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建筑物> 一种钢结构卸载装置独创技术15844字

一种钢结构卸载装置

2021-03-14 09:38:39

一种钢结构卸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卸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发展也日益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人们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满足基本的生活、工作、居住等功能,还更加注重建筑的外观、造型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容性,为了满足多方面的要求,建筑结构越加复杂,随着建筑形式越来越多样,高空大跨度钢结构也越来越普及,钢结构作为绿色建筑的代表,其材料综合性能良好、材料利用率高、安全性能优越、全部构件均已实现工厂预制化、施工进度快、综合造价优势趋势明显。特别是在超大悬挑和大跨度结构中,钢结构具有混凝土所不具有的优势,钢结构工程中对钢结构进行临时支撑卸载常用直接切割法、砂箱排砂法、千斤顶卸载法等方式进行与主体结构的分离,常规卸载采用千斤顶进行,对卸载同步性要求较高时采取计算机控制液压千斤顶同步卸载。螺旋式千斤顶卸载同步性控制效果不理想,计算机控制液压千斤顶同步卸载费用高,传统的砂箱制作比较粗糙,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缝隙较大,防水效果较差,很容易造成砂子受潮结块,从而无法自由排出,且排沙孔时常堵塞的问题,造成钢结构卸载不安全以及钢结构受力稳定性差的危害。

  因此,提供一种保证砂子顺利排出且操作方便的钢结构卸载装置,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证砂子顺利排出且操作方便的钢结构卸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钢结构卸载装置,包括支撑板、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底部封闭的内套筒、套设在内套筒外表面的外套筒和位于外套筒内的砂子、与外套筒底部固定连接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下部设有排砂机构和用于封堵排砂机构的封堵机构,内套筒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指示内套筒下降高度的刻度条,所述内套筒的外表面和外套筒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玻璃胶,所述内套筒的外表面和外套筒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4~1.9mm。

  所述排砂机构包括位于内套筒的下方且与外套筒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的导料槽、位于导料槽底部的第一排砂孔、位于外套筒的侧壁底部的排出孔,排出孔与底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排砂孔与底板之间的高度。

  所述导料槽呈漏斗状,导料槽的锥度为45~60°,导料槽的中心轴线与第一排砂孔的中心轴线重合。

  所述封堵机构包括位于导料槽底部的第一封堵板、位于第一封堵板上且与第一排砂孔相对于的第二排砂孔、与第一封堵板的下表面连接且使第一封堵板向左或向右移动的传动机构,第二排砂孔的中心轴线为竖直方向,第二排砂孔的尺寸与第一排砂孔的尺寸相同。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第一封堵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连接板、穿过连接板且与连接板螺纹连接的螺杆、穿过连接板且使连接板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导向杆,导向杆的两端与外套筒的侧壁固定连接,螺杆的左端穿过外套筒且位于外套筒的外部,螺杆的左端设有圆盘,圆盘的左侧面设有把手。

  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使螺杆通过的螺纹孔、位于螺纹孔的下方且使导向杆穿过的导向孔。

  所述外套筒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备用出砂口。

  所述排砂机构包括位于外套筒的外侧壁且与外套筒的内部连通的若干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中心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60°,出料管设置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出料管在外套筒的外侧壁均匀分布,至少两个出料管的顶部在同一高度。

  所述封堵机构包括用于封堵出料管的第二封堵板、穿过第二封堵板的且与外套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杆、位于第一固定杆的下方且与外套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杆、与第一固定杆的左端螺纹连接且位于第二封堵板左侧的第一螺母、与第二固定杆的左端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二封堵板左侧的第二螺母,第二封堵板上设有使第一固定杆穿过的第一固定孔、使第二固定杆穿过的第二固定孔。

  所述外套筒的内表面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设有锥形导料体,锥形导料体的顶部为尖端,锥形导料体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锥形导料体的中心轴线与外套筒的中心轴线重合。

  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排砂机构的设置,便于砂子的顺利排除,封堵机构的设置,便于对排砂机构进行封堵,从而控制砂子的排出量,进而对钢结构的卸载量进行控制,内套筒外表面刻度条的设置,保证多个砂箱装置在支撑和卸载时在同一高度工作,并在卸载过程中精准控制砂箱装置的高度,保证上部承托钢结构卸力安全和稳定性,操作简便,安全性和准确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封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A方向第一封堵板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B方向第二封堵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为:支撑板1、内套筒2、外套筒3、底板4、玻璃胶5、排砂机构6、封堵机构7、加强圈8、导料槽9、第一排砂孔10、砂子11、备用出砂口12、第一封堵板13、第二排砂孔14、连接板15、螺杆16、圆盘17、手柄18、导向杆19、螺纹孔20、导向孔21、出料管22、第二封堵板23、第一固定杆24、第二固定杆25、锥形导料体26、第二支撑板27、第一通孔28、第二通孔2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钢结构卸载装置,包括支撑板1、与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底部封闭的内套筒2、套设在内套筒2外表面的外套筒3和位于外套筒3内的砂子11、与外套筒3底部固定连接的底板4,底板4与外套筒3的底部焊接固定,所述外套筒3的下部设有排砂机构6和用于封堵排砂机构6的封堵机构7,排砂机构6便于砂子的顺利排除,封堵机构7便于对排砂机构6进行封堵,从而控制砂子的排出量,进而对钢结构的卸载量进行控制,内套筒2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指示内套筒2下降高度的刻度条,刻度条的设置,保证多个砂箱装置在支撑和卸载时在同一高度工作,并在卸载过程中精准控制砂箱装置的高度,保证上部承托钢结构分步卸力安全和稳定性,操作简便,安全性和准确性高,所述内套筒2的外表面和外套筒3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玻璃胶5,便于内套筒2的外表面与外套筒3的内表面密封接触,避免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外套筒3内而使砂子11潮湿结块,影响砂子的排出,从而影响该装置的支撑精度,所述内套筒2的外表面和外套筒3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4mm,所述外套筒3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备用出砂口12,避免排砂机构6因故障而无法使砂子11的现象发生,外套筒3的外表面焊接有加强圈8,加强圈8增加了外套筒3的强度,使用时,首先将支撑板1放置在需要支撑钢结构的下方并与之接触,然后将底板4放置在下部平台上,并在钢结构与下部平台间同时设置临时型钢立柱支撑,由此完成砂箱装置对钢结构的支撑施工。

  所述排砂机构6包括位于内套筒2的下方且与外套筒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的导料槽9、位于导料槽9底部的第一排砂孔10、位于外套筒3的侧壁底部的排出孔,排出孔与底板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排砂孔10与底板4之间的高度,便于将从第一排砂孔10内排出的砂子从排出孔排出外套筒3的外部,避免砂子在外套筒3的底部堆积而影响砂子的排出。所述导料槽9呈漏斗状,导料槽9的锥度为60°,导料槽9的中心轴线与第一排砂孔10的中心轴线重合,导料槽9的顶部四周与外套筒3的内表面焊接固定,砂子11从第一排砂孔10内排出,则内套筒2随着砂子一起下降,从而使钢结构逐渐落在自身的结构上。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封堵机构7包括位于导料槽9底部的第一封堵板13、位于第一封堵板13上且与第一排砂孔10相对于的第二排砂孔14、与第一封堵板13的下表面连接且使第一封堵板13向左或向右移动的传动机构,第二排砂孔14的中心轴线为竖直方向,第二排砂孔14的尺寸与第一排砂孔10的尺寸相同。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第一封堵板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连接板15、穿过连接板15且与连接板15螺纹连接的螺杆16、穿过连接板15且使连接板15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导向杆19,导向杆19的两端与外套筒3的侧壁固定连接,螺杆16的左端穿过外套筒3且位于外套筒3的外部,外套筒3的左侧壁上设有使螺杆16穿过的通孔,螺杆16可在通孔内转动,螺杆16的左端设有圆盘17,圆盘17的左侧面设有把手18。所述连接板15上设有使螺杆16通过的螺纹孔20、位于螺纹孔20的下方且使导向杆19穿过的导向孔21,圆盘17的右侧面与螺杆16的左端焊接固定,连接板15的顶部与第一封堵板13的下表面焊接,导向杆19的两端与外套筒3的侧壁焊接固定,导向杆19为连接板15提供导向和支撑作用,使第一封堵板13的上表面第一排砂孔10的底部抵触,当需要将第一排砂孔10进行封堵时,转动螺杆16,使连接板13向左运动,则第二排砂孔14向左运动,此时,第一排砂孔10与第二排砂孔14无法对齐,则外套筒3内的砂子11无法通过第二排砂孔14排出,封堵完成,若是排砂量减小,则是第一排砂孔10和第二排砂孔14部分对齐。

  当需要钢结构卸载时,首先将临时型钢立柱支撑隔断,使钢结构压在支撑板1上,根据预定卸载释放量,通过排砂机构6和封堵机构7控制排砂量,从而使内套筒2下降的高度和钢结构的下沉位移量,当下沉位移量完成,则立即完毕封堵机构7,即使第一排砂孔10和第二排砂孔14错位,在卸载过程中,通过刻度条便可得知实际卸载量,操作简单。

  实施例2:

  如图5和图6所示,一种钢结构卸载装置,包括支撑板1、与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底部封闭的内套筒2、套设在内套筒2外表面的外套筒3和位于外套筒3内的砂子11、与外套筒3底部固定连接的底板4,底板4与外套筒3的底部焊接固定,所述外套筒3的下部设有排砂机构6和用于封堵排砂机构6的封堵机构7,排砂机构6便于砂子的顺利排除,封堵机构7便于对排砂机构6进行封堵,从而控制砂子的排出量,进而对钢结构的卸载量进行控制,内套筒2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指示内套筒2下降高度的刻度条,刻度条的设置,保证多个砂箱装置在支撑和卸载时在同一高度工作,并在卸载过程中精准控制砂箱装置的高度,保证上部承托钢结构分步卸力安全和稳定性,操作简便,安全性和准确性高,所述内套筒2的外表面和外套筒3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玻璃胶5,便于内套筒2的外表面与外套筒3的内表面密封接触,避免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外套筒3内而使砂子11潮湿结块,影响砂子的排出,从而影响该装置的支撑精度,所述内套筒2的外表面和外套筒3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9mm,所述外套筒3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备用出砂口12,避免排砂机构6因故障而无法使砂子11的现象发生,外套筒3的外表面焊接有加强圈8,加强圈8增加了外套筒3的强度,使用时,首先将支撑板1放置在需要支撑钢结构的下方并与之接触,然后将底板4放置在下部平台上,并在钢结构与下部平台间同时设置临时型钢立柱支撑,由此完成砂箱装置对钢结构的支撑施工。

  所述排砂机构7包括位于外套筒3的外侧壁且与外套筒3的内部连通的若干出料管22,所述出料管22的中心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出料管22设置两个,两个出料管22在外套筒3的外侧壁均匀分布,至少两个出料管22的顶部在同一高度,出料管22的外表面与外套筒3的侧壁焊接固定。

  所述封堵机构6包括用于封堵出料管22的第二封堵板23、穿过第二封堵板23的且与外套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杆24、位于第一固定杆24的下方且与外套筒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杆25、与第一固定杆24的左端螺纹连接且位于第二封堵23板左侧的第一螺母、与第二固定杆25的左端螺纹连接且位于第二封堵板23左侧的第二螺母,第二封堵板23的尺寸大于出料管22的尺寸,便于将出料管22进行封堵,第二封堵板23上设有使第一固定杆穿24过的第一固定孔28、使第二固定杆25穿过的第二固定孔29,第一固定杆24的右端与外套筒3的外表面焊接固定,第二固定杆25的右端与外套筒3的外表面焊接固定,当需要将出料管22进行封堵时,向右移动第二封堵板23,使第二封堵板23的右侧面与出料管22的左侧面抵触,然后拧动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是第一螺母的右侧面和第二螺母的右侧面与第二封堵板23的左侧面抵触,则第二封堵板23将出料管进行封堵,当需要控制出料管22的出砂量时,可使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向左移动,使第二封堵板23与出料管22的左端右一定的空隙,便于控制排砂量,操作简单,制作方便,节省成本。所述外套筒3的内表面设有第二支撑板27,第二支撑板27上设有锥形导料体26,锥形导料体26的顶部为尖端,锥形导料体26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板2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锥形导料体26的中心轴线与外套筒3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二支撑板27位于出料管22的下方,便于砂子的排出,锥形导料体26的设置,便于砂子的排出。

  当需要钢结构卸载时,首先将临时型钢立柱支撑隔断,使钢结构压在支撑板1上,根据预定卸载释放量,通过排砂机构6和封堵机构7控制排砂量,从而使内套筒2下降的高度和钢结构的下沉位移量,当下沉位移量完成,则使封堵机构7将排砂机构6进行封堵,即使第二封堵板23与出料管22抵触,在卸载过程中,通过刻度条便可得知实际卸载量,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排砂机构的设置,便于砂子的顺利排除,封堵机构的设置,便于对排砂机构进行封堵,从而控制砂子的排出量,进而对钢结构的卸载量进行控制,内套筒外表面刻度条的设置,保证多个砂箱装置在支撑和卸载时在同一高度工作,并在卸载过程中精准控制砂箱装置的高度,保证上部承托钢结构卸力安全和稳定性,操作简便,安全性和准确性高。

《一种钢结构卸载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