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技术 > 动物脂肪> 一种油脂生产系统独创技术8797字

一种油脂生产系统

2021-03-16 18:08:41

一种油脂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以餐厨垃圾处理及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脂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通常包括分选、破碎、制浆、三相分离等步骤。经过三相分离后得到的油脂只能算是粗分离的油脂,其含水量较大,通常含水量在10-30wt%,含水量高对于油脂的进一步精制或直接使用均有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油脂生产系统,以使获得的油脂含水量尽可能的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脂生产系统,其包括沿物料前进方向从前往后依次设置并连通的餐厨垃圾制浆装置、浆液储罐、多级溢流油脂分离装置和油脂储罐,所述多级溢流油脂分离装置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多个溢流罐,相邻两个溢流罐位于前端的所述溢流罐通过设置其上部的溢流槽与后端的所述溢流罐内的溢流管的上端连通,所述溢流管的下端向下延伸至后端的所述溢流罐的中间靠下部位,每一个溢流罐的底部均设置成上粗下细的圆台筒状且最底端设置有电动下料阀,所述溢流罐内靠近所述溢流槽的槽底处设置有液体密度传感器,所述浆液储罐与最前端的所述溢流罐的中部通过输送泵连通,所述油脂储罐与最后端的所述溢流罐的中部通过油泵连通,所述电动下料阀、液体密度传感器、输送泵及油泵均与一控制器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溢流槽的深度为10-20cm,所述溢流槽的顶端距离所述溢流罐顶壁的距离为5-20c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溢流槽的深度及顶端距离溢流罐顶壁的距离设置的大小合适,有利于保证高于溢流槽槽底的一段液体基本上为油液(因为当液体密度传感器检测到液体密度超过设定值时,即需要静置处理一段时间,若检测值仍大于设定值则开启电动下料阀,说明该溢流槽中水相及固相已积聚较多,应当开启电动下料阀排出部分固相和/或水相),若溢流槽设置过浅则很容易因检测时的少量误差或液体波动而使含水量过多的油相进入下一级溢流罐。

  进一步,所述溢流罐的内壁上设置有加热机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加热机构可保证溢流罐内物料保持在一定的温度之上,使其粘度相对较小或不因温度过低而凝固,保证溢流分离效果,通常维持温度在35-60℃之间。

  进一步,所述溢流罐的顶壁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通过排气管道与排风柜或抽风机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溢流罐体气压与大气压相同或产生负压,方便进料和溢流,同时将臭气通过排气管抽走,有利于厂区空气质量的提高。

  进一步,所述电动下料阀与下料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下料管道的另一端与三通切换阀的一个开口连通,所述三通切换阀的另外两个开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固相存放池及水相存放池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起到固相与水相初步分离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排放时,水相通常仅排放较少一部分,以免排放过多导致上部油脂层排出。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为PLC或单片机。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PLC或单片机均能够实现设定程序后的自动控制,使生产过程自动程度大大增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设置有多级溢流油脂分离装置,通过对进料速度进行平稳控制,保证进料时对前端溢流罐内液体扰动较小,每个溢流罐内均进行一次三相分离,最上层的油相溢流至下一级(越靠前的溢流罐溢流出的油脂含水量越大),经过多级处理后(通常至少三级处理即至少有三个溢流罐),最后一级溢流罐内油脂被油泵抽出时,含水量通常在5wt%以下,有效降低了餐厨垃圾浆液三相分离获得油脂时油脂内的含水率,有利于后续精制处理或直接作为油脂原料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脂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油脂生产系统的多级溢流油脂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制浆装置;2.浆液储罐;3.多级溢流油脂分离装置;4.油脂储罐;5.输送泵;6.油泵;7.固相存放池;8.水相存放池;30.溢流罐;31.溢流槽;32.液体密度传感器;33.电动下料阀;34.加热机构;35.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脂生产系统,其包括沿物料前进方向从前往后依次设置并连通的餐厨垃圾制浆装置1、浆液储罐2、多级溢流油脂分离装置3和油脂储罐4,所述多级溢流油脂分离装置3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多个溢流罐30,相邻两个溢流罐30位于前端的所述溢流罐30通过设置其上部的溢流槽31与后端的所述溢流罐30内的溢流管35的上端连通,所述溢流管35的下端向下延伸至后端的所述溢流罐30的中间靠下部位,每一个溢流罐30的底部均设置成上粗下细的圆台筒状且最底端设置有电动下料阀33,所述溢流罐30内靠近所述溢流槽31的槽底处设置有液体密度传感器32,所述浆液储罐2与最前端的所述溢流罐30的中部通过输送泵5连通,所述油脂储罐4与最后端的所述溢流罐30的中部通过油泵6连通,所述电动下料阀33、液体密度传感器32、输送泵5及油泵6均与一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溢流槽31的深度为10-20cm,所述溢流槽31的顶端距离所述溢流罐30顶壁的距离为5-20cm。

  进一步,所述溢流罐30的内壁上设置有加热机构34。

  进一步,所述溢流罐30的顶壁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通过排气管道与排风柜或抽风机连通。

  进一步,所述电动下料阀33与下料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下料管道的另一端与三通切换阀的一个开口连通,所述三通切换阀的另外两个开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固相存放池7及水相存放池8连通。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为PLC或单片机。

  需要说明的是,液体密度传感器优选使用振动管式密度传感器或者音叉式液体密度传感器,其均浸入液体,对流经其的液体密度进行高精度的测量。液体密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越靠后的溢流罐内的密度传感器预设于控制器内的控制阈值越接近纯油脂的密度,其中最前端的溢流罐内的密度传感器对应于控制器内的密度阈值为0.96,当密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密度值高于该值时,控制器控制输送泵停止进料,静置2至8min钟后,密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密度值仍然维持不变,则控制开启最前端的溢流罐下端的电动下料阀下料,通常是下料至固相排完即可,当固相少而水相多时则排完固相后,还需要将水相排出一半到四分之三(排水相时一般需要人工控制或者在下端出口处设置一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另一密度传感器,当该密度传感器检测到出料液体密度小于1时停止排放),与最前端的溢流罐连通的下一级溢流罐内的密度传感器在控制器内的控制阈值设定为0.94,控制原理与前端的所述溢流罐内的情况类似,通常如图1和2所示,设三个相连的溢流罐即可。实际生产中,采用上述结构的溢流罐和控制阈值设置,在第三个溢流罐内抽出的油脂的含水率在5wt%以下,每生产1t油脂则其内水量减少50-250kg,对进一步的精馏纯化而言,原料减少含水量则精馏需要的热能和精馏处理的时间均大大减少,极大的节省了生产本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油脂生产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