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流体压力技术> 同步控制补偿阀独创技术10233字

同步控制补偿阀

2021-03-22 12:02:07

同步控制补偿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同步控制补偿阀。

  背景技术

  利用液压缸串联实现的同步回路中,液压缸C的有杆腔有效面积与液压缸D的无杆腔面积相等,由于外负载,泄漏、摩擦阻力、制造精度等都会影响同步的精度,存在一定的误差。

  现有技术在解决方法为,在两油缸的油口相应位置利用二个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和一个液控单向阀的相关油路连接,并在两油缸行程最大位置处各设置一行程开关,在每一个工作行程,利用两个油缸运行的先后触碰行程开关来控制两个换向阀的开启,对系统误差进行补偿。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环境控制的需要,对液压控制的压力和流量的范围要求的更大,对液压控制回路密封性能的要求也更高,利用电磁换向阀无法有效满足,为达到上述要求,技术人员将以上元件逐一连接起来,导致管线复杂且接头多,容易漏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同步控制补偿阀,解决管线接头多、容易漏油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同步控制补偿阀,所述补偿阀包括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单元、逻辑阀单元、梭阀单元和输油管道,所述逻辑阀单元包括第一逻辑阀单元和第二逻辑阀单元,各所述逻辑阀单元的外控口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单元执行油口相连,所述第一逻辑阀单元和第二逻辑阀单元的出油口相交汇,所述梭阀单元的输入单元与输油管道连通及补偿阀与第二逻辑阀单元的交汇口连通,所述梭阀单元的输出单元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单元上的进油口相通。

  更进一步,所述输油管道包括第三进油口和第三出油口,所述梭阀单元包括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与补偿阀的总油口以及第二逻辑阀单元上的第五进油口彼此交汇,所述第二进油口与输油管道连通,所述第二逻辑阀单元上的第一出油口和第一逻辑阀单元上的第二出油口交汇于输出口,所述梭阀单元的输出口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单元上的第六进油口相通,所述第二逻辑阀单元包括第一外控口和第二外控口,所述第一外控口与三位四通换向阀单元上的第一执行油口相通,第二外控口与三位四通换向阀单元上的第二执行油口相通,第一逻辑阀单元上的第四进油口与总回油相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单元上的回油口单独接油箱回油;

  所述补偿阀中的总油口与主回路的三位四通换向阀上的第四执行油口相连,第三进油口与主回路的三位四通换向阀上的第三执行油口相连,第三出油口接主回路中第二油缸的小腔,输出口接第一油缸的小腔且与第二油缸的大腔相连,回油口单独接油箱回油,总回油与回路总回油相通。

  更进一步,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单元为小流量的电磁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两个逻辑阀,与现有技术相比,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压力和流量,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用在油缸串联的高压大流量同步回路中,压力损失小,抗污染能力强,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使用状态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至图3给出,同步控制补偿阀,所述补偿阀包括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单元2-1、逻辑阀单元、梭阀单元2-4和输油管道,所述逻辑阀单元包括第一逻辑阀单元2-2和第二逻辑阀单元2-3,各所述逻辑阀单元的外控口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单元2-1执行油口相连,所述第一逻辑阀单元2-2和第二逻辑阀单元2-3的出油口相交汇,所述梭阀单元2-4的输入单元与输油管道连通及补偿阀与第二逻辑阀单元2-3的交汇口连通,所述梭阀单元2-4的输出单元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单元2-1上的进油口相通,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单元2-1为小流量的电磁换向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油管道包括第三进油口P1和第三出油口P2,所述梭阀单元2-4包括第一进油口X1和第二进油口X2,所述第一进油口X1与补偿阀的总油口P以及第二逻辑阀单元2-3上的第五进油口P6彼此交汇,所述第二进油口X2与输油管道连通,所述第二逻辑阀单元2-3上的第一出油口P7和第一逻辑阀单元2-2上的第二出油口P5交汇于输出口P3,所述梭阀单元2-4的输出口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单元上的第六进油口P8相通,所述第二逻辑阀单元2-3包括第一外控口K1和第二外控口K2,所述第一外控口K1与三位四通换向阀单元上的第一执行油口A1相通,第二外控口K2与三位四通换向阀单元上的第二执行油口B1相通,第一逻辑阀单元2-2上的第四进油口P4与总回油T相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单元上的回油口T1单独接油箱回油,所述补偿阀中的总油口P与主回路的三位四通换向阀上的第四执行油口B相连,第三进油口P1与主回路的三位四通换向阀上的第三执行油口A相连,第三出油口P2接主回路中第二油缸D的小腔,输出口P3接第一油缸C的小腔且与第二油缸D的大腔相连,回油口T1单独接油箱回油,总回油T与回路总回油相通。

  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第一油缸C和第二油缸D活塞杆同步向外伸过程中,两活塞杆与其设置在行程末端的行程开关未接触,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单元2-1组件不带电,中位工作,此时总油口P处压力大于输出口P3处压力大于第三进油口P1处压力,总油口P的压力油从梭阀单元上的第一进油口X1口输入,梭阀单元2-4的输出单元与总油口P相通,通过中位分别作用在第一逻辑阀单元2-2上的第二外控口K2和第二逻辑阀单元2-3上的第一外控口K1,第一外控口K1处压力与第五进油口P6处压力相等,第一出油口P7处压力等于输出口 P3处的压力且小于总油口P处的压力,第二逻辑阀单元2-3被闭锁,第二逻辑阀单元2-2上的第四进油口P4与回油口T1相通,第二出油口P5处的压力等于输出口P3处压力且小于总油口P处的压力,第一逻辑阀单元2-2被闭锁,输出口P3无输出,系统正常工作,无误差补偿;

  第一油缸C和第二油缸D活塞杆同步向里缩过程中,两活塞杆与其设置在行程末端的行程开关未接触,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单元2-1组件不带电,中位工作,此时第三进油口P1处压力大于输出口P3处压力且大于总油口P处的压力,第三进油口P1的压力油从第二进油口X2处输入,梭阀单元2-4的输出单元与第三进油口P1相通,通过中位分别作用在第一逻辑阀单元2-2上的第二外控口K2和第二逻辑阀单元2-3上的第一外控口K1,第五进油口P6处压力等于总油口P处压力且小于第一外控口K1处压力,第一出油口P7处压力等于输出口 P3处的压力且小于第一外控口K1处压力,第二逻辑阀单元2-3被闭锁时,第四进油口P4与回油相通,第二出油口P5处压力等于输出口P3处压力且小于第一逻辑阀单元2-2上的第二外控口K2处压力,第一逻辑阀单元2-2被闭锁,输出口P3无输出,系统正常工作,无误差补偿。

  若第一油缸C外伸先到底,则触动行程开关1ST使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单元2-1组件的电磁铁1DT得电,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右位工作,此时总油口P处的压力大于第三进油口P1处的压力,逻辑阀单元2-3上的第一外控口K1与回油口T1相通,同时,总油口P的压力油从梭阀上的第一进油口X1口输入,通过三位四通换向阀上的第六进油口P8口输出作用在逻辑阀单元2-2上的第二外控口K2,此时逻辑阀单元2-3的第五进油口P6和第一出油口P7导通,第一逻辑阀单元2-2上的第二出油口P5和第四进油口P4不通。总油口P便经第二逻辑阀单元2-3的第一出油口P7通过输出口P3的油口向第二油缸D大腔补油,推动第二油缸D活塞继续运动外伸到底,误差即被消除。

  若第二油缸D外伸先到底,则触动行程开关2ST使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单元2-1组件的电磁铁2DT得电,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左位工作,此时总油口P处的压力大于第三进油口P1处的压力,第一逻辑阀单元2-2上的第二外控口K2与回油口T1相通,同时,总油口P的压力油从梭阀上的第一进油口X1口输入,通过三位四通换向阀上的第六进油口P8口输出作用在第二逻辑阀单元2-3上的第一外控口K1,此时第一逻辑阀单元2-2的第二出油口P5和第四进油口P4导通,第二逻辑阀单元2-3的第五进油口P6和第一出油口P7不通,主回路第一油缸C小腔压力油可以从输出口P3到第二出油口P5通过第一逻辑阀单元2-2上的第四进油口P4到达回路总回油,其活塞即可继续运动外伸到底,误差即被消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两个逻辑阀,与现有技术相比,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压力和流量,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用在油缸串联的高压大流量同步回路中,压力损失小,抗污染能力强,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同步控制补偿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