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技术 > 高分子化合> 一种烯烃聚合方法及系统独创技术30574字

一种烯烃聚合方法及系统

2021-02-08 13:38:09

一种烯烃聚合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烯烃聚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烯烃聚合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本领域已知,扩大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可以实现改善流变性能同时维持最终产品的机械性能的目的;其中高分子量部分保证产品的机械性能,低分子量部分有助于改善产品的加工性能。对于聚烯烃,尤其是聚乙烯,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极大地影响聚合物的机械性能及加工性能。在本领域研究中,已经公认的是,聚烯烃分子量越高,机械性能越高。然而具有高分子量的聚烯烃的流动性不佳,难以加工,在高切变速率下难以吹制和挤压。

  本领域已公认的是,将催化剂或带有活性中心的聚合物置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反应条件或气体组成内,使其连续反应,便能生产出具有宽/双峰分布的聚乙烯。采用双串联或多串联反应器,在不同的反应温度或气体组成下,烯烃聚合能形成分子量大小不同的聚合物,可以使烯烃聚合形成具有分子量分布显双峰或宽峰的聚合物。

  欧洲专利EP-A-691353描述了两个传统的气相反应器串联生产宽/双峰聚乙烯的方法;该方法存在两个气相反应器之间反应物互相串流、聚合物和反应物料在输送管道继续反应造成管道堵塞等问题。专利US 7115687B中公布了一种第一环管反应器和第二气相流化床反应器串联的工艺;该工艺存在聚合物颗粒在两个气相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分布不均一以及第一反应器生产的树脂细粉较多的问题。中国专利CN 102060943A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双峰聚乙烯的方法及包含至少四个流化床的气相反应器。该方法存在操作方法复杂、设备投资高昂等问题。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烯烃聚合方法,以获得分子量分布宽、相容性好、性能优异的烯烃聚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烯烃聚合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均聚、二元共聚和三元共聚等多元共聚体系,其将负载型双催化剂分别在两个聚合反应器中催化烯烃均聚和/或共聚反应,用于获得具有分子量分布宽、支化度分布宽、相容性好、性能优异的聚烯烃产品。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所述方法的系统。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烯烃聚合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二反应器出口导出的包含烯烃和冷凝剂的循环气流经压缩、冷凝后获得气液混合物;然后对所述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获得气体物料和液体物料;所述液体物料包括第一液体物料和第二液体物料,其中所述第一液体物料和所述第二液体物料的组成相同或不同;

  S2,将所述气体物料和所述第一液体物料输送回所述第二反应器内进行循环,并将所述第二液体物料引入第一反应器,同时向所述第一反应器内输送乙烯和催化剂,所述第一反应器内的烯烃在催化剂的接触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包含第一聚烯烃的混合物;

  S3,将所述包含第一聚烯烃的混合物从所述第一反应器内引出并至少分离为第一混合物和第二混合物,所述第一混合物和所述第二混合物的组成相同或不同;将所述第一混合物经换热后输送回所述第一反应器内,并将所述第二混合物泵送至所述第二反应器内;

  S4,所述第二反应器内的所述第二混合物、所述气体物料和所述第一液体物料中的烯烃与催化剂接触,进行聚合反应,生成第二聚烯烃,进而形成包含第一聚烯烃和第二聚烯烃的聚合产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气流还包含助催化剂、分子量调节剂、抗静电剂和惰性气体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聚合过程中,包括烯烃、冷凝剂、助催化剂、分子量调节剂、抗静电剂和惰性气体的聚合反应原料的加料位置选自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和气体循环回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气体循环回路位于第二反应器与压缩机之间,所述压缩机用于压缩循环气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催化剂为负载型双催化剂;优选地,所述负载型双催化剂为茂金属或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与齐格-纳塔催化剂的混合物;进一步优选地,茂金属或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与齐格-纳塔催化剂的质量比为0.1-10。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气液混合物中,液相含量为5-50wt%,优选为10-25wt%。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第二液体物料占所述液体物料的30-100wt%。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向所述第一反应器内输送的乙烯的质量与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内生产的聚烯烃的总质量之比为0.0001-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聚烯烃和第二聚烯烃的质量之比为(0-3):7或(1-7):3。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应器的反应压力为1.0-10MPa,反应温度为40-100℃;和/或,所述第二反应器的反应压力为0.5-9.5MPa;反应温度为60-12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烯烃选自乙烯和α-烯烃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α-烯烃选自4-18个碳原子的α-烯烃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α-烯烃选自丁烯、己烯和辛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剂选自C4-C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烃,以及C4-C8的环烷烃中的至少一种,优选选自正戊烷、异戊烷、正己烷、环己烷和正庚烷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助催化剂选自改性铝氧烷、一氯二乙基铝、一氯二异丁基铝、一氯倍半乙基铝、二异丁基铝、二氯一乙基铝、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辛基铝、一氢二乙基铝和一氢二异丁基铝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三乙基铝和/或三异丁基铝。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抗静电剂选自双硬脂酸铝、乙氧基化的胺、聚砜共聚物、聚合多胺和油溶性磺酸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反应器内的压力高于设定压力时,将所述第一反应器顶部的气体排出并返回至第二反应器与压缩机之间的气体循环回路中;所述气体循环回路位于第二反应器与压缩机之间,所述压缩机用于压缩循环气流。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包含第一聚烯烃和第二聚烯烃的聚合产品连续或间歇地从第二反应器排出。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实施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系统,其包括:

  用于烯烃聚合的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所述第二反应器顶部的出口与第一反应器的第一顶部入口之间依次设置有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

  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通过流体管道与第一反应器的第一顶部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通过流体管道与第二反应器的底部入口相连;

  所述第一反应器的第一顶部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反应器的入口及所述第一反应器的第二顶部入口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应器的第一顶部出口与所述第二反应器的中部入口之间设置有进料泵,用于将从第一反应器排出的第二混合物泵送至第二反应器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应器的第一顶部出口与所述第一反应器的第二顶部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反应器顶部的出口与压缩机通过气体循环回路相连。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应器设置有入口,用于输送乙烯和催化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反应器底部设置出口,用于排出聚合产品。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应器的第二顶部出口与气体循环回路相连,用于在第一反应器内压力过高时将所述第一反应器顶部的气体排出并返回至气体循环回路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应器为搅拌釜式反应器。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反应器为流化床反应器,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应器底部设置有气体分布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别独立地选自夹套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液分离器选自缓冲罐式分离器、旋流式分离器或旋风分离器式分离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方法将负载型双催化剂与串联工艺结合,将循环气流经冷凝获得的液体物料分离后引入单独的第一反应器中与负载型双催化剂接触进行聚合反应,然后将反应生成的包含第一聚烯烃的物料引入第二反应器中,与第二反应器内的其他物料一起继续进行聚合反应,进而使得聚烯烃颗粒在第一反应器与第二反应器之间循环,使两种性质差异明显的聚烯烃混合效果变好,避免相分离现象的出现,有利于生产出分子量分布宽、相容性好、性能优异的烯烃聚合物。同时在第一反应器内通入乙烯气体,进一步降低氢气/乙烯比,提高聚乙烯的分子量,改善产品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应该理解,附图的提供仅用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它们不应该被理解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烯烃聚合的系统的简化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烯烃聚合的系统的简化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循环气流经冷凝、气液分离后气体物料/液体物料组成与冷凝剂含量的关系图,其中冷凝剂为己烷。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循环气流经冷凝、气液分离后气体物料/液体物料组成与冷凝剂含量的关系图,其中冷凝剂为异戊烷。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循环气流经冷凝、气液分离后气体物料/液体物料组成与第一反应器温度的关系图。

  其中,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第二反应器;2压缩机;3第一换热器;4气液分离器;5第一反应器;6第二换热器;7进料泵;8气体循环回路;9输送管路;10第一流体管道;11第二流体管道;12第三流体管道13第四流体管道;14第五流体管道;15第六流体管道;16第七流体管道;17气体分布板;18第八流体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容易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起说明性作用,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应用范围。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原料或组分若无特殊说明均可以通过商业途径或常规方法制得。

  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烯烃聚合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二反应器出口导出的包含烯烃和冷凝剂的循环气流经压缩、冷凝后获得气液混合物;然后对所述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获得气体物料和液体物料;所述液体物料包括第一液体物料和第二液体物料,其中所述第一液体物料和所述第二液体物料的组成相同或不同;

  S2,将所述气体物料和所述第一液体物料输送回所述第二反应器内进行循环,并将所述第二液体物料引入第一反应器,同时向所述第一反应器内输送乙烯和催化剂,所述第一反应器内的烯烃在催化剂的接触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包含第一聚烯烃的混合物;

  S3,将所述包含第一聚烯烃的混合物从所述第一反应器内引出并至少分离为第一混合物和第二混合物,所述第一混合物和所述第二混合物的组成相同或不同;将所述第一混合物经换热后输送回所述第一反应器内,并将所述第二混合物泵送至所述第二反应器内;

  S4,所述第二反应器内的所述第二混合物、所述气体物料和所述第一液体物料中的烯烃与催化剂接触,进行聚合反应,生成第二聚烯烃,进而形成包含第一聚烯烃和第二聚烯烃的聚合产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气流还包含助催化剂、分子量调节剂、抗静电剂和惰性气体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聚合过程中,包括烯烃、冷凝剂、助催化剂、分子量调节剂、抗静电剂和惰性气体的聚合反应原料的加料位置选自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和气体循环回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气体循环回路位于第二反应器和压缩机之间,所述压缩机用于压缩循环气流。即,聚合反应原料可以直接通入到第一反应器和/或第二反应器中,也可以通入到气体循环回路中;也可以将其中一部分通入到第一反应器和/或第二反应器中,其他通入到气体循环回路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子量调节剂选自烷烃中的乙烷、丙烷、丁烷、己烷、环己烷,烯烃中的丙烯、异丁烯,氢气或丙酮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氢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催化剂为负载型双催化剂;优选地,所述负载型双催化剂为茂金属或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与齐格-纳塔(Ziegler-Natta)催化剂的混合物;进一步优选地,茂金属或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与齐格-纳塔催化剂的质量比为0.1-10。在第一反应器中,茂金属或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发挥作用,催化烯烃聚合,生成高分子量、高支化度的第一聚烯烃,第一反应器内催化剂活性马上释放,反应快速,停留时间短;第二反应器内齐格-纳塔催化剂发挥作用,进一步催化反应原料中的烯烃聚合,生成低分子量、低支化度的第二聚烯烃,进而获得同时包含第一聚烯烃和第二聚烯烃的分子量分布宽、相容性好、性能优异的烯烃聚合物。本发明中,所述“反应原料”指的是进入第二反应器内的第二混合物、气体物料和第一液体物料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气液混合物中,液相含量为5-50wt%,优选为10-25wt%。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第二液体物料占所述液体物料的30-100wt%。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向第一反应器内输送的乙烯的质量与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内生产的聚烯烃的总质量之比为0.0001-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聚烯烃和第二聚烯烃的质量之比为(0-3):7或(1-7):3。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应器的反应压力为1.0-10MPa,反应温度为40-100℃;和/或,所述第二反应器的反应压力为0.5-9.5MPa;反应温度为60-12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烯烃选自乙烯和α-烯烃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α-烯烃选自4-18个碳原子的α-烯烃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α-烯烃选自丁烯、己烯和辛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剂选自C4-C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烃,以及C4-C8的环烷烃中的至少一种,优选选自正戊烷、异戊烷、正己烷、环己烷和正庚烷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助催化剂选自改性铝氧烷、一氯二乙基铝、一氯二异丁基铝、一氯倍半乙基铝、二异丁基铝、二氯一乙基铝、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辛基铝、一氢二乙基铝和一氢二异丁基铝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三乙基铝和/或三异丁基铝。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抗静电剂选自双硬脂酸铝、乙氧基化的胺、聚砜共聚物、聚合多胺和油溶性磺酸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发明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抗静电剂使用时,必须小心选择合适的抗静电剂,以避免将毒物引入反应器,同时使用最少量的抗静电剂使反应器中静电荷落在期望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惰性气体为常规的惰性气体,例如氮气。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反应器内的压力高于设定压力时,将所述第一反应器顶部的气体排出并返回至气体循环回路中;所述气体循环回路位于第二反应器与压缩机之间,所述压缩机用于压缩循环气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包含第一聚烯烃和第二聚烯烃的聚合产品连续或间歇地从第二反应器排出。

  本发明第二方面涉及一种实施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系统,其包括:

  用于烯烃聚合的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所述第二反应器顶部的出口与第一反应器的第一顶部入口之间依次设置有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

  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通过流体管道与第一反应器的第一顶部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通过流体管道与第二反应器的底部入口相连;

  所述第一反应器的第一顶部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反应器的中部入口及所述第一反应器的第二顶部入口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应器的第一顶部出口与所述第二反应器的中部入口之间设置有进料泵,用于将从第一反应器排出的第二混合物泵送至第二反应器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应器的第一顶部出口与所述第一反应器的第二顶部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反应器顶部的出口与压缩机通过气体循环回路相连。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应器的中部设置有入口,用于输送乙烯和催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反应器底部设置有出口,用于排出聚合产品。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应器的第二顶部出口与气体循环回路相连,用于在第一反应器内压力过高时将所述第一反应器顶部的气体排出并返回至气体循环回路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应器为搅拌釜式反应器。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反应器为流化床反应器,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应器底部设置有气体分布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别独立地选自夹套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液分离器选自缓冲罐式分离器、旋流式分离器或旋风分离器式分离器。

  具体地,所述系统包括:

  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第二反应器1;

  用于维持循环气流在管路中流动的压缩机2;

  用于冷却第二反应器出口循环气流的第一换热器3;

  用于分离第一换热器3出口的气液混合物中冷凝液的气液分离器4;

  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搅拌釜式反应器的第一反应器5;

  用于将第一反应器5中产生热量移出的第二换热器6;

  用于将第一反应器5中的包含反应物料、反应生成的第一聚烯烃的第二混合物引入第二反应器1的进料泵7;

  用于使循环气流从第二反应器1出口输送到压缩机2的气体循环回路8;

  用于将压缩机2压缩过的物料输送到第一换热器3内的输送管路9;

  用于将气液分离器4中分离得到的气体物料与第一液体物料引入第二反应器1的第一流体管道10;

  用于将气液分离器4分离得到的第二液体物料引入第一反应器5的第二流体管道11;

  用于将第二混合物引入进料泵7的第三流体管道12;

  用于将进料泵泵出的第二混合物引入第二反应器1的第四流体管道13;

  用于将催化剂引入第二反应器1的分布板17上方的第五流体管道14;

  用于从第二反应器1中取出烯烃聚合产品的第六流体管道15;

  用于向反应系统不断补充聚合反应原料的第七流体管道16;

  用于第二反应器1内气体均匀分布的气体分布板17;

  任选地包括,用于将第一反应器5另一顶部出口排出的气体部分返回气体循环回路8的第八流体管道18。

  利用上述系统进行烯烃聚合的流程为:从气液分离器气体出口排出的物料(气体物料和第一液体物料的混合物)从第二反应器1底部的气相分布区,经过气体分布板17进入第二反应器1的反应区;第二反应器1内反应物料中的烯烃与引入的催化剂接触并发生反应生成固相聚烯烃产品,固相聚烯烃产品从第六流体管道15间歇或连续地取出;未反应的循环气流从第二反应器1顶部引出,进入气体循环回路8,流经压缩机2和第一换热器3,从第一换热器3流出的部分冷凝的气液混合物进入气液分离器4;30%~100%液体物料(第二液体物料)进入第一反应器5,未分离的液体物料(第一液体物料)随气体物料进入第二反应器1的气相分布区,完成一个循环。第一反应器5出口的混合物的一部分(第一混合物)经第二换热器6换热后输送回第一反应器5中,混合物的另一部分(第二混合物)经进料泵7输送到第二反应器1中进行反应。补充新鲜的包含共聚单体、分子量调节剂等的聚合反应原料,同时将催化剂引入聚合系统。反应原料中的聚合单体、共聚单体与催化剂接触生成聚烯烃。另外,当所述第一反应器5内的压力高于设定压力时,通过增加的第八流体管道18将第一反应器5顶部的气体部分返回气体循环回路8中。

  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中,烯烃聚合物结构及性能的表征方法:

  (1)熔融指数:根据GB/T-3682-2000条件(190℃、2.16kg的负荷)测定熔体流动速率,通常记为MI2.16。

  (2)密度:根据GB/1033-1986方法测定。

  实施例1:

  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进行烯烃聚合。在Z-N催化剂体系的作用下,聚合反应温度88℃,压力2.3MPa,乙烯、己烯在第二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内发生二元共聚反应,反应物料表观速度为0.67m/s。气体循环回路8中的循环气流包括氢气、氮气、乙烯、异戊烷和己烯,温度为88℃,压力为2.3MPa。从第二反应器1顶部出口处取出未反应的循环气流,进入压缩机2入口,然后经过第一换热器3(例如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换热后,循环气流发生部分冷凝,气液混合物中液相占循环气流的80.0wt%,气液混合物在气液分离器4中发生气液分离,约21wt%的液体物料(第二液体物料)进入第一反应器5,其余液体物料(第一液体物料)随气体物料返回第二反应器1。第一反应器内在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下进行反应,生成高分子量、高支化度的第一聚乙烯,第一反应器5中排出的第二混合物通过进料泵7引回第二反应器1,第二反应器1内进一步进行聚合反应生成生成低分子量、低支化度聚乙烯第二聚烯烃。催化剂经流体管道14引入第二反应器1形成循环回路。第一反应器5温度为60℃,压力为4MPa。第一反应器与第二反应器的产能质量比为1:4。

  实施例1的聚合工艺条件和制备得到的烯烃聚合产品A的性能表征结果请见表1。

  对比例1

  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进行烯烃聚合。在Z-N催化剂体系的作用下,聚合反应温度88℃,压力2.3MPa,乙烯、己烯在第二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内发生二元共聚反应,反应物料表观速度为0.67m/s。气体循环回路8中的循环气流包括氢气、氮气、乙烯、异戊烷和己烯,温度为88℃,压力为2.3MPa。从第二反应器1顶部出口处取出未反应的循环气流,进入压缩机2入口,然后经过第一换热器3(例如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换热后,循环气流冷却并且无冷凝液出现,关闭第二流体管道11和第四流体管道13的阀门,则循环气流经过第一流体管道10直接进入第二反应器1的底部。循环气流在第二反应器1中与催化剂接触生成烯烃聚合物。

  对比例1的聚合工艺条件和制备得到的烯烃聚合产品B的性能表征结果请见表1。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两种聚烯烃生产方法所获得的产品在熔融指数和密度方面均很接近,但显然本申请提出的聚合方法的获得的产品由两种密度和熔融指数差异显著的聚烯烃组合得到,产品性能得到提高。

  实施例2

  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进行烯烃聚合。在Z-N催化剂体系的作用下,聚合反应温度88℃,压力2.3MPa,乙烯、己烯在流化床反应器内发生二元共聚反应,反应物料表观速度为0.63m/s。气体循环回路8中的循环气流包括氢气、氮气、乙烯、异丁烷和己烯,温度为88℃,压力为2.3MPa。从第二反应器1顶部出口处取出未反应的循环气流,进入压缩机2入口,然后经过第一换热器3(例如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换热后,循环气流发生部分冷凝,气液混合物中液相占循环气流的82.0wt%,气液混合物在气液分离器4中发生气液分离,约24wt%的液体物料(第二液体物料)进入第二反应器5,其余液体物料(第一液体物料)随气体物料返回第二反应器1。第一反应器5内在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下进行反应,生成高分子量、高支化度的第一聚乙烯,第一反应器5中的第二混合物通过进料泵7引回第二反应器1,第二反应器1内进一步进行聚合反应生成低分子量、低支化度第二聚乙烯。催化剂经流体管道14引入第二反应器1形成循环回路。第一反应器2温度为60℃,压力为4MPa。第一反应器与第二反应器的产能质量比为1:4。

  实施例2的聚合工艺条件和制备得到的烯烃聚合产品C的性能表征结果请见表2。

  对比例2

  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进行烯烃聚合。在Z-N催化剂体系的作用下,聚合反应温度88℃,压力2.3MPa,乙烯、己烯在流化床反应器内发生二元共聚反应,反应物料表观速度为0.63m/s。气体循环回路8中的循环气流包括氢气、氮气、乙烯、异丁烷和己烯,温度为88℃,压力为2.3MPa。从第二反应器1顶部出口处取出未反应的循环气流,进入压缩机2入口,然后经过第一换热器3(例如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换热后,循环气流冷却并且无冷凝液出现,关闭第二流体管道11和第四流体管道13的阀门,则循环气流经过第一流体管道10直接进入第二反应器1的底部。循环气流在第二反应器1中与催化剂接触生成烯烃聚合物。

  对比例2的聚合工艺条件和制备得到的烯烃聚合产品D的性能表征结果请见表2。

  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两种聚烯烃生产方法所获得的产品在熔融指数和密度方面均很接近,但显然本申请提出的聚合方法的产品由两种密度和熔融指数差异显著的产品组合得到,产品性能得到提高。

  实施例3

  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进行烯烃聚合。分别改变循环气流中冷凝剂(己烷、异戊烷)含量和第一换热器温度,获得不同情况下所得气体物料与第二液体物料的组成,如图3-5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己烷含量的改变,气体物料和第二液体物料中氢气乙烯比与C6/C2比相差很大,说明冷凝剂含量的改变对聚合反应环境影响很大,改变冷凝剂含量可以获得不同分子量分布的聚烯烃。

  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异戊烷含量的改变,气体物料和第二液体物料中氢气乙烯比与C6/C2比相差很大,说明冷凝剂含量的改变对聚合反应环境影响很大,改变冷凝剂含量可以获得不同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

  由图5可以看出,随着换热器温度的改变,气体物料和第二液体物料中组分变化较大,说明温度的改变对聚合反应环境影响很大,改变温度可以获得不同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

  应当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通过参照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为其中所用的词语为描述性和解释性词汇,而不是限定性词汇。可以按规定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修改,以及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对本发明进行修订。尽管其中描述的本发明涉及特定的方法、材料和实施例,但是并不意味着本发明限于其中公开的特定例,相反,本发明可扩展至其他所有具有相同功能的方法和应用。

《一种烯烃聚合方法及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