通行的同时,避免了限高装置结构的损坏,并能减少对车辆的损坏和对人员的伤害,而且容易维修而恢复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道路交通用限高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与地面连接,所述第一底座上垂直连接有第一立杆,所述第二底座上垂直连接有第二立杆;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侧面均设置有若干组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交并垂直;所述第一立杆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外杆,所述第二立杆的外部套接有第二外杆;所述第一外杆和第二外杆的内径与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外杆和第二外杆的侧面均设置有若干组均匀分布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交并垂直;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内径均相同;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一外杆、所述第二立杆与第二外杆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所述固定螺栓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匹配;所述第一外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外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连接有第一液压闭门器,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连接有第二液压闭门器;所述第一液压闭门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阻挡条,所述第二液压闭门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阻挡条;所述第一阻挡条和第二阻挡条相对设置,且第一阻挡条和第二阻挡条之间不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与地面安装连接,形成对称结构,根据安装道路环境选择确定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高度为2米,套杆的高度为3米,即可符合各个道路不同的限高标准;其中,安装时,确定好高度后,固定螺栓交替安装,即一层的固定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另一层的固定螺栓穿过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如此交替安装可提升第一外杆和第一立杆、第二外杆和第二立杆之间的稳固度;其中,通过设置第一液压闭门器和第二液压闭门器使第一阻挡条和第二阻挡条能够在受到意外撞击后产生一定的缓冲效果,产生回弹效果,减轻撞击的冲击力和破坏力且不易于损坏,避免了限高装置结构的损坏,并能减少对车辆的损坏和对人员的伤害;其中,第一阻挡条和第二阻挡条之间的间隙在5cm左右,为轴对称结构。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安装环境调节高度,且能够在限制超高车辆通行的同时,避免了限高装置结构的损坏,并能减少对车辆的损坏和对人员的伤害,而且容易维修而恢复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底部均设置有锥形座,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锥形座的两侧。通过这样设置,安装孔用于通过螺栓与地面安装连接,锥形座用于插入地面稳固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挡条和第二阻挡条的表面包裹设置有软性垫。通过这样设置,软性垫可对第一阻挡条和第二阻挡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如发生车辆碰撞的情况,也可对车辆及车内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挡条靠近所述第一液压闭门器的一端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上设置标识牌。通过这样设置,可方便放置不同的标识牌,且不会掉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采用实心杆制成。通过这样设置,间接加强了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稳固性。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一种道路交通用限高装置,可根据安装环境调节高度,且能够在限制超高车辆通行的同时,避免了限高装置结构的损坏,并能减少对车辆的损坏和对人员的伤害,而且容易维修而恢复功能。

  2.本实用新型中软性垫可对第一阻挡条和第二阻挡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如发生车辆碰撞的情况,也可对车辆及车内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一种道路交通用限高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外杆和第二外杆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外杆和第二外杆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顶视图;

  图中,1-第一底座,2-第二底座,3-第一立杆,4-第二立杆,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第一外杆,8-第二外杆,9-第三通孔,10-第四通孔,11-固定螺栓,12-第一固定块,13-第二固定块,14-第一液压闭门器,15-第二液压闭门器,16-第一阻挡条,17-第二阻挡条,18-安装孔,19-锥形座,20-软性垫,21-插槽,22-标识牌。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所述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与地面连接,所述第一底座1上垂直连接有第一立杆3,所述第二底座2上垂直连接有第二立杆4;所述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4的侧面均设置有若干组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所述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相交并垂直;所述第一立杆3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外杆7,所述第二立杆4的外部套接有第二外杆8;所述第一外杆7和第二外杆8的内径与所述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4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外杆7和第二外杆8的侧面均设置有若干组均匀分布的第三通孔9和第四通孔10,所述第三通孔9和第四通孔10相交并垂直;所述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第三通孔9和第四通孔10的内径均相同;所述第一立杆3与第一外杆7、所述第二立杆4与第二外杆8之间通过固定螺栓11连接,所述固定螺栓11与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第三通孔9和第四通孔10相匹配;所述第一外杆7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块12,所述第二外杆8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3;所述第一固定块12上连接有第一液压闭门器14,所述第二固定块13上连接有第二液压闭门器15;所述第一液压闭门器1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阻挡条16,所述第二液压闭门器1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阻挡条17;所述第一阻挡条16和第二阻挡条17相对设置,且第一阻挡条16和第二阻挡条17之间不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与地面安装连接,形成对称结构,根据安装道路环境选择确定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4的高度为2米,套杆的高度为3米,即可符合各个道路不同的限高标准;其中,安装时,确定好高度后,固定螺栓11交替安装,即一层的固定螺栓11穿过第一通孔5和第三通孔9,另一层的固定螺栓11穿过第二通孔6和第四通孔10,如此交替安装可提升第一外杆7和第一立杆3、第二外杆8和第二立杆4之间的稳固度;其中,通过设置第一液压闭门器14和第二液压闭门器15使第一阻挡条16和第二阻挡条17能够在受到意外撞击后产生一定的缓冲效果,产生回弹效果,减轻撞击的冲击力和破坏力且不易于损坏,避免了限高装置结构的损坏,并能减少对车辆的损坏和对人员的伤害;其中,第一阻挡条16和第二阻挡条17之间的间隙在5cm左右,为轴对称结构。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安装环境调节高度,且能够在限制超高车辆通行的同时,避免了限高装置结构的损坏,并能减少对车辆的损坏和对人员的伤害,而且容易维修而恢复功能。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18,所述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的底部均设置有锥形座19,所述安装孔18位于所述锥形座19的两侧。通过这样设置,安装孔18用于通过螺栓与地面安装连接,锥形座19用于插入地面稳固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道路交通用限高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