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建筑物> 一种既有建筑物群下增建地下空间的支护结构独创技术15951字

一种既有建筑物群下增建地下空间的支护结构

2021-02-01 06:29:54

一种既有建筑物群下增建地下空间的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既有建筑物群下增建地下空间的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建地下空间的逐步开发利用,会在既有的建筑物群下方増建地下空间的需求逐步扩大,例如在老旧小区下増建地下停车场、地下室等工程比比皆是。

  现有的支护包括若干预制的支护板和支撑杆,支护板沿地下空间的周向设置,每块板均抵接在地下空间的土层墙壁,每一块支护板均设置一根支撑杆,每根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支护板远离土层墙壁的一端、另一端朝远离支护板的方向向下倾斜且插入地面。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潮湿气候等情况时,地下的水会出现渗入施工空间内,从而影响地下空间施工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地下水对地下空间施工的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既有建筑物群下增建地下空间的支护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既有建筑物群下增建地下空间的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既有建筑物群下增建地下空间的支护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立柱和设于相邻两立柱之间的支护板,所述支护板的相对两端抵接在相邻两立柱,所述支护板与立柱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支护板靠近立柱的侧壁沿竖直方向间隔设有排水孔,所述支护板的底部设有汇集孔,所述排水孔与汇集孔相连通;所述支护板的正下方设有与汇集孔连通的集水箱;所述集水箱设有用于提示集水箱内水量情况的提示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先将立柱沿地下空间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将立柱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在地下空间的顶部和底部;将集水箱埋设在地下,接着通过连接组件将支护板的汇集孔朝下安装在相邻的两个立柱,并且使汇集孔对准集水箱的进水口;当地下水从支护板与立柱之间的间隙渗入时,水可从排水孔排出并汇集到汇集孔排入集水箱内,当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指示组件显示集水箱内的水量情况,从而可减少地下水对地下空间施工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提示组件包括:漂浮于水面的漂浮体和连接于漂浮体的指示杆,所述指示杆远离漂浮体的一端朝竖直向上延伸出集水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漂浮体的作用,当水进入到集水箱内后,漂浮体会随水量的升高而上升,进而会带动指示杆朝竖直向上移动,从而可判断集水箱内的水位高低。

  优选的,所述集水箱的箱顶设有抽水口,所述抽水口处设有用于供抽水管伸入集水箱的套筒,所述套筒设有密封抽水口的封闭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集水箱内满了后,可通过封闭组件将抽水口打开,接着将连有抽水泵的抽水管从套管伸入到集水箱内进行对集水箱内的水进行排出。

  优选的,所述封闭组件包括:盖设于套筒远离抽水口一端的盖板、安装于套筒外侧壁的安装块,所述盖板的一端铰接于套筒远离安装块的一侧,所述安装块设有用于将盖板远离铰接处一端锁定在安装块的锁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抽水口时,通过锁定件松开对盖板远离铰接处一端的束缚,即可将盖板转开;其中设置有盖板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有杂物进入套管而导致堵塞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支护板相对两端均朝竖直方向间隔设有滑移块,相邻两立柱相对的两侧设有供滑移块滑动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朝支护板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抵压杆和固定板,所述抵压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与滑移块靠近滑移槽的槽口一侧抵接的抵压块,所述固定板滑动套设在抵压杆,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安装于立柱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支护板时,先将滑移块分别滑入对应的滑移槽内;当时支护板抵接到地下空间的侧壁后,将抵压杆的抵压块分别滑入对应的滑移槽内,直至使抵压块抵接在滑移块时,滑动固定板使其抵接在立柱的侧壁,最后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立柱即可完成对支护板的固定安装;该过程操作简便,安装效率高;其中将支护板可滑动是为了能在侧壁不规则的情况调节支护板与立柱之间的位置,提高适用性。

  优选的,所述抵压杆靠近支护板的一侧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对加强杆,每对的两所述加强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安装于抵压杆与支护板;每对的两所述加强杆与支护板围成三角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加强杆,并且使加强杆与支护板之间围成正三角形,从而可提高抵压杆的承载力,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优选的,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安装于立柱、另一端朝远离立柱的方向向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支撑杆使得在施工中,可将支撑杆远离立柱的一端插入地面,提高立柱的承载能力,可降低立柱出现倒塌或断裂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缓冲座、滑移式安装于缓冲座的缓冲块和设于缓冲块相对两侧的弹性件,所述缓冲块朝垂直于立柱排列方向滑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铰接于立柱、另一端铰接于缓冲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立柱出现轻微的晃动时,可通过弹性件的作用,缓冲块在缓冲座中滑动,从而可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了支撑柱出现断裂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支护板远离抵压杆的一侧设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通过连接件拆卸式安装于支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遇到不平整的侧壁时,可通过海绵层的形变使得支护板减少出现一端翘起的情况,即可减少支护板和立柱之间的缝隙,减少水的渗透量;将海绵层进行拆卸式安装在支护板使得在下一次使用该支护板时,方便对海绵层的更换。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设于海绵层靠近支护板一侧的燕尾块,所述燕尾块朝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支护板设有供燕尾块卡入的燕尾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燕尾块和燕尾槽的相互配合即可达到对海绵层的安装,该安装结构简单,适用于建筑施工中。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施工时,先将立柱沿地下空间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将立柱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在地下空间的顶部和底部;先将集水箱埋设在地下,接着通过连接组件将支护板的汇集孔朝下安装在相邻的两个立柱,并且使汇集孔对准集水箱的进水口;当地下水从支护板与立柱之间的间隙渗入时,水可从排水孔排出并汇集到汇集孔排入集水箱内,当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指示组件显示集水箱内的水量情况,从而可减少地下水对地下空间施工的影响;

  2.通过漂浮体的作用,当水进入到集水箱内后,漂浮体会随水量的升高而上升,进而会带动指示杆朝竖直向上移动,从而可判断集水箱内的水位高低;

  3.通过设置有支撑杆使得在施工中,可将支撑杆远离立柱的一端插入地面,提高立柱的承载能力,可降低立柱出现倒塌或断裂的情况;

  4.当在遇到不平整的侧壁时,可通过海绵层的形变使得支护板减少出现一端翘起的情况,即可减少支护板和立柱之间的缝隙,减少水的渗透量;将海绵层进行拆卸式安装在支护板使得在下一次使用该支护板时,方便对海绵层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发明的支护板安装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发明的整体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发明的支护板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发明的盖板锁定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立柱;11、滑移槽;2、支护板;21、滑移块;22、排水孔;23、支管道;24、主管道;25、汇集孔;26、燕尾槽;3、抵压杆;31、抵压块;32、固定板;33、加强杆;4、支撑杆;5、缓冲座;51、缓冲块;52、弹性件;6、集水箱;61、漂浮体;62、指示杆;63、导向架;64、抽水口;65、套筒;66、盖板;661、插接块;662、卡接槽;67、安装块;671、插接槽;672、安装孔;673、限位块;674、卡接块;675、拉杆;7、海绵层;71、燕尾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既有建筑物群下增建地下空间的支护结构。参照图1,支护结构包括立柱1和支护板2,立柱1朝地下空间的侧壁周向间隔设置,立柱1均朝竖直方向延伸,每相邻两根立柱1之间均设置一块支护板2,支护板2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均抵接在立柱1的侧壁。

  参照图1和图2,相邻两根立柱1之间的相对侧壁均沿立柱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有滑移槽11,位于相邻两根立柱1之间相对侧壁的滑移槽11均在水平方向上一一对应,滑移槽11均与立柱1朝向地下空间内的侧壁连通;位于同一根立柱1两侧的滑移槽11之间沿长度方向错开设置。

  支护板2与立柱1相抵接的两端均沿竖直方向且对应滑移槽11的位置固定有滑移块21,滑移块21的滑移方向与支护板2的厚度方向一致;支护结构还包括有用于限制滑移块21在滑移槽11内相对位置的连接组件。

  连接组件包括抵压杆3和固定板32,位于相邻两根立柱1且位于同一水平上的两个滑移槽11均设置一根抵压杆3,每根抵压杆3的相对两端均固定有抵压块31,抵压块31滑移安装在滑移槽11,抵压块31与滑移块21相抵接;每根抵压杆3均滑移式套设有两块固定板32,两块固定板32分别位于抵压杆3的相对两端,两块固定板32抵接在对应立柱1的侧壁,并且固定板32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立柱1,从而可完成对滑移块21限制在滑移槽11内相对位置。

  每根抵压杆3与支护板2之间均存在间隙,抵压杆3靠近支护板2的一侧沿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对加强杆33,加强杆33的一端固定在抵压杆3、另一端抵接在支护板2,每对的两根加强杆33与支护板2之间围成正三角形,从而可通过三角形的稳定性提高支护板2与抵压杆3之间的稳定性。

  每块支护板2远离抵压杆3的一侧均设置有海绵层7,每块支护板2靠近远离抵压杆3的一侧沿水平方向等间隔设有两条燕尾槽26,燕尾槽26朝竖直方向延伸,燕尾槽26连通于支护板2的顶部;海绵层7靠近支护板2的一侧且对应燕尾槽26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燕尾块71,燕尾块71朝燕尾槽26的长度方向延伸,燕尾块71滑移式安装在燕尾槽26,即可完成对海绵层7的固定;通过设置有海绵层7使得可在不规则的墙面上保持支护板2的相对两端始终抵接在立柱1的侧壁。

  参照图1和图3,支护结构还包括支撑组件,每一根立柱1均设置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4、缓冲座5、缓冲块51和弹性件52,支撑杆4的一端铰接在立柱1靠近顶部且靠近滑移槽11的槽口一侧的位置、另一端朝远离立柱1的方向向下倾斜;缓冲块51滑动安装在缓冲座5,缓冲块51的滑动方向与立柱1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缓冲座5内且位于缓冲块51的相对两端的位置均设置弹性件52,弹性件52为弹簧,弹性件52的一端固定在缓冲座5、另一端固定在缓冲块51,弹性件52的弹性方向与缓冲块51的滑移方向一致;支撑杆4远离立柱1的一端铰接在缓冲块51;从而可起到对立柱1的缓冲作用。

  缓冲座5的底部设有防滑纹,从而可提高缓冲座5的座底摩擦力。

  参照图4和图5,支护板2与立柱1相抵接的侧壁沿竖直方向等间隔设有排水孔22,并且支护板2的顶部也设置排水孔22,支护板2内中间位置设有主管道24,主管道24朝竖直方向延伸,每个排水孔22均连接有支管道23,每根支管道23的一端与排水孔22连通、另一端朝支护板2的底部方向向下倾斜,每根支管道23远离排水孔22的一端均与主管道24连通从而地下水从支护板2与立柱1之间渗入后可进入到排水孔22中,再通过支管道23汇集入主管道24。

  参照图6,支护板2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汇集孔25,汇集孔25与主管道24相连通;支护板2的正下方设置有集水箱6,集水箱6的箱顶设有进水口,汇集孔25与进水口相连通;集水箱6内设有提示组件,提示组件包括漂浮体61和指示杆62,集水箱6内设有导向架63,导向架63朝竖直方向延伸,漂浮体61朝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导向架63,指示杆6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漂浮体61、另一端朝竖直向上延伸出集水箱6,指示杆62延伸出集水箱6的位置位于支护板2靠近抵压杆3的一侧。

  参照图7,集水箱6的箱顶设置有抽水口64,抽水口64处设有套筒65,套筒65朝竖直向上延伸,套筒65的筒口处盖设有盖板66,盖板66的大小大于套筒65的筒口大小,盖板66的一端铰接在套筒65的一端,套筒65远离盖板66铰接处的一侧固定有安装块67;盖板66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有插接块661,安装块67设有供插接块661插入的插接槽671,插接槽671侧壁设有安装孔672,插接块661与安装孔672的孔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接槽662。

  安装孔672内滑动安装有限位块673,限位块673的一侧中间位置固定有卡接块674、另一侧中间位置固定有拉杆675,卡接块674远离限位块673的一端延伸出安装孔672且卡入卡接槽662,拉杆675远离限位块673的一端延伸出安装块67;拉杆675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限位块673、另一端固定在安装孔672远离卡接槽662的一端;从而可对盖板66的锁定。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既有建筑物群下增建地下空间的支护结构的实施原理为:施工时,先将立柱1沿地下空间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将立柱1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在地下空间的顶部和底部;将集水箱6埋设在地下,接着将抵压杆3的相对两端滑入滑移槽11内,直至使抵压块31与滑移块21抵接,再通过螺栓将固定板32固定在对应的立柱1;当地下水从支护板2与立柱1之间的间隙渗入时,水可从排水孔22排出并汇集到汇集孔25排入集水箱6内,当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指示杆62的位置显示集水箱6内的水量情况,从而可减少地下水对地下空间施工的影响。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既有建筑物群下增建地下空间的支护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