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建筑物>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独创技术20981字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2021-01-23 18:10:25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就是将建筑主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构件等拆分成多个部件或构件,将这些部件或构件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然后,通过可靠运输方式运到工地,将混凝土构件等在现场进行装配化施工建造。通过上述预先制备混凝土构件的方式以实现节约劳动力、实现施工方便快捷。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相关规范和图集相继发布,结构连接技术日趋发展。但是,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的楼板通常为半预制结构,在使用半预制构件进行现场施工时,一般需要使用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构件的配合使用。简单来说,半预制构件与墙体或者楼板相互搭建在一起;然后,现场搭设模板、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振捣、拆模板等;再经过数天的养护,最后,与墙体凝固连接形成整体的构件。这样的半预制结构,存在诸多弊端:需要大量的现场浇筑,需要模板量大,建造成本高,施工速度慢,施工场地要求高,质量管理要求高,现浇作业量大,因而装配效率低。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减少现浇作业量、提高装配率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现浇作业量、提高装配效率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包括:

  第一预制构件;

  第二预制构件,竖立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顶部且两者间由混凝土现浇段接合;

  以及

  第三预制构件,其位于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之间且与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大致垂直设置,其横向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相靠拢,且该横向一端部的端面形成为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下成型挡边;

  其中,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为全预制件,且所述第二预制构件和第三预制构件之间形成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现浇作业区。

  进一步的,第二预制构件下端面至第一预制构件上端面的高度距离大于第三预制构件的厚度。

  进一步的,第二预制构件的下端面包括一沿靠近第三预制构件一侧的侧面向另一侧面下斜的坡面。

  进一步的,所述下成型挡边包括一沿第三预制构件的底面向第三预制构件的顶面倾斜的坡面。

  进一步的,混凝土现浇段的竖向高度H为混凝土现浇段的横向最小宽度W 的1.1至3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为预制墙体,第三预制构件为预制楼板;所述第一预制构件包含外墙板和承重层,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与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的规格相同;

  第二预制构件的外墙板和第一预制构件的外墙板相靠拢以形成与所述下成型挡边对向设置的外成型挡边。

  进一步的,外墙板的顶部高于承重层的顶部和/或外墙板的底部低于承重层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构件还包括夹设于外墙板和承重层之间的保温层,所述外墙板、保温层以及承重层由两个以上间隔分布的拉结筋连接固定;

  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的外墙板和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的外墙板间嵌设有装饰条和 /或防水条。

  进一步的,承重层间隔埋设有至少两根端部裸露于预制构件端面的竖向受力筋;

  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与第一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在所述混凝土现浇段内相对接;

  或者,混凝土现浇段间隔设置有至少两根竖向预埋筋,竖向预埋筋的两端分别对接第二预制构件的一受力筋和第一预制构件的一受力筋;

  或者,第二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与第一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由埋设在所述第二预制构件内或第一预制构件内的灌浆套筒相对接;

  或者,第二预制构件的竖向受力筋与第一预制构件的竖向受力筋由连接件相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现浇段埋设有纵向筋笼架,所述第三预制构件具有横向延伸至混凝土现浇段内并与纵向筋笼架连接的横向受力筋;

  和/或,所述纵向筋笼架与竖向延伸至混凝土现浇段的第一预制构件的竖向受力筋和/或第二预制构件的竖向受力筋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构件、竖立于第一预制构件顶部且两者间由混凝土现浇段接合的第二预制构件,以及第三预制构件,其位于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之间且与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大致垂直设置,其横向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相靠拢,且该横向一端部的端面形成为混凝土现浇段的下成型挡边;其中,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为全预制件,且第二预制构件和第三预制构件之间形成混凝土现浇段的现浇作业区;经由施工作业区形成的混凝土现浇段只存在于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以及第三预制构件相结合的部位,能够减少现浇作业量,提高装配效率以及建筑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区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区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区域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A区域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装配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装配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9是图8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装配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11是图10中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第一预制构件;2、第二预制构件;21、外墙板;22、承重层;221、竖向受力筋;222、下端面;23、保温层;24、拉结筋;3、第三预制构件;31、下成型挡边;32、横向受力筋;4、混凝土现浇段;41、竖向预埋筋;5、防水条;6、灌浆套筒;7、连接件;8、纵向筋笼架;81、纵向筋;82、箍筋;9、可拆卸成型模板;91、挡边;92、混凝土泵送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主要由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第三预制构件3以及混凝土现浇段4 等部分构成,第二预制构件2竖立于第一预制构件1顶部且两者由混凝土现浇段 4结合;第三预制构件3位于第一预制构件1和第二预制构件2之间,且第三预制构件3与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大致垂直设置,其中,大致垂直指第三预制构件与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之间的夹角处于85°~95°;其夹角不影响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强度即可;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为竖向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3为横向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3的横向一端与第一预制构件1相靠拢。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中,第三预制构件3可以只是跟第一预制构件1的顶部靠近且不造成漏浆即可。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以及第三预制构件3至少之一优选为钢筋笼混凝土结构,其中,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尺寸值大于横向厚度值,和/或第二预制构件 2的竖向尺寸值大于横向尺寸值。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第三预制构件3 为全预制件,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优选为预制墙体,第三预制构件3 优选为预制楼板。其中,第二预制构件2的下端面至第一预制构件1上端面的高度距离大于第三预制构件3的厚度,故第三预制构件3的横向一端面形成混凝土现浇段4的下成型挡边,并且在第二预制构件2和第三预制构件3之间形成混凝土现浇段4的现浇作业区,为现场浇筑混凝土提供操作空间。混凝土现浇段4填充于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和第三预制构件3的装配间隙,从而实现预制构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中,预制构件可以是墙、梁、柱、基础等任意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

  参见图1,第一预制构件1和第二预制构件2的规格相同,第一预制构件1 和第二预制构件2包括外墙板21和承重层22,第二预制构件2的外墙板21和第一预制构件1的外墙板相靠拢以形成与下成型挡边31对向设置的外成型挡边;具体地,第一预制构件1的外墙板21的顶部高于第一预制构件1的承重层22的顶部,且第二预制构件2的外墙板21的底部低于第二预制构件2的承重层22的底部,这样第一预制构件1和第二预制构件2相靠拢时能够形成外成型挡边。第二预制构件2还包括夹设于外墙板21和承重层22之间的保温层23,外墙板21、保温层23以及承重层22由两个以上间隔分布的拉结筋24连接固定;第二预制构件 2的外墙板21和第一预制构件1的外墙板21间嵌设有装饰条和/或防水条5。

  进一步的,结合图1、图2和图4,第二预制构件2的下端面222包括一沿靠近第三预制构件一侧的侧面向另一侧面下斜的坡面,出于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强度的考虑,此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应小于3°;下成型挡边31包括一沿第三预制构件3的底面向第三预制构件3的顶面倾斜的坡面,出于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强度的考虑,此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应小于3°;另外,出于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强度的考虑,混凝土现浇段4的竖向高度H为混凝土现浇段的横向最小宽度W的1.1 至3倍。

  更进一步的,第一预制构件1和第二预制构件2的承重层22间隔埋设有至少两根端部裸露于预制构件端面的竖向受力筋221,第二预制构件2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221与第一预制构件1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221在混凝土现浇段4内相对接。

  具体地,在两竖向受力筋对接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及图3,第一预制构件1的一竖向受力筋221与与其相对的第二预制构件2的一竖向受力筋相搭接,搭接后可以再通过绑扎、焊接、卡接、勾接进行进一步固定,其中两根相搭接的竖向受力筋221相搭接的长度范围不小于竖向受力筋221直径的1.25倍。从而保证两根竖向受力筋相对接的可靠性。

  当然,在两竖向受力筋对接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及图4,第二预制构件2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221与第一预制构件1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221 由埋设在第二预制构件2内或第一预制构件1内的灌浆套筒6相对接;具体地,预先在第一预制构件1的内埋设灌浆套筒6,第二预制构件2的一竖向受力筋221 伸入灌浆套筒6,从而通过灌浆套筒6将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受力筋221与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221相对接,并且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221 的中心线与第二预制构件2内的一竖向受力筋221的中心线重合。可以知道,灌浆套筒6也可以预埋设于第二预制构件2内,实现两根竖向受力筋221的对接。

  在两竖向受力筋对接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与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受力筋在混凝土现浇段4内通过预埋的竖向预埋筋41相对接。具体地,在混凝土现浇段4间隔设有至少两根竖向预埋筋41,竖向预埋筋41的两端分别对接第二预制构件2的一竖向受力筋221和第一预制构件1的一竖向受力筋221,其中对接方式可以为竖向预埋筋4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预制构件2的一竖向受力筋221和第一预制构件1的一竖向受力筋221相搭接,其中,搭接的长度不小于竖向受力筋的1.25倍;对接方式还可以为焊接、螺接、缠绕绑扎等方式。这样能够保证两根竖向预埋筋相对接的可靠性。

  此外,在两竖向受力筋对接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受力筋221与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221还可以通过连接件相对接。具体地,请参见图1和图6,连接件7包括插杆、连接套筒、锁紧件,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受力筋对应连接连接套筒,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对应连接插杆,或者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受力筋对应连接插杆,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221 对应连接连接套筒,插杆插入连接套筒后由锁紧件保持插杆插入的位置,从而实现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受力筋221与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221的对接。

  进一步的,参见图4,混凝土现浇段4还埋设有纵向筋笼架8,纵向筋笼架8 包括纵向筋81和箍筋82,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受力筋221 在混凝土现浇段4内与纵向筋笼架8固定连接,其中固定方式包括焊接、绑扎等,这样能够保证受力筋相对接的可靠性,从而提高预制构件结构的强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第二预制构件2中的竖向受力筋221与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221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焊接连接、绑扎连接、螺纹连接、销键连接等。此处不在一一罗列。

  参见图1,第三预制构件3包括埋设于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笼或钢筋网片,钢筋笼或钢筋网片包括间隔埋设于混凝土结构中的至少两根横向受力筋32,横向受力筋32的端部裸露于第三预制构件3的横向一端面形成机械连接部,用于与竖向受力筋221和/或纵向筋笼架相连接。这样设置能够增强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

  第三预制构件3与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实现稳固连接的方式多样。

  具体地,参见图5和图6,第三预制构件3的至少部分横向受力筋32与第二预制构件2和/或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221在混凝土现浇段4内相连接。其中,连接方式包括缠绕、绑扎、焊接、机械连接、粘接等方式。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第三预制构件3的横向受力筋32在混凝土现浇段4与纵向筋笼架8固定连接;其中固定方式包括焊接、绑扎、缠绕、机械连接、粘接等,这样能够保证受力筋相对接的可靠性,从而提高预制构件结构的强度。

  请参见图7至图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结构的装配方法,用于装配以形成前文所述的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结构,具体过程包括:

  第一预制构件1固定步骤:将第一预制构件1运至预定位置并固定在竖立状态。

  具体地,首先,预制加工装配式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第三预制构件3;然后,将上述预制构件运送至施工现场的指定位置;最后,将第一预制构件1与指定构件固定并保持竖立状态,从而完成第一预制构件1的装配。

  第三预制构件3安装步骤:在第一预制构件的顶部铺放第三预制构件3。

  具体地,为了方便并防止第三预制构件3跌落,首先在第一预制构件1的周边组装架设可调节支撑结构,一方面用于支撑第三预制构件3的支撑,另一方面,当第三预制构件3装配位置有偏差时,用于调整第三预制构件3位置。

  第二预制构件2安装步骤:将第二预制构件2吊装至第一预制构件1顶部并在上层空间架设支撑结构进行固定。

  具体地,为了使得第二预制构件2更好的定位并防止预制构件掉落,预先在第一预制构件1的上层空间架设可调的支撑结构,一方面为第二预制构件2提供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可调的支撑结构来调节第二预制构件2的垂直、水平以及倾斜度,这样能够有利于第二预制构件2的定位装配。

  进一步地,在第二预制构件2安装之前,第一预制构件1安装之后,在第一预制构件1的顶部安装混凝土现浇段4的竖向预埋筋41和/或纵向筋笼架8,将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221与竖向预埋筋41和/或纵向筋笼架8固定连接;在安装第二预制构件2时,再将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受力筋221与竖向预埋筋 41和/或纵向筋笼架8固定连接;并且,在安装第三预制构件3时,将第三预制构件3的至少部分横向受力筋32连接至竖向预埋筋41和/或纵向筋笼架8。和/或,在混凝土现浇段4不设置竖向预埋筋,而是在安装第二预制构件2时,将第一预制构件1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221与第二预制构件2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221在混凝土现浇段4内相对接;和/或,在安装第二预制构件时,将第二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与第三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横向受力筋相对接;或者,将第三预制构件3的至少部分横向受力筋32连接至纵向筋笼架8。这样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装配的可靠性,从而提高预制构件结构的强度。

  混凝土现浇段4成型步骤:在第三预制构件3端部靠近现浇作业区的位置安装可拆卸成型模板9,并经由现浇作业区向所述混凝土现浇段4填充混凝土。

  具体地,先将可拆卸成型模板9封盖在现浇作业区以形成混凝土现浇段4的上成型挡边,至少一可拆卸成型模板9开设有至少一混凝土泵送入口92,且将混凝土泵送入口92外接泵送管以对混凝土现浇段泵送混凝土。或者,将顶面高于第二预制构件2下端面222的可拆卸成型模板9与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 用紧固件进行可拆卸连接,并使得可拆卸成型模板9的挡边91与下成型挡边31 过渡连接并形成布料通道,其中布料通道为第二预制构件2底部与可拆卸成型模板9间的最小直线距离大于或等于5毫米的通道,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良好,有利于混凝土现浇段的成型;再将预先制备的混凝土料经布料通道进行浇筑作业。其中,可拆卸成型模板9可以通过支撑部件进行固定设置;也可以通过将可拆卸成型模板设置成楔形体形状直接与预制构实现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进行设置;此外,在经由布料通道向第二预制构件2和第一预制构件1间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使得混凝土浇筑顶面高于第二预制构件2的下端面222,保证混凝土料充满整个混凝土现浇段4;从而有利于预制构件的完全贴合,提高预制构件连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方法还包括混凝土现浇段整形步骤:于混凝土现浇段4的混凝土尚未完全固化之前,撤除可拆卸成型模板9,并裁切回收横向超出第二预制构件2侧面的多余混凝土料;从而形成完整、可靠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预制构件均为全预制构件,在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 以及第三预制构件3安装完成后,经由施工作业区作业形成的混凝土现浇区域只存在于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以及第三预制构件3相结合的部位,因而能够减少现浇作业量,提高装配效率和建筑施工效率。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的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