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建筑物> 智能停车诱导装置独创技术24267字

智能停车诱导装置

2021-03-18 17:53:59

智能停车诱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停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停车诱导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电动车等机动车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开车出行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作和生活习惯。2000年以来我国车市机动车增长速度平均在10%~15%,而城市道路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3%,特别是大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和交通的增长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直接导致各个城市的停车位严重不足的现象。

  专利文献201810196390.2公开了一种智能停车场及其管理系统,包括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所述管理系统连接于智能停车场;所述智能停车场包括多层立体车库、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置于多层立体车库的一侧,所述智能停车场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个车位面积;所述管理系统包括自动控制系统、远程管理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副控制器;所述远程管理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云服务器,移动终端连接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和副控制器连接主控制器。

  该技术方案由于多层立体车库包括若干车位模块,车位模块间垂直叠加连接,移动终端连接云服务器,云服务器连接主控制器,使得停车更方便简单,提高停车的效率及土地的使用率,且其成本低施工方便。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由于立体车库相对常规的车库更复杂,整个泊车过程并没有限制车辆运动轨迹,容易出现车辆之间的碰撞,或者出现车辆和建筑物体之间的碰撞,导致车辆剐蹭而产生车辆划痕,并且同一个立体分车库的车辆重量差别过大,影响旋转机构的平衡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停车库的识别系统,可快速准确采集汽车相关数据,通过检测机构、移动机构、停车机构构成的三段式立体停车库,引导车辆停放,保持立体分车库的车辆重量,且无需人工判断的智能停车诱导装置。

  智能停车诱导装置,该智能停车诱导装置应用于停车场,停车场内具有多个停靠点,每个停靠点均有编号,所述停车场包括车辆出入口以及六个车辆区域,分别为A1区域、A2区域、A3区域、A4区域、A5区域和A6区域,

  所述A1区域为车辆清洗区域,具有m个清洗停靠点,

  所述A2区域为车辆维护区域,具有n个维护停靠点;

  所述A3区域为自行车停靠区域,具有e个自行车停靠点;

  所述A4区域为摩托车停靠区域,具有f个摩托车停靠点;

  所述A5区域为燃油车停靠区域,具有g个燃油车停靠点;

  所述A6区域为电动车停靠区域,具有h个电动车停靠点;

  所述智能停车诱导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出入口的总服务体系、设置在A1区域的清洗车辆采集体系、设置在A2区域的维护车辆采集体系、设置在A3区域的自行车采集体系、设置在 A4区域的摩托车采集体系、设置在A5区域的燃油车采集体系,设置在A6区域的电动车采集体系,且所述清洗车辆采集体系、维护车辆采集体系、自行车采集体系、摩托车采集体系、燃油车采集体系、燃油车采集体系和电动车采集体系均与设置在车辆出入口的总服务体系连接,总服务体系中记录所有清洗停靠点、维护停靠点、摩托车停靠点、燃油车停靠点和电动车停靠点的位置以及编号,总服务体系包括识别相机、停车场内部地图实时显示屏和语音播报仪。

  进一步限定,所述A5区域设有立体停车库,所述立体停车库包括检测机构、移动机构、停车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前方设置检测机构,且所述移动机构后方设置停车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升降支架、设置于检测升降支架上的检测桥;

  所述检测升降支架包括升降支撑架、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推动结构、复位结构,所述检测桥包括检测桥支撑板,设置于检测桥支撑板上的检测桥支撑架,所述检测桥支撑架包括横向支撑架和竖向支撑架,所述横向支撑架和竖向支撑架共同构成矩形框架,所述检测桥支撑板两侧分别连接推动结构,所述推动结构包括第一推动杆、推动杆固定杆、推动杆活动杆、推动杆导向柱,所述检测桥支撑板两侧上边沿连接推动杆活动杆,且所述检测桥支撑板两侧下边沿连接推动杆固定杆,所述推动杆导向柱上端活动连接推动杆活动杆,所述推动杆导向柱下端固定连接推动杆固定杆;

  所述移动机构设有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总服务体系、操作面板连接,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支架、移动调节板、设置于移动支架上的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支架包括第三滑动杆、第四滑动杆、移动侧架,所述第三滑动杆和第四滑动杆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滑动杆左右两端分别连接移动侧架,且所述第四滑动杆左右两端分别连接移动侧架,所述第三滑动杆、第四滑动杆、移动侧架共同组成矩形框架,所述移动立柱上端连接移动滑块,且所述移动立柱下端连接移动底板;

  进一步限定,所述A1区域的每个清洗停靠点均设有自助清洗柱,每个自助清洗柱均设有水管,且每个自助清洗柱面向车辆驶入清洗停靠点的方向设有距离传感器和识别相机,每个维护停靠点、自行车停靠点、摩托车停靠点、也设有距离传感器和识别相机,识别相机记录停靠车辆的车牌号以及车辆停靠位置,并将记录的信息传递到总服务体系。

  车辆进入车辆清洗区域,清洗停靠点的自助清洗柱识别车辆信息,车主可利用自助清洗柱对车辆进行清洗,并且可完成车辆清洗区域的车位状态的及时更新。

  进一步限定,所述检测桥设有感知层和操作面板,所述感知层设置在检测桥底部,所述感知层利用压力感知检测车辆整体重量,所述操作面板与感知层连接,所述检测桥设有语音对话系统,所述立体停车库包括多个立体分车库,所述每个立体分车库均设有按顺序从左至右排列的编号,所述每个立体分车库内设有多个垂直方向分布的燃油车停车点。

  进一步限定,所述停车机构包括上驱动转轴,下驱动转轴,用于连接上驱动转轴和下驱动转轴的驱动链条,旋转停车架,所述旋转停车架上端连接上驱动转轴,所述旋转停车架下端连接下驱动转轴,所述旋转停车架两侧连接驱动链条,所述旋转停车架包括至少3个旋转停车架单元,所述旋转停车架单元包括停车架单元停靠板,停车架单元连杆,停车架单元横杆,停车架单元挡板,所述停车架单元连杆上端连接停车架单元横杆,所述停车架单元连杆下端连接停车架单元停靠板,所述停车架单元停靠板两侧设有停车架单元挡板。

  进一步限定,所述停车架单元停靠板的底部设有重力感应器和识别相机,该识别相机与检测桥的操作面板连接,该识别相机将停靠在停车架单元停靠板上的车辆车牌号和停靠位置的信息传递到操作面板和总服务体系,所述停车架单元停靠板底部还设有定时装置,所述定时装置与重力感应器和驱动电机连接,重力感应器感应到重力,启动定时装置进行计时,若在设定的时间内,载有车辆的停车架单元停靠板未发生移动,定时装置启动驱动装置使最下方载有车辆的停车架单元停靠板移动到上方,若该立体分车库内的所有停车架单元停靠板均停靠有车辆,定时装置自动关闭。

  进一步限定,所述每个立体分车库朝向检测桥的方向设有指示灯,指示灯显示为绿色则意味着该立体分车库内仍有空位,指示灯显示为红色则意味着该立体分车库内已满。

  进一步限定,所述电动车停靠区域内设有多个充电桩,且所述充电桩与总服务体系连接,将充电桩的使用情况反馈到总服务体系。

  进一步限定,所述停车场包括至少一个车辆出入口,每个车辆出入口分为两个通行口,分别为第一通行口和第二通行口,所述第一通行口为用于自行车和摩托车通过,所述第二通行口用于其他车辆通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停车诱导装置的平面布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停车场诱导设备立体图;

  图3为图2中局部A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停车场诱导设备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调节板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停车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一种露天停车场的系统体系架构图。

  其中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包括:立体停车库1、检测机构2、检测升降支架21、升降支撑架211、第一滑动杆212、第二滑动杆213、第二滑动杆上杆213a、第二滑动杆下杆213b、推动结构214、第一推动杆2141、推动轴承座2141a、推动臂2141b、推动连接杆2141c、推动杆固定杆2142、推动杆活动杆2143、推动杆导向柱2144、复位结构215、第一复位杆2151、复位套筒2151a、复位伸缩臂2151b、复位连接盘2151c、复位杆固定杆2152、复位杆活动杆 2153、复位杆导向柱2154、检测桥22、检测桥支撑板221、检测桥支撑架222、横向支撑架 222a、竖向支撑架222b、移动机构3、移动支架31、第三滑动杆311、第四滑动杆312、移动侧架313、移动调节板32、移动抬升板321、移动底板322、移动立柱323、移动安装架324、调节滑轮325、调节链条326,移动滑块33、前滑动块331、后滑动块332、滑动块连接条333、前弧形槽334、后弧形槽335、停车机构4、上驱动转轴41、下驱动转轴42、驱动链条43、旋转停车架44、旋转停车架单元45、停车架单元停靠板451、停车架单元连杆452、停车架单元横杆453、停车架单元挡板4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智能停车诱导装置,该智能停车诱导装置应用于停车场,停车场内具有多个停靠点,每个停靠点均有编号,所述停车场包括车辆出入口以及六个车辆区域,分别为A1区域、A2区域、A3区域、A4区域、A5区域和A6区域,

  所述A1区域为车辆清洗区域,具有m个清洗停靠点,

  所述A2区域为车辆维护区域,具有n个维护停靠点;

  所述A3区域为自行车停靠区域,具有e个自行车停靠点;

  所述A4区域为摩托车停靠区域,具有f个摩托车停靠点;

  所述A5区域为燃油车停靠区域,具有g个燃油车停靠点;

  所述A6区域为电动车停靠区域,具有h个电动车停靠点;

  所述智能停车诱导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出入口的总服务体系、设置在A1区域的清洗车辆采集体系、设置在A2区域的维护车辆采集体系、设置在A3区域的自行车采集体系、设置在 A4区域的摩托车采集体系、设置在A5区域的燃油车采集体系,设置在A6区域的电动车采集体系,且所述清洗车辆采集体系、维护车辆采集体系、自行车采集体系、摩托车采集体系、燃油车采集体系、燃油车采集体系和电动车采集体系均与设置在车辆出入口的总服务体系连接,总服务体系中记录所有清洗停靠点、维护停靠点、摩托车停靠点、燃油车停靠点和电动车停靠点的位置以及编号,总服务体系包括识别相机、停车场内部地图实时显示屏和语音播报仪。

  A5区域设有立体停车库1,立体停车库1包括检测机构2、移动机构3、停车机构4,移动机构3前方设置检测机构2,且移动机构3后方设置停车机构4;检测机构2包括检测升降支架21、设置于检测升降支架21上的检测桥22。

  检测升降支架21包括升降支撑架211、第一滑动杆212、第二滑动杆213、推动结构214、复位结构215,检测桥22包括检测桥支撑板221,设置于检测桥支撑板221上的检测桥支撑架222,检测桥支撑架222包括横向支撑架222a和竖向支撑架222b,横向支撑架222a和竖向支撑架222b共同构成矩形框架,检测桥支撑板221两侧分别连接推动结构214,推动结构214包括第一推动杆2141、推动杆固定杆2142、推动杆活动杆2143、推动杆导向柱2144,检测桥支撑板221两侧上边沿连接推动杆活动杆2143,且检测桥支撑板221两侧下边沿连接推动杆固定杆2142,推动杆导向柱2144上端活动连接推动杆活动杆2143,推动杆导向柱2144 下端固定连接推动杆固定杆2142;

  复位结构215包括第一复位杆2151、复位杆固定杆2152、复位杆活动杆2153、复位杆导向柱2154,复位杆导向柱2154上端活动连接复位杆活动杆2153,且复位杆导向柱2154下端固定连接复位杆固定杆2152,第一复位杆2151下端连接复位杆活动杆2153,第一复位杆 2151上端连接升降支撑架211。

  第二滑动杆213包括第二滑动杆上杆213a、第二滑动杆下杆213b,第二滑动杆上杆213a 一端连接复位杆活动杆2153,且第二滑动杆上杆213a另一端连接推动杆活动杆2143;第二滑动杆下杆213b一端连接复位杆固定杆2142,且第二滑动杆下杆213b另一端连接推动杆固定杆2142。

  第一推动杆2141包括推动轴承座2141a,设置于推动轴承座2141a前端的推动臂2141b,推动臂2141b前端设有推动连接杆2141c。

  第一复位杆2151包括复位套筒2151a,设置于复位套筒2151a前端的复位伸缩臂2151b,复位伸缩臂2151b前端设有复位连接盘2151c,复位连接盘2151c内置有复位弹簧(图示未画出)。

  移动机构3设有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与总服务体系、操作面板连接,移动机构3包括移动支架31、移动调节板32、设置于移动支架31上的移动滑块33,移动支架31包括第三滑动杆311、第四滑动杆312、移动侧架313,第三滑动杆311和第四滑动杆312间隔设置,第三滑动杆311左右两端分别连接移动侧架313,且第四滑动杆312左右两端分别连接移动侧架313,第三滑动杆311、第四滑动杆312、移动侧架313共同组成矩形框架。

  移动滑块33包括前滑动块331、后滑动块332、滑动块连接条333,滑动块连接条333前端连接前滑动块331,滑动块连接条333后端连接后滑动块332,前滑动块331底部设有用于在第四滑动杆312上滑动的前弧形槽334,后滑动块332底部设有用于在第三滑动杆311上滑动的后弧形槽335。

  移动调节板32包括移动抬升板321、移动底板322、移动立柱323、移动安装架324、调节滑轮325、调节链条326,移动抬升板321前端连接移动底板322,移动抬升板321后端连接调节链条326,移动立柱323下端连接移动底板322两侧,移动立柱323上端连接移动安装架324,移动安装架324两侧设有调节滑轮325,调节滑轮325用于控制调节链条326的长度。

  移动机构3上设有重力感应装置和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与总服务体系、操作面板连接。

  A1区域的每个清洗停靠点均设有自助清洗柱,每个自助清洗柱均设有水管,且每个自助清洗柱面向车辆驶入清洗停靠点的方向设有距离传感器和识别相机,每个维护停靠点、自行车停靠点、摩托车停靠点、也设有距离传感器和识别相机,识别相机记录停靠车辆的车牌号以及车辆停靠位置,并将记录的信息传递到总服务体系。

  检测桥设有感知层和操作面板,所述感知层设置在检测桥底部,所述感知层利用压力感知检测车辆整体重量,所述操作面板与感知层连接,所述检测桥设有语音对话系统,所述立体停车库包括多个立体分车库,所述每个立体分车库均设有按顺序从左至右排列的编号,所述每个立体分车库内设有多个垂直方向分布的燃油车停车点。

  停车机构4包括上驱动转轴41,下驱动转轴42,用于连接上驱动转轴41和下驱动转轴 42的驱动链条43,旋转停车架44,旋转停车架44上端连接上驱动转轴41,旋转停车架44下端连接下驱动转轴42,旋转停车架44两侧连接驱动链条43,旋转停车架44包括6个旋转停车架单元45,旋转停车架单元45包括停车架单元停靠板451,停车架单元连杆452,停车架单元横杆453,停车架单元挡板454,停车架单元连杆452上端连接停车架单元横杆453,停车架单元连杆452下端连接停车架单元停靠板451,停车架单元停靠板451两侧设有停车架单元挡板454。

  停车机构设有多个立体停车库,每个立体停车库前方设有检测机构,驶入口位于检测机构处,且驶入口设有检测桥,检测桥设有感知层和操作面板,感知层设置在检测桥底部,感知层利用压力感知检测车辆整体重量,操作面板与感知层连接,检测桥设有语音对话系统,立体停车库包括多个立体分车库,每个立体分车库均设有按顺序从左至右排列的编号,在停车场内部署大量的感知节点,采集停车位状态信息,当有车辆停放到被检测的停车位上的时候,感知节点通过距离传感器触发摄像头拍照,将车牌信息通过无线、节点编号传送给网关;

  具体工作的时候,当检测桥上未有车辆的时候,第二滑动杆在推动杆活动杆的作用下向低处运动,带动检测桥支撑板向低处运动,形成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此时为检测第一阶段;

  当检测桥上驶入车辆的时候,利用检测桥底部的感知层感知检测车辆整体重量,推动杆活动杆不再释放推力,第二滑动杆在复位杆活动杆的作用下向水平处运动,带动检测桥支撑板向水平处运动,形成水平的状态,此时为检测第二阶段;

  第二滑动杆在推动杆活动杆的作用下向高处运动,带动检测桥支撑板向高处运动,形成前高后低的倒倾斜状态,此时为检测第三阶段;

  停车架单元停靠板的底部设有重力感应器和识别相机,该识别相机与检测桥的操作面板连接,该识别相机将停靠在停车架单元停靠板上的车辆车牌号和停靠位置的信息传递到操作面板和总服务体系,所述停车架单元停靠板底部还设有定时装置,所述定时装置与重力感应器和驱动电机连接,重力感应器感应到重力,启动定时装置进行计时,若在设定的时间内,载有车辆的停车架单元停靠板未发生移动,定时装置启动驱动装置使最下方载有车辆的停车架单元停靠板移动到上方,若该立体分车库内的所有停车架单元停靠板均停靠有车辆,定时装置自动关闭。

  每个立体分车库朝向检测桥的方向设有指示灯,指示灯显示为绿色则意味着该立体分车库内仍有空位,指示灯显示为红色则意味着该立体分车库内已满。

  电动车停靠区域内设有多个充电桩,且所述充电桩与总服务体系连接,将充电桩的使用情况反馈到总服务体系。

  停车场包括至少一个车辆出入口,每个车辆出入口分为两个通行口,分别为第一通行口和第二通行口,所述第一通行口为用于自行车和摩托车通过,所述第二通行口用于其他车辆通过。

  智能停车诱导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车辆从车辆出口处驶入停车场前,由于车辆出入口具有用于自行车和摩托车通过的第一通行口和用于其他车辆通过的第二通行口,在第一通行口处的地面上写有自行车停靠区域和摩托车停靠区域分别为A3和A4,车辆在驶入前进行分类,并且在车辆出入口处设有总服务体系,总服务体系含有识别相机停车场内部实时地图和语音播报,识别相机拍摄驶入车辆,根据驶入车辆的种类告诉车主需要到那个区域停车以及该区域的停靠点使用情况,包括车位总量和剩余车位;

  S2,车辆驶入停车场内,若车辆进入车辆清洗区域,清洗停靠点的自助清洗柱识别车辆信息,并将识别到的信息及时反馈到总服务体系,总服务体系接收到该清洗停靠点已被占用的信息,车主可利用自助清洗柱对车辆进行清洗,车辆清洗完毕,自助清洗柱再次将该清洗停靠点已空闲的状态的信息反馈刀片总服务体系,完成车辆清洗区域的车位状态的及时更新;

  S3,车辆驶入停车场内,若车辆进入车辆维护区域,车辆维护区域的距离传感器和识别相机将将维护停靠点已被使用的信息反馈到总服务体系,当车辆离开时,该维护停靠点又将该停靠点处于空闲状态的信息反馈到总服务体系,完成车辆维护区域的车位状态的及时更新;

  S4,车辆驶入停车场内,若车辆为电动车,则驶入电动车停靠区域,电动车停靠区域内具有多个充电桩,车主可选择在该区域为车辆充电,当使用充电桩时,该充电桩将自己被使用的状态信息反馈到总服务体系,并将该车辆停靠点的信息反馈到总服务体系;

  S5,车辆驶入停车场内,若车辆为燃油车停靠区域,车辆需通过检测桥,当检测桥前方的距离探测传感器接收到有车辆的信息,发出控制命令,控制检测桥上的移动机构移动到车辆的正前方位置,接着车辆可以顺利开到移动机构上方,车主离开车辆,操作控制面板,车辆移动机构接收到指令,将车辆送到立体分车库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识别相机记录车辆的车牌号;并且检测桥还可以检测该车辆的重量,该检测桥具有语音对话系统,车主可与其进行语音沟通,并且检测桥根据检测到的车辆重量会为车辆停靠点的选择提供建议,避免同一个立体分车库的车辆重量差别过大,影响旋转机构的平衡效果,并且每个立体分车库设有指示灯,车主可通过指示灯了解到哪些立体分车库具有空位;

  S6,燃油车的车主需要开车离开时,若忘记自己车辆的停靠位置,可通过检测桥的操作面板输入车牌号,操作面板会显示车辆的停靠位置,车主到达该立体分车库前方,操作启动按钮,输入自己的车牌号,车辆转移装置接收到指令,即可到达车辆停靠位置,将车辆转移到检测桥上方,车主即可开车离开。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

《智能停车诱导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