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教育印鉴> 终端屏幕及终端独创技术28314字

终端屏幕及终端

2023-02-27 13:14:21

终端屏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屏幕及终端。

  背景技术

  手机行业对屏占比有着越来越高的追求,期望产出接近100%屏占比的手机。

  手机屏占比提升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手机前面板上的功能器件(如摄像头、听筒、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指纹传感器等器件)进行合理设置,以最大化地提升屏占比。在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将上述功能器件设置在手机屏幕下方的技术构想。通过将上述功能器件设置在手机屏幕下方,可以充分释放这些功能器件对手机前面板的占用空间,提升屏占比。

  但是,对于一些工作时需要接收或发射光线的光学器件(如摄像头、光线传感器、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等器件)来说,在将这些光学器件设置在手机屏幕下方之后,由于手机屏幕的透光性,会导致这些光学器件的工作性能受到影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屏幕及终端,可用于解决将光学器件设置在终端屏幕下方之后,由于终端屏幕的透光性,会导致这些光学器件的工作性能受到影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屏幕,所述终端屏幕包括: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基板上层的显示层;

  所述显示层包括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

  所述副显示区的像素分布密度小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分布密度;

  所述副显示区的像素控制电路位于所述副显示区的外部。

  可选地,所述显示层还包括过渡显示区,所述过渡显示区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和所述副显示区之间;

  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像素分布密度,介于所述主显示区和所述副显示区之间。

  可选地,所述副显示区的像素控制电路,位于所述过渡显示区和/或所述主显示区中。

  可选地,所述副显示区的像素控制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像素控制单元,每个像素控制单元与至少一个子像素连接。

  可选地,所述像素控制单元包括2个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和1个电容。

  可选地,所述副显示区的子像素的尺寸,大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子像素的尺寸;和/或,所述副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间距,大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副显示区的阳极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可选设计提供的终端屏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终端屏幕;

  所述终端屏幕包括: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基板上层的显示层;

  所述显示层包括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

  所述副显示区的像素分布密度小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分布密度;

  所述副显示区的像素控制电路位于所述副显示区的外部;

  所述副显示区的下方设置有光学器件。

  可选地,所述光学器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摄像头、光线感应器、接近感应器、光学发射器、光学接收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基板上形成一体化结构的显示层,并通过制造工艺将该显示层分为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副显示区的像素分布密度小于主显示区的像素分布密度,且副显示区的像素控制电路位于副显示区之外,从而提高副显示区的透光率。这样,就可以在副显示区的下方设置如摄像头、光线感应器、接近感应器、光学发射器、光学接收器等光学器件,且确保这些光学器件能够正常工作,最大程度地确保上述光学器件的工作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屏幕的示意图;

  图2至图7示例性示出了几种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层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过渡显示区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副显示区的像素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屏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终端屏幕可以包括:基板10以及位于基板10上层的显示层20。

  显示层20用于实现终端屏幕的显示功能。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层20包括主显示区21和副显示区22。主显示区21和副显示区22均具备显示功能。副显示区2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图1中,以副显示区22的数量为1个进行示意性说明。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层20包括主显示区21和副显示区22两种不同类型的显示区域,但主显示区21和副显示区22在物理结构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即显示层20是个一体化结构,其并未被划分成多个互相独立的组成部分。例如,显示层20设置在一块一体化结构的基板10上,即,将主显示区21和副显示区22形成在一块基板上。基板10可以采用玻璃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PI(polyimide,聚酰亚胺)等柔性材料制成,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果显示层20包括多个互相独立的组成部分,且这些组成部分拼接形成显示层20,则拼接位置处必然存在一定间隙,最终导致各个组成部分的显示内容之间存在间隙,无法达到整个显示层20的显示内容浑然一体、无间隙的显示效果。

  但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主显示区21和副显示区22在物理结构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间隙,因此主显示区21的显示内容和副显示区22的显示内容之间也不会存在间隙,从而达到整个显示层20的显示内容浑然一体、无间隙的显示效果。

  主显示区21中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副显示区22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像素。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像素包括R(红色)、G(绿色)和B(蓝色)三种不同颜色的子像素,也即一个像素包括至少一个红色子像素、至少一个绿色子像素和至少一个蓝色子像素。当然,在一些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一个像素也可以仅包括一种颜色的子像素,例如一个像素仅包括R、G、B中任意一种颜色的子像素。或者,一个像素也可以仅包括两种颜色的子像素,例如一个像素仅包括R、G、B中任意两种颜色的子像素。或者,一个像素除了包括至少一个红色子像素、至少一个绿色子像素和至少一个蓝色子像素之外,还包括至少一个其它颜色的子像素,如还包括至少一个白色子像素。对于一个像素中包含的子像素的颜色与数量,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显示区21和副显示区22具有不同的像素分布密度。像素分布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包含的子像素的数量。副显示区22的像素分布密度小于主显示区21的像素分布密度。也即,取同等面积的副显示区22和主显示区21,副显示区22中包含的子像素的数量,小于主显示区21中包含的子像素的数量。由于副显示区22的像素分布密度小于主显示区21的像素分布密度,因此副显示区22的透光率会优于主显示区21。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副显示区22的像素控制电路位于副显示区22之外。副显示区22的像素控制电路用于对副显示区22进行显示控制,如控制副显示区22中的子像素发光。像素控制电路可以包括TFT和电容。像素控制电路可以通过走线与子像素进行连接。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走线是指用于控制子像素显示的电源线和/或信号线。其中,电源线用于为子像素提供电压;信号线用于为子像素提供控制信号,如亮度或灰阶等像素值,信号线也可称为数据线。在传统方案中,像素控制电路通常设置在子像素的下方,但由于像素控制电路中的TFT、电容等器件并不是透明的,因此会影响到透光率,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副显示区22的像素控制电路放置在副显示区22的外部(即副显示区22之外的区域),如将副显示区22的像素控制电路放置在主显示区21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副显示区22的透光率。

  透光率是用于衡量透光性能的参数,透光率是透过介质(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主显示区21和副显示区22)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的百分比。透光率也可称为透过率。

  另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屏幕可以是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屏幕,如LCD(Liquid 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屏)屏幕等,本公开实施例对终端屏幕的类型不作限定。以OLED屏幕为例,显示层20可以包括由上往下依次层叠排列的阴极、电子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空穴传输层和阳极。基板10位于显示层20下方,起到承载作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副显示区22的阳极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如透明ITO(indiumtin oxide,氧化铟锡)材料。在传统方案中,OLED屏幕的阳极由ITO和银组成的混合材料制成,但是由于银的透光性能较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副显示区22的阳极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可以进一步提高副显示区22的透光率。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副显示区22与主显示区21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作限定。副显示区22与主显示区21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副显示区22位于主显示区21顶部边缘形成的缺口部位(如图2所示);副显示区22位于主显示区21左侧边缘形成的缺口部位(如图3所示);副显示区22位于主显示区21右侧边缘形成的缺口部位(如图4所示);副显示区22位于主显示区21底部边缘形成的缺口部位(如图5所示);副显示区22位于主显示区21中间形成的缺口部位(如图6所示),等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副显示区22的切面形状不作限定,其可以是诸如矩形、圆角矩形、圆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是诸如水滴形、弧形等非规则形状。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副显示区22的尺寸也不作限定,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如需要在副显示区22下方设置的功能器件)进行设计。

  另外,在上述图2至图6所示的示例中,仅以主显示区21的边缘或者中间形成有缺口部位,且副显示区22位于上述缺口部位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在一些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主显示区21也可以不形成有缺口部位,副显示区22位于主显示区21的某个侧边的旁边,且与主显示区21紧密相连。或者,显示层20中也可以既包括主显示区21所形成的缺口部位的副显示区22,又包括位于主显示区21的某个侧边旁边的副显示区22。请参考图7,其示例性示出了几种主显示区21和副显示区22之间可能的位置关系。

  可选地,终端屏幕呈规则形状,该规则形状包括以下任意一种:矩形、圆角矩形、圆形。当然,在一些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终端屏幕也可以呈非规则形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基板上形成一体化结构的显示层,并通过制造工艺将该显示层分为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副显示区的像素分布密度小于主显示区的像素分布密度,且副显示区的像素控制电路位于副显示区之外,从而提高副显示区的透光率。这样,就可以在副显示区的下方设置如摄像头、光线感应器、接近感应器、光学发射器、光学接收器等光学器件,且确保这些光学器件能够正常工作,最大程度地确保上述光学器件的工作性能。

  另外,还通过将副显示区的阳极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可以进一步提高副显示区的透光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使得副显示区22的像素分布密度小于主显示区21的像素分布密度,可以设计副显示区22的子像素的尺寸大于主显示区21的子像素的尺寸。

  以子像素为矩形形状为例,子像素的尺寸由子像素的长和宽决定。要使得副显示区22的子像素的尺寸,大于主显示区21的子像素的尺寸,则可以让副显示区22中的子像素24的长大于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21a的长;和/或,副显示区22中的子像素24的宽大于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21a的宽。其中,子像素在横向上的边长为该子像素的长,在纵向上的边长为该子像素的宽。

  在一个示例中,副显示区22中的子像素24的长与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21a的长相同,且副显示区22中的子像素24的宽大于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21a的宽。例如,副显示区22中的子像素24的宽可以是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21a的宽的2倍、2.5倍、3倍、4倍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个示例中,副显示区22中的子像素24的宽与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21a的宽相同,且副显示区22中的子像素24的长大于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21a的长。例如,副显示区22中的子像素24的长可以是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21a的长的2倍、2.5倍、3倍、4倍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又一个示例中,副显示区22中的子像素24的宽大于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21a的宽,且副显示区22中的子像素24的长也大于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21a的长。例如,副显示区22中的子像素24的宽可以是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21a的宽的2倍、2.5倍、3倍、4倍等,副显示区22中的子像素24的长可以是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21a的长的2倍、2.5倍、3倍、4倍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副显示区22中的每一个子像素的尺寸,都需要大于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的尺寸。副显示区22中也可以存在个别或部分子像素,其尺寸与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的尺寸相同,甚至小于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的尺寸,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使得副显示区22的像素分布密度小于主显示区21的像素分布密度,还可以设计副显示区22的子像素的间距大于主显示区21的子像素的间距。

  子像素的间距是指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的间隔距离。以子像素为矩形形状为例,子像素的间距是指相邻两个子像素的两条邻近边(也即距离最近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

  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副显示区22中的每一组相邻子像素的间距,都需要大于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的间距。副显示区22中也可以存在个别或部分子像素,其间距与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的间距相同,甚至小于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的间距,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使得副显示区22的像素分布密度小于主显示区21的像素分布密度,还可以设计副显示区22的子像素的尺寸大于主显示区21的子像素的尺寸,并且设计副显示区22的子像素的间距大于主显示区21的子像素的间距。

  如图8所示,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以标号23表示,副显示区22中的子像素以标号24表示,副显示区22的子像素24的尺寸大于主显示区21的子像素23的尺寸,且副显示区22的子像素24的间距大于主显示区21的子像素23的间距。

  综上所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副显示区22中的子像素的尺寸大于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的尺寸,和/或,副显示区22的子像素的间距大于主显示区21的子像素的间距,因此副显示区22中的像素分布密度会小于主显示区21中的像素分布密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副显示区22中的走线数量,优化走线布局,且使得像素与像素之间的PDL(Pixel Delineation Layer,像素定义层)变成尽可能规则大块的形状,使得副显示区22中的透光区域(包括子像素和PDL所占区域)能够获得更好的透光性能,以及更高的反射率和折射率。这样,就可以在副显示区22的下方设置光学器件,如摄像头、光线感应器、接近感应器、光学发射器、光学接收器等光学器件,且确保这些光学器件能够正常工作。

  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虽然副显示区22的像素分布密度小于主显示区21的像素分布密度,但考虑到实际产品中副显示区22在整个屏幕中的面积占比很小,因此整个屏幕的显示效果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显示层20还包括过渡显示区25,过渡显示区25位于主显示区21和副显示区22之间。在图9中,过渡显示区25以斜线填充区域表示。

  过渡显示区25的像素分布密度,介于主显示区21和副显示区22之间。例如,过渡显示区25的像素分布密度大于副显示区22的像素分布密度,但小于主显示区21的像素分布密度。通过这种设计,使得主显示区21与副显示区22之间的像素分布密度差异能够平滑过渡,进而使得主显示区21与副显示区22的显示效果能够平滑过渡。

  可选地,过渡显示区25中的子像素的尺寸,大于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的尺寸,且小于副显示区22中的子像素的尺寸;和/或,过渡显示区25中的子像素的间距,大于主显示区21中的子像素的间距,且小于副显示区22中的子像素的间距。

  过渡显示区25中不同部位的像素分布密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越靠近副显示区22的像素分布密度越小,越靠近主显示区21的像素分布密度越大。例如,过渡显示区25中的各个子像素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越靠近副显示区22的子像素的尺寸越大,越靠近主显示区21的子像素的尺寸越小。再例如,过渡显示区25中的各个子像素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越靠近副显示区22的子像素的间距越大,越靠近主显示区21的子像素的间距越小。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主显示区21与副显示区22之间的分辨率过渡更加平滑自然,提升整个屏幕的显示效果。

  当显示层20包括过渡显示区25时,副显示区22的像素控制电路,可以位于过渡显示区25和/或主显示区21中。例如,副显示区22的像素控制电路全部位于过渡显示区25中,或者副显示区22的像素控制电路一部分位于过渡显示区25中另一部分位于主显示区21中,或者副显示区22的像素控制电路全部位于主显示区21中。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0所示,副显示区22的像素控制电路位于过渡显示区25中。如图10所示,副显示区22的像素控制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像素控制单元26,每个像素控制单元26与至少一个子像素24连接。例如,像素控制单元26与子像素24之间可以通过走线连接,以实现对子像素24的显示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副显示区22的每个子像素24,单独与一个像素控制单元26连接,这样可以使得副显示区22中的各个子像素24均实现独立控制。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像素控制单元26也可以与多个子像素24连接,通过一个像素控制单元26同时控制多个子像素24,这种情况下该多个子像素24无法独立控制,但可以节省像素控制单元26的数量。

  可选地,像素控制单元26包括2个TFT和1个电容。也即,像素控制单元26采用2T1C结构。2T1C结构是使得子像素能够正常写入信息并发光的必备电路,其中一个TFT是写入信号的开关,另一个TFT(记为DTFT)是控制子像素发光的开关,1个电容用于存储写入的信号并控制DTFT的开启,该电容也可以称为保持电容。在传统方案中,屏幕的每个子像素都需要连接一个7T1C结构的像素控制单元,也即包括7个TFT和1个电容,其中涉及像素补偿、复位等优化电路性能的结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副显示区22的子像素24的像素控制单元26的结构,节省空间占用,将7T1C结构简化为2T1C结构,仅需要保证副显示区22的子像素24可以正常发光即可,去掉了一些性能优化的结构。

  综上所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之间设计过渡显示区,使得主显示区与副显示区之间的像素分布密度差异能够平滑过渡,进而使得主显示区与副显示区的显示效果能够平滑过渡,提升整个屏幕的显示效果。

  另外,还通过将副显示区的像素控制电路移动到过渡显示区和/或主显示区,副显示区仅保留发光材料与像素控制电路的连接走线,可以极大地提高副显示区的透光率。

  另外,还通过将副显示区的子像素的像素控制单元由7T1C结构调整为2T1C结构,从而简化了副显示区的子像素的像素控制单元的结构,节省了空间占用。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多媒体播放设备、可穿戴设备、车载终端等电子设备。该终端包括如图1实施例或者上述任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屏幕。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1所示,终端1包括终端屏幕。终端屏幕包括:基板(图11中未示出)以及位于基板上层的显示层20。可选地,显示层20之上还可以包括触摸感应层和玻璃盖板。

  如图11所示,显示层20包括主显示区21和副显示区22。在图11中,仅以显示层20包括一个副显示区22,且该副显示区22位于主显示区21顶部边缘形成的缺口部位,副显示区22与主显示区21共同形成一切面呈圆角矩形形状的显示层20为例进行介绍说明。副显示区22和主显示区21还可存在其它位置关系,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副显示区22的像素分布密度小于主显示区21的像素分布密度。副显示区22的像素控制电路位于副显示区22的外部。有关终端屏幕的介绍说明可参见上文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副显示区22的下方设置有光学器件(图11中未示出)。光学器件是指工作时需要发射和/或接收光线的功能器件。光学器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摄像头、光线感应器、接近感应器、光学发射器、光学接收器。其中,摄像头用于实现拍摄功能,如普通摄像头、红外摄像头、深度摄像头等。光线感应器用于采集环境光强度。接近感应器用于采集前方物体的距离。光学发射器是用于发射光线的功能器件,如红外发射器或者一些用于发射其它光线的发射器。光学接收器是用于接收光线的功能器件,如红外接收器或者一些用于接收其它光线的接收器。

  可选地,副显示区22的下方设置的功能器件,除了可以包括上文介绍的光学器之外,还可以包括其它功能器件,如听筒、生物传感器、环境传感器、食品安全检测传感器、健康传感器等。听筒用于实现声音播放功能。生物传感器用于识别用户的生物特征,如指纹识别传感器、虹膜识别传感器等。环境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信息,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等。食品安全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食品中的一些有害物质的指标,如光学传感器、生物识别传感器等。健康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的健康信息,如用于采集用户的心率、血压、心跳或其它人体数据的传感器。

  一个副显示区22下方可以设置一个功能器件,也可以设置多个功能器件,例如在某一个副显示区22下方设置摄像头和接近感应器。另外,当显示层20包括多个副显示区22时,有的副显示区22下方可以设置上述功能器件,有的副显示区22下方可以不设置上述功能器件,且两个不同的副显示区22下方可以设置相同或者不同的功能器件,例如,在一个副显示区22下方设置摄像头和接近感应器,在另一个副显示区22下方设置指纹识别传感器。

  综上所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基板上形成一体化结构的显示层,并通过制造工艺将该显示层分为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副显示区的像素分布密度小于主显示区的像素分布密度,且副显示区的像素控制电路位于副显示区之外,从而提高副显示区的透光率。这样,就可以在副显示区的下方设置一些光学器件,且确保这些光学器件能够正常工作。

  另外,由于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均具有显示功能,且两者之间并无拼接间隙,因此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的显示内容可以浑然一体,不会出现残缺、间隙等缺陷。并且,相较于异形屏还进一步提升了屏占比,使得屏占比可以更加接近甚至达到100%。而且,相较于附加弹出或滑盖式等结构来隐藏功能器件,可以降低终端设备的整体厚度与重量。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终端屏幕及终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