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技术 > 高分子化合> 一种含IVB族金属的配合物、制备方法与应用独创技术33292字

一种含IVB族金属的配合物、制备方法与应用

2021-02-25 13:39:42

一种含IVB族金属的配合物、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合物,尤其涉及一种含IVB族金属的配合物、制备方法,以及由该金属配合物组成的催化剂体系在烯烃聚合领域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聚烯烃是高分子材料中比重最大的产品,具有成本低、比重轻、易成型加工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农、军、医等诸多领域。而聚乙烯则是聚烯烃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产品,是目前世界上通用合成树脂中产量最大的品种。而由乙烯与α-烯烃共聚得到的聚烯烃弹性体(POE)具有塑料的可塑性和橡胶的高弹性,是目前高端聚烯烃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茂金属催化剂的发现大大推动了聚烯烃弹性体的发展,陶氏化学公司(Dow)和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几乎同时开发了限定几何构型的茂金属催化剂(CGC催化剂)用于生产乙丙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与乙丙橡胶相比,当共聚单体的质量分数相同时,乙烯与高级α-烯烃共聚弹性体中共聚单体的摩尔分数更低,产品的密度更低,分子链中含有更多的可结晶的聚乙烯组分(塑料相),同时,高级α-烯烃插入的较长支链形成无定型共聚物(橡胶相),使POE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随着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发展,乙烯与高级α-烯烃(1-丁烯、1-己烯、1-辛烯等)的无规共聚物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

  

  近年来,Dow公司先后报道了基于亚胺-胺类配体的IVB族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α-烯烃共聚的研究。其中式1(Organometallics 2011,30,251)和式2(Organometallics2013,32,2963)所示配合物在较高温度下存在异构化现象,具有多个活性中心,虽然聚合产物的分子量较高,但1-辛烯的插入率较低,很难满足弹性体的基本要求。基于8-胺基喹啉的配合物(式3所示,Organometallics2012,31,6244)与前者相比,虽然催化活性有所降低,但1-辛烯的插入率有所提高,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变窄,但报道的聚合反应温度相对较低,很难满足工业上溶液聚合工艺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IVB族金属的配合物、制备方法,所述金属配合物应用于烯烃聚合尤其是烯烃/α-烯烃共聚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IVB族金属的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表达式:

  

  其中,R1–R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或下列基团中的任意一种:C1-6烷基、C1-6烷氧基、C3-10环烷基、C3-10环烷基氧基、C6-14芳基、C6-14芳基氧基;优选地,R1–R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氟、氯、溴、C1-6烷基、C3-10环烷基或C6-14芳基;

  M选自IVB族金属,优选钛、锆或铪;

  X选自卤素、甲基、乙基、苄基、二甲基氨基或二乙基氨基,优选卤素、甲基或苄基。

  进一步地,所述式I中,R1–R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甲基、异丙基、叔丁基、氟、氯、甲氧基、三氟甲基或环己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X选自氯或甲基。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物的结构表达式为以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一种含IVB族金属的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超干有机溶剂中,将式II所示化合物先与拔氢试剂反应生成盐,再与M盐进行络合反应得到权利要求1中式I所示配合物;

  

  所述式II中,R1–R5的定义与式I相同;

  所述M盐为IVB族金属的卤化物、烷基化合物或氨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IVB族金属的卤化物、氨基化合物均有众多市售商业化产品选型,例如四氯化钛、四氯化锆、四氯化铪、四溴化锆、二(二甲氨基)二氯化钛、二(二乙氨基)二氯化锆等。

  当M盐为IVB族金属的烷基化合物时,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法制备式I所示配合物:

  1)将式II所示化合物与拔氢试剂反应生成的盐,先与IVB族金属卤化物进行络合,然后再加入格氏试剂继续反应;

  2)先将式II所示化合物与拔氢试剂反应生成盐,再使IVB族金属卤化物与格氏试剂反应,最后将二者混合,进行络合反应。

  所述格氏试剂优选甲基溴化镁、乙基溴化镁、苄基溴化镁、环己基溴化镁、环丙基溴化镁、二甲基苯基溴化镁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拔氢试剂为氢化钠、氢化钾、氢化锂、四甲基乙二胺、双三甲基硅基胺基锂、双三甲基硅基氨基钠、二异丙基胺基锂、C1-C6烷基锂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氢化钠、氢化钾、C1-C6烷基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无水乙醚、戊烷、环戊烷、正己烷、环己烷、庚烷、甲基环己烷、甲苯、二甲苯、氯苯、邻二氯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式II所示化合物与拔氢试剂的摩尔比为1:2~3,例如1:2、1:2.2、1:2.5、1:2.7、1:2.9、1:3,优选1:2~2.5,更优选1:2;

  成盐反应的温度为-78至35℃,例如-78℃、-60℃、-40℃、-20℃、-5℃、0℃、4℃、10℃、25℃、30℃、35℃;

  成盐反应的时间为6~24h,例如优选反应6h、8h、10h、12h、15h、18h、20h、22h或24h;

  进一步地,所述式II所示化合物与M盐中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1:0.5~1.5,例如可以是1:0.5、1:0.7、1:0.9、1:1、1:1.2、1:1.4、1:1.5,优选1:1~1.5,更优选1:1;

  络合反应的温度为-78至35℃,例如-78℃、-60℃、-40℃、-20℃、-5℃、0℃、4℃、10℃、25℃、30℃、35℃;

  络合反应的时间为6~30h,例如优选反应6h、8h、10h、12h、15h、18h、20h、22h或24h。

  进一步地,所述式II所示化合物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1)使式III化合物与式IV化合物在芳烃或卤代芳烃溶剂中回流3~8h,优选3~6h,进行醛胺缩合反应;除去溶剂,以C1-4醇溶解后加入氢负化合物,继续反应1~6h,优选室温下反应1~3h,得到式V所示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氢负化合物为硼氢化钠、氢化铝锂、乙硼烷、氢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芳烃或卤代芳烃溶剂为甲苯、氯苯、邻二氯苯、邻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C1-4醇优选无水甲醇、无水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地,所述式III化合物、式IV化合物、氢负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2:1~2,例如是1:1:1、1:2:1、1:1:2、1:1.2:1.2、1:1.5:1.5、1:2:2、1:1.6:1.8,优选1:1:1;

  2)将式V化合物与式VI化合物在氧化剂存在下熔融反应,得到式II所示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反应温度为150~200℃,时间为6~12h;

  优选地,所述氧化剂为硫磺;进一步优选氧化剂的添加量按摩尔量计,为式V化合物的1~5倍,优选2~4倍;

  优选地,所述式V、式V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2)还包括产物提纯的工艺;

  优选地,所述步骤1)、2)各自独立的选用柱层析或重结晶法对产物进行分离提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配合物或所述方法制备的配合物,在烯烃聚合尤其是烯烃/α-烯烃共聚中的应用。

  上述配合物或所述方法制备的配合物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方法,具体为:以所述金属配合物作为主催化剂,与助催化剂共同催化烯烃聚合反应;所述助催化剂为铝氧烷、烷基铝、改性烷基铝氧烷、氯化烷基铝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聚合反应的反应溶剂为Isopar E、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铝氧烷选自C1-5烷基铝氧烷,优选选自甲基铝氧烷、乙基铝氧烷、丙基铝氧烷、丁基铝氧烷、异丙基铝氧烷或叔丁基铝氧烷;

  所述烷基铝选自C1-8烷基铝,优选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辛基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改性烷基铝氧烷选自三异丁基铝或三辛基铝改性的C1-5烷基铝氧烷,优选三异丁基铝改性的甲基铝氧烷、三异丁基铝改性的乙基铝氧烷、三异丁基铝改性的丙基铝氧烷、三辛基铝改性的甲基铝氧烷、三辛基铝改性的乙基铝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氯化烷基铝选自氯化二甲基铝、二氯化甲基铝、倍半甲基氯化铝、氯化二乙基铝、二氯化乙基铝、倍半乙基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烯烃聚合温度为100~200℃优选150~180℃,聚合压力为0.1~10Mpa优选1~5MPa;

  优选地,所述助催化剂为甲基铝氧烷或改性甲基铝氧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助催化剂中金属铝与催化剂中心金属M的摩尔比Al/M为50~1000,例如为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优选100~500。

  本发明制备的配合物在应用于烯烃聚合尤其是烯烃/α-烯烃共聚时不仅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而且热稳定性好,更适用于高温聚合反应体系,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工业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实施例只是作为对本发明的说明,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除特殊说明外均从商业途径得到,具体信息如下:

  对甲苯磺酸: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邻二氯苯: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无水甲醇: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NaBH4: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LiAlH4: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6-二甲基苯胺:AR,Sigma

  2,6-二异丙基苯胺:AR,Sigma

  2,4,6-三甲基苯胺:AR,Sigma

  2,4,6-三叔丁基苯胺:AR,Sigma

  邻苯二胺: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硫磺: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氢化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氢化钾: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正丁基锂:AR,Innochem

  甲苯:AR,北京化学试剂公司,将甲苯在金属Na存在下回流24h后蒸出,得到超干甲苯溶剂

  正己烷:AR,Innochem

  四氢呋喃:AR,北京化学试剂公司,将四氢呋喃在金属Na存在下回流24h后蒸出,得到超干四氢呋喃溶剂

  四氯化锆: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四氯化钛: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四氯化铪: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苄基溴化镁:AR,Innochem

  甲基溴化镁:AR,Innochem

  石油醚: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乙酸乙酯:AR,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三乙胺:AR,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碱性氧化铝:AR,200-300目,上海五四化学试剂公司

  氘代氯仿:AR,Acros

  浓盐酸:AR,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工业酒精:95%,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氘代1,1,2,2-四氯乙烷:AR,Acros

  MAO(甲基铝氧烷):Akzo Nobel Corp

  MMAO-3A(三异丁基铝改性的甲基铝氧烷):Akzo Nobel Corp

  Cp2ZrCl2配合物:AR,Innochem

  下述实施例中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仪(Brucker ARX-400)和元素分析仪(FlashEA 1112微分析仪)进行表征。

  下述乙烯聚合实施例中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通过PL-GPC220在150℃测试所得,采用串联的三支PLgel 10μm MIXED-B分离柱,1,2,4-三氯苯作为溶剂。聚合物熔点均为按照常规的DSC(Q2000)方法测定而得,聚合物的聚合活性均按照如下公式计算而得:聚合活性=聚合物质量/(催化剂用量×聚合时间)。α-烯烃插入率的计算方法参考文献(Macromolecules 2007,40,6879)。聚合物高温核磁以氘代1,1,2,2-四氯乙烷为溶剂在120℃条件下采用Bruker DMX 300MHz测试得到。

  实施例中配合物的合成按照下述反应方程式进行:

  

  参考文献Polymer Chemistry,2017,8,995-1005中方法制备2-甲基-6,6-二甲基环戊烯并吡啶-7-酮,并以该制备得到的化合物为原料合成实施例中化合物。具体方法为:

  在氮气氛围下,向500mL三口瓶中加入14.718g 2-甲基-5,6-二氢环戊烯并吡啶-7-酮(0.10mol)、5.28g氢化钠(0.22mol)和200mL干燥的四氢呋喃,室温下搅拌半小时后,用分液漏斗缓慢滴加36.0g碘甲烷(0.25mol),约1小时加完,室温反应3h。向反应体系中逐滴加入水,淬灭过量的氢化钠。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萃取(100mL×3),合并有机层,水洗(100mL×2),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除去溶剂,用石油醚/乙酸乙酯(20/1,v/v)为洗脱剂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13.703g白色的固体产物,收率78.2%.

  1H NMR(CDCl3,400MHz,TMS):δ7.83(d,J=8.0Hz,1H),7.45(d,J=8.0Hz,1H),2.66(s,2H),2.41(s,3H),1.26(s,6H).13C NMR(CDCl3,100MHz,TMS):δ202.3,155.8,152.7,136.0,131.3,126.0,41.2,40.9,24.1,22.9.Anal.Calcd for C11H13NO(175.23):C,75.40;H,7.48;N,7.99.Found:C,75.03;H,7.65;N,7.86.

  【实施例1】制备式V所示化合物,其中R1、R5为甲基,R2、R3、R4为氢:

  分别将0.701g 2-甲基-6,6-二甲基环戊烯并吡啶-7-酮(4.00mmol)、0.485g 2,6-二甲基苯胺(4.00mmol)加入到100mL圆底烧瓶中,并加入30mL邻二氯苯,加热回流8小时,减压除去溶剂后加入30mL无水甲醇溶解,然后缓慢加入0.302g NaBH4(8.00mmol),室温反应6小时后,加入2mL水淬灭反应,旋干溶剂,乙酸乙酯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滤液旋干后经碱性氧化铝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三乙胺=500:5:1(v/v/v)),得到淡黄色固体,产率42.1%。

  该化合物的核磁结构确认数据如下所示:

  1H NMR(CDCl3,400MHz,TMS):δ7.53(d,J=8.0Hz,1H),6.97(d,J=8.0Hz,1H),6.94(s,1H,-NH),6.89(d,J=8.0Hz,2H),6.78(t,J=8.0Hz,1H),3.61(s,1H),2.55(s,3H),2.45(s,2H),2.42(s,6H),1.52(s,6H).13C NMR(CDCl3,100MHz,TMS):δ160.9,155.2,144.2,135.9,131.4,127.9,127.3,121.8,118.6,81.3,43.1,36.1,24.6,24.2,17.9.

  Anal.Calcd for C19H24N2(280.42):C,81.38;H,8.63;N,9.99.Found:C,81.23;H,8.98;N,9.69.

  【实施例2】制备式V所示化合物,其中R1、R5为异丙基,R2、R3、R4为氢:

  本实施例通过0.851g 2,6-二异丙基苯胺(4.8mmol)与0.701g 2-甲基-6,6-二甲基环戊烯并吡啶-7-酮(4.00mmol)反应制备式V所示化合物,除加热时间为6h、缓慢加入0.152g LiAlH4(4mmol),再室温反应4小时以外,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得到淡黄色固体,产率40.5%。

  该化合物的核磁结构确认数据如下所示:

  1H NMR(CDCl3,400MHz,TMS):δ7.53(d,J=8.0Hz,1H),7.02(d,J=8.0Hz,2H),6.97(d,J=8.0Hz,1H),6.94(s,1H,-NH),6.85(t,J=8.0Hz,1H),3.61(s,1H),2.88(m,2H),2.55(s,3H),2.45(s,2H),1.52(s,6H),1.18(d,J=8.0Hz,12H).13C NMR(CDCl3,100MHz,TMS):δ160.9,155.2,138.4,135.9,131.4,129.9,123.6,123.1,121.8,81.3,43.1,36.1,28.7,24.6,24.2,23.3.

  Anal.Calcd for C23H32N2(336.52):C,82.09;H,9.59;N,8.32.Found:C,81.93;H,9.98;N,7.96.

  【实施例3】制备式V所示化合物,其中R1、R3、R5为甲基,R2、R4为氢:

  本实施例通过0.811g 2,4,6-三甲基苯胺(6mmol)与0.701g 2-甲基-6,6-二甲基环戊烯并吡啶-7-酮(4.00mmol)反应制备式V所示化合物,除加热时间为5h、缓慢加入0.151g NaBH4(4.00mmol),再室温反应1小时以外,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得到淡黄色固体,产率48.9%。

  该化合物的核磁结构确认数据如下所示:

  1H NMR(CDCl3,400MHz,TMS):δ7.53(d,J=8.0Hz,1H),6.97(d,J=8.0Hz,1H),6.94(s,1H,-NH),6.71(s,2H),3.61(s,1H),2.55(s,3H),2.45(s,2H),2.26(s,6H),2.12(s,3H),1.52(s,6H).13C NMR(CDCl3,100MHz,TMS):δ160.9,155.2,141.2,135.9,131.4,128.2,127.7,125.0,121.8,81.3,43.1,36.1,24.6,24.2,21.9,18.2.

  Anal.Calcd for C20H26N2(294.44):C,81.58;H,8.90;N,9.51.Found:C,81.32;H,9.14;N,9.27.

  【实施例4】制备式V所示化合物,其中R1、R3、R5为叔丁基,R2、R4为氢:

  本实施例通过2.092g 2,4,6-三叔丁基苯胺(8mmol)与0.701g 2-甲基-6,6-二甲基环戊烯并吡啶-7-酮(4.00mmol)反应制备式V所示化合物,除加热时间为3h、缓慢加入0.304g LiAlH4(8mmol),再室温反应1小时以外,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得到淡黄色固体,产率40.6%。

  该化合物的核磁结构确认数据如下所示:

  1H NMR(CDCl3,400MHz,TMS):δ7.53(d,J=8.0Hz,1H),7.09(s,2H),6.97(d,J=8.0Hz,1H),6.94(s,1H,-NH),3.61(s,1H),2.55(s,3H),2.45(s,2H),1.52(s,6H),1.37(s,18H),1.31(s,9H).13C NMR(CDCl3,100MHz,TMS):δ160.9,155.2,147.7,135.9,133.1,131.4,130.9,124.3,121.8,81.3,43.1,37.3,36.1,34.8,31.3,24.6,24.2.

  Anal.Calcd for C29H44N2(420.69):C,82.80;H,10.54;N,6.66.Found:C,82.58;H,10.84;N,6.37.

  【实施例5】由实施例1中式V化合物制备式II所示化合物:

  分别称取0.421g实施例1中式V所示化合物(1.50mmol)、0.162g邻苯二胺(1.50mmol)于50mL圆底烧瓶中,并加入硫磺(0.240g,7.50mmol)做氧化剂,加热至170℃氮气氛围下反应12小时。趁热加入20mL四氢呋喃,过滤得到棕红色滤液,将滤液浓缩后用碱性氧化铝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5:1(v/v)),得到淡黄色固体,产率60.9%。

  该化合物的核磁结构确认数据如下所示:

  1H NMR(CDCl3,400MHz,TMS):δ10.81(s,1H,-NH),8.06(d,J=8.0Hz,1H),7.73(d,J=8.0Hz,1H),7.60(d,J=8.0Hz,2H),7.18(t,J=8.0Hz,2H),6.94(s,1H,-NH),6.89(d,J=8.0Hz,2H),6.78(t,J=8.0Hz,1H),3.61(s,1H),2.45(s,2H),2.42(s,6H),1.52(s,6H).13CNMR(CDCl3,100MHz,TMS):δ161.5,153.7,152.2,144.2,140.7,136.9,131.3,127.9,127.3,122.0,121.9,118.6,114.2,81.3,43.1,36.1,24.6,17.9.

  Anal.Calcd for C25H26N4(382.51):C,78.50;H,6.85;N,14.65.Found:C,78.28;H,7.14;N,14.41.

  【实施例6】由实施例2中式V化合物制备式II所示化合物:

  分别称取0.505g实施例2中式V化合物(1.50mmol)、0.324g邻苯二胺(3mmol)反应,除氧化剂为0.0481g硫磺(1.5mmol)、反应温度为200℃、时间为10h以外,其它操作同实施例5,得到淡黄色固体,产率68.3%。

  该化合物的核磁结构确认数据如下所示:

  1H NMR(CDCl3,400MHz,TMS):δ10.81(s,1H,-NH),8.06(d,J=8.0Hz,1H),7.73(d,J=8.0Hz,1H),7.60(d,J=8.0Hz,2H),7.18(t,J=8.0Hz,2H),7.02(d,J=8.0Hz,2H),6.94(s,1H,-NH),6.85(t,J=8.0Hz,1H),3.61(s,1H),2.88(m,2H),2.45(s,2H),1.52(s,6H),1.18(d,J=8.0Hz,12H).13C NMR(CDCl3,100MHz,TMS):δ161.5,153.7,152.2,140.7,138.4,136.9,131.3,129.9,123.6,123.1,121.9,81.3,43.1,36.1,28.7,24.6,23.3.

  Anal.Calcd for C29H34N4(438.62):C,79.41;H,7.81;N,12.77.Found:C,79.05;H,8.06;N,12.45.

  【实施例7】由实施例3中式V化合物制备式II所示化合物:

  分别称取0.442g实施例3中式V化合物(1.50mmol)、0.195g邻苯二胺(1.80mmol)反应,除氧化剂为0.0962g硫磺(3mmol)、反应温度为150℃、时间为6h以外,其它操作同实施例5,得到淡黄色固体,产率72.3%。

  该化合物的核磁结构确认数据如下所示:

  1H NMR(CDCl3,400MHz,TMS):δ10.81(s,1H,-NH),8.06(d,J=8.0Hz,1H),7.73(d,J=8.0Hz,1H),7.60(d,J=8.0Hz,2H),7.18(t,J=8.0Hz,2H),6.94(s,1H,-NH),6.71(s,2H),3.61(s,1H),2.45(s,2H),2.26(s,3H),2.12(s,6H),1.52(s,6H).13C NMR(CDCl3,100MHz,TMS):δ161.5,153.7,152.2,141.2,140.7,136.9,131.3,128.2,127.7,125.0,122.0,114.2,81.3,43.1,36.1,24.6,21.9,18.2.

  Anal.Calcd for C26H28N4(396.54):C,78.75;H,7.12;N,14.13.Found:C,78.48;H,7.44;N,14.01.

  【实施例8】由实施例4中式V化合物制备式II所示化合物:

  分别称取0.631g实施例4中式V化合物(1.50mmol)、0.243g邻苯二胺(2.25mmol)反应,除氧化剂为0.192g硫磺(6mmol)、反应温度为180℃、时间为8h以外,其它操作同实施例5,得到淡黄色固体,产率65.9%。

  该化合物的核磁结构确认数据如下所示:

  1H NMR(CDCl3,400MHz,TMS):δ10.81(s,1H,-NH),8.06(d,J=8.0Hz,1H),7.73(d,J=8.0Hz,1H),7.60(d,J=8.0Hz,2H),7.18(t,J=8.0Hz,2H),7.09(s,2H),6.94(s,1H,-NH),3.61(s,1H),2.45(s,2H),1.52(s,6H),1.37(s,18H),1.31(s,9H).13C NMR(CDCl3,100MHz,TMS):δ161.5,153.7,152.2,140.7,136.9,133.1,131.3,130.9,124.3,122.0,114.2,81.3,43.1,37.3,36.1,34.8,31.3,24.6.

  Anal.Calcd for C35H46N4(522.78):C,80.41;H,8.87;N,10.72.Found:C,80.06;H,9.16;N,10.53.

  【实施例9】由实施例5中式II化合物制备式I所示配合物(Zr1),其中M为Zr、X为Cl:

  -78℃、氮气保护下,将0.048g NaH(2.00mmol)加入到0.383g实施例5中式II化合物(1.00mmol)的四氢呋喃溶液(10mL)中,将体系缓慢恢复至室温,反应6小时,再降温至-78℃,加入0.233g四氯化锆(1.00mmol),缓慢恢复至室温并继续反应6小时,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淡黄色固体,产率78.5%。

  该化合物的核磁结构确认数据如下所示:

  1H NMR(CDCl3,400MHz,TMS):δ8.06(d,J=8.0Hz,1H),7.73(d,J=8.0Hz,1H),7.47–7.44(m,2H),7.14–7.11(m,2H),6.89(d,J=8.0Hz,2H),6.78(t,J=8.0Hz,1H),3.61(s,1H),2.45(s,2H),2.12(s,6H),1.52(s,6H).13C NMR(CDCl3,100MHz,TMS):δ161.5,152.2,143.9,140.5,137.9,136.9,131.3,127.3,125.1,122.0,121.9,118.6,114.2,67.0,43.1,35.0,24.6,17.9.

  Anal.Calcd for C25H24N4Cl2Zr(542.62):C,55.34;H,4.46;N,10.33.Found:C,54.98;H,4.71;N,10.02.

  【实施例10】由实施例6中式II化合物制备式I所示配合物(Ti2’),其中M为Ti、X为Bn:

  按照实施例9中方法制备式I所示配合物,不同之处在于:

  以0.0963g KH(2.4mmol)为拔氢试剂,控制成盐反应温度-30℃、时间24h,然后加入0.285g四氯化钛(1.5mmol),于-30℃下继续反应24h,得到淡黄色固体,然后将固体溶解于10mL无水四氢呋喃,室温条件下缓慢滴加3.00mL苄基溴化镁(1.O mol/L),避光反应6h,除去溶剂,正己烷提取,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红色固体,产率75.3%。

  该化合物的核磁结构确认数据如下所示:

  1H NMR(CDCl3,400MHz,TMS):δ8.06(d,J=8.0Hz,1H),7.73(d,J=8.0Hz,1H),7.47–7.44(m,2H),7.25–7.21(m,8H)7.14–7.11(m,4H),7.02(d,J=8.0Hz,2H),6.85(t,J=8.0Hz,1H),3.61(s,1H),2.88(m,2H),2.60(m,4H)2.45(s,2H),1.52(s,6H),1.18(d,J=8.0Hz,12H).13C NMR(CDCl3,100MHz,TMS):δ161.5,152.2,141.5,140.5,138.7,137.9,136.9,132.2,131.3,128.0,127.6,124.7,123.6,122.9,122.2,114.2,98.3,73.0,43.1,35.0,28.7,24.6,23.3.

  Anal.Calcd for C43H46N4Ti(666.74):C,77.46;H,6.95;N,8.40.Found:C,77.13,H,7.11;N,8.06.

  【实施例11】由实施例7中式II化合物制备式I所示配合物(Hf3’),其中M为Hf、X为Me:

  按照实施例9中方法制备式I所示配合物,不同之处在于:

  以0.120g KH(3mmol)为拔氢试剂,控制成盐反应温度35℃、时间12h,然后加入0.117g四氯化铪(0.5mmol),于35℃下继续反应12h,得到淡黄色固体,然后将固体溶解于10mL无水甲苯,室温条件下缓慢滴加0.70mL甲基溴化镁(3.O mol/L),避光反应5h,除去溶剂,正己烷提取,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淡黄色固体,产率82.3%。

  该化合物的核磁结构确认数据如下所示:

  1H NMR(CDCl3,400MHz,TMS):δ8.06(d,J=8.0Hz,1H),7.73(d,J=8.0Hz,1H),7.47–7.44(m,2H),7.14–7.11(m,2H),6.71(s,2H),3.61(s,1H),2.45(s,2H),2.26(s,3H),2.12(s,6H),1.52(s,6H),0.90(s,6H).13C NMR(CDCl3,100MHz,TMS):δ161.5,152.2,140.9,140.5,137.9,136.9,131.3,128.2,127.7,125.0,122.0,114.2,67.0,43.1,35.1,24.6,21.9,20.0 18.2.

  Anal.Calcd for C28H32N4Hf(603.09):C,55.76;H,5.36;N,9.29.Found:C,55.48;H,5.09;N,8.98.

  【实施例12】由实施例8中式II化合物制备式I所示配合物(Zr4’),其中M为Zr、X为Br:

  按照实施例9中方法制备式I所示配合物,不同之处在于:

  以1.9mL正丁基锂(1.6mol/L)为拔氢试剂,控制成盐反应温度为0℃、时间6h,然后加入0.411g四溴化锆(1mmol),于0℃下继续反应8h,得到淡黄色固体,产率76.1%。

  该化合物的核磁结构确认数据如下所示:

  1H NMR(CDCl3,400MHz,TMS):δ8.06(d,J=8.0Hz,1H),7.73(d,J=8.0Hz,1H),7.47–7.44(m,2H),7.14–7.11(m,2H),7.09(s,2H),3.61(s,1H),2.45(s,2H),1.52(s,6H),1.37(s,18H),1.31(s,9H).13C NMR(CDCl3,100MHz,TMS):δ161.5,152.2,147.7,140.5,137.9,136.9,132.8,131.3,130.9,124.3,122.0,121.9,114.2,67.0,43.1,37.3,36.1,34.8,31.3,24.6.

  Anal.Calcd for C35H44N4Br2Zr(771.80):C,54.47;H,5.75;N,7.26.Found:C,54.20;H,5.45;N,7.01.

  【实施例13】以实施例9制备的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

  将装有称量好实施例9配合物(2μmol)的安培瓶、温度传感器、冷却回流装置和机械搅拌的500mL高压反应釜在120℃连续干燥1小时,抽真空并逐渐降温至25℃。依次加入300mL的Isopar E、0.2mL助催化剂MAO(1.0mol·L-1)(Al/Zr=100),再升温至100℃,通入3.0MPa的乙烯单体,破碎安培瓶,聚合反应开始进行。在整个聚合过程中,搅拌速率、聚合温度和乙烯压力保持不变。15min后,排空釜内气体,用300mL 5%盐酸酸化的工业酒精溶液中和反应液,得到聚合物沉淀并洗涤数次,真空烘干至恒重称量。得到31.8g聚合物,计算催化活性为6.36×107g mol-1(Zr)h-1,聚合物质均分子量Mw=2.46×105g mol-1,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宽度Mw/Mn=2.1,熔点Tm=132℃。

  【实施例14】以实施例10制备的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

  聚合反应过程基本同实施例13,区别在于:以丙烯为原料,反应温度为150℃,加入1.0mL助催化剂MMAO(1.0mol·L-1)(Al/Ti=500)。制备得到26.4g聚合物,催化活性为5.28×107g mol-1(Ti)h-1,Mw=3.76×105g mol-1,Mw/Mn=2.9,Tm=163℃。

  【实施例15】以实施例11制备的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

  聚合反应过程基本同实施例13,区别在于反应温度为200℃,加入2.0mL MAO(1.0mol·L-1)(Al/Hf=1000)。制备得到15.90g聚合物,催化活性为3.18×107g mol-1(Hf)h-1,Mw=1.09×105g mol-1,Mw/Mn=3.5,Tm=129℃。

  【实施例16】以实施例12制备的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

  聚合反应过程基本同实施例13,区别在于以丙烯为原料,反应温度为180℃,加入1.0mL MAO(1.0mol·L-1)(Al/Zr=500)。制备得到21.56g聚合物,催化活性为4.31×107gmol-1(Zr)h-1,Mw=2.45×105g mol-1,Mw/Mn=4.1,Tm=159℃

  【实施例17】以实施例9制备的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1-丁烯共聚:

  将装有称量好实施例9配合物(2μmol)的安培瓶、温度传感器、冷却回流装置和机械搅拌的500mL高压反应釜在120℃连续干燥1小时,抽真空并逐渐降温至25℃。依次加入300mL的Isopar E、0.2mL MAO(1.0mol·L-1)(Al/Zr=100)和30mL 1-丁烯,再升温至150℃,通入3.0MPa的乙烯单体,破碎安培瓶,聚合反应开始进行。在整个聚合过程中,搅拌速率、聚合温度和乙烯压力保持不变。15min后,排空釜内气体,用5%盐酸酸化的工业酒精溶液中和反应液,得到聚合物沉淀并洗涤数次,真空烘干至恒重称量。得到22.5g聚合物,计算催化活性为4.50×107g mol-1(Zr)h-1,Mw=1.32×105g mol-1,Mw/Mn=2.4,熔点Tm=91℃,1-丁烯插入率为20.8wt%。

  【实施例18】以实施例9制备的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1-己烯共聚:

  聚合反应过程基本同实施例17,区别在于:以1-己烯为原料,反应温度为180℃。制备得到56.4g聚合物,催化活性为11.28×107g mol-1(Zr)h-1,Mw=1.15×105g mol-1,Mw/Mn=3.1,Tm=83℃,1-己烯插入率为24.6wt%。

  【实施例19】以实施例9制备的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1-辛烯共聚:

  聚合反应过程基本同实施例17,区别在于:以1-辛烯为原料,反应温度为200℃。制备得到38.2g聚合物,催化活性为7.64×107g mol-1(Zr)h-1,Mw=0.86×105g mol-1,Mw/Mn=3.8,Tm=78℃,1-辛烯插入率为19.2wt%。

  【实施例20】以实施例9制备的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1-辛烯共聚:

  聚合反应过程基本同实施例19,区别在于:加入0.1mL MAO(1.0mol·L-1)(Al/Zr=50)。制备得到44.8g聚合物,催化活性为8.96×107g mol-1(Zr)h-1,Mw=2.34×105g mol-1,Mw/Mn=2.6,Tm=90℃,1-辛烯插入率为22.1wt%。

  【实施例21】以实施例9制备的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1-辛烯共聚:

  聚合反应过程基本同实施例19,区别在于:以2mL MMAO(1.0mol·L-1)(Al/Zr=1000)作为助催化剂。制备得到37.3g聚合物,催化活性为7.45×107g mol-1(Zr)h-1,Mw=1.67×105g mol-1,Mw/Mn=2.4,Tm=81℃,1-辛烯插入率为21.8wt%。

  【实施例22】以实施例10制备的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1-辛烯共聚:

  聚合反应过程基本同实施例17,区别在于:以1-辛烯为原料、2μmol实施例10制备的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制备得到41.1g聚合物,催化活性为8.22×107g mol-1(Ti)h-1,Mw=2.23×105g mol-1,Mw/Mn=2.8,Tm=87℃,1-辛烯插入率为23.4wt%。

  【实施例23】以实施例11制备的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1-辛烯共聚:

  聚合反应过程基本同实施例18,区别在于:以1-辛烯为原料、2μmol实施例11制备的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制备得到60.2g聚合物,催化活性为12.03×107g mol-1(Hf)h-1,Mw=1.79×105g mol-1,Mw/Mn=2.8,Tm=84℃,1-辛烯插入率为22.9wt%。

  【实施例24】以实施例12制备的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1-辛烯共聚:

  聚合反应过程基本同实施例19,区别在于:以2μmol实施例12制备的配合物为主催化剂,1mL MMAO(1.0mol·L-1)(Al/Zr=500)为助催化剂。制备得到38.9g聚合物,催化活性为7.78×107g mol-1(Zr)h-1,Mw=2.52×105g mol-1,Mw/Mn=3.5,Tm=93℃,1-辛烯插入率为20.3wt%。

  【对比例1】以配合物Cp2ZrCl2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

  将装有称量好Cp2ZrCl2配合物(2μmol)的安培瓶、温度传感器、冷却回流装置和机械搅拌的500mL高压反应釜在120℃连续干燥1小时,抽真空并逐渐降温至25℃。依次加入300mL的Isopar E、0.2mL MAO(1.0mol·L-1),再升温至120℃,通入3.0MPa的乙烯单体,破碎安培瓶,聚合反应开始进行。在整个聚合过程中,搅拌速率、聚合温度和乙烯压力保持不变。15min后,排空釜内气体,用300mL 5%盐酸酸化的工业酒精溶液中和反应液,得到聚合物沉淀并洗涤数次,真空烘干至恒重称量。得到2.8g聚合物,计算催化活性为0.56×107g mol-1(Zr)h-1,Mw=1.26×105g mol-1,Mw/Mn=2.8,熔点Tm=128℃。

  【对比例2】以配合物Cp2ZrCl2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1-辛烯共聚

  将装有称量好Cp2ZrCl2配合物(2μmol)的安培瓶、温度传感器、冷却回流装置和机械搅拌的500mL高压反应釜在120℃连续干燥1小时,抽真空并逐渐降温至25℃。依次加入300mL的Isopar E、0.2mL MAO(1.0mol·L-1)和30mL 1-辛烯,再升温至120℃,通入3.0MPa的乙烯单体,破碎安培瓶,聚合反应开始进行。在整个聚合过程中,搅拌速率、聚合温度和乙烯压力保持不变。15min后,排空釜内气体,用300mL5%盐酸酸化的工业酒精溶液中和反应液,得到聚合物沉淀并洗涤数次,真空烘干至恒重称量。得到1.3g聚合物,计算催化活性为0.26×107g mol-1(Zr)h-1,Mw=0.89×105g mol-1,Mw/Mn=2.6,熔点Tm=78℃,1-辛烯插入率为18.7wt%。

  对各实施例及对比例中催化剂的性能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表1、催化性能对比

  

  表1中,a由GPC测得;b由DSC测得;c由高温13C NMR测得。

  由上述测试结果可知,选用本发明提供的配合物作为主催化剂,结合助催化剂组成的催化剂组合物,能表现出较高的烯烃均聚或共聚活性,并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适用于较高反应温度的聚合体系。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含IVB族金属的配合物、制备方法与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