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信号装置> 浅表组织缺损引流装置独创技术22026字

浅表组织缺损引流装置

2021-02-02 07:06:08

浅表组织缺损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负压引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浅表组织缺损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用VSD材料、半透膜、三通接管及负压吸引器进行负压吸引的技术,主要用于浅表创面和深部引流,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引流区创面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加快创面愈合。

  但是现有浅表创面负压引流装置(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存在价格昂贵、患者携带不方便,限制患者活动,操作复杂,不宜护理等缺陷。例如,当前使用的负压引流装置主要采用负压引流球连接负压引流管,当压力值不足以进行负压吸引时,需要手动调节负压,使用不便,且缺少负压指示器,无法观察压力值,仅能根据经验进行压力值的大小评估预测,安全性相对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浅表组织缺损引流装置,该装置通过负压指示器与卷收组件连接,可驱动活塞组件移动,用于调节负压,使用方便快捷,且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浅表组织缺损引流装置,该装置将负压引流器收纳于圆形引流盘内,携带方便,且成本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浅表组织缺损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和负压引流装置,所述负压引流装置包括:

  圆形引流盘,其一侧设置有对合式开口,另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延伸至所述圆形引流盘内的一端上设置有多孔过滤器接头,所述多孔过滤器接头上连接有负压指示器;

  负压引流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圆形引流盘的对合式开口内;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引流管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压引流器可拆卸连接;

  活塞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负压引流器内;及

  卷收组件,设置于所述圆形引流盘内,所述卷收组件通过牵引绳与所述活塞组件连接,用于牵引所述活塞组件移动。

  进一步,所述负压引流器与所述活塞组件的形状均为圆弧形,且其形状相匹配;

  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和圆弧形推杆,所述圆弧形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螺纹连接;所述牵引绳穿过所述圆弧形推杆,且与所述活塞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活塞的一侧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弧形推杆的一侧设置有圆形卡凸,所述圆形卡凸与所述圆形凹槽螺纹连接;

  所述圆形凹槽的内侧设置有螺柱;所述圆形卡凸的内侧设置有螺帽,所述螺柱插接于所述螺帽内,且与所述螺帽螺纹连接;

  所述螺柱延伸至所述圆弧形推杆的一端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挂设于所述通孔上。

  进一步,所述卷收组件包括:

  卷绳器,其与所述牵引绳的一端连接,用于卷收所述牵引绳;

  传动轴,其一端穿过所述卷绳器,且与所述卷绳器可拆卸连接;

  电机,其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机可驱动所述卷绳器转动。

  进一步,所述圆形引流盘内分隔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

  所述第一容纳腔设置于靠近所述对合式开口的一侧,用于容纳所述负压引流器;

  所述第二容纳腔设置于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侧,用于容纳所述负压指示器与所述卷收组件;

  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端设置有球形卡接部,所述负压引流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球形卡接部上。

  更进一步,所述球形卡接部上设置有限位圆孔,所述牵引绳的一端穿过所述限位圆孔,且连接有限位圆环,所述限位圆环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圆孔的尺寸,所述限位圆环与所述活塞组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引流管包括:

  第一引流管,其侧壁上均匀布设有复数个侧孔,且呈螺旋形排列;

  第二引流管,其一端与所述连接管螺纹密封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蝶形胶粘布;所述蝶形胶粘布与相邻侧孔的距离为10~20mm;所述第二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引流管互为一体成型连接。

  进一步,所述圆形引流盘的侧壁上设置有悬挂组件,用于体外悬挂;所述悬挂组件设置于所述圆形引流盘靠近卷收组件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连接管延伸至所述圆形引流盘内的一端上设置有软管接头,所述软管接头上设置有喇叭状母接口,所述负压引流器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头,所述密封头插接于所述喇叭状母接口内,且与所述喇叭状母接口密封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圆形引流盘内设置有电源和蜂鸣器;

  所述负压指示器内设置有指针触动开关;用于驱动所述卷收组件启动或者停止;所述指针触动开关依次与所述蜂鸣器、所述卷收组件电连接;

  所述电源与所述负压指示器电连接;

  所述负压指示器上设置有第一设定负压值P1和第二设定负压值P2;

  当所述指针触动开关旋转至所述第一设定负压值P1时,所述电源可驱动所述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且所述卷收组件启动;

  当所述指针触动开关旋转至所述第二设定负压值P2时,所述卷收组件停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浅表组织缺损引流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装置通过负压指示器与卷收组件连接,可驱动活塞组件移动,用于调节负压,使用方便快捷,且安全性高。使用时,将引流管留置在患者皮肤下,保持负压引流装置持续负压引流,避免创面积液、积脓,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促进创面组织快速生长,促进创面愈合,实现快速康复;该装置方便携带,不影响患者任何活动;且能避免创面二次感染,加大、加重患者换药的痛苦;还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2、该装置将负压引流器收纳于圆形引流盘内,携带方便,且成本较低。使用于皮肤可缝合且能达到密封状态的较大皮下组织缺损创面,它既能达持续负压引流,且当压力降低至下限负压时报警并自动增加负压至设定上限,而且成本低、使用方便、易于携带,患者及家属很容易学习掌握操作流程及护理要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浅表组织缺损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浅表组织缺损引流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活塞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球形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浅表组织缺损引流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浅表组织缺损引流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引流管;11、第一引流管;111、侧孔;12、第二引流管;121、蝶形胶粘布;2、圆形引流盘;21、对合式开口;22、连接管;221、软管接头;222、喇叭状母接口;23、悬挂组件;24、第一容纳腔;25、第二容纳腔;26、球形卡接部;261、限位圆孔;3、负压引流器;31、密封头;4、活塞组件;41、活塞;411、圆形凹槽;412、螺柱;413、通孔;42、圆弧形推杆;421、圆形卡凸;422、螺帽;5、卷收组件;51、卷绳器;52、传动轴;53、电机;6、牵引绳;61、挂钩;62、限位圆环;7、负压指示器;71、指针触动开关;第一设定负压值P1;第二设定负压值P2;8、电源;9、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浅表组织缺损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主要包括引流管1和负压引流装置,其中,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圆形引流盘2、负压引流器3、活塞组件4和卷收组件5。

  圆形引流盘2的一侧设置有对合式开口21,另一侧设置有连接管22;通过对合式开口21方便将负压引流器3收纳于圆形引流盘2内,不仅能够对负压引流器3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携带方便,不影响患者的任何活动。

  请参阅图1至图2,连接管延伸至圆形引流盘2内的一端上设置有多孔过滤器接头,多孔过滤器接头上连接有负压指示器7。具体地,圆形引流盘2内分隔设置有第一容纳腔24和第二容纳腔25;例如,圆形引流盘2内通过圆弧形的分隔层将该圆形引流盘2分隔成第一容纳腔24和第二容纳腔25。

  其中,第一容纳腔24设置于靠近对合式开口21的一侧,用于容纳负压引流器3;第一容纳腔24的一端设置有球形卡接部26,负压引流器3的一端抵接于球形卡接部26上。

  第一容纳腔的另一端设置有软管接头221;连接管22延伸至圆形引流盘2内的一端上设置有软管接头221,软管接头221上设置有喇叭状母接口222,负压引流器3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头31,密封头31插接于喇叭状母接口222内,且与喇叭状母接口222密封可拆卸连接。例如,软管接头为可活动式软管接头,可向上提起,方便与负压引流器3连接;其材质为软质PVC管,该软质PVC管的内径约为30mm,长度约为30mm。且在软质PVC管的末端呈喇叭状母接口,由于喇叭状母接口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密封头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由此使得负压引流器的密封头与软管接头的喇叭状母接口螺纹连接,且能够达到良好的密封。例如,在喇叭状母接口内具有硅胶垫圈,密封头的外侧壁上也设置有一圈硅胶密封圈,将带有硅胶密封圈的密封头插接入软管接头内,不仅方便拆卸与安装,还能达到良好的密封性,使连接牢固且密封。

  连接管刚进入圆形引流盘内的软管接头上连接有一多孔过滤器接头,负压指示器7与该多孔过滤器接头密封可拆卸连接。例如,负压指示器7为一压力表,将压力表的表头连接端螺接在多孔过滤器接头上,并在连接处通过橡胶垫片实现密封。

  第二容纳腔25设置于靠近连接管22的一侧,用于容纳负压指示器7与卷收组件5;蜂鸣器与电源也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二容纳腔主要用于安装电子元件,能够对电子元件形成保护,且能够与第一容纳腔内的负压引流器分隔开来。

  请参阅图2至图3,负压引流器3可拆卸地设置于圆形引流盘2的对合式开口21内;例如,负压引流器为一圆弧形的注射器,其外壁上标示有刻度,且容量为100mL。负压引流器的一端卡接于球形卡接部上,另一端与软管接头密封可拆卸连接,由此可实现对负压引流器的稳定安装。

  当然,还可在负压引流器的侧壁上设置若干卡柱,圆形引流盘的对合式开口的两侧分别设置若干卡槽,每个卡柱均卡接于与其对应的卡槽内。例如,负压引流器上方有两处宽2mm,厚1mm的卡柱,且位于负压引流器均分三等分处;对合式开口的卡槽与卡柱彼此卡接,用于固定负压引流器,由此进一步提高了负压引流器的安装稳定性,使负压引流器稳定的安装在圆形引流盘内,避免晃动引起的组织液泄漏或泄压。

  连接管22的一端与引流管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负压引流器3可拆卸连接;例如,连接管22为一长约15mm,内径约5mm的硬质PVC管,其与圆形引流盘的连接处呈一体式连接。

  连接管22的一端上设置有内置的卡接垫圈,连接管22上套设有活动式螺帽,活动式螺帽可沿连接管前后移动。具体地,卡接垫圈的外径尺寸小于活动式螺帽的内径尺寸,且大于活动式螺帽与连接管的套接开口的内径尺寸,从而可使卡接垫圈在容纳于活动式螺帽内时,对活动式螺帽形成限位,避免活动式螺帽在移动过程中脱离连接管。

  引流管1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管,活动式螺帽与外螺纹管螺纹连接,在活动式螺帽与螺纹管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硅胶垫,硅胶垫设置于卡接垫圈上,将活动式螺帽螺接在外螺纹管上,不仅能够使引流管与连接管连接紧密,且密闭性良好。此时活动式螺帽与圆形引流盘的距离约为1cm,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请参阅图3至图4,活塞组件4可移动地设置于负压引流器3内;本实施方式中,负压引流器为一圆弧形的注射器,其内设置有圆弧形的活塞组件。也就是,负压引流器3与活塞组件4的形状均为圆弧形,且其形状相匹配。通过牵引绳可拉动活塞组件沿负压引流器的内壁移动,方便调节负压状态。

  具体地,活塞组件4包括活塞41和圆弧形推杆42,圆弧形推杆42的一端与活塞41螺纹连接;牵引绳6穿过圆弧形推杆42,且与活塞41可拆卸连接。例如,活塞的厚度约为5mm,置入于负压引流器内,活塞41的一侧设置有一距离边缘3mm,宽2mm,深3mm的圆形凹槽411,圆弧形推杆42的一侧设置有一宽2mm,高3mm的圆形卡凸421,圆形卡凸421与圆形凹槽411螺纹连接;

  圆形凹槽411的内侧设置有一直径5mm,长5mm的螺柱412;圆形卡凸421的内侧设置有一直径5mm,长2~3mm的螺帽422,螺柱412插接于螺帽422内,且与螺帽422螺纹连接;

  螺柱412延伸至圆弧形推杆42的一端上设置有通孔413,通孔413距离螺柱412的末端2mm,通孔413的内径尺寸为2mm。牵引绳6的一端上设置有挂钩61,挂钩61挂设于通孔413上。将活塞41和圆弧形推杆42稳定连接,方便负压引流器3拆下后,通过推拉活塞组件4达到清洗目的。

  请参阅图3和图5,球形卡接部26上设置有限位圆孔261,牵引绳6的一端穿过限位圆孔261,且连接有限位圆环62,限位圆环62的尺寸大于限位圆孔261的尺寸,限位圆环62与活塞组件4可拆卸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牵引绳为不锈钢钢丝绳,其端部设置有限位圆环62和挂钩61,用于连接活塞组件。由于限位圆环的尺寸大于限位圆孔的尺寸,使得限位圆环始终保留在球形卡接部上,方便对负压引流器3上的活塞组件4与牵引绳6的拆卸与安装。

  请参阅图3,卷收组件5设置于圆形引流盘2内,卷收组件5通过牵引绳6与活塞组件4连接,用于牵引活塞组件4移动。在此,活塞组件一方面需要与负压引流器形成密封,另一方面需要能够沿负压引流器的内壁移动。而设置卷收组件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自动牵引活塞组件沿负压引流器的内壁移动,使用方便、快捷。具体地,卷收组件5包括卷绳器51、传动轴52和电机53。

  卷绳器51与牵引绳6的一端连接,用于卷收牵引绳6;牵引绳卷绕于卷绳器上。

  传动轴52的一端穿过卷绳器51,且与卷绳器51可拆卸连接;例如,传动轴52的两端通过连接杆可转动地安装于圆形引流盘2靠近球形卡接部26的一侧。

  电机53与传动轴5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电机53可驱动卷绳器51转动。例如,电机53为具有低噪音功能的微型电机,其工作压力为5~24V。通过启动电机即可驱动卷绳器转动。在此,卷绳器的两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圆形引流盘靠近负压引流器末端地一侧,方便卷收牵引绳。电机的输出轴与卷绳器可通过传动带连接,也可通过减速器连接,还可直接连接在卷绳器的转轴上。通过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卷绳器的转轴转动,进而方便收纳牵引绳,且使牵引绳对活塞组件保持一个合适的拉力。使用时,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卷绳器转动,从而可实现对牵引绳的卷绕,对活塞组件实现牵引移动。

  请参阅图1至图2,引流管1包括第一引流管11和第二引流管12。

  第一引流管11主要留置于创面腔隙的浅表层皮下,且其侧壁上均匀布设有复数个侧孔111,且呈螺旋形排列;

  第二引流管12的一端与连接管22螺纹密封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蝶形胶粘布121;蝶形胶粘布121与相邻侧孔的距离为10~20mm;第二引流管12与第一引流管11互为一体成型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引流管采用的是硅胶管,总长度约为40cm,第一引流管的长度为25cm,且自头端开始,每间隔15mm有一约3mm的侧孔,呈螺旋形状排列,放入创面腔隙内。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还可根据腔隙大小,自引留取侧孔硅胶管。创面腔隙内硅胶管的最后一侧孔位于皮下组织1-2cm,以保证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创面腔隙的密闭性。硅胶管自离开皮肤就用蝶形高粘防过敏胶布固定于皮肤上,以防硅胶管从创面腔隙脱出。

  留置该引流装置,对患者无大的创伤,一次缝合皮肤;保持该引流装置持续负压引流,当负压小于30mmHg时,该引流装置发出报警提示,并自动增加负压至80~90mmHg,避免创面积液、积脓,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促进创面组织快速生长,促进创面愈合,实现快速康复。

  该装置使用于皮肤可缝合且能达到密封状态的较大皮下组织缺损创面,它既能达持续负压引流,且当压力降低至下限负压时,报警并自动增加负压至设定上限,而且成本较低,携带方便,且患者及家属很容易学习掌握操作流程及护理要素,使用方便、安全。

  圆形引流盘2的侧壁上设置有悬挂组件23,用于体外悬挂;悬挂组件23设置于圆形引流盘2靠近卷收组件5的一侧。例如,悬挂组件可以为别针,也可以为挂环,还可以为扣环。通过悬挂组件于体外悬挂,方便患者携带,且不影响患者的任何活动。悬挂后悬挂组件23处于该装置最高位,使电机53处于最高位,避免因负压引流器3内引流形成堵塞。

  请参阅图6至图7,负压指示器7设置于连接管22靠近负压引流器3的一端;用于检测连接管22的压力,负压指示器7上设置有多个刻度线,如0mmHg、30mmHg、60mmHg、90mmHg、100mmHg,等。连接管的内侧设置有多孔滤网,负压指示器7设置于多孔滤网的一侧,避免引流液中的固体物质对负压指示器形成堵塞。

  圆形引流盘2内设置有电源8和蜂鸣器9;当然,电源还连接有一控制开关,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整个电子元件工作电路的连通与关闭。

  负压指示器7内设置有指针触动开关71;用于驱动卷收组件启动或者停止;指针触动开关71依次与蜂鸣器9、卷收组件5电连接;电源8与负压指示器7电连接;负压指示器7上设置有第一设定负压值P1和第二设定负压值P2;例如,第一设定负压值P1为30mmHg,第二设定负压值P2为80mmHg、90mmHg或者100mmHg;当然,第一设定负压值P1与第二设定负压值P2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调整。当指针触动开关71旋转至第一设定负压值P1时,电源8可驱动蜂鸣器9发出报警信号,且卷收组件5启动;当指针触动开关71旋转至第二设定负压值P2时,卷收组件5停止。

  使用时,当指针触动开关71旋转至第一设定负压值P1时,电路连通,蜂鸣器发出声音警示,同时卷收组件的电机与电源连通,带动卷绳器转动,卷绕牵引绳,进而拉动活塞组件朝向远离连接管22的一端移动。由于该装置内的负压指示器显示负压值偏低,无法保证持续引流,因此需要启动卷收组件,并通过牵引绳驱动活塞组件朝向远离连接管的一端移动,使该引流装置内呈负压状态,方便持续引流。

  当负压指示器的指针触动开关旋转至第二设定负压值P2时,电路断开,卷收组件5的电机停止运转,且活塞组件停止移动。由于该装置内的负压指示器显示压力值较高,足够保证持续引流,因此,可停止卷收组件工作,使活塞组件亦停止移动。

  如此反复,能够保证该装置的持续引流,避免创面积液、积脓,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促进创面组织快速生长,促进创面愈合,实现快速康复。也避免了创面的二次感染,以致加大、加重患者换药的痛苦;采用该装置引流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浅表组织缺损引流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