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铁路建筑> 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独创技术26927字

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

2021-03-20 07:58:56

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抗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单纯地提高材料强度、构件尺寸及配筋率等有时并不能避免结构震后的损伤,反而增加了工程造价。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工程结构进行抗震设计,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关注结构减震控制,即采用某种措施来控制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各项反应值。耗能装置作为结构减震控制的一种方法,简单方便,外置时易维护更换。当地震发生时,结构的运动会带动附加耗能装置一起运动,将耗能装置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消耗了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从而实现结构保护的目的。

  在常规耗能装置中,粘滞型耗能装置和铅阻尼耗能装置是两种适用范围广泛的耗能装置,在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等工程中均可使用。粘滞型耗能装置是一种根据粘性介质在活塞两端或平板内流动时产生的粘滞阻尼力而制成的无刚度、速度相关型耗能装置。当结构地震响应较小时,外置的粘滞型耗能装置可能无法有效发挥耗能特性,需要设置速率放大机构以充分利用其耗能能力。同时,粘滞型耗能装置缺乏自复位能力,会使结构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

  铅阻尼耗能装置是一种利用铅金属发生塑性变形耗能的弹塑性耗能装置,具有稳定的滞回特性、良好的低周疲劳特性以及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等特点。但铅阻尼耗能装置的耗能能力有限,通常配合其它耗能装置使用。同样,铅阻尼耗能装置也需要自复位功能以控制结构的残余变形。上述两类耗能装置因其缺点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单独使用恐难以发挥理想的耗能作用。因此,研发位移或速率放大功能和自复位功能相结合的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工程实用价值。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耗能装置的方案为:预压环形弹簧自定心粘滞阻尼器。该装置由多个内筒、外筒、活塞杆、活塞、环形弹簧、多个端盖等构件组成。两端盖间形成油缸,油缸内灌注硅油,活塞放置于油缸内并和活塞杆连接,形成粘滞耗能部件。内外筒之间设置环形弹簧,并施加预压力。为装置提供恢复力,实现自复位功能。

  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耗能装置的方案为:粘滞型阻尼器输入速率放大装置,该装置由封闭式保护壳、速率放大系统和粘滞型阻尼器三部分构成,其中速率放大系统包括滑轨、滑轮、球铰和固定杆。另有输入杆连接外部结构与速率放大系统,输出杆连接速率放大系统和粘滞型阻尼器。输入杆与输出杆在滑轨上的连接点到球铰的距离不同,可以将输入速率放大。

  现有耗能减震装置的缺点为:

  (1)常规耗能装置:耗能形式单一,耗能能力有限,结构地震响应较小时装置难以有效发挥耗能特性,结构地震响应较大时装置容易发生破坏;由于装置缺少自复位功能,震后结构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

  (2)传统的复合型耗能装置:部分耗能装置会增加位移、速率放大功能或自复位功能,但缺乏将两种功能有效结合的设计;重点设计位移、速率放大功能或自复位功能时,装置内部构造通常较复杂,制造较困难;部分装置材料易老化,长期使用耗能能力下降,增加养护维修费用;大部分装置的设计只针对建筑结构,没有考虑多种工程结构的适用性,难以长期用于野外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包括:粘滞阻尼部件、铅阻尼部件两个耗能机构及圆盘部件、碟簧部件两个功能机构,所述粘滞阻尼部件和所述铅阻尼部件并联连接后,再与所述圆盘部件和所述碟簧部件串联连接。

  优选地,所述装置包括连接端(1)、碟簧部件、传动轴(2)、连杆(3)、圆盘部件、铅阻尼部件、粘滞阻尼部件、外管(4)、底板(5)和中轴(6);

  所述的连接端(1)为装置顶端,与结构物连接;所述的碟簧部件套在传动轴(2)上,传动轴(2)的上端与连接端(1)相连,传动轴(2)的下端通过两连杆(3)与圆盘部件连接;所述的圆盘部件套在中轴(6)上,中轴(6)与外管(4)固定;铅阻尼部件嵌入圆盘部件中,粘滞阻尼部件的两端分别与圆盘部件和底板(5)相连;所述的外管(4)罩在各部件外,外管(4)的下端与底板(5)相连。所述的底板(5)为装置底端,与结构物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端(1)为一块矩形板,采用不锈钢材质,矩形板的中央区域焊接一铰接头,该铰接头连接传动轴(2),矩形板的外围区域开8个螺栓孔,每边设置2个螺栓孔,利用所述螺栓孔和螺栓将连接端(1)与结构物相连。

  优选地,所述的碟簧部件由碟簧(7)及两块碟簧板(8)组成,碟簧(7)由24片碟片构成,采用对合的组合方式,碟片的内径大于传动轴(2)的直径,使传动轴(2)能够穿过碟片,碟簧板(8)的形状为矩形,短边大于碟簧(7)的直径,碟簧板(8)的中心开一圆孔,孔径与碟片的内径相等,两块矩形碟簧板(8)分别置于碟簧(7)的上下两端,并且中心对齐。

  优选地,所述的传动轴(2)的横截面为圆形,传动轴(2)的上端设置铰接头(9),该铰接头(9)与连接端(1)铰接,传动轴(2)的中段相隔一定距离焊接两块压板(10),压板(10)为矩形,尺寸小于碟簧板(8),两压板(10)间放置碟簧部件,传动轴(2)的下端焊接一块下板(11),下板(11)为矩形,下板(11)的下底面以中心对称方式焊接两个铰接头(12),两个铰接头(12)连接两根连杆(3),下板(11)与邻近压板应间隔一定距离。

  优选地,所述的连杆(3)的截面为矩形,上下两端设铰接头,两根连杆(3)的上端分别与传动轴下板(11)的两个铰接头(12)连接,两根连杆(3)的下端分别与两圆盘(13)靠近中心的铰接头(14)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铅阻尼部件为四根铅棒(15),截面为圆形;

  所述的粘滞阻尼部件为两根单出杆式粘滞阻尼器(17),内部粘滞液体采用有机硅油,两根粘滞阻尼器(17)的一端分别与两圆盘靠近边缘的铰接头(16)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底板的两个铰接头(18)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圆盘部件为两块圆盘(13),圆盘(13)的直径不触碰外管壁,圆盘(13)的内侧沿圆周均匀设置四个铅棒(15)直径大小的凹槽,凹槽的位置靠近圆盘(13)的边缘,圆盘(13)的外侧靠近中心的位置焊接一铰接头(14),该铰接头(14)连接连杆(3),圆盘(13)的对侧靠近边缘的位置焊接一铰接头(16),该铰接头(16)连接粘滞阻尼器(17),两圆盘(13)的中心开中轴(6)直径大小的圆孔,中轴(6)从圆孔中穿过,两圆盘(13)以凹槽口相对的方式放置,并相隔一定距离,四根铅棒(15)的两端分别嵌入两圆盘(13)的凹槽中,沿圆周均匀布置并且不掉落。

  优选地,所述的外管(4)为四块不锈钢板围成的矩形套管,上部与传动轴两压板(10)对应位置焊接两块不锈钢挡板(19),挡板(19)的中心开矩形孔,矩形孔的尺寸大于传动轴压板(10),并小于碟簧板(8),挡板(19)能够使传动轴压板(10)通过,又能阻挡碟簧板(8)向一侧移动,外管(4)的下部焊接一圆形中轴(6),使中轴(6)固定于对侧外管壁间,外管(4)的底部与底板(5)焊接;

  所述的底板(5)为矩形,底板(5)的尺寸大于外管壁所围区域,底板(5)的中央区域以中心对称方式焊接两个铰接头(18),该两个铰接头(18)连接两根粘滞阻尼器(17),底板(5)的外围区域开10个螺栓孔,底板(5)的长边每侧开4个螺栓孔,短边每侧开3个螺栓孔,利用所述螺栓孔和螺栓将底板(5)与结构物相连。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中的粘滞阻尼部件和铅阻尼部件能够得到经圆盘部件放大的动力响应,使装置在小变形、低响应速度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发挥良好的耗能能力,在大变形、高响应速度的情况下能更加充分地利用阻尼部件的耗能特性,且位移和速率放大比例在制造装置时易调节,提升装置对各级地震动的适用性。碟簧部件、传动轴与外管的细部构造,使装置无论处于受拉还是受压状态,碟簧始终受压,为整个装置提供恢复力,控制结构物的残余变形。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为外部主视图,(b)为外部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a)为A-A剖面图,(b)为B-B剖面图,(c)为C-C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碟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为碟簧部件主视图,(b)为碟簧部件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为传动轴侧视图,(b)为传动轴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为圆盘主视图,(b)为圆盘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为外管B-B断面图,(b)为外管俯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连接端、2-传动轴、3-连杆、4-外管、5-底板、6-中轴、7-碟簧、8-碟簧板、9-传动轴铰接头、10-传动轴压板、11-传动轴下板、12-传动轴—连杆铰接头、13-圆盘、14-圆盘—连杆铰接头、15-铅棒、16-圆盘—粘滞阻尼器铰接头、17-粘滞阻尼器、18-底板—粘滞阻尼器铰接头、19-外管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几个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采用粘滞阻尼部件节流阻力耗能和铅阻尼部件剪切耗能组合的方式,并结合圆盘部件的位移、速率放大功能和碟簧部件的复位功能。在构造上,将粘滞阻尼部件和铅阻尼部件并联连接,并整体再与圆盘部件和碟簧部件串联。这种构造方式不仅可以使粘滞阻尼部件和铅阻尼部件协调变形、共同耗能,而且两种耗能部件都能够得到经圆盘部件放大的动力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装置适应各级别地震动的耗能能力。同时,无论装置处于受拉还是受压状态,预压碟簧部件都可以为整个装置提供恢复力,控制结构的残余变形。此外,装置所用材料不存在老化问题,适应多种工程环境,各部件易拆卸更换,便于装配式生产制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位移和速率放大及自复位功能的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该装置由粘滞阻尼部件、铅阻尼部件两个耗能机构及圆盘部件、碟簧部件两个功能机构组成,粘滞阻尼部件和铅阻尼部件并联连接后,再与圆盘部件和碟簧部件串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a)为外部主视图,(b)为外部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A-A剖面图,(b)为B-B剖面图,(c)为C-C剖面图。如上述图1和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连接端(1)、碟簧部件、传动轴(2)、连杆(3)、圆盘部件、铅阻尼部件、粘滞阻尼部件、外管(4)及底板(5)等。所述的连接端(1)为装置顶端,与结构物连接。所述的碟簧部件套在传动轴(2)上,传动轴(2)的上端与连接端(1)相连,传动轴(2)的下端通过两连杆(3)与圆盘部件连接。所述的圆盘部件套在中轴(6)上,中轴(6)与外管(4)固定。铅阻尼部件嵌入圆盘部件中,粘滞阻尼部件的两端分别与圆盘部件和底板(5)相连。所述的外管(4)罩在各部件外,外管(4)的下端与底板(5)相连。所述的底板(5)为装置底端,与结构物连接。

  所述的连接端(1)为一块矩形板,采用不锈钢材质。矩形板的中央区域焊接一铰接头,该铰接头连接传动轴(2)。矩形板的外围区域开8个螺栓孔,每边设置2个螺栓孔,利用上述螺栓孔和高强螺栓将连接端(1)与结构物相连。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碟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碟簧部件主视图,(b)为碟簧部件俯视图。所述碟簧部件由碟簧(7)及两块碟簧板(8)组成。碟簧(7)由24片碟片构成,采用对合的组合方式,碟片的内径略大于传动轴(2)的直径,使传动轴(2)能够穿过碟片。碟簧板(8)采用低合金钢材料,形状为矩形,短边大于碟簧(7)的直径,使碟簧(7)可以充分均匀地受力。碟簧板(8)的中心开一圆孔,孔径与碟片的内径相等。两块矩形碟簧板(8)分别置于碟簧(7)的上下两端,并且中心对齐。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传动轴侧视图,(b)为传动轴俯视图。所述的传动轴(2)采用低合金钢材,横截面为圆形。传动轴(2)的上端设置铰接头(9),该铰接头(9)与连接端(1)铰接。传动轴(2)的中段相隔一定距离焊接两块压板(10),压板(10)为矩形,采用低合金钢材,尺寸小于碟簧板(8),两压板(10)间放置碟簧部件,使压板(10)能够挤压碟簧部件。传动轴(2)的下端焊接一块下板(11),下板(11)为矩形,采用低合金钢材,下板(11)的下底面以中心对称方式焊接两个铰接头(12),两个铰接头(12)连接两根连杆(3)。下板(11)与邻近压板应间隔一定距离,以保持传动轴(2)有足够的行程。

  所述的连杆(3)采用低合金钢材,截面为矩形,上下两端设铰接头。两根连杆(3)的上端分别与传动轴下板(11)的两个铰接头(12)连接,两根连杆(3)的下端分别与两圆盘(13)靠近中心的铰接头(14)连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圆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圆盘主视图,(b)为圆盘俯视图。圆盘部件为两块圆盘(13),采用耐磨合金钢材料,直径以不触碰外管壁为限。圆盘(13)的内侧沿圆周均匀设置四个铅棒(15)直径大小的圆形凹槽,凹槽的位置靠近圆盘(13)的边缘,深度满足铅棒(15)嵌入不掉落的条件即可。圆盘(13)的外侧靠近中心的位置焊接一铰接头(14),该铰接头(14)连接连杆(3),圆盘(13)的对侧靠近边缘的位置焊接一铰接头(16),该铰接头(16)连接粘滞阻尼器(17)。两圆盘(13)的中心开中轴(6)直径大小的圆孔,中轴(6)从圆孔中穿过。两圆盘(13)以凹槽口相对的方式放置,并相隔一定距离,使铅棒(15)能够嵌入凹槽。

  所述的铅阻尼部件为四根铅棒(15),截面为圆形。四根铅棒(15)的两端分别嵌入两圆盘(13)的凹槽中,沿圆周均匀布置。

  所述的粘滞阻尼部件为两根单出杆式粘滞阻尼器(17),内部粘滞液体采用有机硅油。两根粘滞阻尼器(17)的一端分别与两圆盘靠近边缘的铰接头(16)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底板的两个铰接头(18)连接。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外管B-B断面图,(b)为外管俯视图。外管(4)为四块不锈钢板围成的矩形套管,上部与传动轴两压板(10)对应位置焊接两块不锈钢挡板(19),挡板(19)的中心开矩形孔,矩形孔的尺寸略大于传动轴压板(10),并小于碟簧板(8),挡板(19)既可以使传动轴压板(10)通过,又能阻挡碟簧板(8)向一侧移动。外管(4)的下部焊接一圆形中轴(6),使中轴(6)固定于对侧外管壁间,中轴(6)采用耐磨合金钢材。外管(4)的底部与底板(5)焊接。

  所述的底板(5)为矩形,采用不锈钢材质,尺寸大于外管壁所围区域。底板(5)的中央区域以中心对称方式焊接两个铰接头(18),该两个铰接头(18)连接两根粘滞阻尼器(17)。底板(5)的外围区域开10个螺栓孔,长边每侧开4个螺栓孔,短边每侧开3个螺栓孔,利用上述螺栓孔和高强螺栓将底板(5)与结构物相连。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的工作原理包括:当结构带动装置沿轴向运动时,传动轴(2)处于受拉或受压状态,传动轴(2)的一侧压板挤压该侧的碟簧板,另一侧的碟簧板由于被外管挡板阻挡而无法移动,使碟簧(7)一直处于受压状态,持续为装置提供恢复力。传动轴(2)的轴向运动经下板(11)传递到连杆(3),连杆(3)迫使圆盘(13)发生转动,由于连杆铰接点(14)距离圆盘中心较近,粘滞阻尼器铰接点(16)距圆盘中心较远,根据同心圆在旋转过程中线速度不同的原理,粘滞阻尼器(17)获得更大的轴向速度,耗散更多的能量。同时,呈中心对称布置的两连杆(3)带动两圆盘(13)以相反方向转动,使嵌入的铅棒(15)受到扭转,发生剪切变形,耗散能量。

  上述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制底板(5),底板(5)包括与结构物连接的螺栓孔及与粘滞阻尼器(17)连接的铰接头(18)。预制一侧外管壁,包括一端固定在外管壁上的中轴(6)。

  (2)将24片碟片按对合的方式组合成碟簧(7)。预制碟簧板(8),并将两块碟簧板(8)分别置于碟簧(7)的两端,组成碟簧部件。预制传动轴(2),传动轴(2)包括传动轴下板(11)及与两连杆(3)连接的铰接头(12)。在传动轴(2)的对应位置焊接下侧压板,将外管下侧挡板套在下侧压板位置,再将碟簧部件穿过传动轴(2),使下侧碟簧板抵住下侧压板。采用液压机对碟簧部件施加预压力至设计值,在传动轴(2)对应上侧碟簧板的位置焊接上侧压板。对传动轴(2)、碟簧板(8)、传动轴压板(10)及传动轴下板(11)进行防腐蚀涂料涂装,采用环氧富锌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和聚氨酯面漆涂料。

  (3)将预制的一侧外管壁焊接在预制底板(5)的相应位置,各铅棒(15)的两端分别嵌入两圆盘(13)的凹槽中固定,再将两圆盘(13)套在中轴(6)上,并在圆盘(13)与中轴(6)的接触位置先后涂抹防锈油和润滑脂。放置组装完成的传动轴(2)于相应位置,将连杆(3)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传动轴下板(11)和圆盘(13)上,粘滞阻尼器(17)两端分别铰接在圆盘(13)和底板(5)上,两连杆(3)和两粘滞阻尼器(17)各呈中心对称放置,并为各铰接销轴涂抹润滑脂,对连杆(3)和圆盘(13)进行防腐蚀涂料涂装。

  (4)将对侧外管壁焊接在底板(5)相应位置,并完成对侧外管壁与中轴(6)和外管下侧挡板的焊接。将剩余的两侧外管壁焊接在底板(5)相应位置,并完成两侧外管壁与外管下侧挡板和其余外管壁的焊接。将外管上侧挡板从传动轴(2)上端套入,并完成外管上侧挡板与四周外管壁的焊接工作。

  (5)将传动轴(2)的上端与连接端(1)铰接,连接端(1)预留与结构物连接的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的构件参数、连接方式以及提高耐久性的措施等有以下替代方案:

  (1)功能部件或耗能部件可根据具体工程结构的抗震减震需求进行取舍,如对于残余位移要求不高的结构,本装置可舍去自复位功能部件(碟簧部件)。

  (2)铅棒的布置数量可以为4根、6根甚至更多,其布置形式可以是沿圆周均匀布置、集中对称布置或其他,甚至可以采用大直径铅管的形式。

  (3)粘滞阻尼部件的布置形式可以是中心对称或其他,其布置数量可以为2个、3个、4个或更多。

  (4)装置两端与结构的连接形式可以是螺栓连接或其他,视具体工程结构而定。

  (5)碟片可以使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如对合、叠合、复合等,碟片数量亦可改变。

  (6)传动轴横截面、传动轴压板、传动轴下板、碟簧板、连杆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或其他。

  (7)粘滞阻尼部件的类型与规格、位移和速率放大比例、连杆规格可以视具体工程结构调整。

  (8)装置各部件的防腐蚀处理可以采用防腐蚀涂料涂装或其他,视具体工程结构防腐要求而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中的粘滞阻尼部件和铅阻尼部件能够得到经圆盘部件放大的动力响应,使装置在小变形、低响应速度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发挥良好的耗能能力,在大变形、高响应速度的情况下能更加充分地利用阻尼部件的耗能特性,且位移和速率放大比例在制造装置时易调节,提升装置对各级地震动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中的预压碟簧部件、传动轴与外管的细部构造,使装置无论处于受拉还是受压状态,预压碟簧始终进一步受压,为装置提供较大的恢复力,使其复位,降低结构震后的残余变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可使粘滞阻尼部件和铅阻尼部件协调变形、共同耗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所用材料不存在老化问题,且对多个部件作防锈、防磨处理,适应多种工程环境,如高层建筑、大跨空间结构、大型桥梁、装配式工程结构等,能够长期稳定地维持较高的耗能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中的各部件易拆卸更换,有利于装配式生产制造及后期养护维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中的部件大多采用市面常用金属材料,构造简单,部分部件无需定制,制造加工成本低,且后期养护维修费用低,具有良好的工程经济效益。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复合型耗能减震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