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建筑物> 一种可折叠的施工平台独创技术16599字

一种可折叠的施工平台

2021-02-04 08:05:47

一种可折叠的施工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折叠的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例如桥梁)的施工过程中, 常常是在建筑物的外围搭建落地式钢管施工平台进行施工,这种施工平台一般需要焊接或现场搭建,其搭建和拆除的劳动强度高,极为不便;并且其由多根钢管组成,因此还存在着不便于搬运等问题,由此可见,目前的施工平台灵活性较差且可能导致施工的综合工期长等问题。另外,落地式钢管施工平台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垂直攀爬带来的不便于携带工具的问题,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施工平台,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施工平台不便于搬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的施工平台,包括有底框、侧框、立柱、顶杆、楼梯和平台板,所述底框的两端上表面均安装有侧框,两个侧框的顶部边角上均设有顶杆,且相互平行的顶杆之间固定有平台板,楼梯的尾端安装于底框上表面,楼梯的首端架于平台板表面,所述顶杆与底框之间均安装有立柱,所述侧框与底框为可转动连接,且两个侧框的转动点所处的高度要相差一个侧框的厚度,侧框的顶部边角与顶杆的首端铰接,当顶杆均处于水平状态时,两根对称的顶杆的末端刚好衔接,顶杆的末端与立柱的顶端为可拆卸连接,立柱的底端与底框为铰接,且底框与楼梯的尾端铰接,所述楼梯包括上部楼梯、下部楼梯、支架和防滑板,所述下部楼梯的底端与底框、下部楼梯的顶端与上部楼梯的底端还有支架的顶端与下部楼梯的顶端之间均采用铰接,支架的底端抵住防滑板,防滑板固定于底框的上表面,当支架的底端抵住防滑板且上部楼梯的顶部架于平台板表面时,上部楼梯和下部楼梯处于同一倾斜直线上,所述下部楼梯包括踏板、连杆、链条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等距的设有若干块踏板,踏板的一侧均与安装板铰接,踏板的另一侧均与连杆铰接,且连杆的顶部与安装板的顶部之间安装有链条,当链条处于垂直状态时踏板呈水平状态,所述上部楼梯的结构与所述下部楼梯的结构一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平台板的上表面固定有若干个限位板,上部楼梯两侧的安装板的顶部均固定有架板,当上部楼梯顶部架在平台板时,架板覆盖于平台板上表面,且架板刚好嵌入两个相邻限位板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底框的四个边角上相互对称的固定有与侧框的边框相适配的套管,套管的俯视呈U型,当侧框向上翻转90度,侧框与底框相互垂直时,侧框的边框刚好穿过敞口嵌入套管内,所述套管的宽度大于侧框的边框的宽度,套管靠近敞口的一端的一侧表面上可上下转动的铰接有限位钩,套管靠近敞口的一端的另一侧表面上设有与限位钩相对应的卡槽,当侧框向上翻转90度,侧框的边框嵌入套管内后,限位钩向下翻转刚好嵌入卡槽内,且限位钩的外表面覆盖于侧框的边框表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立柱包括上立杆与下立杆,上立杆与下立杆铰接,上立杆的顶部与顶杆为可拆卸连接,下立杆的底部与底框为铰接,所述下立杆的顶部外侧固定有所述套管,套管上也设有卡槽和限位钩,当上立杆向上翻转90度,上立杆与下立杆处于同一直线上后,限位钩向下翻转刚好嵌入卡槽内,且限位钩的外表面覆盖于上立杆表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立杆为空心结构,顶杆的末端表面靠近立柱的一侧固定有卡块,当上立杆与下立杆处于垂直状态且顶杆处于水平状态时,顶杆的卡块刚好嵌入上立杆的空心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侧框内部设有挡板,挡板与侧框为可拆卸连接,且两个侧框与立柱之间也分别设有挡板,该挡板的一侧与侧框为可转动连接,该挡板的另一侧覆盖于立柱表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侧框内部的挡板的两侧固定有定位销,定位销呈倒L字型,侧框的表面上固定有与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套,定位销可上下滑动的嵌入定位套内,所述侧框与立柱之间设有的挡板只有靠近侧框的一侧固定有定位销,且侧框表面固定有与该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套,该挡板的定位销可活动的嵌于侧框的定位套内。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当不需要使用施工平台时,先把楼梯向下转动折叠放置到底框上,把顶杆的末端从立柱上拆下,使顶杆首端绕着侧框的顶部边角向下转动,再把立柱向下转动折叠放置到底框上,而后使一侧的顶杆和侧框共同向下翻转折叠放置到底框上,最后使另一侧的顶杆和侧框共同向下翻转放置到先折叠好的侧框上表面,简单操作便可实现施工平台的整体折叠和收纳,减少施工平台占用的空间,提高施工平台移动的便捷性,同时施工平台整体为折叠式结构的设置可以加快施工平台的搭建速度,从而提高施工效率,而楼梯的设置能够便于工作人员登上施工平台,而无需垂直攀爬,降低工作人员出现意外事故的风险,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且工作人员在空出双手后更便于携带一些工作设备或物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楼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立杆和顶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侧框和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楼梯折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施工平台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施工平台装上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12所示,一种可折叠的施工平台,包括有底框1、侧框2、立柱3、顶杆4、楼梯5和平台板6,所述底框1的两端上表面均安装有侧框2,两个侧框2的顶部边角上均设有顶杆4,且相互平行的顶杆4之间固定有平台板6,楼梯5的尾端安装于底框1上表面,楼梯5的首端架于平台板6表面,所述顶杆4与底框1之间均安装有立柱3,所述底框1的上表面焊接有底板11,底板11的设置使得施工平台底面更加平稳,便于工作人员行走。

  如附图1所示,所述侧框2与底框1为可转动连接,且两个侧框2的转动点所处的高度要相差一个侧框2的厚度,能够给后折叠的侧框2形成一个让位空间,保证两个侧框2向下翻转后能够重叠在一起,避免两个侧框2相撞使后折叠的侧框2翘起。侧框2的顶部边角与顶杆4的首端铰接,当顶杆4均处于水平状态时,两根对称的顶杆4的末端刚好衔接,顶杆4的末端与立柱3的顶端为可拆卸连接,立柱3的底端与底框1为铰接,且底框1与楼梯5的尾端铰接。当不需要使用施工平台时,先把楼梯5向下转动折叠放置到底框1上,把顶杆4的末端从立柱3上拆下,使顶杆4首端绕着侧框2的顶部边角向下转动90度,再把立柱3向下转动90度折叠放置到底框1上,而后使一侧的顶杆4和侧框2共同向下翻转90度折叠放置到底框1上,最后使另一侧的顶杆4和侧框2共同向下翻转90度放置到先折叠好的侧框2上表面,简单操作便可实现施工平台的整体折叠和收纳,减少施工平台占用的空间,提高施工平台移动的便捷性,而楼梯的设置能够便于工作人员登上施工平台,而无需垂直攀爬,降低工作人员出现意外事故的风险,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且工作人员在空出双手后更便于携带一些工作设备或物品。

  如附图2至4所示,所述楼梯5包括上部楼梯51、下部楼梯52、支架53和防滑板54,所述下部楼梯52的底端与底框1、下部楼梯52的顶端与上部楼梯51的底端还有支架53的顶端与下部楼梯52的顶端之间均采用铰接,支架53的底端抵住防滑板54,防滑板54固定于底框1的上表面,当支架53的底端抵住防滑板54且上部楼梯51的顶部架于平台板6表面时,上部楼梯51和下部楼梯52处于同一倾斜直线上,支架53的设置提高了上部楼梯51和下部楼梯52的承重力,降低上部楼梯51和下部楼梯52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或折断的风险,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所述下部楼梯52包括踏板521、连杆522、链条523和安装板524,所述安装板524上等距的设有若干块踏板521,踏板521的一侧均与安装板524铰接,踏板521的另一侧均与连杆522铰接,且连杆522的顶部与安装板524的顶部之间安装有链条523,当链条523处于垂直状态时踏板521呈水平状态,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找准脚底的受力点,使工作人员行走的更加平稳,降低工作人员脚滑发生意外的风险。所述上部楼梯51的结构与所述下部楼梯52的结构一致,上部楼梯51和下部楼梯52可转动结构的设置能够减小楼梯5折叠后的长度,保证楼梯5折叠后能够完整的收在底框1上方,避免由于楼梯5过长在折叠时需要拆卸下来放置,从而减轻楼梯5折叠和展开的工作量。

  如附图3所示,所述平台板6的上表面焊接有四个限位板55,上部楼梯51两侧的安装板524的顶部均固定有架板56,当上部楼梯51顶部架在平台板6时,架板56覆盖于平台板6上表面,且架板56刚好嵌入两个限位板55之间,利用限位板55对架板56进行限制,防止架板56在平台板6上移动,从而避免上部楼梯51在平台板6上左右晃动。

  如附图5所示,所述底框1的四个边角上相互对称的焊接有与侧框2的边框相适配的套管61,套管61的俯视呈U型,当侧框2向上翻转90度,侧框2与底框1相互垂直时,侧框2的边框刚好穿过敞口62嵌入套管61内,所述套管61的宽度大于侧框2的边框的宽度,套管61靠近敞口62的一端的一侧表面上可上下转动的铰接有限位钩72,套管61靠近敞口62的一端的另一侧表面上设有与限位钩72相对应的卡槽71,当侧框2向上翻转90度,侧框2的边框嵌入套管61内后,限位钩72向下翻转刚好嵌入卡槽71内,且限位钩72的外表面覆盖于侧框2的边框表面,利用限位钩72把侧框2固定在套管61内,提高侧框2和底框1连接的稳定性,使侧框2与底框1保持相互垂直状态,降低侧框2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转动的风险。

  如附图6至7所示,所述立柱3包括上立杆31与下立杆32,上立杆31与下立杆32铰接,上立杆31的顶部与顶杆4为可拆卸连接,下立杆32的底部与底框1为铰接,所述下立杆32的顶部外侧固定有所述套管61,套管61上也设有卡槽71和限位钩72,当上立杆31向上翻转,上立杆31与下立杆32处于同一直线上时,上立杆31嵌入该套管61内,再把限位钩72向下翻转刚好嵌入卡槽71内,且限位钩72的外表面覆盖于上立杆31表面,利用限位钩72把上立杆31固定在套管61内,提高上立杆31与下立杆32连接的稳定性,使上立杆31与下立杆32保持在同一直线上,避免上立杆3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转动,且上立杆31和下立杆32可转动结构的设置能够减小立柱3折叠后的长度,保证立柱3折叠后能够完整的收在底框1上方,避免由于立柱3过长在折叠时需要拆卸下来放置,从而减轻立柱3折叠和展开的工作量。

  如附图6至7所示,所述上立杆31为空心结构,顶杆4的末端表面靠近立柱3的一侧固定有卡块8,当上立杆31与下立杆32处于垂直状态且顶杆4处于水平状态时,顶杆4的卡块8刚好嵌入上立杆31的空心内,上立杆31和下立杆32起到支撑顶杆4的作用,提高顶杆4的承重力,降低顶杆4在使用过程中折断的风险。

  如附图8和图12所示,所述侧框2内部设有挡板9,挡板9与侧框2为可拆卸连接,且两个侧框2与立柱3之间也分别设有挡板9,该挡板9的一侧与侧框2为可转动连接,该挡板9的另一侧覆盖于立柱3表面,挡板9的设置能够起到一个隔绝和保护工作人员还有楼梯5的目的,同时位于侧框2与立柱3之间的挡板9可绕着靠近侧框2的一侧进行转动起到门的作用,便于工作人员进出。

  如附图8和图12所示,所述侧框2内部的挡板9的两侧固定有定位销91,定位销91呈倒L字型,侧框2的表面上固定有与定位销91相适配的定位套92,定位销91可上下滑动的嵌入定位套92内,所述侧框2与立柱3之间设有的挡板9只有靠近侧框2的一侧固定有定位销91,且侧框2表面固定有与该定位销91相适配的定位套92,该挡板9的定位销91可活动的嵌于侧框2的定位套92内,在安装挡板9时,可从上至下把定位销91嵌入定位套92内进行定位便于快速安装。

  当需要使用到施工平台时,先使一侧的侧框2带动顶杆4向上翻转90度,该侧框2与底框1相互垂直,同时该侧框2的边框嵌入套管61内后,再把套管61上的限位钩72向下翻转嵌入卡槽71内,且限位钩72的外表面覆盖于侧框2的边框表面,利用限位钩72把侧框2固定在套管61内,提高侧框2和底框1连接的稳定性,使侧框2与底框1保持相互垂直状态,降低侧框2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转动的风险,而后重复上诉步骤把另一侧的侧框2进行垂直固定,再把底框1上的下立杆32和上立杆31分别向上转动90度,当上立杆31与下立杆32处于同一直线上,上立杆31嵌入该套管61内时,把下立杆32上的限位钩72向下翻转嵌入卡槽71内,利用限位钩72把上立杆31固定在套管61内,提高上立杆31与下立杆32连接的稳定性,使上立杆31与下立杆32保持在同一直线上,避免上立杆3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转动,而后把两个侧框2上的顶杆4向上转动,把顶杆4的卡块8嵌入到相对应的上立杆31的空心内,使顶杆4与上立杆31相互垂直,再使下部楼梯52向上转动,把支架53展开抵住防滑板54固定下部楼梯52的倾斜角度,再把上部楼梯51向上翻转,使上部楼梯51的架板56架在平台板6上,且架板56刚好嵌入两个限位板55之间,实现上部楼梯51的固定,最后把踏板521和连杆522向下拉,使链条523伸直处于垂直状态且踏板521呈水平状态,完成施工平台的展开操作,当不需要使用施工平台时,按照上诉步骤反向操作一遍即可实现施工平台的折叠收纳,减少施工平台占用的空间,提高施工平台移动的便捷性,同时施工平台整体为折叠式结构的设置可以加快施工平台的搭建速度,从而提高施工效率,而楼梯的设置能够便于工作人员登上施工平台,而无需垂直攀爬,降低工作人员出现意外事故的风险,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且工作人员在空出双手后更便于携带一些工作设备或物品。当需要水平搭建施工平台时,使两个相邻施工平台的侧框2上焊接的耳板12进行对接,把螺钉或销子穿过两个相邻施工平台上相对应的耳板12进行固定连接,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水平搭建的施工平台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且加快施工平台水平搭建速度,提高施工效率。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一种可折叠的施工平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